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 获奖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荷花》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想象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练习发挥想象进行说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我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幻灯片出示谜面“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怀抱碧玉盅”打一植物(荷花)指名学生回答。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荷花。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难以理解的词语标上记号。
2、想一想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学习生字生词清香碧绿舞蹈莲蓬花骨朵饱胀姿势仿佛挨挨挤挤衣裳蜻蜓翩翩起舞4、通过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5、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个词语不理解,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一下。
通过动作表演引导学生理解“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饱胀”通过观察课文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碧绿、莲蓬、花骨朵”等6、读了课文之后,想一想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荷花很美丽。
”师:“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把事物写美、写活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1、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想一想把什么比喻成什么?(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3)、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2、合作交流(1)、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想一想把什么比喻成什么?(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3)、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3、集体交流(1)比喻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个比喻把什么比做成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比喻句: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荷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荷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设计——《荷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通过配乐、视频,感受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3.观看荷花图片和视频,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借助图片、音乐、视频来感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视频。
教学过程:一、听荷花(音乐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师:荷花的确极美,文人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人们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不但美,而且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
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
(板书课题)二、观荷花(观看视频,众说感想)师:想看看荷花吗?生:(齐答)想!师:那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播放荷花录像,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生:千姿百态的荷花!生:洁白无暇的荷花!生:冰清玉洁的荷花!生:含苞欲放的荷花!生:翩翩起舞的荷花!生:争奇斗妍的荷花!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三、赏荷花(深入课文,欣赏姿态)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荷花教学设计获奖(共7篇)

荷花教学设计获奖〔共7篇〕第1篇:荷花教学设计3 荷花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王峰【教学目的】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求】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至三节,通过对【关键词】:^p 句的研读,理解荷花的特点,体会荷花的美。
一、导入新课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媒体出示荷花图〕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荷花》〔板书课题〕。
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说明: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对荷花的美有个初步感知。
通过提问也对荷花有个整体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 1.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画出生字词,读准生字词。
2.读通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后想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反应(1〕媒体出示:读一读,记一记:lián pénɡ zhànɡ liè zuó dǎo mènɡ 莲蓬饱胀破裂昨夜舞蹈好梦āi jǐ piān 碧绿清香仿佛衣裳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2〕指名读课文,根据所给内容分段落媒体出示:找出与以下内容相关的小节第一部分:“我”去公园看荷花。
《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

《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1、《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线描绘画,掌握色彩应用。
2、初步了解掌握画荷花要点及画面构图:启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难点:了解绘画的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1、你见过荷花吗?2、有关荷花你知道些什么?3、仔细描述印象中的荷花,你最喜欢荷花哪部分?(学生自由发言)二、新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荷花给同学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美丽的荷花吧。
(一)课件播放图片,欣赏荷花让学生再感受荷花的美。
1、同学们这荷花美不美?和你刚才说的一样吗?2、荷花很美,但它美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吧。
引出课题:(板书)荷花美(二)介绍荷花1、同学你知道有关荷花的知识吗?(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介绍荷花我们中国自古荷花很入画,画家们常把荷花作为创作材料,他们以不同的方法把美丽的荷花表现出不同的风味,同学想不想欣赏一下呢?(三)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荷花出示作品1、设问:(1)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感受。
(2)仔细看看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画的?与自然界的荷花有什么不同?(3)你们看这些《荷花》画的是什么季节?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的`?都用了哪些颜色?2、探索绘画方法自由表现画家是怎样画出茎、花、叶的?你能画吗?学生上台画(四)介绍荷花各部分1、你知道荷花由哪几部分组成吗?2、茎有什么特点?3、荷叶是什么形状的?叶脉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茎和叶是怎样连接的?4、荷花的花瓣形状是什么形?仔细看花瓣上有什么?5、莲蓬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莲蓬顶端和侧面有什么?(五)介绍荷花各部位不同角度的画法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荷花不一样,怎样才能把荷花画的更美更丰富呢?我们来看看分析图。
出示各部位不同角度的画法(六)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要点(七)学生作画刚才,同学们尝试表现荷花了,肯定同学们还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意画出自己眼中的荷花。
《荷花》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荷花》的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以诗歌《荷花》为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荷花》这首诗歌;b. 学生能理解和领会诗歌中荷花的形象;c.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口语表达谈论自己对荷花的感受。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b.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情感和对美的感知能力;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b. 培养学生对生命力和美的肯定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诗歌《荷花》的意境和艺术形象。
难点:通过简短的句子描述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诗歌《荷花》的课件或手写版、学生练习册。
2. 环境准备:营造安静宜人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荷花图片,引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
2. 学习诗歌(10分钟)通过课件或手写版展示诗歌《荷花》,首先朗读诗歌,然后让学生跟读,反复朗读直到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导入理解(15分钟)a. 阅读诗歌后,提问学生对整首诗歌的整体感受;b. 引导学生对荷花的形象进行描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解读诗歌(15分钟)a. 解读诗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b. 解释诗歌中难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5. 学习新词汇(10分钟)a.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如“水鬼”“葵花”等;b.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配对练习,巩固词汇的记忆。
6. 情感交流(15分钟)a.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荷花的感受和想法;b. 鼓励学生借助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7.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a. 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诗歌的内容;b.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荷花,及对荷花的感受。
《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荷花》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设计中,我主要以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感悟文章描写的细腻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学习中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语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词语复习(1)(学生互读互查)荷花清香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舞蹈翩翩起舞挨挨挤挤(2)用上一两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荷花。
2、复习第一段导入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段,你知道荷花有什么特点?(生:荷花是清香的)(板:闻、香)因此,闻到花香的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去)去干什么?(看荷花)(板书:看荷花)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瞧瞧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过渡:“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些什么?(示图)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板:叶、花)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现在请你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直线划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
(一)品荷叶美1、请生读描写荷叶的句子。
(出示句子)2、比较句子: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荷叶很大很多。
师:老师把这句子作了修改,请看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茂盛。
“碧绿”写出了荷花的颜色,也说明荷叶长得茂盛。
“大、圆”写出了荷花形状又大又圆的特点。
《荷花》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荷花》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荷花》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荷花》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三、教学难点: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荷叶、荷花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美丽的花。
(点击课件,大屏幕出现荷花图片。
)你们喜欢这些荷花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荷花的课文。
二、教师交待学习目标,检查预习。
1教师交待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a说说你在预习中懂得了什么?(侧重解决生字新词)b指名朗读课文。
三、师生互动,共定学习任务。
1提出自己的疑问。
2共定学习任务:理解我仿佛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合作互动,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读这一段,思考:我仿佛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2学生合作、讨论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
(点击课件,出现相应的画面。
)4思考:我是一朵荷花,蜻蜓会和我说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
5思考:为什么样我仿佛成了一朵荷花,表现了荷花的什么特点呢?6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今天,我们体会了我仿佛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感受了荷花的美。
学了这一段,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六、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2、背诵这一自然段。
2、《荷花》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三年级语文下《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下《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三年级语文下《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年级语文下《荷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本课挂图和多媒体课件、阅读资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芳心苦》、生字卡片,小黑板(自读要求、词语)。
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回忆自己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子。
【教学思路】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教学导入时,可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
再出示有图片资料或其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
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
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对荷花各部分的描写和想象,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喜爱荷花的感情。
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对于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从而让学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章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荷花》为小学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美文,叶圣陶先生所写。
课文用第一人称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白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叫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特别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又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被设定为“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对美文进行语言的积累”。
学情分析: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荷花的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字生动,意境幽雅,情感真挚,想象奇特。
而三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还有所欠缺,语文素养还不够稳定,此类美文,正是他们所需要积累的对象之一。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记忆力非常有优势,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在提高,以积累作为阅读的其中一种方式,最合适不过。
设计理念:散文是我们教材中常出现的一种文体,因其没有具体可感的事件,没有可以深究的寓理,所以以往对于此类文本的教学,我们总是有点无从入手。
多用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但是总觉浮光掠影,煽情有余,收获不多。
如何更深入地品味文字,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
《荷花》是一篇老课文,叶圣陶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字简练优美,用词准确,句式多用排比、比喻,景与人、景与情,三者交融。
如此的文本,对于孩子来说,意义在哪里呢?我想,涵咏之,积累之,能让自己的经验中留存这样的文字,将来厚积薄发,吐纳之,运用之,应该就是学习这类文本的一大收获。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将其定位为——积累。
整个设计中渗透两个层次:积累的内容:作家作品——形象比喻——准确用词——独特句式;积累的方式:朗读、想象、背诵、运用。
课时目标: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挨”“骨”,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来识记“挤”、“蓬”、“幅”等生字;依托图画、结合生活理解“挨埃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
2、以积累为目的,明确积累的方向,如优秀作家作品、生动的比喻、准确的用词,独特句式都是积累的对象。
3、学会积累好的文字的方法,如朗读、想象、背诵、运用等方式,在积累中,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边积累的读书方法。
重点:学会积累语言,明确积累对象,掌握积累的方法。
难点:在阅读情境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欣赏:同学们,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摘抄本,学学别人积累的好办法。
送大家两个词语:厚积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积累,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自信地向别人展示自己。
当你的肚子里有了墨水,你的气质也就会与众不同了,这些都源于积累。
(板书:积累)【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与学习相辅相成,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以课前聊天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对积累的注意,潜意识中认识到积累的作用,为学习课文做好积淀。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1、说到积累,老师也特别喜欢,看,(出示)这是老师比较喜欢的一段文字,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范读)那么通过学习今天的课文,你们也能积累到好的文字。
3、读课题:12荷花4、这篇课文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吗?5、(出示资料)你从这段介绍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要积累好的文字应该选择优秀作家的作品。
(板书:作家作品)叶圣陶老爷爷就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优秀作家,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他其中的一个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陶行知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楷模,以老师为范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抓住此契机,提出本课的学习的主要目标----积累,有目的、有效率地进行学习。
而在介绍了叶圣陶后,告诉学生,积累要注意选择,优秀的作家作品首当其冲。
】二、初读课文,积累字词1、通过预习,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课文中的字词都会读了吗?词语:(1)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读好它们。
(2)儿化音注意读准,“莲蓬”的“蓬”应读轻声。
2、词语读准了,这些长句子,你会读好吗?A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B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预设没读好:这位同学读起来似乎有些吃力呢,老师有个秘诀可以让你读好,长句子在没有标点时,可以根据意思做适当的停顿,不信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灵不灵?(出示划分线)预设读好:这位同学读得真好,你看,在长句子在没有标点时,他根据意思做适当的停顿,所以读起来很轻松。
3、这篇课文是叶圣陶的得意之作,里面有许多美妙的词语,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读起来有味道,值得我们去积累,可以圈一圈。
(1)指名说。
(2)你们可真会找,看,老师也找到一些,这些词语各有各的味儿,谁能来读一读呢?(2-3人)师小结:这些同学读得真好,不仅读准了,还读出了属于自己的感觉,这就是积累的好方法。
(板书:朗读)4、初读课文:这些词语叶圣陶爷爷都能用的这么好,课文中的的段落肯定更吸引人呢,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呢,读给大家听听?(分段读课文)【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的基础,所以也有名师曰:“不熟读,不开讲”,朗读是语文积累的基本方式。
因此,我安排这一环节从字、词、段层层深入,读出词语的感觉,读通难读的长句,读顺课文的段落。
在反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大多数同学能在此环节积累好词好句。
这样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学习方式中收获积累的快乐,在实践中明白朗读确实是有效积累的方法之一,因此更喜欢朗读。
】三、赏析第2段,积累精彩语句1、在刚才的举手中,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都特别喜欢读第2段和第4段,是的,这两段都是文中的经典段落,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好好积累,今天我们先来看看第2段。
(2)听完他们的朗读,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你们知道这个自然段用了几个字吗?(90)看,叶圣陶爷爷就只用了90个字就写出了那么生动美丽的荷花,那么这一段文字中哪些词句是值得我们去积累的呢?现在,请你们小组学习,出示要求:找一句你们小组最想积累的精彩语句,并请说说为什么要积累。
【设计意图:积累的句段各有特色,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欣赏眼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有利于他们创意的发挥。
“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处积累”,其实是让学生沉浸在在语言文字中细细赏析。
】3、大堂交流。
预设: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小组代表发言,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积累(这句话是一句比喻句,把荷叶比作大圆盘)●比喻好在哪呢?(是的,我们透过这句话仿佛眼前就能出现这幅画面)出示图片你能读一读这动人的画面吗?小结:有时运用比喻句,文字会特别生动,像这样的句子值得我们去积累。
(板书:形象比喻)过渡:除了比喻句,这句话还好在哪呢?●“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a、“挨挨挤挤”从这个词,你仿佛能看到什么画面?(我仿佛能看到一大池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挤来挤去)请你读一读。
哪个小组能来表演一下?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从“挨挨挤挤”又看出荷叶怎么样?请你读一读。
小结:是呀,荷叶们也和你们一样,那么天真那么可爱,那么有生命力。
b、从“碧绿的大圆盘”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一读。
师小结:你们的想象让文字更有味道了,其实有时想象也是一种积累的好办法。
(板书:想象)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
B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过渡1:你的眼光真独特,这么不起眼的一句话都被你找到了,老师和你有一样的想法。
过渡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特别不显眼,却连接了荷叶与荷花的描写,你能找到吗?①这句话好在哪?为什么要积累?(“冒”字用得好)②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冒字呢?好在哪?(出示图)(多:是啊,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整个荷花池都是荷花了,你来读一读。
可爱:对啊,荷花就像你们一样,像小娃娃,多么可爱呀!读一读生命力:在那么多的荷叶中挤出来,是需要多大的劲呢!读一读)③你能加动作读一读吗?③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多有冲劲,多有生命力啊! 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吧,感受一下。
④这些荷花终于冒出来了,它们想做些什么呢?(同桌讨论)语句练习:Array生:看景色呼吸找朋友做游戏……⑤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这样用词准确的语句,我们难道不应该积累吗?(板书:准确用词)【设计意图:学会积累,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学会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有时靠自己的语感,往往能寻找到积累的对象,如“这里把荷花比作碧绿的大圆盘,很生动”,“冒”字用得很好,用得很准等等,要想使学生积累得更深入、更丰满、更立体就需要老师方法上的指导。
因此教学中也就有了动作演示体会“挨挨挤挤”表现的荷叶动态的可爱;同样,也就有了“冒”字带来的想象说话练习,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不浮泛,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交融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熏陶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C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预设过渡1:你有没有发现像这样的句式文中还有几句呢?(找到指读)像这样三句连在一起就比较有整体性,其实也正是写了荷花的?(三种形态)预设过渡2:你为什么要把三句连起来积累呢?(排比句)是的,这三句连起来比较有整体性。
而且这三句话都是在写荷花的?(形态) ①三种形态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先自己读一读,加上一些动作。
(指读,读出味道)②看,(出示图)这是哪种形态?(对应句子)③叶圣陶爷爷采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屏幕出示)这样的句式,写出了荷花形态的美丽,看上去很有条理性、整体性,像这样独特的句式就更应该积累了。
(板书:独特句式)④ 再来读一读。
⑤ 现在老师就要用这样独特的句式来考一考你们了。
⑥ 原来我们知道的积累课不仅仅是记住这些精彩的段落,还要学会运用啊,这就是学以致用。
(板书:运用)⑦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三句的不同了吗?第二三句更加具体生动,那你能不能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第一句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呢?练习: 【设计意图: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会运用,回到了学习语文最初的意义,而类似于这种独特的句式的练习,不仅仅是模仿课文的段落句式,更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今后的写作训练能够写生动、写具体做好积淀。
】4、这一段经过我们的细细品味,真的很有味道,现在我们把整个段落美美地读一读(配乐读)5、听你们读得这么好,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能背了呢?我们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