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诗词欣赏 走近李白

合集下载

古诗赏析――走进李白教案

古诗赏析――走进李白教案

古诗赏析――走进李白教案古诗赏析――走进李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围绕“夸张想象”这一核心去通读三首诗,寻出“夸张想象”的情感内涵、找出“夸张想象”的意象设置、悟出“夸张想象”的手法运用,对世俗的看破与俯视。

2、反复诵读三首诗,理清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安排1课时一、谈话导入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堂诗歌赏析课。

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歌王国的灿烂天空里,出现了许多伟大杰出的诗人,你知道谁?能诵诵他的诗吗? 生背诵古诗。

教师评价: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让我们走近诗歌王国中最亮的那颗星――李白。

出示题目。

二、了解李白。

1、你了解李白吗?学生汇报。

师:他一身的才学,称为诗仙,除了诗仙,还称他是什么仙?他又是酒仙,集诗仙和酒仙于一体,简称李白是仙。

板书:李白是仙2、让我们看看杜甫的诗歌,(出示《饮中八仙》前四句)就是赞美李白的,师诵读,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故事诗仙李白的诗,跟常人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们就走进李白的诗篇。

三、走近李白。

(一)《望庐山瀑布》2、齐诵。

3、老师只看到过白色的云烟,从没有看到过紫色的云雾?但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学生交流:喝醉了;光线的折射;紫色是华贵的;朝霞的折射等等。

4、师:这紫色的云烟升啊升啊,升到了哪里?师:这种景象你见过吗?这样的景象只有诗仙看到,这是仙境那。

板书:宛如仙境指导朗读:要读出虚无飘渺的感觉5、虚无缥缈的、如梦如幻的浪漫仙景,这就是李白的风格,再看下名几句,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李白诗篇的与众不同呢?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6、“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什么呢?他把庐山的瀑布比作银河,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

走近你李白作文

走近你李白作文

走近你李白作文《走近李白》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李白。

李白啊,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你想想,能把诗写得那么牛掰,那得是啥样的脑子呀!他就像咱生活中的一道闪电,亮瞎了无数人的眼。

他的诗,那叫一个绝!有时候豪放得像一阵狂风,能把你的心都吹得澎湃起来;有时候又细腻得像一根丝线,轻轻就缠住了你的情感。

比如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云望庐山瀑布挂前川”,哇,你一读,就好像真能看见那瀑布哗啦啦地往下冲,那气势,啧啧。

李白这人吧,还特别有个性。

他才不管什么规矩呢,想干啥就干啥。

皇帝老儿叫他去写诗,他还不乐意呢,觉得束缚了他的自由。

这要是搁咱普通人身上,那不得赶紧抓住这机会往上爬呀,可李白不,他就爱自由自在地晃荡。

据说他还特别爱喝酒,一喝酒那诗就跟泉水似的往外冒。

我有时候就想啊,是不是那酒里有啥魔法,能让他变得那么厉害。

他喝醉了就写诗,写出来的还都是经典,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觉得吧,李白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神仙,在人间逛了一圈,留下了一堆宝贝,然后又飞走了。

他的存在让我们知道,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可以这么潇洒,可以这么有才华。

咱虽然成不了李白,但咱可以学学他的那种洒脱呀。

别老是被一些小事困住,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遇到困难了,就想想李白,人家那么难都过来了,咱这点事儿算啥。

走近李白,就是走近一种境界,一种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让我们在李白的诗里遨游,感受他的豪情壮志,感受他的浪漫情怀,也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多一些色彩。

别再只是埋头苦干啦,偶尔也抬头看看天,说不定就能看到李白在冲你笑呢!这就是我眼中的李白,一个超级厉害又超级有趣的人。

他的诗,他的人,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去欣赏。

走近李白作文(4篇)

走近李白作文(4篇)

走近李白作文(4篇)走近李白作文1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寻觅千年前盛唐的气息。

时势,造就了超然的他,亦可以说,他升华了这个时代。

他的得意与失落,功名与挫折,早已被时光所湮灭,但他的诗,芳香依旧,遗韵犹存。

他,就是李白。

他是诗坛的珠穆朗玛峰。

他的诗,登峰造极。

古往今来,无一人可攀至他的高度。

其笔尖轻点,使人望尘莫及。

他狂放,令贵妃研墨,让力士脱靴,即刻作佳咏《清平调》三首,令人惊叹;他高洁,不忍官场黑暗,一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尽傲岸不羁。

他自信,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足见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他钟情明月。

他寄愁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以月为友,举杯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是他与友人心灵的纽带,思念的信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心中的明月是那样的纯洁,无暇,“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月光皎洁的夜晚,他骑马驰向远方,如霜的明月,一路伴他左右。

他独爱美酒。

他销愁万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他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他把酒临风,情醉月光下。

李白,以高傲的神态,站在历史的浪花上,俯瞰众生。

那个世道黑暗的时代不适合他,于是,他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在诗中,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豪迈奔放的粗犷,傲岸不羁的节操,高度自信的豁达。

他是中国唐诗一座永恒的丰碑。

时光可以消磨现实的物质,但带不走精神的永恒。

他,和他的诗,如同瑰宝,流传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芳香依旧。

走近李白作文2酒入愁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半轮婵娟,袅袅檀香。

蜗居书房,手捧太白的诗卷,恍惚之间,一身白衣如谪仙一般的少年踏着月光走来,嘴角挂着放荡不羁的笑,一路高歌,一路豪饮。

这一刻,你走近了我,我也走近了你-—李白。

走近诗人作文

走近诗人作文

走近诗人作文《走近李白》说起诗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李白。

他呀,那可是个超酷的家伙。

我第一次对李白有深刻印象是在一次旅行中。

我去了庐山,站在瀑布脚下。

那瀑布轰隆隆地从高处砸下来,水珠溅得到处都是,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就在我被这瀑布震撼得说不出话的时候,突然就想起李白的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当时就想,李白这人得多会想啊。

站在这瀑布跟前,我只能说这水可真多,流得可真猛,可人家李白就想到银河落下来了。

再看看李白的生平,感觉他一生都在闯荡。

他到处游山玩水,喝酒写诗。

他喝酒绝对是海量,而且好像越喝越能写出惊艳的诗。

我平时喝个小酒顶多迷糊着打个盹,他倒好,写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奇特又充满意境的句子。

他一个人喝酒,能和月亮影子玩出花来。

我就想象着他在花丛中,拿着酒杯晃晃悠悠的样子,一会儿对着月亮举杯,一会儿又对着影子聊天,多好玩。

别人喝酒图个醉,他喝酒能创造出一种自己的浪漫世界。

我要是能有他那喝酒的本事就好了,可惜我是喝一点就撑不住了。

李白还特别洒脱不羁呢。

他不想受到官场那些拘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就是那种,要是让他弯腰讨好别人才能当官,他还不愿意干呢。

在他眼里,自由和写诗喝酒才是最快乐的事。

我也希望能像他那样洒脱,可生活中总是有各种顾虑。

不过我想,靠近他一点也好,学着他偶尔豪放一点。

像在庐山看瀑布时那样,把自我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用一种充满诗意的眼光看世界。

《走近李清照》李清照在诗人里可是个独特的存在。

要是把诗人比作一个大花园,那李清照就是一朵清幽又具有独特芬芳的小花。

我跟李清照的“相遇”是在逛旧书店的时候。

我在一个小角落里发现了一本李清照诗词集。

书页都有些泛黄了,带着一股陈旧的书香味。

我本来是随手翻翻的,结果一看就入迷了。

就像突然闯进了一个宋代女子的世界。

我发现李清照年轻的时候啊,就像一个多愁善感又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她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就仿佛看到她和朋友们划着小船,在荷叶间嬉戏,把水里的鸥鹭都惊飞了。

【高三作文】走进李白

【高三作文】走进李白

【高三作文】走进李白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璀璨夺目的诗人。

他的诗作浑厚豪迈,意境独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感悟。

走进李白的诗世界,如同踏入了一座幻境,感受着那古老而又伟大的文化的底蕴。

李白的诗作中,凝小山大川、宇宙星辰之气势,融壮丽辽阔、精细生动之意象,通常使人感叹其奇思妙想。

比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通过写床前明月的光影与自己思故乡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无边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缅怀之情。

将如此深情浓郁而又具有思考意义的诗句表达出来,可见李白的诗歌功底与文化造诣。

李白的诗句往往以豪放洒脱的笔法、丰富多样的色彩,展示他的奋斗、热情和无畏精神。

在《将进酒》中,他以千古绝唱的方式,以酒喻人生,既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又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和欢乐的态度。

他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激发了无数青年人的斗志和梦想。

李白的写作风格多样化,既有豪放洒脱的,也有温润如水的。

有时他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有时写他看到的美景,有时写出自然界的神奇色彩。

其中《蜀道难》将世上最险恶的山路与人生道路对应,表达了人生中面对艰难险阻时应有的勇气和乐观态度,使人们更加深入地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李白的诗句中,经常出现许多美好的意境,如《望庐山瀑布》诗中的“巨石冲天而起,骤雨过时,苍白的瀑布将林木推下万年深谷”。

画面仿佛栩栩如生,给人以一种夺目的美感。

李白的诗世界不仅让人驻足沉思,也能够给人以温馨和感动。

走进李白的世界,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他以壮丽的诗句、飞扬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也给予了我们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幻想。

李白的诗虽然已历经千年,但他的情感,他的思想在时间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古代文化的遗产,更是一种生动而又可感的精神财富。

走进李白,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狂放豪情、激情壮志,也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走近李白 教学赏析

走近李白 教学赏析

走近李白教学赏析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行三人再一次走近了绿城南宁,再一次走进了全国“园丁之秋”的课堂,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王琳、于永正、孙双金……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一次次心灵的震荡,特别是孙双金老师的课上得大气磅礴,令人神往。

把我深深的折服了。

在短短的两节课里,孙老师选取李白的诗篇为学生展示了李白作为诗仙和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让学生在欣赏李白诗篇的同时领略了李白的风骨。

孙老师从诗境入手,整体感悟,然后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让学生的情感之水汩汩流出。

他那极富个性的男高音,反复天籁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和我一起走进了一个个美妙的世界。

说心里话,当看到孙老师授课的题目《走近李白》时,我是即佩服又心存疑虑的,给小学生讲李白不容易,一堂课要讲四五首古诗,更不容易。

可是孙老师却把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精彩,轻而易举地达成了他的教学构想。

不禁深深折服于名师对文本解读的独到、对古诗诵读的引导、以故事串联结构的匠心。

《走近李白》是一节古诗欣赏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题是:李白是仙(李白作为诗仙酒仙的风骨);第二课时的主题是:李白是人(李白作为常人的情思)。

课的结构看似简单,但细想又有与常人不同之处:孙老师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将这些诗歌串连,这些故事既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一首诗歌的产生背景,又能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走近李白。

不仅是学生,在座的老师们也被孙老师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在报告中,孙老师也强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因为学生喜欢听故事,对故事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课的手段也不复杂,虽说用了多媒体,但只不过是起到了出示几首诗歌的作用,相当于幻灯片。

用孙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要用多媒体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尽可能的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不过,其中所配的音乐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极强的古典韵味。

其中在诵《秋浦歌》时选用的是《红楼梦》中一段凄婉的音乐,效果相当好。

孙老师的评价,是那么机智而幽默。

走近诗人作文

走近诗人作文

走近诗人作文《走近李白》李白啊,那可真是个超级大名人,打从我们开始学古诗起就天天能见到他。

要真“走近”他,还得从我上次去庐山说起。

我刚爬上庐山,哇塞,那风景简直绝了。

云雾缭绕在山峰之间,瀑布像条长长的白绸子从山上直挂下来。

当时我就想,这不就是李白诗里的模样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嘴里嘟囔着这句诗,心里想着李白写得可真太准确了。

他当时看到这瀑布的时候,估计也跟我似的震惊得不行。

说不定他还可能是举着个酒壶,摇摇晃晃地走到瀑布下,那酒水洒出来混着瀑布的水汽,然后灵感一下子就涌上心头,顺嘴就把这千古绝句给吟出来了。

我呢,就在瀑布旁边,来来回回地走。

看着那飞落的水,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我就琢磨啊,李白那时候写这诗的时候,一定对这景色观察得可细致了。

就像我现在,看到瀑布周围的石头被水流冲刷得滑溜溜的,有些草就长在石缝里,那水溅到脸上凉飕飕的。

李白看到这种种细节,才能在诗里把瀑布的壮观写得这么让人能够想象得到。

他那种豪爽洒脱的劲儿,八成也是在这山川美景的熏染下变得更浓郁的。

在庐山的这一趟,让我感觉好像离李白没那么遥远了。

他写的那些诗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带着温度、带着景色、带着他当时的心情。

我呢,好像也能一点点体会到他看到美景的那份激动与豪情了。

感觉这次庐山之行,像是一场与李白跨越千年的相遇。

《走近杜甫》杜甫啊,咱们都知道他整天忧国忧民的,不过要走近他还真有一段有趣的经历呢。

我有一次去了杜甫草堂,那个地方刚开始看着就普普通通的,一进去我还纳闷呢,杜甫就住在这?只见那是几间破破烂烂的屋子,墙都有点歪斜了,屋顶的茅草也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感觉风一吹就能把这屋顶吹没了。

我就站在那儿想啊,杜甫在这屋儿里肯定没少愁眉苦脸。

当年他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那时候的情况应该跟我看到的差不多吧。

我仔细看那屋子周围,有一小片菜地。

我寻思着,杜甫那时候可能还自己种菜呢,一边种一边唉声叹气的,担心着百姓的生活。

走近李白演讲稿范文

走近李白演讲稿范文

走近李白演讲稿范文
李白是浪漫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寥寥几句,就让人深刻的了解到山峰的高大,而那种夸张的手法,浪漫的诗风,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唯美的想象世界当中。

当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一句时,我脑中甚至映出了这样一幅图画:李白捧着一杯酒站在皎洁的月光下,影子拖得长长的,象是要与月影共饮一般。

李白是豪放的。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体现了李白豪爽的一面,不惜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酒,还颇有一种嗜酒如命的架势。

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则写出了李白的大气磅礴,那种独舟过急流的气势也把我深深地震撼了。

李白是飘逸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从大处的长江天际入手,又描写到细致的孤帆,让人感觉非常飘逸潇洒。

我也能够想象,在一叶扁舟上遥望宽阔的长江,水与天相接,天水一色,那种广大浩渺的感觉被李白以简短的十四个字全部写入了诗中。

李白是浪漫的;李白是豪放的;李白是飘逸的。

甚至李白饮酒落水而逝的结局也充满了传奇。

王之涣登楼,目的只是为了“欲穷千里目”,气魄已经非凡。

而走近李白,想象着跟随李白一起登上
“手可摘星辰”的高楼,想象他对我们摆摆手,告诉我们“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觉得连我都受了李白的影响,成为了脱离红尘世俗之外的“诗仙”了。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欣赏走近李白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李白诗词的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名山大川的思想3、掌握学习古诗学习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教学难点:理解李白诗歌的时代特征教学关键: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2、同学们,老师写了一首诗,大家猜猜看看说的是哪个诗人?昊帝谪下太白星,尘缘未了青莲心。

诏书退藩名四海,放酒诗成鬼神惊。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谁还知道李白的诗句呢,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近李白,了解诗仙的不凡经历!二、教学新课生平: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1010),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年少有为传说《铁杵磨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贪玩,上学时经常逃学出去玩。

一天,老师正在上面讲课,他趁老师不注意偷偷从私塾里溜了出来,李白在外面闲逛着别说有多开心了。

“啊,私塾里太闷了,外面的空气真新鲜,我可以好好的玩一玩了。

李白在外面闲逛了半天,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条小溪边。

他顺着小溪走啊走啊,没走多远,他看见一位老婆婆蹲在小河边正在石头上不停的磨着一根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向前去问:“老婆婆,你为什么要在石头上磨这么粗的铁棒呢?”“我要把这个铁棒磨成绣花针那。

”“铁棒磨成绣花针?这么粗的铁棒要什么时候才能磨成一根绣花针哪?”“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从老婆婆的话受到启发,心想:老婆婆这么大年纪了,还充满信心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就不能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呢?李白想到这里,便跑回学校诚恳的向老师道了歉,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终成为唐朝有名的大诗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2、辞亲远游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接着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写下了名篇《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劝客一作:唤客)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又来到洞庭湖,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不久,李白到了安陆,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yǔ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3、初进长安《金龟换酒》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

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

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

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

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

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做为酒钱。

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我记得你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

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一年后离开了长安。

此诗为开元十三年(725)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赐金放还公元742年, 42岁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到了长安,李白写了《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

唐玄宗和杨贵妃都是李白的粉丝。

有一天写了清平调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栏杆⑽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

没有让李白发挥治国的才能。

贵妃捧砚,力士脱靴743年,“李白醉草答番书”:时有番邦使者向大唐递交国书,以探虚实,因用番文所写,满朝大臣均不能识。

唐玄宗急令速召李白。

李白被搀到朝堂时酒尚未醒,处于半醉状态的李白,居然将番书译诵如流,玄宗大喜,即令李白用番文草诏答书。

李白平素恨高力士、杨国忠扰乱朝纲,便借机向玄宗提出要求,说靴子碍事,请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亦有杨贵妃捧砚之说)。

玄宗认可,于是,在番邦使者面前,出现了一幕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李白“醉草答番书”的奇特场面。

那使者见大唐有如此人物,便匆匆回去复命,从此番邦不敢来犯。

贵妃和高力士受侮辱之后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

李白没有发挥才能,闲着的时候就到长安街上饮酒,有了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5、再次远行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他遇到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风景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宝十四年(755年),写了秋浦歌十七首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李白(唐)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

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