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的故事

解放战争的故事

解放战争的故事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军队之间的一场持续近四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1946年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放战争的起因,是由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激化。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曾有过一定程度的合作,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两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分歧,最终导致了解放战争的爆发。

解放战争的过程十分艰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面临着来自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强大压力,但他们却顽强地进行抵抗,不断发动战役,最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其中,著名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节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的艰苦奋斗,也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军民团结一心的局面。

这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情。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解放战争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解放战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解放战争时间表
我国国共解放战争(又称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解放全中国,确立人民民主政权。

以下是该战争及重大战役的时间表:
1. 1927年4月- 1927年12月: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爆发。

2. 1927年12月- 193年: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领导的红军进行长征,到达陕北地区。

3.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对抗日斗争展开。

4. 1937年7月7日-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展开全面抗战。

5. 1945年8月15日-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6. 1947年11月- 1948年4月:徐州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战斗。

7. 1948年6月- 1949年1月: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今北京)与天津地区消灭国民党军队。

8. 1949年4月- 1949年10月:解放南京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国共双方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些战役和时间都是我国国共解放战争期间的重要节点,其中前期以对抗日本侵略为主,后期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内战。

战争的结果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放战争简介

解放战争简介

解放战争简介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

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批准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

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1945年8月6日-1949年10月1日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进行原子弹爆炸,标志着二战的
结束。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进行第二次原子弹爆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解放战争随即
展开。

1946年1月10日:重庆签署《中共与国民党停战协定》,标志着
解放战争的开端。

1947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为人民服务》声明,宣示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

1947年11月在河南平汝县杜家村爆发反动军队进攻人民起义事件。

1948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为了争取更大游行胜利而斗争》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

1949年1月22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大陆最后一座国民党据点执行
战斗任务,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即将到来。

1949年3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今北京)。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解放上海。

1949年5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军南京,解放南京。

1949年9月21日:人民解放军进军武汉,解放武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解放战争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分别针对着不同的敌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解放战争则是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战争。

这两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起始于1937年,持续了8年之久。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战胜了来自日本的侵略势力。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为战胜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在1945年结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与国民党政权的对抗。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中国的解放。

三、两场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两场战争使中国人民觉醒,在战争的艰苦环境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团结力量。

其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这两场战争,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成为中国的领导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两场战争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同时,中国解放后,成为第一个在二战结束后实现国家独立的亚洲国家,为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树立了榜样。

总结起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今天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解放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解放战争的意义是什么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为争夺领导权发起的战争,最后以共产党取得胜利告终。

此后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解放战争的意义,希望对你有用!解放战争详情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山西上党,塞北平绥等地,北上的国民党军队与当地或先到达的中共军队之间发生激战。

10月,接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乘美国运输舰到达大连时被苏联军队拒绝登陆,后转到葫芦岛仍无法登陆只得转在秦皇岛登陆。

后在进发至山海关时遭遇中共军队阻击。

1946年1月初,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了1月停战令,以迎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月,国共达成整军方案,决定整编中共军队为国民党军队,但因政治摩擦最终未能进行。

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法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介石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激起中共报纸攻击。

3月,随着苏联军队在东北撤退,国共重新开始在东北爆发军事冲突。

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联红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联红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

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

5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在第二次四平战役重创林彪部队,从辽北全线追击到松花江畔逼近哈尔滨。

此时,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压迫下,国民政府6月6日下达了第二次停战令。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86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解放军只有120万人。

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人民解放军依靠抗战前后的布局,贯彻中共中央、毛泽东制订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共48张PPT)

《解放战争》(共48张PPT)
全境
歼敌55万,解 放长江以北的 华东地区、中
原地区
歼敌52万,华 北全境(北平
和平解放)
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第二回合:内战全面爆发
时间:1946年6月-1949年1月
双方:
VS
表现:1、战略防御-粉碎全面、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揭开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点评:国民党军事上节节败退,主力殆尽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13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46年6月
1948年秋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 刘伯承,陈毅,林彪,罗荣桓,
荣桓
邓小平
聂荣臻
歼敌47万, 战果 解放东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渡__江_战_役__或_占_领__南京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寓意是__鼓_足_勇__气_,乘__胜_追_击__,把_革__命_进_行__到底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 此的政权:_太_平__天_国_,_中_华_民__国_南_京__临_时_政__府_,_南_京_国__民政府
(2)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 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理论上: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的胜利。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博弈 和平建国与独裁统治的博弈

解放战争——国共内战课件

解放战争——国共内战课件

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拥有较为完善的军事系统和庞大的军队,但内部派系林立, 腐败严重。
共产党
虽然军队规模较小,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组织严密,战斗 力较强。
解放战争的爆发
直接原因
国民党挑起内战,对解放区发动全面 进攻。
历史背景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利益冲 突加剧,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的爆发 。
平津战役
总结词
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之一,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第2、第3 兵团和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 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内改编25万余人),解 放了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长 期的武装斗争和各种形式的斗争,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最终推翻国民 党的反动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 核心领导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正 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
在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阶段,人民解放军 在各个战场上继续取得胜利,最终推翻了 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特点
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群众支持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采取了游击 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通过灵活 机动的作战方式打击敌人。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通过广泛的群众基 础实现了对敌人的有效打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共有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

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

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

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

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

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

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

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

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

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

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

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

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

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

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

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

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

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

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

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

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1948年,朱德与陈毅部署豫东战役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批准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

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

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渡江部队冲上长江南岸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

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美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945.8 毛泽东周恩来到重庆1945.10.10 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一二。

一”血案1945.12.1 昆明反内战运动席卷了国民党统治区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停战协定>(2)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6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失败战争初期——全面进攻张家口“国民大会”此后迫于兵力不足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青化砭沙家店孟良崮(74师被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3)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伪国民大会的召开1946.11 性质:国民党一党包办伪<中华民国宪法> 1947年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等同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

国民党全面出卖国家主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五二O”血案1947.5.20 上海杭州南京“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4)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1947.6 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解放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 辽沈战役。

1948.9开始。

11月初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敌军2. 淮海战役徐州地区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 平津战役北平天津;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工作重心由农村移到城市;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国家;防止资产阶级用“糖衣炮弹”进攻的危险,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国民政府的覆亡1949.4.21 渡江;4.23 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北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性质: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国家领导人;通过了国旗国歌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必须建立一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统一战线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