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

合集下载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斜飞势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斜飞势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斜飞势《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斜飞式实战用法(口诀:斜飞着法用不空)1、杨澄甫:甲直立,如乙对敌正面不能进,想换绕侧面进打,甲随绕时,即用右手如大鹏展翅,往斜上方掤去,自乙膊下至身时左足用直劲,右足为弓式,左右手皆能用。

2、杨振铭:由倒撵猴式,设敌人以右脚在前,自我右侧用右拳向头部击来,我即向右侧斜上一步,右手用掤劲粘住敌人右手腕,如敌人翻手向下,用腕力压我右腕,我急顺势用左手握住敌人右手腕,敌人缷身后坐,我即弓腿用右小臂向敌人之右腋下用开劲斜击。

如敌人用左手虎口向里横握我之右肘,我乘机沉肩坠肘,手尖向上手掌向内,用手背用敌人之右耳部挒去,如敌人用大力向外推开,我又沉肩坠肘将右手翻转,手心向上握拳向敌人胸部击去,按斜飞式之变化,藏有采、挒、肘、靠,四正四隅方式,变化无穷。

3、杨振基:《太极拳体用全书》述此用法是:“如敌人自右侧向我上部打来,或用力压我右臂腕,我即乘势往下沉合蓄劲,随即将右手向右上角分展,用开劲斜击,同时踏出右步,是膝坐实。

”此式主要用采挒法,左为采手,右为挒手,挒手通过往下沉合化去对方来力也蓄住劲,随即松肩垂肘以右挒手向对方耳部打去。

动作运转时,意念在手掌,定式时,右手劲点在合谷穴处,左手在虎口。

4、杨振铎:设对方以右拳由我右侧向我头部击来,我即向右转体,提右腿向右侧斜上一步,顺势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腕,用开劲大幅度地以右臂斜击对方头部或右腋下。

如对方又以左拳击来,我可在对方又以左拳击来,我可在对方向右转体之际,速屈肘以进击,或以背靠出均开。

5、李雅轩传授陈龙骧、李敏弟:假定对方以掌向我胸腹部击来,我即身势含蓄以右手在前向左回挂来手,顺势以右手前挥击对方脸部。

6、陈微明:吾击右掌或右拳时,敌若以左手从右肘采其左手,腾出右手,向其太阳处击之,此即挒劲也。

7、郑曼青传授黄性贤:对方用左手分开我右掌时,我以左指尖叉其胸口,如其再用左手下撩,我则用右手由下抄上化解,同时两掌击其胸部,如对方再用左手击来,我则腰右转,左手采拿其手,上右步,右臂向上往前横掤还击。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图解与动作要领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杨式太极拳的实战用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的实战用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的实战用法有哪些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杨式太极拳也有一定的实战用法。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杨式太极拳的实战用法。

杨式太极拳的实战用法一:左右打虎实战用法口诀:左右披身伏虎精上打正胸肋下用1、郑曼青传授黄性贤:左打虎:用法(1)对方用左手击我胸部,我侧身化避并用右手平抓其腕部,或肘部,向左侧下采,同时用左拳上击对方太阳穴。

用法(2)对方用右手托我左肘部,并用右肩靠我左肋穴,我可把右手由下翻上,抓拿其右肘,同时提起左脚,置于对方身后,再用左拳击其背部。

对方用右臂击我左臂时,也可用上述方法反制对方。

右打虎:接左虎势用法,对方如自右侧用左拳击我右腰部。

或用右脚踢下部,铡用右手向右往下格开,如对方收回左拳,换用右拳击我胸部,我则用左手沉抹其拳,同时将右手翻上为拳,击其头部。

2、董英杰传授董虎岭:接斜身右蹬脚式。

对方由右前面直打来,我右脚急收步置左脚旁,右手拿对方肘上节,身往左斜,左脚上步,两腿坐实。

右手将对方向左面拉斜,使其失去重心,同时左手握拳,自下绕上,向对方头部打去。

3、傅钟文:如对手从我左前方,用左手打来,我即将左脚往后斜踏出,成左弓步,两手同时荡拳落随往左合,即用右掌将对手左腕扼住,往左侧下采,移到与心部相对,左原由左外翻上,转到左额角旁,拳心向外,急向对手头部打去,或用右拳击对手背部。

此式以退为进,忽开抱合意含凶猛。

4、杨澄甫:如甲乙二人靠右手时,甲左手扣住乙右手腕上按下,举右拳要打乙项,为右打虎式,右足弓式,左足蹬直。

如甲右手扣住乙左手腕,甲举左拳要打乙项,左足弓式,右足为直线,为左打虎式。

5、杨振铎:设对方以右拳向我背后击来,我急转身,由左向右,带动腿臂,以采的手法顺势拦住对方右手腕部,向下采,而左手握拳上举击对方头部,同时弓出右腿以助劲的完整。

如果对方是以左拳击我头部,我即用以上的动作,由右向左转身,以我之左手平接对方左手腕部,向上提起,而以右手握拳击其左胁部,同时也将左腿弓出。

杨氏太极拳实战用法

杨氏太极拳实战用法

杨氏太极拳实战用法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杨氏太极拳有着非常好的实战作用,合理的进行练习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1、杨澄甫左搂膝拗步用法甲如亮翅式,如乙右手自前斜方击来,甲左手自外绕至乙膊前节往下搂去,同时甲右手落下向后转绕至膀尖齐,直往乙胸前拍去,左足弓右足在后蹬劲。

右搂膝拗步用法如乙若用左手以直打来,甲可以用右手搂住乙的左膊,甲左手绕自膀尖处,伸指掌拍乙胸前。

要掌心去劲,右足弓式左足蹬劲。

2、杨振铭右搂膝拗步用法由左搂膝拗步式,设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左拳向我右肋下打来,我急含胸用左手在敌左腕下接其左拳,向左粘住,同时向左转左足尖坐实,身亦随转,右手随即搭在敌人之左肘上,向右搂开,急上右脚一步,弓腿坐实。

敌人又用右拳向我左头部用横劲击来,我急向后坐腿闪身,用左手在敌右腕外侧向右推去,随用右手在敌肘下向上翻转向我右侧搂开,随用左掌向敌人肩头击去。

如敌人向右转正反右拳扣住我右腕,左手握住我右肘,用沉劲向我胸部击来,我急向后坐左腿,含胸用左手搭在敌右腕上向左搂住,同时坠右肘翻右拳,手心向上,向敌人胸部击去,此变法也。

左搂膝拗步用法由白鹤亮翅式,设敌人以左足在前,用右拳向我左侧中下二部击来,我即含胸将身沉下,左手急抬起在敌人右肘腕间由上向外绕一小圈搂住,左脚提起向前踏出半步弓腿坐实,同时右手随腰转正用掌向敌人胸部击去。

如敌人用左手握拳横击我之右耳部,我即用右手掤开敌人左拳,随即用右掌向敌人之耳部闪去,此连消带打之变法也。

杨氏太极拳的四个练习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会拳架,并正确掌握姿势和动作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定势或运动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虚领顶劲,下颚微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臀松胯。

肩胯相合和中正安舒。

在运动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住无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必须以两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来带动整个上身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

决不能扭腰扭肩,以致上身扭曲歪斜,肩胯不合,甚至耸肩缩项,肩背僵硬。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用法全集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用法全集

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用法全集昊博语录:一、学太极拳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体用合一,用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如果对用法不懂,就等于体操二、在散手实战中,要做到从任何方向都可以接对方的手,从任何方向都可以发劲。

三、在散手中,运用掤捋挤按四法不可拘泥,要因敌变化才能示神奇。

四、在散手中,各式的应用,皆由提手上式一式变化而出,故提手上式在太极拳中十分重要。

五、在散手发劲时,要身势下沉,骤然而出,才能入里透内,不是单纯的手臂前伸。

六、在散手中,以静观其变,惟静,乃能见微知著。

七、在散手中,要求做到出手见红,一击即溃。

八、在散手中,要做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九、太极拳散手真正的技艺,在于纯粹而精简,即如何表现本我的同时做到应物自然,抛开一切束缚,臻入自由圆融精妙之境。

十、在散手中,要劲贯神聚,必须扫除心理上、招式上等一切障碍,全力以赴投入到战斗中去。

十一、在散手中,必须做到劲无虚发。

十二、在散手中,如多面受敌时,要沉住心性,全身布满虚灵之气,闪战腾挪如灵猫捕鼠。

十三、在散手中,一触即能粘住敌身,则胜券在握。

十四、实战是提高散手的重要途径。

十五、在散手中,脚步要做到起落轻灵,移动敏捷,不可拖泥带水,贻失战机。

十六、在散手中,要充分发挥腿法的作用。

十七、在散手中,用拳击打要做到整体发劲,而非仅用臂力。

十八、在太极拳散手训练中,须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激活。

十九、原汁原味的太极拳,以散手始,以散手终。

二十、太极散手,是熟招懂劲的功夫。

二一、在散手中,当四面受敌时,须全身毫毛毕竖,机警万分。

二二、在散手中,技法须周全。

二三、在学习太极拳时,要分清练用有别。

二四、在散手中,若仅知固定招法,不懂得活变,多以失败而告终。

二五、在散手中,要做到闪展腾挪进退有度。

二六、在太极拳散手中,须充分发挥腰劲的作用。

二七、在散手中,只有做到了防守缜密,才能无懈可击。

二八、在太极拳散手中,做到全身无处不是手,即达炉火纯青境界。

二九、修炼太极拳的目的不仅是在格斗中制胜,更是用太极的理念去影响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但不能本末倒置的空谈思想。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一、起势实战用法(口诀: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在凝)1、杨澄甫:此为预备动作之姿势,……尤要精神内因。

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

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

2、牛春明:预备动作,灵活运用。

两臂上提是掤劲,即用掤劲接住(粘住)以待势反击,下落是采劲,采敌来力,化力借用,有四两拨千斤之用。

3、李雅轩传授陈龙骧李敏弟:起势以安静心神,养其虚灵之气,以备对方不测之来手,周身各部都可相机而动,切勿轻视之。

4、崔毅士传授崔仲三:用法(1):对方双手死握我双腕下压,我顺势向下沉肩,缷对方之力。

趁着对方回抽瞬间,我力发于肢,提髋紧腰,双臂向前提起送出,破坏对方重心,使之向后倾倒。

用法(2):再如对方双掌向我迎面扑来,或如对方双掌抓我双肩,我以双肩虎口向上接应对方双肘或双臂下侧,将对方向后掀起,随之用双掌攻击对方胸部。

用法(3):对方正手或反手握我双腕,我松腰沉髋,沉肩垂肘,以挑掌动作结合弧形路线,赂内引进化解;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脚跟拔起,力量落空。

用法(4):结合上势动作,我虽已破坏对方重心,但未解脱,此时,我即刻向下、向两侧分掌,使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在对方想撤手变化之时,我随之放长击远,双掌向对方胸部推按,以脚、脚、腰之力将对方推出。

用法(5):我双手进攻对方胸部,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对方由内外分拨我双掌时,我即时松肩肘,双手拿住对方双腕,迅速下落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趁对方身体前倾时,起腿以膝关节顶撞对方。

二、揽雀尾(掤、捋、挤、按)实战用法(口诀:掤捋挤按雀尾生)(一)左掤右掤实战用法1、杨振基:《太极体用全书》上说:“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掤去。

”这里的掤法是向前向上转腰横出,用的是横劲。

掤手是杨式拳的总手之一,也是推手中的接手。

意念在腕的上缘,打手时一般以腕部与人相接,劲点也在腕的上缘。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内功、外功、意念和呼吸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太极拳逐渐走进校园、社区,成为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首选。

本人有幸参加了太极拳实践教学,现将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太极拳实践教学过程1. 基础理论学习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太极拳基础理论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讨论等方式,了解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特点、练习方法等。

这为我们后续的实践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包括站桩、基本步型、基本手型等。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按照要求进行练习,逐步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功。

3. 套路学习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简化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

我们首先学习了简化太极拳,随后逐步掌握了传统太极拳套路。

4. 意念和呼吸训练太极拳强调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我们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意念引导,呼吸均匀,使身心得到放松。

5. 实践应用通过太极拳实践教学,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生活中也学会了运用太极拳的原理,如调整心态、缓解压力等。

三、太极拳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坚持是关键太极拳练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2. 注重基础太极拳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们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为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基础。

3. 意念和呼吸相结合太极拳练习中,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意念引导,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流畅;通过呼吸调整,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意念和呼吸的结合,使太极拳练习更加完美。

4. 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太极拳练习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太极拳的原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派别.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本上成长创编的.杨式太极拳拳架伸展简练,构造严谨,身法中正,动作温柔,轻灵惊慌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奇特的作风.因为杨式太极拳姿态开展,平允朴素,练法简略单纯 ,是以它深受宽大群众酷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依据不合年纪.性别.体力前提,以及不合的请求,采取高下不合的拳架恰当调剂活动量.是以,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加强体质,又实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杨式太极拳的特色(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必力(7)高低相随(8)表里联合(9)相连不竭(10)动中求静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阁下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阁下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三十一式阁下分脚第三十二式回身蹬脚第三十三式阁下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八式金鸡自力第五十九式阁下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回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回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图解与动作方法第一式预备式两足阁下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材天然竖立;两臂天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 1)要点1.请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重要请求下, 放松全身,做到“立品中正安舒”,并贯穿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请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合营要点,锤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示某一动作轻易违背个中某一请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材轻易前俯或后仰,是以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合营要点虽未说起,但仍然要留意.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天然微屈.3.精力要天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涓滴邪念.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本,初学者尤当留意.第二式起势动作一:两臂渐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动作二:两肘下沉,天然地带动两掌渐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细心检讨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请求,然后开端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惟方法先.要分散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请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如何举,然后跟着渐渐举起;即使是反复的或已很闇练的动作,也必须如许做,不然,表里动作轻易狼藉.2.演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请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成耸起.重要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成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显著,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请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懂得:以为肘部既已垂鄙人面,终不克不及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态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相似情形,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当如许来懂得: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如许,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请求;而假如两小臂也垂直,就掉掉落“坠肘”之意了.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成用力翘起,必须天然, 如许才干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到.能坐腕,才干“形于手指”.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成停断,请求速度平均,绵绵不竭, 趁热打铁.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日常平凡即下落,其间不成有停留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5.演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天然伸展,不成用力张开,也不成松弛.曲折,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一)阁下掤式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材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心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 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跟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 .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图4 -5)动作二:右腿持续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跟侧重心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扎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材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材即逐渐右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至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阁下分开(图6).动作一.二为左掤 ,动作三.四为右掤.动作三:重心逐渐全体移于左腿,身材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时,左肘向左后方微下撤,天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移跟着臂内旋使掌心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跟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逐渐转向右臂前方平视.(图7)动作四:右脚向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跟侧重心逐渐移向右脚而至全体扎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材微向右转.跟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上掤,右掌高与肩平,肘稍低于掌;左掌随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小臂前棚.(图8—9和图9的正面图)注:关于动作解释中的臂外旋或臂内旋的具体动作.在这里作一下解释,后文不再重述.臂外旋,如以右手心朝里(图乙)为例,就是把拇指的一侧向掌背(或拳背)一面扭转,使手心转朝外,亦即使小臂的桡骨分开尺骨而向“外旋”转(如由图乙向外扭转而成图甲);臂内旋,就是把拇指一侧向掌心(或拳心)一面扭转,使手心转朝里, 亦即使桡骨环绕尺骨“内旋”而交叉在尺骨的上面(如由图甲向内扭转而成图乙).要点1.身材阁下迁移转变时要以腰为轴,身材仍须正派,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如许做.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平均.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论述中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端和同时完成,要做到调和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4.《十三势行功心解》请求“迈步如猫行”.是以.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渐渐伸迈,才不致粗笨.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示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成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体着地,腿也不成蹬得挺直.凡弓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累赘体重十分之七,蹬腿累赘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倾向一致.6.右臂前掤须与肩平,不成偏高或偏低;掤出时肩关节不成前探;不成过于前棚,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材不成前扑.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后地一致前往,天然“高低相随”,变动进程中也要保持“立品中正”.(二)捋式动作一:重心逐渐移向左腿,身材同时逐渐左转;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内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 ,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图10)动作二:身材持续微左转;重心持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两臂稍沉肘随转体持续左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端左捋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捋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逐渐转向前(西)视.(图11-12)要点1.两臂须随腰左捋.左掘时两掌不成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成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感化,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闲暇.整套动作都应当如许,防止把身材困住.2.左捋时身材仍须正派转体,不成前俯后仰或摇摆;症结在于“高低相随”.“不先不后”. 假如,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3.在捋的动作进程中,因为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实两掌其实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搌.这点在循着棚.搌.挤.按四式划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斯:个中“捋”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右)捋,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精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相符的.4.掘时左臂松松捋住,捋的进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捋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用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搌化的距离相等,不成拉得太开,这叫做“上于两膊相系”.(三)挤式动作:身材微右转;同时体重逐渐移向右腿,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跟着转体,右臂外旋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内旋使左掌心翻朝外,右臂呈弧形横于胸前,右肘稍低于右腕,左掌在右小臂里侧,以右小臂与左掌向右(西)挤出;左掌随挤跟着切近右脉门内侧;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臂. (图13—14)要点1.前挤时上身不成前俯或后仰;肩部不成耸起,须放松下沉;臀部不成凸出;肘部不成抬起, 须稍低于腕.2.挤出后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四)按式动作一:右臂微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左掌经右掌上侧交掌而过,随即两掌分开,距离稍狭于肩, 两掌心皆朝下,两肘渐屈下沉,带动两掌略向下抹回;同时重心逐渐后移,坐实左腿;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抹回. (图15—16)动作二:两掌向前按出,两腕高与肩平;同时,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前按.(图17)要点1.重心逐渐后移时,右胯根 (股骨头关节)微向后抽,使身材正对前方,不致倾向左斜角.2.两掌要随陪后坐抹回.要松肩,两肘不成外凸.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成重要,不成耸肩.两时不成用力挺直,身材不成前俯或后仰.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成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请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后翘.5.初学太极拳时,起重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态都做精确,然后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演习运劲.第四式单鞭动作一:重心逐渐移于左腿,身材左转;同时,右脚尖微翘,以脚跟为轴随转体脚尖尽量里扣扎实,重心随即移回于右腿;同时,两肘微沉稍屈,两掌心微下复随转体向左抹转半个平面卵形,两掌高与肩平;眼神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须要顾及右手.(图18— 19)动作二:身材微右转;两掌随转体向里经胸前向右弧形抹转半个平面卵形,两掌高与肩平;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顾右掌.(图20)动作三:重心全体移于右腿,左脚向里提起;同时身材右转.随重心右移时,右掌逐渐右伸,随伸跟着五指尖下垂撮拢成吊手;身微左转;左掌向左弧形上移,随移跟着臂外旋使掌心逐渐转朝里.眼神关顾左掌左移.(图21)动作四:身材持续向左微转,左脚向左迈出,先以脚跟着地,跟侧重心逐渐左移而至全脚扎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右吊手持续松肩右伸;左掌经面前(距面部一市尺阁下)左移,随移跟着臂内旋将掌心翻朝前,即向左微微推出.眼平视左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要关及左掌左推.(图22)要点1.图18.19.20中,两掌前后抹转一个平面卵形时须随腰迁移转变,同时两肘(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两掌抹转而屈伸.两臂迁移转变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背工跟,“两膊相系”不涣散.当两掌向里抹转经胸前时要含胸转腰才干圆活.但含胸要留意不成凹胸,并要留意胸部不成乎板,所以拳论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2.上身要正派,防止前俯.后仰或向左歪斜.3.要“沉肩坠肘”和松腰胯.4.定式时两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右臂与右腿)倾向要一致,高低要垂直,防止右臂斜朝右前斜方;膝部不成超出脚尖.鼻尖.脚尖.手尖要三尖对齐.5.右吊手的腕关节要曲折,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右足尖咸一垂直线;第五式提手上势动作一:左脚尖里扣45度扎实,坐实左腿,身材逐渐左转;右脚提起,落于左脚前一步,以脚跟着地,脚尖天然微翘,右膝微弓,成右虚步.在转体时,右吊手仍变掌,与左掌分离自阁下坠肘,并跟着向前张开,右掌在前,高与眉齐,掌心朝左;左掌在后,高与胸齐,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眼神经由过程右掌向前平视.成提手式.(图23.24)动作二:腰微左转,左胯根(股骨头关节)微内收,右脚提起;同时,左肘向左后撤,随撤跟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右掌也同时随转体自前而下向左前弧形移于左手下侧,随移跟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稍顾左肘后撤,即转向前平视.(图25.26)动作三:右脚向前仍于原地落下,先以脚跟着地,腰渐左转,右脚尖以脚跟为轴逐渐里扣扎实, 重心逐渐全体移于右腿,右腿屈膝下蹲坐实;在上步转腰的同时,右臂向前挤出,随挤随带肩靠,左掌附于右小臂里侧随右臂前挤.眼先随右臂前挤,即逐渐移视右掌.(图27)要点1.由单鞭过渡到图24的两手动作是合劲,脚和手的动作要调和一致.2.做图24的姿态时,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成凸出,身材应保持正派,胸部不成正对前方 .脚跟虚点地面,脚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成挺直.要坐腕.重心应全体坐于左腿上.3.由图24开端向图27过渡时,因为左胯根内收,左腿要有持续微微下蹲的现象.在挤的同时须有靠的意思,但不成耸肩;身要正派,不成前俯.第六式白鹤亮翅动作:左脚稍提起,移至右脚前(东),以脚尖点地,左膝微弓;身材向左微转.同时,右掌向前上提,随提跟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外;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于左胯旁.眼稍关及右掌上提,即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图 28)要点1.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有朝上的气概,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如许就有着高低对拉.身肢拔长的感到,但要留意不成形成挺腹;顶劲上领,精力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体就庄重;左脚尖要虚点地面, 不成用来支持身材.2.成白鹤亮翅式时,两臂要呈弧形,不成挺直;右掌虽在右额前上方,但不成抬肘.耸肩,要松肩沉肘.坐腕;身材仍须保持中正,不成前俯.后仰,不成挺胸.凸臀.第七式左搂膝拗步动作一:腰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随转腰,右肩下松,右肘下沉,天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 经右胯侧),随下落跟着臂外旋使掌心逐渐翻朝上;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自左下向前而上(高与横膈膜齐)弧形右移.眼随转腰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图29—30)动作二:左脚提起,上体持续向右微转;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右斜角上移,左掌持续向右弧形落于腹前;眼稍关及右掌即移顾左掌.(图31)动作三:左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跟侧重心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扎实,身材也同时逐渐左转,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下经左膝前以半圆形搂至左胯旁;右掌也跟着体重前移和身材左转持续弧形向上经右耳旁向前(东)推出.眼关及左掌搂过膝部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右掌前推.(图32—33)要点1.两手必须随腰的迁移转变而动作;腰部由右改变成左转时,切不成摇摆,因为一摇摆,上体势必或侧或倾或仰或俯,与“立品中正”的请求不符.向前迈步时,上体也仍要正派,防止前俯.后仰.在迈步进程中,因为只有下蹲的一腿作支持,所以往往会为了照料身材的均衡而把臀部凸出,这就不相符“敛臀”和“尾闾正中”的请求了 ,这点必须留意.定式时两手应当同时到齐,不要一只手已停着,另一只手还在运转.2.由图30过渡到图31时,右掌自下向右上移要与左脚提起一致;体左转.变弓步与右掌推出要一致.全部搂膝拗步动作要做得调和.美满.严厉,不成有滞顿或棱角的现象.3. 右肩往下松沉时,不成形成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整套动作中双肩须平齐.4.凡搂膝拗步中搂膝的一臂要呈弧形,防止伸直;推出的右掌,要微微扭转而推出,但到定式时,掌心不成正对前方,须稍朝左斜;两掌要坐腕.第八式手挥琵琶动作:重心逐渐全体移于左腿(如前所述,弓腿的一足累赘重心约百分之七十,要完整落实),右脚稍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重心逐渐全体移于右腿,身材逐渐右转;右脚稍提起,向前也距原地一脚许落下,以脚跟着地,脚尖微抬,膝微弓,成左虚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前弧形上举,随举跟着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 右掌也同时随转体向下后撤,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左,收于左肘里侧,两掌心前后遥对,如抱琵琶状.眼经由过程左掌向前平视. (图34— 35)要点 1.由搂膝拗步变成手挥琵琶时,重心前移和后坐都请求上体正派,不成前俯或后仰.2.右掌后撤收回时,要以腰为轴,要松肩.坠肘.沉腕如许节节贯穿地收回;要以身领手,不可先将右掌撤回而掉落臂肩肘部分.3.左掌上举要带弧形,右臂也不成挺直.4.做手挥琵琶动作时要有下沉的气概,但精力仍要具有轻灵生动的意思.5.同前提手上势要点2,惟阁下式相反.第九式阁下搂膝拗步(一)左搂膝拗步动作一:腰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随转腰,右肩下松,右肘下沉,天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经右胯侧,随下落跟着臂外旋使掌心逐渐翻朝上;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自前弧形向右下移,随移跟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随转腰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图36)动作二.三:同前左搂膝拗步动作二.三.(接图31—32再接37)要点同前左搂膝拗步.(二)右搂膝拗步动作一: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材逐渐左转.随转体,左掌逐渐弧形向左后移,随移跟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同时右掌也随转体自前弧形向左下移,随移跟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 ,眼神要顾及左掌.(图38)动作二:重心逐渐全体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身材持续微左转;随转体,左掌弧形向左斜角上移,右掌持续向左弧形落于腹前;眼神稍关左掌即移顾右掌.(图39)动作三:右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跟侧重心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扎实,身材也同时逐渐右转,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掌随转体向下经右膝前以半圆形搂至右胯旁;左掌也跟侧重心前移和身材左转持续弧形向上经左耳旁向前(东)推出.眼一关及右掌搂过膝部,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掌前推.(图40— 41)要点与左搂膝拗步同,惟阁下式相反.(三)左搂膝拗步动作与前右搂膝拗步雷同,惟阁下式相反.(图42接31-33)要点1.同前搂膝拗步要点.2.演习该拳套时,其步型中弓步.虚步的两脚不成站在一条横线上,如许轻易产生重心不稳和别扭的现象;必须后一脚与前一脚彼此稍微分开横线.所以每当上步或退步时就应留意落步的地点要稍开一些,才显得安稳.“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引自《太极拳论》)这句话,也包含步型与步法的精确性在内.第十式手挥琵琶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八式“手挥琵琶”雷同.(图34—35)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九式“阁下搂膝拗步”中(一)左搂膝拗步雷同.(图36接图31—32再接图43)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一:左脚尖外撇45度,身材逐渐左转,随即重心逐渐向前移于左腿,右脚跟离地(开端上步) .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左下(低与胯齐)移,随移随变拳并跟着臂内旋使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一、起势实战用法(口诀: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在凝)1、杨澄甫:此为预备动作之姿势,尤要精神内因。

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

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

2、牛春明:预备动作,灵活运用。

两臂上提是掤劲,即用掤劲接住(粘住)以待势反击,下落是采劲,采敌来力,化力借用,有四两拨千斤之用。

3、李雅轩传授陈龙骧李敏弟:起势以安静心神,养其虚灵之气,以备对方不测之来手,周身各部都可相机而动,切勿轻视之。

4、崔毅士传授崔仲三:用法(1):对方双手死握我双腕下压,我顺势向下沉肩,缷对方之力。

趁着对方回抽瞬间,我力发于肢,提髋紧腰,双臂向前提起送出,破坏对方重心,使之向后倾倒。

用法(2):再如对方双掌向我迎面扑来,或如对方双掌抓我双肩,我以双肩虎口向上接应对方双肘或双臂下侧,将对方向后掀起,随之用双掌攻击对方胸部。

用法(3):对方正手或反手握我双腕,我松腰沉髋,沉肩垂肘,以挑掌动作结合弧形路线,赂内引进化解;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脚跟拔起,力量落空。

用法(4):结合上势动作,我虽已破坏对方重心,但未解脱,此时,我即刻向下、向两侧分掌,使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在对方想撤手变化之时,我随之放长击远,双掌向对方胸部推按,以脚、脚、腰之力将对方推出。

用法(5):我双手进攻对方胸部,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对方由内外分拨我双掌时,我即时松肩肘,双手拿住对方双腕,迅速下落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趁对方身体前倾时,起腿以膝关节顶撞对方。

二、揽雀尾(掤、捋、挤、按)实战用法(口诀:掤捋挤按雀尾生)(一)左掤右掤实战用法1、杨振基:《太极体用全书》上说:“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掤去。

”这里的掤法是向前向上转腰横出,用的是横劲。

掤手是杨式拳的总手之一,也是推手中的接手。

意念在腕的上缘,打手时一般以腕部与人相接,劲点也在腕的上缘。

掤手在杨式太极拳中使用最多,也最有效。

2、杨振铎:左掤:设对方以右掌或拳向我击来,我即将左臂提起,用掤劲(粘劲)将对方之臂架起,使其不得接近我胸,如果以腰带臂,使臂、手齐向外翻,变掌心向外,即可将对方之臂握住,利用采劲将其力引化至一侧,使其落空,失去重心,必为我制。

右掤(双手掤):设对方以左掌向我击来,我急上右腿,以右臂置对方左臂近肘处,并以左手掌心侧向外,接住对方腕部,握住对方手腕,再以右臂向上掤起,而左手在下面用采的手法向下采,再加以按劲,此时就会使对方两臂之间的肘部处于上提、下压被撅之势,轻则被动双脚离地,重则定被撅断臂。

3、郑曼青传授黄性贤:实战中,如右手抓住对方右手腕,则上左步,此时有两种击法;用法(1):如自己左手在对方手臂下,则用左小臂横劲对方胸腋部;用法(2):如果自己左手在对方手臂上,则用左手臂掤对方臂部及胸口。

4、董英杰传授董虎岭:对方从右侧面左拳打我胁部,我速向右转身,同时右手抬起将其拨开。

对方继续用右手击我胸部,我左手提起将其掤开,同时左脚横迈一步,弓腿,两腿坐实。

避过对方攻势后,我右手从下往内绕一小圈,转到对方胸部,右脚上步弓腿,全身整劲向其掤去。

(二)捋式的实战用法1、杨振基:《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设敌人用左手击我侧肋部速将我右腕肘间,侧贴彼肘节上,侧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内向胸前、左侧捋来”。

捋是拖腕捋肘,施用时,顺对方的来力,向里引进,使对方力量落空,即转腰将对方向一侧捋出。

捋对方的手臂时要管住对方的腕、肘关节。

杨式太极拳在推手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是管活的,不管死的。

意思是管住了对方身上活动的关节,则对方转动不灵,不易走化。

就手臂而言,腕和肘是活动的关节,捋对方时,管住了这两个关节,就容易拿住对方。

捋式右手意念在手掌,劲点在掌下缘。

左手意念在手背,劲点在手背或虎口处。

实施捋法时,注意与对方“贴随”,因为捋时左手是用手背粘人,必须与对方贴住。

才能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

粘连贴随这里重点突出“贴随”二字。

2、杨振铎:由前式,对方感觉我有撅意之前,很快坠肘欲走,我即由左向右转身,速将我之右臂向内翻转,搭在对方之肘臂部上方,由右向左向下压,握住对方手腕之左手向上提,这样一压一提,使对方之肘关节处于向下被撅之势,这自然会使对方失去重心,难以自制。

3、傅钟文:我即向内胸前、向左侧捋来,那么他的根力就被拔起,身体也就随着倾斜了。

偏着:如对手要抽臂回去,我即乘势前按;如对手用靠进攻,我即垫左步、右足虚步(脚尖点地)、含胸、用右手击对方左肩,使之向左跌出。

(三)挤式实战用法1、杨振基:《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由捋式对方往回抽其臂,我则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

挤法是使用合劲和长劲。

合劲是两手合成一劲施于对方身上,长劲是全身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臂,串成一劲,伸腰长往而发。

直线发劲。

挤法是直线发劲的。

杨式太极拳发放时“曲中求直”,看准对方的焦点、重心线,得机得势,直线发劲,不走弧形。

左手按住右前臂时,不能用手指或腕根,要用手心。

用手指易打折自误,用腕根易滑动,使不上劲,用手心贴住右小臂,助力方便。

挤式意念在右手背至右肘一侧,劲点在右小臂外侧。

左手劲点在手心。

2、杨振铎:由前式,当对方察觉我有下撅之意,即往回抽其左臂,我将顺势速将右臂向里翻,掌心向内,并以左手搭在右手腕臂之间,掌心向外,乘其抽臂之际,向前挤出,彼自当跌出。

3、董英杰传授董虎岭:接上捋式,对方因不得力,欲将手抽回,我右手心翻向上,将其黏住,不使走脱,左手心翻向上,合于右腕上。

乘其抽回之际,我弓前腿,蹬后腿,发劲挤出。

(四)按式实战用法1、杨振基:《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由前势,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我即将两腕从左侧往上用提劲,空其挤力。

”“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接去。

”“伸左腿,腰也同时往前进攻,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

”按手使用的是提劲与长劲。

提劲为向上向左引化对方来力,以获得发长劲的机会。

演练时两手开按的距离是自己两肩的宽度,使用时两手按的位置是对方腕肘的位置,同时贯彻管活不管死的原则。

直线进攻。

按法在得机得势时,对准对方的焦点,直线按逼,不走弧形,以获得最快的速度。

按手的机关在腰,发按劲靠腰的长往进攻,不是单靠手的力量。

2、杨振铎:设对方在我未挤出之前又有准备,继以坠肘摆脱,我即以左手掌心向外搭在对方手臂近腕处,右手同时也以掌心向外搭在对方上手为甲,下手为乙,如二人对敌乙执右拳直打四之胸部,甲自己右膊下招起双手手,绕外边转上,与乙膊靠接,以意连气往外推去。

右足同时往前上一步,左足在后蹬劲将乙打出。

掤、捋、挤、按、由揽雀尾内变化换劲化劲是也。

2、杨振铭:太极拳之揽雀尾内中含有掤、捋、挤、按四法,掤是用粘劲,捋是拔其根力,挤是敌人被捋而抽回其臂时顺势将敌人挤出,按是设有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右拳击我胸部,我急用右手在敌人右腕下向上化一小圈转正,粘住敌腕,同时上右脚一步弓腿坐实,左手亦随同粘住敌人之右肘上,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用沉劲将敌人按住,按时需要虚灵顶劲,眼神贯注敌力。

3、牛春明:1、掤:对方用右手袭我胸部,即提右手腕,贴对方腕,用横劲向前往上掤之。

2、捋:对方用双手正面击来,以右肘腕间,贴对方手肘,用左手接对方腕背,两臂随腰转动,而往左捋,顺对方来势,用捋劲化解,对方用力愈大,愈失重心。

3、挤:交手时,对方进攻之手失势而想往回拗时,则双手随之跟进。

4、按:对方用挤劲进攻,则用捋劲化之,对方若被捋空,随即乘机按进。

4、郑曼青传授黄性贤:掤式用法:实战中,对方用手击来,我先用双手掤架,再借势掤发敌人。

捋式用法:接上掤式,如我已掤开对方右手,对方换用左拳击我腹部(肋部),我则用右小臂粘贴对方肘部,同时用左手采抓对方左腕,向左则用腰腿劲捋之,致其前跌。

挤式用法:接前式,对方被捋后,如向下抽回其被捋之手,我则屈右膝,伸腰腿,顺势向前挤出,至已劲贴上对方时,顺小臂向外上翻出,击对方面部。

按式用法:此式用法可举两例:(1)接上式如对方双手下压我小臂,我可把两手从左右向后分化,空缓其来势,待其劲将断时,两手再按其胸部;(2)接挤式,如对方从左侧挤来,我则将两手左右上提,缓冲其来势,接着再用双手按之。

腕部,控制其腕,肘两关节,向前推去。

(五)揽雀尾综合用法1、杨澄甫:上手为甲,下手为乙,如二人对敌乙执右拳直打四之胸部,甲自己右膊下招起双手手,绕外边转上,与乙膊靠接,以意连气往外推去。

右足同时往前上一步,左足在后蹬劲将乙打出。

掤、捋、挤、按、由揽雀尾内变化换劲化劲是也。

2、杨振铭:太极拳之揽雀尾内中含有掤、捋、挤、按四法,掤是用粘劲,捋是拔其根力,挤是敌人被捋而抽回其臂时顺势将敌人挤出,按是设有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右拳击我胸部,我急用右手在敌人右腕下向上化一小圈转正,粘住敌腕,同时上右脚一步弓腿坐实,左手亦随同粘住敌人之右肘上,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用沉劲将敌人按住,按时需要虚灵顶劲,眼神贯注敌力。

3、牛春明:1、掤:对方用右手袭我胸部,即提右手腕,贴对方腕,用横劲向前往上掤之。

2、捋:对方用双手正面击来,以右肘腕间,贴对方手肘,用左手接对方腕背,两臂随腰转动,而往左捋,顺对方来势,用捋劲化解,对方用力愈大,愈失重心。

3、挤:交手时,对方进攻之手失势而想往回拗时,则双手随之跟进。

4、按:对方用挤劲进攻,则用捋劲化之,对方若被捋空,随即乘机按进。

4、郑曼青传授黄性贤:掤式用法:实战中,对方用手击来,我先用双手掤架,再借势掤发敌人。

捋式用法:接上掤式,如我已掤开对方右手,对方换用左拳击我腹部(肋部),我则用右小臂粘贴对方肘部,同时用左手采抓对方左腕,向左则用腰腿劲捋之,致其前跌。

挤式用法:接前式,对方被捋后,如向下抽回其被捋之手,我则屈右膝,伸腰腿,顺势向前挤出,至已劲贴上对方时,顺小臂向外上翻出,击对方面部。

按式用法:此式用法可举两例:(1)接上式如对方双手下压我小臂,我可把两手从左右向后分化,空缓其来势,待其劲将断时,两手再按其胸部;动挥全臂,由上往下压,化中有打;拦法,整个手臂随腰行动,追、封、打合一;捶,及时跟上;三法合一,一瞬间连环连击出,让人防不胜防。

搬拦两动作意念和劲点在手臂外侧,捶的动作意念和劲点在拳面。

4、杨振铎:设有人用右手击来,我即以右手逐渐握拳以腰带臂由右向左以俯腕握捶将对方右手之力化于左侧,或由左向右转身以腰带臂以翻腕握捶将对方之左手之力化于右侧,此谓之搬。

左手以掌拦击对方之右手,谓之拦。

当对方空出前胸,我即以右捶随腰腿一致向对方打击,此谓之捶。

此上为搬拦捶之用法。

5、牛春明:对方以右拳击我胸腹,我以右拳将其右拳压住,我以折叠劲化除来势,并以左掌迎击面部。

对方用左手接我左掌,我急以右拳击其胸、腹。

这种连环手法又叫“紧三拳”或“紧三捶”。

6、郑曼青传授黄性贤:技击时,如用右足蹬人腿部,左肘抓人臂,对方出右拳击来,我则左手向下沉化,如对方手转至我手外部,似击我胸部,我则将左手向上往左拦去,上左步用右拳击其胸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