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物理化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中考物理必备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声5%速度v = st回声测距v声ts=2(15°C 的空气中,v 声=340m/s )光10% 光速v=c=3×10 8 m/s热15%热量Q=cmΔtQ吸=cmΔt升Q放=cmΔt降热值Q=qm(固体,液体)Q=qv (气体)热机效率ηQ吸×100%=Q放电35%电路电流:I=Qt电阻:R=ρLS欧姆定律:I=UR伏安法测电阻:R = UI串联电路:I=I1=I2=I3=……I nU=U1+U2+U3+……U nR=R1+R2+R3+……R nP=P1+P2+P3+……P nQ1 W1 P1 U1 R1串联正比:= = = = (t 相同)Q2 W2 P2 U2 R2电路并联电路:I=I1+I2+I3+…I nU=U1=U2=U3=…U n1=1+1+1+ ⋯1R总R1 R2 R3 R nR=R1R2 = R(R 都相同)总R1+R2 n并联反比Q1 =W1 =P1 =I1 =R2(t 相同):Q2 W2 P2 I2 R1电功:W=UItW=PtW= I2Rt= U2 t(纯电阻电路)R电功率:P =WtP= UI(伏安法测功率)P = I2R=U2(纯电阻电路)R焦耳定律:Q =I2RtQ= UIt = U2 t(纯电阻电路)R力35%密度ρ = mV质量:m=ρV体积:Vm=ρ重力G = mg = ρVg (若题中未标明,g 取9.8N/kg)弹力F=kΔx摩擦力静摩擦:根据受力平衡推而不动f=10N 滑动摩擦:f =μF NF合= F1 + F2(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合方向与任何一个力同向F合= |F1− F2| (两个力的方向相反),F合方向与较大力同向液体压强:P=ρ液g h (通用)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压强:P = FS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压= G液F压> G液F压< G液同一个物体,不同种液体,漂浮:F 浮 = F 浮ρ液 gV 排 = ρ液 gV 排121122当 ρ液 > ρ液 时,V 排 < V 排1212当 ρ液 < ρ液 时,V 排 > V 排1212浮力将漂浮物体压入液体中:F 压 = ρ液gV 物 −G 物G 物 = ρ液gV 排杠杆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F 1L 1 = F 2L 2 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L 1 < L 2,F 1 > F 2滑轮动滑轮:FG 物+G 轮拉=2S 绳= 2ℎ物v 绳=2v 物定滑轮:F 拉=G 物S 绳= ℎ物v 绳=v 物滑轮G物+G轮滑轮组:F拉=nS绳= nℎ物v绳=n v物(n 指动滑轮上线的股数)此处n=3功:W有用= Gℎ(h 为物体上升高度)W总= Fs(s 为绳端移动距离)功率:P = W= FvtW有用机械效率:η=W×100%总Gℎ物G1. 竖直方向:η =FS×100% =nF×100% (通用)绳G物η=G +G×100% (不计绳重及摩擦)物动fS物f2. 水平方向:η=FS× 100% =nf×100%绳3. 斜面:η= Gℎ×100% = Gℎ×100%Fl斜Gℎ+fl斜。
中考数理化公式大全

一、数与式1. 数与式(1)实数的性质: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a 的倒数是1a(a≠0);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b a=−1 (a 、b≠0)②实数a 的绝对值:a a a a a a (0)0(0)(0)=>=−<⎧⎨⎪⎩⎪(2)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ab a b (a≥0,b≥0);=aba b(a≥0,b >0);②二次根式的性质:a a a a a a 2(0)(0)==≥−<⎧⎨⎩(3)整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a a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a a m n m n (a≠0,m 、n为正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 a b n n n (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a =01(a≠0); ⑤负整数指数:−=1a a p p(a≠0,n 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b ()()22; ⑦完全平方公式:±=±+a b a ab b ()2222;(4)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 b a m b m ;=÷÷a b a mb m,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a b c d acbd;③分式的除法法则:a b c d a b d c adbcc ÷=⋅=≠(0);④分式的乘方法则:()=a b a bn nn (n 为正整数);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 c b c a bc ;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 cd b ab cdbc;2.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①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20(a≠0)的求根公式:x b b ac ab ac =−+−−≥2242(40)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4b ac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没有实数根;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x 1、x 2是方程ax bx c ++=20 (a≠0)的两个根,那么x 1+x 2=−ba ,x 1x 2=c a; 3. 函数5. 两点之间的距离6. 线段AB 的中点C ,若A x y B x y C x y 112200(,),(,),(,) 则=+=+x x x y y y 0120122,2(1)一次函数: y=kx+b (k 、b 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 )且与直线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性质:设y=kx+b (k≠0),则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y kx 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 )的一条直线., ,, , =−P x P x x x (1)(0)(0)P P 11221212,,,,=−+−P x y P x y P P x x y y (3)()()()()11122212122122,,,, =−P y P y y y (2)(0)(0)P P 11221212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设y kx k =≠(0),则:①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②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 反比例函数: =y kx(k≠0)是双曲线; 性质:① 如果k>0,则当x>0时或x<0时,y 分别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② 如果k<0,则当x>0时或x<0时,y 分别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二次函数的图象:函数y ax bx c a =++≠2(0)的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①开口方向: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②对称轴:直线=−2x ba; ③顶点坐标(−−b a ac b a22,44);④增减性: i 当a>0时, 如果≤−2x b a ,则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如果>−2x ba,则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ii 当a<0时, 如果≤−2x b a ,则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2x ba ,则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二、空间与图形(4)四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n n −(3)2(n >3) (5)圆弧长计算公式:=πl n R180(R 为圆的半径,n 是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l 为弧长)扇形面积:扇形=πS n R 3602或扇形=12S lR (R 为半径,n 是扇形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l 为扇形的弧长) 弓形面积弓形扇形S S S =±∆Rt △ABC 中,∠C=90︒,sinA=∠A 的对边斜边,cosA=∠A 的邻边斜边, tanA=∠∠A A 的对边的邻边,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60°sinα12 22 32cosα32 2212tanα331 3三、概率与统计1.统计(1)平均数的两个公式①n 个数x 1、x 2……, x n 的平均数为:12......−=+++nx x x x n;②如果在n 个数中,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 x k 出现f k 次, 并且f 1+f 2……+f k =n ,则1122......−=+++k kx x f x f x f n;(2)极差、方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 ②方差:数据x 1、x 2……, x n 的方差为s 2,则⎣⎦⎝⎭⎝⎭⎝⎭⎢⎥ ⎪ ⎪ ⎪=−+−++−⎛⎫⎛⎫⎛⎫⎡⎤−−−n S x x x x x x n (1122)222 ③标准差:数据x 1、x 2……, x n 的标准差s ,则⎣⎦⎝⎭⎝⎭⎝⎭⎢⎥ ⎪ ⎪ ⎪=−+−++−⎛⎫⎛⎫⎛⎫⎡⎤−−−n S x x x x x x n (112222)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公式1~12)1.速度=t v s2.密度=ρVm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mg 4.力的合成:(1)两个力方向相同合=+F F F 12(2)两个力方向相反,且>F F 12,则合=−F F F 12 5.浮力:上浮下=−F F F (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浮=−F G F (F 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液排排排浮===ρF G m g gV (浮力等于排出液体的质量)6.压强=Sp F 7.液体压强液=ρp gh8.杠杆平衡条件=Fl F l 1122或=l l F F 12129.滑轮组=nF G 1或=s nh 10.功=W Fs 11.功率=tP W12.机械效率总有=⨯ηW W 100%二、热学(公式13~14)13.热量计算=∆Q cm t 14.燃料燃烧时放热:(1)放=Q mq (适用于固体,其中q 为固体燃料热值) (2)放=Q mV (适用于气体,其中V 为气体燃料热值)三、电学(公式15~18)15.欧姆定律=RI U 16.电功=W UIt (1)=W UIt 结合=RI U可得=W I Rt 2 (2)=W UIt 结合=RI U可得=R W t U 217.电功率=tP W(1)=t P W 结合=RI U可得=P I R 2 (2)=t P W 结合=RI U可得=R P U 218.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并联电流 ……====I I I I 123 ……=+++I I I I 123 电压 ……=+++U U U U 123……===U U U U 123 电阻 ……=+++R R R R 123……=+++R R R R 1111123电功率 ……=+++P P P P 123化学方程式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 2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 2Fe 3O 4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 2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 2 2Al 2O 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 2 + O 2 2H 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 2 2P 2O 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SO 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 2 CO 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 22CO(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 2 2CO 2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 4+ 2O 2CO 2+ 2H 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OH + 3O 2 2CO 2 + 3H 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 2O 2H 2↑+ O 2↑14.加热碱式碳酸铜: Cu 2(OH )2CO 32CuO + H 2O + CO 2↑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 2KClO 32KCl + 3O 2↑点燃=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通电= △= MnO 2= △16.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 2CO 3 = H 2O + CO 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 3 CaO + CO 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氢气还原氧化铜: H 2 + CuO Cu + H 2O20.木炭还原氧化铜: C + 2CuO 2Cu + CO 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 2Fe 2O 3 4Fe + 3CO 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 Fe 3O 4 3Fe + 2CO 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Cu + CO 2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 Fe 2O 3 2Fe + 3CO 2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 Fe 3O 4 3Fe + 4CO 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一)金属单质 + 酸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27.铁和稀硫酸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28.镁和稀硫酸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 2SO 4 = Al 2(SO 4)3 +3H 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 2 + H 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 2 + H 2↑△=高温=加热=加热= 高温= 高温= 高温 = 高温= 高温=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2AlCl3 + 3H2↑(二)金属单质+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三)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四)酸性氧化物+碱-------- 盐+ 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H2O(五)酸+ 碱-------- 盐+ 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 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2KOH = K2SO4 +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CuSO4 + 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六)酸+ 盐-------- 另一种酸+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MgCl2 + H2O + CO2↑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2HCl(七)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 + CuSO 4 = Cu (OH )2↓+ Na 2SO 4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 + FeCl 3 = Fe (OH )3↓+ 3NaCl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 + MgCl 2 = Mg (OH )2↓+ 2NaCl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 + CuCl 2 = Cu (OH )2↓+ 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 (OH )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八)盐 + 盐 ----- 两种新盐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NaCl + AgNO 3 = AgCl ↓+ NaNO 371.硫酸钠和氯化钡: Na 2SO 4 + BaCl 2 = BaSO 4↓+ 2NaCl五.其它反应: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 2 + H 2O = H 2CO 373.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 2O = Ca (OH )274.氧化钠溶于水: Na 2O + H 2O = 2NaOH75.三氧化硫溶于水: SO 3 + H 2O = H 2SO 4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 4·5H 2O CuSO 4 + 5H 2O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加热 =。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运动和力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
在物理课上,老师讲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力的等效作用等概念。
我们学习了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如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力的计算公式 F = ma 等。
2. 声音和光学另外,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声音和光学相关的知识。
关于声音,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传播、音速、共鸣等概念,同时也学会了计算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而在光学方面,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明白了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了成像公式和折射公式。
3. 电学电学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学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静电、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知晓了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我们还学会了简单电路的搭建和测量。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结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结构。
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分类,掌握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并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反应原理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了解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明白了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我们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有了系统的学习,并且掌握了物质的量计算、质量的计算和气体的摩尔计算等内容。
总结回顾在初中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从基本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入手,逐渐深入学习了更加复杂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化学课程为我们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为今后更深入学习物理化学和应用相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初中物理化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公式大全物理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 (Δt=t-t0)Q放=cmΔt (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 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 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 I2电阻的关系:1/R=1/R1 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 P1 ……化学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 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点燃Fe3O4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 点燃2Al2O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 点燃2H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 点燃2P2O5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O2 点燃SO2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2 点燃CO2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 点燃2CO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CO2 高温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O2 点燃2CO2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H2O === H2CO312、生石灰溶于水:CaO H2O === Ca(OH)2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Cl2点燃2NaCl分解反应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MnO2 O2↑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C O2↑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CaO CO2↑置换反应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CuSO4 == FeSO4 Cu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H2SO4 == ZnSO4 H2↑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H2↑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加热Cu H2O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CO2↑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CO2 2H2O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C 高温H2 CO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3CO2↑其他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CuSO4 == Cu(OH)2↓Na2SO4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CO2 2H2O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 点燃2CO2 3H2O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CO2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3CO2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CO2 ==== CaCO3 ↓ H2O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CO2 ==== Na2CO3 H2O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 点燃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点燃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O2 加热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 点燃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O2 点燃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 点燃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O2 点燃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2 点燃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 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O2 点燃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CO2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 点燃2CO2 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H2O C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3O2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MnO2 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加热Cu H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CO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3CO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2CO2↑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CO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3CO2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3Fe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酸-------- 盐氢气(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Zn H2SO4 = ZnSO4 H2↑27. 铁和稀硫酸Fe H2SO4 = FeSO4 H2↑28. 镁和稀硫酸Mg H2SO4 = MgSO4 H2↑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30. 锌和稀盐酸Zn 2HCl === ZnCl2 H2↑31. 铁和稀盐酸Fe 2HCl === FeCl2 H2↑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 gCl2 H2↑33. 铝和稀盐酸2Al 6HCl == 2AlCl3 3H2↑(2)金属单质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CuSO4 === FeSO4 Cu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CuSO4 === ZnSO4 Cu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Hg(NO3)2 === Cu(NO3)2 Hg(3)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2HCl ==== CuCl2 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H2SO4 ==== MgSO4 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2HCl ==== CaCl2 H2O(4)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CO2 ==== Na2CO3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SO2 ==== Na2SO3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SO3 ==== Na2SO4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SO2 ==== CaSO3 ↓ H2O (5)酸碱-------- 盐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NaOH ==== NaCl 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KOH ==== KCl 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Cu(OH)2 ==== CuCl2 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Ca(OH)2 ==== CaCl2 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Fe(OH)3 ==== FeCl3 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Al(OH)3 ==== AlCl3 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2KOH ==== K2SO4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Cu(OH)2 ==== CuSO4 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2Fe(OH)3==== Fe2(SO4)3 6H2O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盐-------- 另一种酸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2HCl === MgCl2 H2O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AgNO3 === AgCl↓ 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H2SO4 === Na2SO4 H2O 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BaCl2 ==== BaSO4 ↓ 2HCl(7)碱盐-------- 另一种碱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CuSO4 ==== Cu(OH)2↓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FeCl3 ==== Fe(OH)3↓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MgCl2 ==== Mg(OH)2↓ 2NaCl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CuCl2 ==== Cu(OH)2↓ 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盐----- 两种新盐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AgNO3 ==== AgCl↓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BaCl2 ==== BaSO4↓ 2NaCl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大全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x = -b/a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x = (-b ± √(b^2 - 4ac)) / (2a)3.平方差公式:a^2-b^2=(a+b)(a-b)4.二次平方根公式:√(a±√b)=√[(a+√b)/2]±√[(a-√b)/2]5.合并同类项:a+b+c=a+(b+c)6. 分配律:a(b + c) = ab + ac7. 乘法公式:(a + b)(c + d) = ac + ad + bc + bd8.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k=(y2-y1)/(x2-x1)9. 平方根公式:√a * √b = √(ab)10. 单位换算公式:1cm = 0.01m,1km = 1000m11.弧长公式:l=2πr(θ/360°)12.面积公式: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1/2×底×高,圆面积=πr^21.动力学公式:力F=m×a,动量p=m×v,功W=F×s,机械能E=m×g×h2.运动学公式:平均速度v=总位移/总时间,加速度a=(v-u)/t,力F=m×a3.电路公式:电流I=Q/t,电压V=W/Q,电阻R=V/I,电功率P=V×I4. 光学公式:折射率 n = sin(i) / sin(r),焦距 f = 1 / (1/f1+ 1/f2),光速c = λ × f5.温度转换公式:摄氏温度C°=5/9×(华氏温度-32°),开尔文温度K=摄氏温度+273.15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n(A)/n(B)=a/b=n(C)/n(D)2.电离平衡常数公式:K=[C]^c×[D]^d/[A]^a×[B]^b3. 摩尔浓度公式:C = n / V,单位:mol/L4.摩尔体积公式:V=V0×(n/n0)5. 摩尔质量公式:M = m / n,单位:g/mol6. 摩尔焓变公式:ΔH = q / n,单位:J/mol7.摩尔溶解焓公式:ΔH=ΔH溶剂+ΔH溶质8. 摩尔熵变公式:ΔS = q / T,单位:J/(mol·K)9.化学反应速率公式:速率=Δ[C]/Δt=k[A]^m×[B]^n,m和n是反应物的摩尔系数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的知识。
初中物理化学公式综合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公式综合大全物理化学公式是理解和运用这两门学科的关键,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和计算。
1.物理公式:1.1运动相关公式:- 动力学公式:F = ma,F是力,m是物体质量,a是物体加速度。
-速度公式:v=d/t,v是速度,d是位移,t是时间。
- 牛顿第二定律:F = ma,F是力,m是物体质量,a是物体加速度。
-位移公式:d=v*t,d是位移,v是速度,t是时间。
-加速度公式:a=(v-u)/t,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1.2光学相关公式:-焦距公式:1/f=1/u+1/v,f是焦距,u是物体距离镜片的距离,v是像距离镜片的距离。
-光速公式:v=c/n,v是光速,c是真空中的光速,n是介质的折射率。
- 折射公式:n1 * sinθ1 = n2 * sinθ2,n1和n2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1.3电学相关公式:-电压公式:V=IR,V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电流公式:I=Q/t,I是电流,Q是电荷量,t是时间。
-电功率公式:P=IV,P是功率,I是电流,V是电压。
-电阻公式:R=V/I,R是电阻,V是电压,I是电流。
2.化学公式:2.1反应速率相关公式:- 反应速率公式:rate = k[A]^m[B]^n,rate是反应速率,k是速率常数,[A]和[B]是反应物的浓度,m和n是反应物在反应物速度方程中的阶数。
- 反应平衡常数公式:Keq = [C]^c[D]^d/[A]^a[B]^b,Keq是反应平衡常数,[C]、[D]、[A]和[B]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c、d、a和b 是它们在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
2.2摩尔浓度相关公式:-摩尔浓度公式:C=n/V,C是摩尔浓度,n是物质的摩尔数,V是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质量公式:m=M*n,m是溶质的质量,M是溶质的摩尔质量,n 是溶质的摩尔数。
2.3热力学相关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ΔU是内能的变化,Q是吸收或释放的热量,W是对外做功。
物理化学公式大全

物理化学公式大全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在物理化学中常用的公式:1.热力学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温度。
-内能变化公式:ΔU=q+w其中ΔU为系统内能变化,q为系统吸取或放出的热量,w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能量守恒定律:ΔE=q+w其中ΔE为系统总能量变化,q为系统吸取或放出的热量,w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2.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公式:r=k[A]^m[B]^n其中r为反应速率,k为反应速率常数,[A]和[B]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浓度,m和n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 Arrhenius 公式:k = A * e^(-Ea/RT)其中 k 为反应速率常数,A 为 Arrhenius 常数,Ea 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 为反应温度。
3.量子力学方程:- 波函数公式:Ψ = Σcnφn其中Ψ 为波函数,cn 为系数,φn 为基态波函数。
- Schroedinger 方程:HΨ = EΨ其中H为哈密顿算符,Ψ为波函数,E为能量。
4.热力学方程:- 熵变公式:ΔS = q_rev / T其中ΔS 为系统熵变,q_rev 为可逆过程吸放热量,T 为温度。
- Gibbs 自由能公式:ΔG = ΔH - TΔS其中ΔG 为 Gibbs 自由能变化,ΔH 为焓变化,ΔS 为熵变化,T 为温度。
5.电化学方程:- Nerst 方程:E = E° - (RT / nF) * ln(Q)其中E为电池电势,E°为标准电势,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n为电子数,F为法拉第常数,Q为电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浓度比。
- Faraday 定律:nF = Q其中n为电子数,F为法拉第常数,Q为电荷数。
以上公式只是物理化学中的一小部分,这里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的公式,实际上物理化学领域有非常多的公式和方程可供使用。
初中物理化学公式综合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公式综合大全一、物理公式1.位移公式:位移(s)=初速度(u)×时间(t)+0.5×加速度(a)×时间的平方(t^2)2.速度公式:速度(v)=初速度(u)+加速度(a)×时间(t)3.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末速度(v)-初速度(u))/时间(t)4.力的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5.功的公式:功(W)=力(F)×位移(s)×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的夹角)6.功率公式:功率(P)=功(W)/时间(t)7.密度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8.压力公式:压力(P)=力(F)/面积(A)9.浮力公式:浮力(F)=液体密度(ρ)×重力加速度(g)×体积(V)10.简单机械公式:机械效率(η)=输出功(W_out)/输入功(W_in)=输出力(F_out)×输出距离(d_out)/输入力(F_in)×输入距离(d_in)11.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加速度(a)12.动能公式:动能(E_k)=0.5×质量(m)×速度的平方(v^2)13.万有引力公式:引力(F)=G×质量1(m1)×质量2(m2)/距离的平方(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14.等速直线运动公式:位移(s)=初速度(u)×时间(t)15.简谐振动公式:位移(x)=振幅(A)×sin(2πft+φ)(其中f为频率,φ为初相位)二、化学公式1.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M)=相对原子质量(A)×1g/mol2.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溶质物质的摩尔数(n)/溶液的体积(V)3.摩尔质量公式(气体计算):摩尔质量(M)=密度(d)×22.4L/mol(其中d为气体密度)4.气体压力公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力,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5.氧化还原反应公式(物质质量关系):n_1C_1+n_2C_2=(m_1/M_1)+(m_2/M_2)(其中n_1、n_2为物质的摩尔数,C_1、C_2为物质的化学式,m_1、m_2为物质的质量,M_1、M_2为物质的摩尔质量)6.饱和溶解度公式:溶解度(S)=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100%7.反应速率公式:速率(r)=Δ浓度/Δ时间8.化学计量学公式: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m_1C_1/n_1=m_2C_2/n_29.哈宁顿定律公式:流量(Q)=断面面积(A)×流速(v)10.酸碱滴定反应公式:C_1×V_1=C_2×V_2(其中C_1、V_1为滴定液的浓度与体积,C_2、V_2为被滴定液的浓度与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非金属单质)H2 C N2 O2 P S Cl2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金属单质)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钡氧化亚铜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铁红)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三氧化钨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氧化银氧化铅二氧化锰 (常见氧化物)Ag2O PbO MnO2氯化钾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钡氯化铝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氯化物/盐酸盐)FeCl2 FeCl3 AgCl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硫化氢溴化氢碳酸(常见的酸)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硫酸铜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铁CuSO4 BaSO4 CaSO4 K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硫酸氢钠硫酸氢钾亚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银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钙亚硝酸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镁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碳酸钾(常见的盐)K2CO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钾氢氧化铝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Fe(OH)3 Fe(OH)2甲烷乙炔甲醇乙醇乙酸 (常见有机物)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碱式碳酸铜石膏熟石膏明矾绿矾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蓝矾碳酸钠晶体(常见结晶水合物)CuSO4•5H2O Na2CO3•10H2O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常见化肥)CO(NH2)2 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初中物理公式定律大汇总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 m 千克 kg m=pv温度 t 摄氏度°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功 W 焦耳(焦) J W=Fs功率 P 瓦特(瓦) w P=W/t电流 I 安培(安) A I=U/R电压 U 伏特(伏) V U=IR电阻 R 欧姆(欧) R=U/I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 J/(kg°C)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u>2f f<v<2f 倒缩小实照相机f<u<2f v>2f 倒放大实幻灯机u<f 放大正虚放大镜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