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要点.doc
分享--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核心知识点.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核心知识点使用指南:以下知识点归纳为2008年新版内容增加部分,请同学在参考下列内容时,同时熟记《应试辅导手册》和主教材的内容。
1.绩效的定义包含效率与效果两个层面,在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应包括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员工的工作结果;另一方面是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工作过程和员工素质。
绩效是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的统一体。
绩效是可以衡量、可以影响、可以控制。
* 效率:以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衡量、提高效率、正确方法来做事;效果:达到组织的目标、做正确的事* 绩效是指组织内员工个体或群体能力在从事某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成绩和效果,及个体或群体在实现预定的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
2. 绩效管理的定义:(1)依据企业战略,通过目标分解、业绩考评并将业绩考评的结果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以促成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持续改进,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
(2)通过持续动态的沟通,真正达到提高绩效、实现企业目标、促进员工发展的管理过程。
(3)一种双向式的沟通过程,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透过协议),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评估。
3. 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 记录业绩或关键事项、将阶段性考评结果反馈给本人并传输给主管、最终的评价反馈。
* 绩效管理中的考评结构图(更适合的职场领域)* 业绩考评是对行为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是经常性、制度性评价的起点,是人力资源考评的首要内容,是对员工担当工作职责的结果或履行职责/职务的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还须对业绩意外的更深刻的内容进行考评。
* 能力由常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技能技术和技巧、工作经验和体力构成。
* 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的“中介”。
* 潜力测评可用方法:1).根据能力考评结果进行推断2).根据员工在该职务中连续工作时间长短推断——经验3).通过考试、测验及面谈进行查证和判断4).根据教育文凭、培训证书、证照来判断——参考* 适应性考评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人的能力与工作要求是否对称、人与人的性格差异会影响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4.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的区别A.人性观不同(☆:X理论,认为“人之初,性本懒”,★:以人为本)B.两个过程的作用不同(☆:对员工个人绩效的考评,★:着眼于组织绩效提升)C.所涵盖的内容不同(☆:事后评价, ★:全程参与)D.输出结果使用的主要目的不同(☆:薪酬调整,★:培训与发展的绩效改进计划)E.两个过程的侧重点不同(☆:由上往下,★:双向沟通)F.两个过程的参与方式不同(☆:被动告知,★:亲自参与)G.两个过程达到的效果不同(☆:员工奖惩,★:绩效改进与职业生涯规划)6. 一个高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然是一个强调沟通的系统,沟通内容具体包括:A.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B.组织对每一个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到达到该结果C.组织的信息和资源D.员工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 绩效管理系统的目标: 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并形成具激励作用的工作气氛、帮助员工制定培训与发展的绩效改进计划(绩效考评结果最重要的用途)。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劳动经济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2)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整理

1第一篇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章 战略、组织变革与企业制度(所有的名词解释一定要搞清楚)人力资源规划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 人力资源是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规划是实施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又必须服务和依托于人力资源战略、组织结构和公司制度。
第一节 人力资源战略 (9)(重点章节)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包含三方面的基本内容:目标、计划和部署2—组织结构服从于战略 〈—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岗位或职位。
表1-1 企业发展阶段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背出来!)企业经采取的主要战略有:(1)数量扩张战略——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果或形式。
(2)地区扩张战略--要求建立职能制结构或事业部制结构.(3)纵向整合战略—-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应运用事业部制结构或矩阵结构. (4)多种经营战略——在行业的成熟期,采用矩阵结构或战略经营网络型结构。
—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常常滞后于战略的变化。
(认清2者的关系)3.企业战略分类和战略管理模式 企业总体战略分为三种(1)发展型战略——又称进攻型战略,在企业变化阶段的上升期和高峰期. (2)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在企业变化阶段的平稳期。
(3)紧缩型战略——又称退缩型战略,在企业变化阶段的低潮期。
从战略长度看,企业战略包括长期战略、中期战略、短期战略。
短期战略比较偏重于财力,中期战略偏向于技术,而企业长期战略偏向于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持. 战略管理过程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三个阶段-—是非题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9) 重点章节! 1.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发展过程(1)人事管理阶段—-又称人事部门(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工资职责得到扩展(3)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阶段如图1-2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一下)人事部门的职责从过去的“人事出纳",扩展为整体规划到员工激励开发,从组织文化评价、建设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从人力资源组织到支持组织整体战略的系统性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知识点(必看)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30-35分)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1
2
3
4
5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2
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的优势: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的不足:
1、克服地域差异给绩效考评带来的问题 1.受公司信息化程度影响大;
2、信息化系统可简化整个考评管理工作,降低考评过程的复杂性2、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3、保持整个考评过程的适时性和动态性
4、大大降低了考评成本
5、增加了绩效考评的保密性
绩效考评结果的具体应用
1、基于绩效考评的培训开发。
主要体现在培训的需求分析和培训成效的测定和衡量上
2、基于绩效考评的薪酬调整。
主要表现在薪酬等级变动和奖金额度的确定方面
33
35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46
47
4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组织发展1.人力资源战略的定义和作用-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分类和制定过程-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与执行-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发展的步骤和程序-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方法、技术和工具-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发展的实施与控制3.组织变革与员工适应能力-组织变革的概念、类型和原因-组织变革与员工适应能力的关系-组织变革的实施步骤和管理策略二、薪酬与福利管理1.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主要内容-薪酬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管理2.福利管理-福利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分类-福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福利计划的设计与实施3.绩效考核与激励管理-绩效考核的概念、目的和方法-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与管理-激励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1.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资源的管理与开发2.培训实施与评估-培训方法和讲解技巧-培训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改进3.组织学习与团队建设-组织学习的概念、类型和过程-组织学习的组织与支持-团队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四、员工关系与劳动法律法规1.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劳动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与应用-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执行2.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的目标和重要性-员工关系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员工关系管理的常见问题与处理以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概述,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以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的知识点涵盖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这些领域的重点内容总结:1. 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2. 招聘与配置:- 招聘流程设计与管理- 面试技巧与评估方法- 员工选拔与配置策略- 多元化招聘渠道的利用3. 培训与开发:- 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培训方法与技术的应用-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4.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绩效指标的设定与评价- 绩效反馈与沟通技巧- 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5. 薪酬福利管理:- 薪酬体系设计与管理- 薪资调查与市场定位- 奖金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福利政策与员工满意度6.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执行- 劳动争议处理与预防- 员工关系与沟通技巧- 企业文化建设与维护7. 法律法规与伦理:- 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与遵守-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合规性8.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选型与实施- 数据管理与分析-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9. 人力资源战略与创新:-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对齐- 创新思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变革管理与人力资源的角色这些知识点是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对这些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各章节重点知识

2017.5企业人力二级总复习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简述组织的职能设计(含步骤和方法)P14-152.常见的部门组合方式有哪3个?(含:具体形式、优缺点、适用);进行具体职能或业务部门设计时应解决哪4个问题?P21-223.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含:不协调现象、措施)及其过程P28-294.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P34-365.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的基本程序P50-526.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P577.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P58-608.简述进行人员预测时常见的环境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竞争五要素分析法)P58-599.简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含:定性3个和定量11个)P63-7110.企业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含:供>求、供<求)的解决方法P95-96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也称构建过程)P124-1272.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P127-128);员工素质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是哪些?(P132)3.员工素质测评时,如何设计测评标准?P135-139(表2-12、2-14、2-16、2-22)4.笔试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对策P144-1455.结构完整的面试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P152-1546.面试中的常见问题P158-1597.面试实施技巧P159-1618.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P162-1639.结构化面试试题的类型P16410.无领导小组讨论优缺点P178-17911.无领导小组操作流程中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P180-182(提示:会设计评分表2-38)12.无领导小组的评价与总结阶段,考官应着重评估被测评者哪些方面的表现?P18313.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设计的一般流程P190-192第三章培训与开发1.企业培训成本具体包括哪些内容?P2142.基本竞争战略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力分析P216-218表3-13.实施培训计划管理的配套措施P234-2374.员工培训课程计划的内容和编制的关键点分别是什么?P248 P2505.培训教师的来源及选聘标准P257-2606.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方法有哪些?P274-2787.设计员工培训评估方案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P287-289;P291-2928.培训成果的四级评估体系P294表3-159.培训成果评估的五种重要指标P295-29810.培训主管业绩评估P312-313(表3-25)11.培训师能力评估P314-315(表3-26)12.撰写评估报告的步骤P316-317第四章绩效管理1.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注意“(一)和表4-2”)P325-3292.审核关键绩效指标的要点P344-3463.设定KPI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P3464.绩效监控的关键点是什么?P3485.绩效辅导的时机与方式P349-3506.不同绩效管理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P357-3587.绩效沟通的技巧P3588.绩效考评方法比较(表4-10)P3609.绩效考评误差的识别P362-36510.避免考评者误差的方法P365-36611 实施360度考评方法时注意问题P37512.绩效考评后台系统的主要功能P377-37813.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含:反馈面谈程序和技巧)P384-38514.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估指标与方法P387-389第五章薪酬管理1.日常薪酬管理工作P3982.薪酬市场调查的程序P405-418(图5-2需补充)3.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P412-4164.薪酬满意度调查内容P421(表5-8)5.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程序P422-4236.薪酬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实例P424-4267.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P4328.薪酬结构大致分为哪4个类型?(含:特点、具体形式、优缺点、适用)P456-4579.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P459-46110.企业薪酬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P461表5-2011.宽带薪酬体系设计流程P469-47012.设计宽带薪酬的关键决策和实施要点P470-47313.薪酬制度常见问题P476-47914.简述制订薪酬计划的工作程序P490-491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事实劳动关系形成原因及其法律规定P503-5052.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P511-5123.案例分析(二):用工单位应当如何管理被派遣员工P516-5174.案例分析(三):劳务派遣女工“三期”的法定保护P517-5185.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P520-5216.工资集体协商的代表是如何确定的?P5267.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P533-5348.如何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P536-5379.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注意:终局裁决、管辖制度、区分举证责任制度】P547-55010.劳动报酬争议仲裁的特别时效P552-55311.劳动争议应用案例分析(四)和(五)P570-572。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点知识整理

添加 标题
职责: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 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的重要战略伙伴,能够帮 助企业实现长期成功,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规划:制定 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 和供给计划,确保组 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得 到满足。
流动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员工流动机制,促进企业内部人才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利 用效率。
员工晋升与降职:根据员工绩效和能力,进行晋升或降职处理,保持企业人才梯队的合理 性和竞争力。
员工解聘与裁员:在必要时进行员工解聘或裁员,需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进行,并给 予合理的补偿和处理。
PART 4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问卷 调查、面谈、考试等多种方 式综合运用。
培训效果评估的目的:对培 训项目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为改进培训提供依据。
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包括 知识技能提升、工作态度改 善、工作绩效提高等方面。
培训效果改进的措施:根据 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
进措施,提高培训效果。
添加标题
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激励性、竞争性、合法性是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添加标题
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薪酬调查、制定薪酬计划、设计薪酬制度、调整薪酬水平、评估薪酬体 系等是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薪酬体系设计
薪酬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薪酬体系的设计原则 薪酬体系的构成要素 薪酬体系的管理与实施
灵活用工:采用 灵活的雇佣方式, 降低成本并提高 企业应对市场变 化的能力
员工体验至上: 关注员工需求, 提升员工满意度 和忠诚度,增强 企业凝聚力
跨界合作:与其 他领域合作,拓 宽人力资源管理 的视野和资源
PART 3
招聘与配置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师章节知识点复习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组织理论相关知识点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结构与组织机构设计的含义: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组织结构是企业规模扩大的产物,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前提。
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它要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区别与关系: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前者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后者被称为狭义的、小组织理论2.前者包括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后者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3.二者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讲,前者包括后者。
组织理论的发展:1.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2.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3.现代组织理论: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它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效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组织理论的分类:静态和动态(静态是核心内容)近年试题32、以下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是() 08.5(A)组织的规章(B)组织的体制(C)组织的机制(D)组织的协调32、()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
07.11(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当代组织理论32、()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
07.5(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当代组织理论90、关于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07.11(A)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B)组织理论被称于广义组织理论(C)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大组织理论(D)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外延不同(E)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外延相同二、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与组织结构类型组织设计的5项基本原则及各原则的基本含义: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与协调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5步,注意分析内外环境):部门是承担某种职能的载体,按一定的原则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组织结构。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2.根据所选的组织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不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以关系为中心:出现在特别大的企业或项目中近年试题33、合理分权的作用不包括() 08.5(A)有利于企业统一指挥和领导(B)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主动性(C)有利于基层迅速正确地做出决策(D)有利于领导集中力量抓重大问题34、以下关于智囊机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08.5(A)又称战略研究部或信息公司(B)对集团高层提供的方案进行决策(C)参与制定集团年度生产经营计划(D)搜集、整理、储存相关信息资料33、( )将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07.11(A)模拟分权组织 (B)分公司与总公司(C)多维立体组织 (D)子公司与母公司90、( )是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07.11(A)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B)子公司与母公司 (C)模拟分权组织结构(D)分公司与总公司 (E)企业集团9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 ). 07.11(A)矩阵结构 (B)直线制(C)事业部制 (D)分权制 (E)直线职能制33、()表明,一个领导者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07.5(A)任务与目标原则(B)集权与分权结合原则(C)有效管理幅度原则(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34、以()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
07.5(A)成果(B)工作(C)关系(D)人员91、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组合原则包括()。
07.5 (A)以产权为中心(B)以关系为中心(C)以成果为中心(D)以岗位为中心(E)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三、组织结构变革相关知识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战略决定结构。
2.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主要战略有:(1)增大数量战略(2)扩大地区战略(3)纵向整合战略(4)多种经营战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1.组织结构调查:(1)工作岗位说明书(2)组织体系图(3)管理业务流程图。
2.组织结构的分析:(1)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
(2)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3.组织决策分析:(1)决策影响的时间(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3)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4)决策的性质4.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
2.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方式(1)改良式变革(2)爆破式变革(3)计划式变革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组织结构不协调的现象:部门经常冲突;存在过多委员会等机构;高层屡当裁判;组织结构失去协调功能组织结构整合过程:拟定目标-规划-互动-控制组织机构变革注意事项:方案要充分酝酿;尽可能先试点,再推广;事前作好各种准备,事中健全制度等配套工作;是个磨合-微调-适应-再磨合-再微调-再适应的过程近年试题35、管理业务流程图中不包括的信息是() 08.5(A)业务程序 (B)业务岗位(C)业务数量 (D)信息传递36、企业实施组织结构变革时,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事先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08.5(A) 给员工增加福利津贴 (B) 让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C) 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D) 起用年富力强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90、以下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中,属于改良式变革的是()。
08.5(A)新设一个职位 (B)两家企业合并 (C)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D)局部改革某个科室的职能(E)从职能制结构改为事业部制结构34、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为减少竞争压力.企业会采取( )。
07.11(A)增大数量战略 (B)扩大地区战略(C)纵向整合战略 (D)多种经营战略35、( )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
07.11(A)改良式变革 (B)爆破式变革 (C)组织结构整台(D)突发式变革36、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程序包括①控制阶段:②互动阶殷;③拟定目标阶段:④规划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07.11(A)③②①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35、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前兆是() 07.5(A)新任领导上任(B)企业经营业绩下降(C)员工士气低落(D)组织结构弊病显露9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包括()。
07.5(A)改良式变革(B)爆破式变革(C)计划式变革(D)组织结构整合(E)反馈式变革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广义:包括狭义的内容,还有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福利计划;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其它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绩效管理计划)狭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掌握两者差别,易出多选)P24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2、人口环境3、科技环境4、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内部环境:1、行业特征2、发展战略3、企业文化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图1-8 P26-27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项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型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给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项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人力资源的供给保障问题是人员规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
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近年试题37、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不包括() 08.5(A)人员配备计划 (B) 人员晋升计划 (C) 人员补充计划(D)人员培训计划37、人员晋升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 07.11(A)晋升意向 (B)晋升比率 (C)晋升条件 (D)晋升时间92、( )环境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外部环境。
07.11(A)组织(B)科技 (C)人口 (D)经济 (E)法律93、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施包括( ). 07.11(A)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 (B)保持稳定性的原则(C)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D)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E)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36、从内容上讲,狭义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人员晋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和()。
07.5(A)职业生涯规划(B)人员培训计划(C)薪酬福利计划(D)人员配备计划37、()是人员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
07.5(A)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B)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问题(C)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问题(D)人力资源的系统设计问题93、()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内部环境。
07.5(A)企业的行业特征(B)企业结构(C)企业的发展战略(D)企业文化(E)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需求与净需求:需求指毛需求,企业用人总量,净需求是指企业需要招聘和配置的人数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员规划的一部分:定量分析最多的部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存量:自然消耗、自然流动增量:随着规模扩大、行业调整带来的新的需求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对组织的贡献:满足人力资源需求、提高组织竞争力、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的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实施依据、有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引导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的抵制、预测代价高昂、知识水平限制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顾客需求劳动力;生产培训员工移;旷工政府小时变;退休与安全福利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或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旷工趋向(或出勤率)8、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三个原理:1、惯性原理2、相关性原理3、相似原理(P38)对象指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依据指标: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使对预测进行定量分析的关键因素定性预测方法:1、经验预测法2、描述法3、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定量预测方法:转换比率法(适合于短期需求预测)、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因果关系预测)、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产出水平、资本总额、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马尔科夫分析法(历年人数变化中找规律)、定员定额分析法(1、工作定额法2、岗位定员法3、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4、劳动效率法5、比例定员法)、计算机模拟法企业人员供给包含内、外供给,预测类型也分为: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影响人力资源外部供给的因素:地域性、人口政策及现状、劳动力市场程度、社会就业意识与择业偏好人力资源外部供给的渠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失业人员、流动人员、其他组织在职人员内部预测供给的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和管理才能清单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近年试题38、()不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