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孕激素制剂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激素替代治疗的常用药物制剂简介与应用

激素替代治疗的常用药物制剂简介与应用

激素替代治疗的常用药物制剂简介与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5医院(上海200052)金翠英王利瑗当妇女步入更年期时,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和孕激素都会减少,尤其雌激素的持续下降[1],引发一系列症状,早期为月经不规则、闭经、阴道干涩以及潮热、出汗、心悸、血压波动等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症状,晚期出现女性激素调控影响靶器官的症状,如心绞痛、冠心病、皮肤干燥瘙痒、色素沉着、失去弹性、毛发易脱,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骨质疏松、腰背痛、关节痛等。

因为雌激素对维持妇女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当前我国妇女中近五分之一已进入更年期阶段,为了改善和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激素替代疗法(HRT)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HRT有关药物制剂的现状作一概述,以供正确选择和应用。

1雌激素制剂雌激素制剂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两大类。

各种存在于人体的雌激素对身体各系统的反应基本相同。

天然雌激素主要结构是雌二醇(E2)、雌酮(E1)与雌三醇(E3),其中E1与E3为代谢产物,作用较弱,而E2作用最强。

合成雌激素制剂有乙炔雌二醇、已烯雌酚、氯烯雌醚等。

合成制剂按重量其作用大于天然的,而且对肝脏有十分明显的增强作用[2]。

由于绝经后补充雌激素时间长,因此趋向使用天然的雌二醇制剂。

1.1倍美力(混合雌激素本品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从孕马尿中提取的、含有二氢马萘雌酮、二氢马萘雌酮、雌二醇、二氢马烯雌酮、马萘雌酮、△8,去氢雌酮、雌二醇、二氢马烯雌酮、雌酮、马烯雌酮10种雌激素成分的天然结合型雌激素(Conjugated estrogens)。

该制剂对绝经前期的妇女能迅速缓解因女性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如潮热、夜间盗汗、焦虑、改善阴道萎缩和尿道萎缩。

对绝经后的妇女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使骨折减少60%。

对绝经后和老年妇女,虽不能恢复已丢失的骨质,但可有效地防止骨质[3]进一步丢失。

Henderson[4]氏曾报道,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使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了41%和29%。

孕激素生物学作用临床应用

孕激素生物学作用临床应用

孕激素生物学作用临床应用孕激素是一类重要的激素,在人体内起着多种生物学作用。

它主要由胎盘、卵巢和肾上腺等组织合成,对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妊娠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孕激素还在临床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一、孕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孕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和孕酮两类。

雌激素是一类重要的女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对女性的生殖系统和二次性征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卵巢的排卵和子宫内膜的增生,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并参与骨骼的形成和维持等生理过程。

孕酮是一种重要的孕激素,主要由胎盘分泌,对妊娠过程至关重要。

孕酮能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促进胚胎的着床和生长,保护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同时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防止流产的发生。

除了在生殖系统中的作用外,孕激素还对其他器官和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雌激素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水平,减轻血管的硬化和阻塞;孕酮则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二、孕激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由于孕激素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下面主要介绍孕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1.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孕激素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孕激素能够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促进卵巢的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2. 妊娠保健:孕酮在妊娠期间的保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预防流产、胎儿生长迟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

3. 乳腺癌治疗:雌激素在乳腺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乳腺癌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作用,可以有效治疗乳腺癌。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由于孕酮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5. 心血管疾病预防:雌激素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临床应用孕激素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合理使用孕激素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临床常用口服雌孕激素制剂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临床常用口服雌孕激素制剂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临床常用口服雌孕激素制剂的特点及应用现状任小平;李薇【摘要】雌孕激素在临床广泛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避孕、闭经、宫腔粘连预防和治疗、人流术后的子宫内膜生长、先兆流产、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等领域,有确切而安全的治疗作用,应用前景广阔.【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7(029)002【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雌激素;孕激素;复方雌孕激素【作者】任小平;李薇【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天津 300451;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天津 3004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4女性激素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成熟和第二性征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一类激素。

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

天然雌激素包括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 雌二醇是妇女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雌酮较弱,而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降解产物,活性最弱[1]。

合成雌激素由甾体雌激素衍生而来,常用作口服避孕药。

雌激素主要影响骨代谢、脂代谢及水盐代谢。

孕激素主要作用于子宫肌和子宫内膜,适应孕卵着床并维持妊娠。

孕酮的绝大部分作用要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

1.1 雌激素1.1.1 尼尔雌醇尼尔雌醇是雌三醇衍生物,雌激素作用强,作用时间长,选择性地作用于阴道和宫颈,增加阴道黏膜及宫颈弹性,使局部组织增生、充血,增加黏液腺体分泌,软化萎缩的阴道及宫颈,利于扩张,减轻手术患者痛苦[2]。

另有试验表明,作为抗放射性损伤的药物,在照前连续多次使用药物,抗放效果显著提升[3]。

1.1.2 结合雌激素(倍美力) 从孕马尿液中提取的倍美力是一种天然结合型雌激素制剂,口服易吸收,近似内源性雌激素,副作用小,由于剂量小不影响排卵,主要用于做人工周期,与醋酸甲羟孕酮连续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阴道萎缩、潮热、骨质疏松等症状[4]。

1.1.3 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 戊酸雌二醇片,商品名补佳乐,从豆类提取,属于植物源性雌激素,主要成分是谷固醇和胆固醇。

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分析

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分析

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上常用的雌孕激素制剂的具体药学特点。

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的雌孕激素制剂如雌二醇、黄体酮、甲羟孕酮和屈螺酮等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总结其药学特点。

结果:雌二醇、黄体酮、甲羟孕酮和屈螺酮等雌孕激素制剂均有着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也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结论:在应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药学监测,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以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雌孕激素制剂;药学特点;不良反应绝经期女性由于自身的雌激素水平会不断地下降,因此往往需要使用雌孕激素进行治疗,所以,近年来,有关雌孕激素制剂的研究与报道不断地增多。

为了深入地分析临床上常用的雌孕激素制剂的具体药学特点,本研究选取雌二醇、黄体酮、甲羟孕酮和屈螺酮等雌孕激素制剂进行综述,现作如下汇报。

1.雌二醇1.1药物剂型主要有口服、经皮、阴道以及注射等给药途径,其中,经皮给药主要是有凝胶、软膏、喷雾以及贴片等剂型,而阴道给药剂型主要是有阴道片、乳膏以及阴道环等。

1.2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雌二醇被服用后主要是经由皮肤、胃肠道以及粘膜等吸收,但是口服疗法容易出现首过效应,会显著地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经皮或者阴道等给药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首过效应。

这一药物主要是经由肾脏代谢被排出体外,其药物半衰期往往是1~2h[1]。

1.3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雌二醇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包括循环系统(主要是水肿)、生殖系统(常见的包括月经紊乱、乳房压痛等)、皮肤(常见的包括瘙痒、红肿等)、消化道系统(主要是恶心呕吐、胃酸、胃胀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肌梗死、视网膜静脉栓塞、乳腺癌、痴呆、子宫内膜癌等。

所以,要注意加强药学监测:①注意对血压进行监测,以及时地发现并处理高血压这一不良反应;②针对未成年患者,要注意对其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和骨骺情况进行监测;③教会患者自检乳房的正确方法。

关于雌激素的临床应用

关于雌激素的临床应用

正常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三种: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雌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和一些性征的发育包括乳房、子宫,小剂量的雌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大量雌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卵泡发育,卵泡成熟时大量雌激素可激发LH排卵峰。

一)雌孕激素分类1、雌激素药物的分类:天然雌激素:雌二醇类有戊酸雌二醇,还有17β雌二醇,结合雌激素就是倍美力。

合成雌激素有两类:甾体类有乙炔雌二醇,非甾体类己烯雌酚、尼尔雌醇。

2、孕激素分类:天然孕激素,合成孕激素:分为17羟孕酮衍生物和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

天然孕酮就是黄体酮,17羟孕酮衍生物如补佳乐和达英35都是属于醋酸环丙孕酮。

三种孕激素有什么区别?醋酸环丙孕酮有强的抗雄激素的作用,通过雄激素的靶器官可以抗雄激素,这是它的最大特性。

睾酮衍生物可能没有这种抗雄的作用。

三种孕激素的比较,无雄激素的活性,但是有首过效应,治疗剂量比较大,难耐受。

17羟孕酮衍生物有抗雄激素的作用,加强雌激素对血脂的有利影响。

克龄蒙是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戊酸雌二醇2mg前21天用,后10天醋酸环丙孕酮1mg。

一个周期完成,服药方便。

二)雌激素的应用。

雌激素应用目的:1缺雌激素的病人,2有些病人可能不缺雌激素,但是由于某些临床需要,要利用雌激素的特性解决临床上的某些问题。

第一个目的用在雌激素缺乏的病人,哪些疾病属于雌激素缺乏的疾病,闭经的病人缺雌激素,绝经的病人也缺雌激素。

另外药物引起的雌激素缺乏也需要补充,这三大类是临床上常需要用雌激素的。

第二类不缺雌激素,但是要用雌激素的某些功能解决某些问题。

比如功血的病人需要止血,还有人工内膜,这些不缺雌激素,但是需要用它的某些功能。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到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应该由卵巢来分泌,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分泌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的改变,来月经。

如果雌激素量大了之后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小剂量可能会促进垂体分泌,大剂量可能会抑制垂体分泌。

雌孕激素与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雌孕激素与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estrogen-progesterone and ethinylestradiol and cyproterone ace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bleeding
YANG Jinm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Xiang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Xiangyang 4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strogen-progesterone and ethinylestradiol and cyproterone ace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bleeding.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uterine bleeding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42 patients treated with estrogenprogesterone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42 patients treated with ethinylestradiol and cyproterone acetate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indexes, efficacy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bleeding control time, complete hemostasis control time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or thinn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hemoglobin cont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ethinylestradiol and cyproterone acetate for patients with uterine bleeding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bleeding time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clinical safety and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Estrogen-progesterone; Ethinylestradiol and cyproterone acetate; Uterine bleeding; Hemostasis time;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雌激素的临床应用

雌激素的临床应用

副作 用
内生雌二醇的副作用轻微。
在正常剂量范围内明显刺激肝蛋白的产生 ,肝原性效应可使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升高 。
结论
雌二醇是人体雌激素替代治疗 的首选药。
使用从马尿中提取的雌激素产物是药理学 上一个古老的方法,现代医学中几乎没有 用生物提取物来治疗激素缺乏症的
Ref : Lippert TH et al. Klnisch-pharmackologische Besonderheitender konjugierten equinen Estrogene.
4 00
300
200 100
绝经前生理雌二醇水平
2h
4h
6h
Harnmann BW et al. Gynecol En docrinal 8 (1994)101-107
微粒化及酯化雌二 醇2mg(补佳乐®) 微粒化雌二醇2mg
8h
32
33
7 不同雌激素在血浆中的水平
剂量(mg)
戊酸雌二醇
1
2
微粒雌二醇
• 无排卵性功血
• 有排卵性功血
• 周期紊乱 • 经期不一 • 经量时多时少
• 黄体功能不足 周期缩短 经期经量正常
• 子宫内膜萎缩不全 经期延长 周期经量正常
48
49
黄体不健全的基础体温曲线
37.5
37
36.5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雌激素的临床应用
1
内容摘要
• 激素分泌和调节 • 临床应用的激素制剂 • 雌激素在功血治疗中的应用 • 雌激素在其他内分泌疾病的应用

性激素的的临床应用

性激素的的临床应用

性激素的的临床应用
性激素的临床应用
一、性激素概述
性激素是一类在人体内起调节性别发育和生殖系统功能的激素。

主要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分别由睾丸和卵巢分泌。

性激素不仅影
响性别发育和生殖功能,还对全身骨骼、心血管系统、代谢功能等
都有重要调节作用。

二、雄激素的临床应用
1:雄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睾丸功能不全、男性更年期综合
征等患者,常用药物有睾酮、地屈孕酮等。

2:睾丸激素治疗癌症:睾丸素在某些癌症治疗中具有抗肿瘤
作用,如睾丸素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雌激素的临床应用
1:雌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卵巢功能不全、女性更年期综合
征等患者,常用药物有雌二醇、醋酸雌二醇等。

2:避孕药物:常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通过抑制排
卵和改变子宫内膜的形成,起到避孕作用。

3:雌激素治疗乳腺癌:在某些乳腺癌治疗中,通过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论文、临床试验数据、图表、病例报告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1:雄激素:指睾丸分泌的激素,包括睾丸酮等。

2:雌激素:指卵巢分泌的激素,包括雌二醇等。

3:替代疗法:指用药物替代体内缺乏的激素,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4:更年期综合征: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COC 使用与动脉血栓栓塞:动脉血栓栓塞(ATE;包括脑卒中和心肌 梗死)发生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高龄、吸烟、高血压、肥胖、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COC使用者中所有类型的动脉事件总发生率非常 低。
3.关于含不同孕激素COC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1)第3代孕激素COC发生VTE的风险略高于第2代孕激素COC,而含屈螺酮的
雌孕激素制剂
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
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杂志》2015 年 2 月第 50 卷第 2 期
复方口服避孕药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COC) 是含有低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 甾体激素制剂。主要通过抑制排卵,发挥 避孕作用。
COC 除了避孕效果显著外,健康获益也 远远大于其可能存在的风险。
3.乳腺癌:COC 使用情况与乳腺癌的风险关系,不同研究结论 不一致,大多数研究的结论认为,无论近期还是以前使用过 COC,乳腺癌的发生率均与同龄的未使用者无明显差异或仅轻微 增加;长期使用 COC 的妇女中,乳腺癌的发生率也未增加或仅 轻微增加。
4.子宫颈癌:COC 仅增加了感染 HPV 的妇女发生子宫颈癌的 风险,对未感染 HPV 的妇女并无影响。
二、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COC 使用与VTE:VTE 发生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龄、肥胖、妊 娠或产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VTE家族和个人史、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 制动、手术或意外、长途飞行等。COC 中雌激素的剂量与 VTE 发生风险 有关,降低COC中的雌激素含量,能明显降低 VTE 的发生风险。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 家共识》的形成
COC 在我国育龄期妇女的使用率非常低。 临床医师对 COC 的获益和风险认知不足,对如何应
用 COC 存在一些顾虑和误区。 中国妇产科及计划生育专家在 COC 应用的通用准则
和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国内临床用药经验及 WHO 和 国外的相关指南,参考近年来发表的相关临床和基 础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临床实际情况,经过专家 们共同努力形成了该共识。
COC 的不良反应:
(1) 类早孕反应 (2) 阴道流血 (3) 月经量减少或停经:这是因为 COC 会抑制
子宫内膜增殖,导致月经量减少或停经。 (4) 乳房胀痛 (5) 体质量增加:水钠潴留。 (6) 皮肤褐斑 (7) 极少数使用者可出现精神抑郁、头晕、乏力、
性欲减退、皮疹、皮肤瘙痒等。
三、COC 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卵巢癌:COC 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首次服用的年龄越 早,服用时间越长,卵巢癌的发生风险越低。这种风险降低在 停用 COC 后可持续近 30 年。
2.子宫内膜癌:COC 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随着 持续使用 COC 时间的延长,对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保护作用也逐 渐增加,即使停用 COC 多年后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保护作用仍持 续存在。
5.结直肠癌:使用 COC 的妇女与从未使用过 COC 的妇女相比, 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 15% 左右。
COC 的非避孕应用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一、COC与生育的关系
(1)COC 对生育的影响是可逆的,停药后即可恢复。
(2)COC 本身无致畸作用,不增加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对染 色体无影响。而且,停药后即可妊娠,无需等待 3-6 个月。
(3)COC 对生育力有保护作用:首先,COC 具有可靠的避孕效果, 可减少了因流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及对生育的影响。其次,COC 还能调节月经,使妇女免于因月经失调所致的疾病。第三,COC 还能减少盆腔感染的发生,从而对输卵管的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二、COC 的避孕应用
要点: (1)COC 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颈黏液性状、改变子宫内
膜形态及功能、改变输卵管功能等多环节共同作用达到控 制生育的目的。WHO关于COC避孕效果的研究发现,导致COC 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服药不规律和漏服。当1个周期中漏 服3片甚至更多药片时,其妊娠的可能性最大。另外,如果 同时正在使用影响肝酶代谢的药物,也会对 COC 的避孕效 果产生干扰。 (2)COC具有高效、简便、可逆等优势。正确使用,COC 的 避孕有效率可达99%以上。 (3)COC适用于健康育龄期妇女的常规避孕,但在使用时需 排除禁忌证及风险因素。
COC 的避孕应用
一、COC的现状
从 1960 年第1个COC-Enovid 被FDA批准在美国上市至今,COC不 断发展,体现在以下:
(1)雌激素剂量由Enovid中的 150μ g减少到30-35μ g,甚至 20μ g。
(2)发现和应用更具有天然孕激素特性、不同类型的孕激素: 第1代孕激素伴有较强的雄激素作用,现已少用; 第2代,避孕效能更高; 第3代,与第2代相比,其抑制排卵的作用更强,且几乎无
COC发生VTE的风险介于第2代与第3代孕激素COC之间。 (2)第2代孕激素COC发生ATE的风险高于第3代孕激素COC、含屈螺酮的COC。 (3)新型COC(第3代孕激素COC、含屈螺酮的COC)利大于弊,总体获益优于 第2代孕激素COC。
总之,风险是存在的,但风险极低。临床医师在应用 COC 时应排除禁忌 证,对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求获益最大,风险最 小。
雄激素作用。新型孕激素有类似于天然孕酮的生理活性,并具有 抗雄激素的作用,有些还具有抗盐皮质激素的作用。 (3)不断改进COC给药方案:从最初模仿自然的 28 d 月经周期, 到现代 COC的 21d 活性激素摄入期、之后为 7 d 的无激素间期 HFI ,通过人为降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血液浓度来诱导每月的撤 退性出血。近年来研发出 HFI 更短的 COC(如 24/4 方案:24 d 活性激素与 4 d HFI)能更好地抑制排卵并减少激素水平的波 动,从而有可能降低激素撤退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