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合集下载

西藏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a
e t

1
东巧 及邻 区 蛇绿岩分 布略 图 (据 叶培盛 等


2004 )
1

;1
984



希斌 等

1987)

尚缺 乏 精 确 同位 素定 年

F ig
1
Ske
t c
n
h
m
a
p
o
a n
f d is d it
is h e
s
t
r
ib u t io
n
o
f
o
p h io l it
e s
in
数据来制 约

通常由 l

3
个单元组 成 东巧东 山




带蛇绿 岩主要

镜 状 狭 长 带 状 楔 状 展 布 其 北 侧 紧邻 羌 塘 地 块 南


由 方 辉 橄 榄 岩 辉 长 岩 玄 武 岩 等 组 成 ;东 风 矿 区

侧和 江 错 蓬错 纳木措等蛇绿 岩残 片
、 、

起 衔 接拉 萨

带 蛇 绿 岩 主 要 由变 质 的 方 辉 橄 榄 岩 纯 橄 岩 等 组 成

1993 )


被 下 白垩 统 不 整 合 覆 盖 ( 王 希 斌 等

1987 )
注 :本 文 为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编 号
40 534 0 19
}
) 资助 的成 果


收 稿 日期

20 0 7 10 15

班公湖——怒江洋盆构造演化

班公湖——怒江洋盆构造演化

班公湖——怒江洋盆构造演化∗张玉修1,2,3+,张开均1,唐显春1,2,黎兵1,2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E-mail:zhangyuxiu2001@摘要:简要评述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班公湖-怒江洋盆性质及其演化阶段、洋盆的闭合等主要问题。

综合研究认为早二叠世(~280 Ma)携带Dupal物质组分的地幔柱可能是导致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和古、中、新特提斯洋形成的源动力。

班公湖-怒江洋盆的裂开、MOR型洋盆阶段、SSZ型洋盆阶段和洋壳俯冲及洋盆闭合均存在东早西晚的穿时现象,并以聂荣-嘉玉桥变质微陆块为轴作剪刀状的开裂和闭合,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部分发育从早二叠世到晚侏罗世(~130 Ma),可能只是发育到MOR型大洋阶段的中型大洋。

由于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的低角度俯冲,班公湖-怒江洋盆于中-晚侏罗世之交从向北的洋-陆俯冲到快速闭合,并造成了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面状分布,有些蛇绿岩片可能经历了多次构造侵位。

关键词: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蛇绿岩;构造; 俯冲带之上1.引言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是东特提斯中不同地体造山拼贴的产物(如Sengör, 1990; Yin and Harrison, 2000)。

在青藏高原主体部分,东西走向的缝合带分隔的地体从北向南依次为:柴达木-昆仑地体、松潘-甘孜地体、北羌塘地体、南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以及构造上属于印度板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如Allègre et al., 1984; Chang et al., 1986; Pearce and Deng, 1988; Pearce and Mei, 1988;Dewey et al., 1988; 刘增乾等, 1990;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 1991; 刘训等, 1992;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93; Burchfiel and Royden, 1991; Sengör, 1990; Yin and Harrison, 2000; Zhang et al., 2002, 2006; Zhang, 2004a, b) (图1)。

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

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

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岳国利;裴放【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2(021)007【摘要】根据对西藏班公湖一丁青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及其盖层沉积研究,确定丁青蛇绿岩时代为晚三叠世,盖层沉积地层时代为中晚侏罗世,进一步划分为德极国组、德吉弄组和机末组,并建立了3个生物地层组合.据此首次提出班公湖-丁青缝合带东段于三叠纪打开,晚三叠世发育成为较成熟洋盆,并最终于早侏罗世末关闭.通过对班公湖-丁青缝合带东、西部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该缝合带关闭时间从东部的早侏罗世末到西部的晚侏罗世末,从而为特提斯洋演化进程提供了新证据.【总页数】6页(P405-410)【作者】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岳国利;裴放【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2【相关文献】1.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 [J], 杨巍然2.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中的铬铁矿:产出特征与类型 [J], 李观龙;杨经绥;薄容众;芮会超;熊发挥;郭腾飞;张承杰3.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侏罗纪高镁安山质岩石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 [J], 唐跃; 翟庆国; 胡培远; 肖序常; 王海涛; 王伟; 朱志才; 吴昊4.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幔橄榄岩成因:来自钻孔ZK02地幔橄榄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约束 [J], 徐向珍;熊发挥;张承杰;陈建;张然;闫金禹;杨经绥5.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特征 [J], 张海潮;刘朝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史同强;段文勇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西藏地区在蛇绿岩地带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其形成时间或机制不清楚的问题,继而基于当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鼓励相关学者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角度出发,对蛇绿岩岩石特征进行分析,即深入了解西藏地区蛇绿岩形成状况,并剖析历史因素,完整记录西藏地区地质信息。

本文从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分析入手。

【总页数】1页(P89-89)
【作者】史同强;段文勇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00;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张以春
2.西藏普兰地区拉昂错蛇绿岩中辉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李建峰;夏斌;刘立文;徐力峰;何观生;王洪;张玉泉;杨之青
3.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
张以春
4.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J], 冯晔;廖六根;徐平
5.西藏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J], 王玉净;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裴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西部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西部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演化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2期



工 学



Vo. No 2 130 .
20 0 7年 6月
J OURN OF E T CHI I AL AS NA NSTI TUTE OF TECHNOL OGY
Jn 0 7 u .2 0
俯 冲方 向不 同 。西段蛇 绿 岩 以班公 湖 、 果错 及 洞 拉
南亚 带 为原班 公 湖蛇绿 混杂 带 的 主体 部 分 , 呈
错 为代 表 , 岩体 群 构 造 侵 位 于木 嘎 岗 日群 中 , 被 并 早 白垩世 郎 山组 灰 岩 不 整合 覆 盖 。蛇绿 岩 可 能形
成 于 中 、 侏 罗世 之 前 , 历 了早 中侏 罗世 与 晚 白 晚 经 垩世 二 次构造 侵位 作用 。本 文 在西 藏项 目 1 2 : 5万
过程
蛇绿 岩层 序 以西藏 日土 县嘎公 拉 钦娃 剖 面 ( 图
2 出露 较 全 , 过对不 同类 型 的蛇绿 混 杂 岩片 按正 ) 通
常蛇 绿岩层 序 重新组 合排 列 , 复 的蛇绿 岩 层序 综 恢
收稿 日期:0 7 )—1 20 4 1 4
基 金 项 目 : 国地 质 调 查 局 “ : 5万 日土 县 幅 、 纳 幅 ( 内 部 分 ) 域 中 12 喀 国 区
题 调研 的重 点 区段 。
邦 多 区幅 、 麦 区幅 、 纳 幅 、 措 喀 日土 县 幅 、 多 幅 填 羌
图成 果 ( 国刚 ,0 4; 谢 2 0 曹圣 华 ,0 4) 2 0 的基 础 上 , 分 析 了班 公湖 蛇绿 混杂 岩带 的 时空 结构 特 征 , 并探 讨 了班公湖 一怒 江结 合 带 西 段 的 中特 提 斯 构 造 演 化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关键 词 :宗 白蛇 绿 混 杂 岩 ; 地 球 化学 ;洋 岛 玄 武 岩 ; 洋 中脊 ;丁青 ; 西 藏
蛇绿 岩是 一种 可 以与现代 大 洋岩石 圈对 比的镁 铁一 超镁 铁 质 岩石 组 合 , 是 古 大洋 岩 石 圈在 造 山带
中的残 留 , 因为它可 以 为古板块 构造 格局 恢 复 、 造山 带演 化 和变形 作用 过程 的重建 以及 深源 成矿作 用 等 方面 的研究 提供 重 要信 息 , 所 以一 直 受 到地 质 学 界 的重 视 ( 白文 吉 等 , 2 0 0 4 ; 史仁灯 , 2 0 0 5 ; 钟立 峰等 , 2 0 0 6 ) , 并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全 球 板 块 构 造 系统 的 研 究
4 ) 西 藏 自治 区地质 调查 院 ,拉 萨 , 8 5 0 0 0 0
内容 提 要 : 宗 白蛇 绿 混 杂 岩 地 区 , 是 丁 青 蛇 绿 岩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为 确 定 该
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 , 探讨其成 因, 对 其 进 行 了 岩 石 学 和 全 岩 地 球 化 学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宗 白蛇 绿 混 杂 岩 存 在 两 套 成 因 不 同 的 岩 石 。混 杂 岩 中 的 玄 武 岩 和 辉 长 岩 具 有 与 洋 岛 玄 武 岩 ( OI B ) 相 似 的地 球 化 学 特 征 , 其成 因可能与来 自 地 幔深部的“ 热点” 作 用 有 关 。 而混 杂 岩 中 的 辉绿 岩 的地 球 化学 特征 与 MO R B相 似 , 形 成于洋中脊( 洋 内弧 后 盆 地 扩 张中心) 环境 , 并 有受 “ 热点” 作 用影 响 的 印记 ; 具 有 强 烈 亏 损 的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的方 辉 橄 榄 岩 则 代 表 了 洋 内 岛 弧 的基 底 残片, 是 已 经 亏 损 的 地 幔 再 次 熔 融 产 生 玄 武 质 岩 浆 后 的 残 留物 。 这 两 套 不 同 成 因 的 岩 石 在 板 块 汇 聚 过 程 中 一 起 构 造 侵 位 于班 公 湖 一 怒 江 缝 合 带 中 。

班公湖MOR型蛇绿岩Re-Os同位素特征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裂解时间的制约

班公湖MOR型蛇绿岩Re-Os同位素特征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裂解时间的制约

3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 学学 院, 合肥 摘
要: 西藏北部班公湖 MOR型蛇绿岩 主要 由角砾 状的地幔橄榄岩和玄武岩组成 ,其中地幔橄榄岩主要是低 C # r
尖 晶石相含单斜辉 石( p ) C x 方辉橄榄岩 和少 量不含 C x的方辉橄榄岩 , p 玄武 岩具有 MOR B地球化 学特点 。岩 石地
(o 2 )~ 1 8 3 .8 (d , s1 Os 化 范 围相 对 较 小 , 于 0 1 11 ±0 0 0 4 .2 3 .0 6( d之 .3 ±0 13 2 )墙 O /8 变 8 介 .2辉橄榄 岩的 R - s p eO 参考 等时线年龄为 2 4 8Ma 5 ±2 。由于不 同比例熔体 的加人造成 橄榄岩具 有不 同的 ReO 比值 ,因而不 同含 C x /s p 方辉橄榄 岩样 品具有不 同竭 O A8O s 8 s比值 。样 品的 R 含量 与烧失量 中的 H O没有相 e 2
Re- s t p c e i nc fM OR ・y ph o ie f o heBa o o - Osio o i vde eo - pe o i lt r m t ng ngCo f r t
t eo e igo a g n - ja gT ty ca h p nn fB n o gNuin eh sO e n
关性 , 明蛇纹石化对样 品 R - s 系的影 响可 以忽 略 , - 同位素体 系在低 温地质作 用下能 够保持相 对封 闭。 说 eO 体 Re Os 参考等 时线 年龄可能代表亏损方辉橄榄岩 与玄 武质 熔体发生 反应 的时间 ,即含 C x方 辉橄榄 岩 的形成 年龄 ,它表 p 明在该 时期 特提斯洋经历 了一次构造热事件 。这一 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时间与早期定义 的班公湖一 怒江特提斯洋 的裂 解 时间晚二 叠世至早三叠世较为一致 , 推测本文 MO R型蛇绿岩地 幔橄 榄岩 的 R - 同位 素年龄 可能代表班公 湖一 e Os

19715083_西藏班公湖

19715083_西藏班公湖

1000 0569/2019/035(10) 3097 14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0 09西藏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中段侏罗纪高镁安山质岩石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唐跃 翟庆国 胡培远 肖序常 王海涛 王伟 朱志才 吴昊TANGYue,ZHAIQingGuo ,HUPeiYuan,XIAOXuChang,WANGHaiTao,WANGWei,ZHUZhiCaiandWUHao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MNRKeyLaboratoryofDeep Earth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019 04 11收稿,2019 08 06改回TangY,ZhaiQG,HuPY,XiaoXC,WangHT,WangW,ZhuZCandWuH 2019 Jurassichigh MgandesiticrocksinthemiddlepartoftheBangong Nujiangsuturezone,Tibet:NewconstraintsforthetectonicevolutionoftheMeso TethysOcean ActaPetrologicaSinica,35(10):3097-3114,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0 09Abstract Threeophiolitesub beltsoccurinthemiddlepartoftheBangong Nujiangsuturezone,north centralTibet TheseophiolitesrecordedacomplicatedevolutionprocessoftheMeso TethysOceanintheTibetanPlateau However,detailedsubductionandclosureprocessesofthisoceanremainindispute Inthisstudy,wepresentnewdataabouthigh MgandesiteanddioriteinthemiddlepartoftheBangong Nujiangsuturezone Weperformeddetailedfield,petrologicalandgeochemicalinvestigations,andzirconU Pbdatingontheserocks AndesitecommonlyunconformableoverliesontheTriassicsedimentaryrocksorisinfaultcontactwithJurassicsubduction accretionarycomplexandperidotite Dioriteoccursasdykesintrudedintoperidotite ZirconU PbdatingindicatesthattheserockswereemplacedintheMiddle LateJurassic(165~161Ma).AndesiteanddioritehavesimilargeochemicalfeatureswithhighMgOcontentsandhighMg#values,indicatingahigh Mgandesiticrockaffinity REEandtraceelementalcompositionsshowthattheserockshavetypicalarcmagmaticsignatures,withstrongenrichmentinLREE,Rb,Th,UandPb,anddepletioninBa,Nb,TaandTi TheyalsohavelowBa/Thandhigh(La/Sm)Nratios,negativezirconεHf(t)values,andancientzirconHfmodelages Thesefeaturessuggestthattheserockswerederivedfrominteractionbetweenpartialmeltingofsubductedsedimentsandoverlyingmantleperidotite Finally,wesuggestthattheserockswereprobablyformedinacontinentalmarginneartrenchwiththeinitialsubductionoftheMeso TethysOcean Thissubductionprocessmaybeinducedby“subductionzonetransference”withthecollisionbetweentheAmdoandSouthQiangtangterranesKeywords Bangong Nujiangsuturezone;Meso TethysOcean;High Mgandesite;Initialsubduction;Subductiontransference摘 要 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中段地区南北向分布了三条分支蛇绿岩亚带,它们记录了该地区中特提斯洋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橄榄岩 变二辉橄榄岩等 。
维蛇纹 石 为 主 ( 20% ~ 89% ) 、叶 蛇 纹 石
( 25% ~60% ) 。
网状和纤状鳞片变晶结构 ,岩石蚀变变 形强烈 。
3 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3. 1 主量元素 从表 2可以看出 :变质橄榄岩的 SiO2 为 39. 47% ~40. 46% , TiO2 多数为 0. 02% , A l2 O3
表 2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不同岩石单元的地球化学组成 (ωB /10 - 2 ) Table 2 The geochem istry components of the different ophiolite rock units from Bangong Lake (ωB /10 - 2 )
岩性 玄武岩 玄武岩 玄武岩 细碧岩 玄武岩 角闪辉长岩 辉长岩 辉长岩 辉长辉绿岩 变余辉绿岩 纯橄榄岩 纯橄榄岩 辉橄岩 斜辉橄榄岩 斜辉橄榄岩
表 1 班公湖蛇绿岩不同岩石类型的岩石学特征
Table 1 The petrology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fferent ophiolite rock types from Bangong Lake , Tibet
蛇绿岩 层序
岩石类型
矿物组成
其它特征
枕状玄武岩 、杏仁玄 斑晶主 要 有 斜 长 石 ( 10% ±) 、辉 石 ( 5%
186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2005年
组成部分出露较齐全 ,外来岩块混入较少 。剖面北端蛇绿岩与沙木罗组呈断层接触 ,断面倾 向北 ;南端被竞柱山组不整合覆盖 (图 2) 。自北而南岩性分层如下 :
图 1 斑公湖地区蛇绿岩的分布及剖面位置图 Fig. 1 D istribution and cross2section location of ophiolites in the Bangong Lake area
89. 66 m
ηδ:浅灰绿色蚀变二长闪长岩 。
339. 59m
不整合
竟柱山组 ( K2 j) :砾岩 、含砾砂岩 ,砾石 、砂屑成分有钠长岩 、辉长岩 、细碧岩和硅化大理岩等 。呈角度不整合于蛇绿 岩之上 。
2 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
前面已介绍班公湖蛇绿岩出露较为齐全 ,有变质橄榄岩 、超基性 —基性堆晶岩 、辉长岩 墙群 、玄武质熔岩 。各类岩石其岩石学特征见表 1。
图 2 西藏日土县嘎公拉钦娃蛇绿岩剖面图 Fig. 2 Cross2section of Gagonglaqingwa ophiolites in R itu county, Tibet 12砾岩 、砂岩 ; 22斜辉橄榄岩 ; 32辉长辉绿岩 ; 42角闪辉长辉绿岩 ; 52磁铁矿 、铬尖晶石 ; 62枕状玄武岩 ; 72硅质岩 、灰 岩岩块 ; 82剪切带及岩片边界 ; 92二长闪长岩
为 0. 47% ~1. 06% ; CaO 为 0. 10% ~1. 33% ; 具低 SiO2 、A l2 O3 、CaO 及 TiO2 为特征 。此外 M gO 为 37. 52% ~39. 27% ,M g#值 ( 0. 837 ~0. 855 )相对较高而类似亏损的地幔岩 。辉长
188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2005年
SiO2 TiO2 A l2O3 Fe2O3 FeO M nO MgO CaO Na2O 46. 35 0. 83 12. 61 1. 35 9. 8 0. 23 6. 02 10. 24 4. 39 49. 74 1. 5 13. 06 3. 09 7. 9 0. 17 7. 35 9. 73 3. 13 47. 81 2. 13 13. 71 1. 5 12. 75 0. 25 7. 9 3. 68 1. 98 49. 78 1. 45 13. 74 4. 83 3. 07 0. 13 3. 7 11. 07 3. 68 53. 65 0. 58 15. 67 0. 92 5. 23 0. 1 5. 47 6. 03 4. 81 49. 81 0. 82 14. 24 0. 64 10. 57 0. 15 7. 28 9. 7 4. 05 49. 2 1. 58 13. 52 1. 13 11. 27 0. 2 6. 53 9. 78 3. 7 48. 73 0. 8 14. 76 0. 54 8. 36 0. 15 8. 25 11. 29 3. 38 53. 91 0. 86 15. 23 1. 67 5. 63 0. 13 5. 55 7. 71 2. 9 48. 30 0. 68 13. 17 2. 53 6. 09 0. 25 6. 44 8. 32 2. 39 39. 75 0. 02 0. 49 6. 11 1. 5 0. 09 39. 23 0. 16 0. 01 40. 46 0. 02 0. 61 5. 69 1. 55 0. 06 38. 74 0. 2 0. 01 39. 47 0. 05 0. 47 7 1. 27 0. 1 38. 75 0. 37 0. 01 39. 62 0. 02 0. 94 5. 13 1. 75 0. 08 37. 56 0. 1 0. 26 39. 66 0. 02 1. 06 3. 12 4. 1 0. 11 37. 52 1. 33 0. 17
中图分类号 : 588. 14 文献标识码 : A
班公湖 —怒江蛇绿岩带在中国境内长达 2 400 km ,东延进入缅甸 ,西延至克什米尔 ,是 国内外长期关注的特提斯期演化的重要地段 [1 ] 。班公湖蛇绿岩位于班公湖 —怒江蛇绿岩 结合带的西段 ,前人对东段 、中段研究程度较高 [ 2 - 6 ] ,西段的研究较薄弱 ,对班公湖蛇绿岩的 岩石组成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时代等的研究成果较少 。
残余斑状结构 ,杏仁构成和枕状构成。 蚀变有葡萄石化 、绢云母化 、碳酸盐化 等 。呈大小不等的断块产出 。
辉 长 岩 、辉 长 辉 绿 辉长岩
岩 、角闪辉 长 岩 、橄 墙群
榄辉长岩等 。
斜长石 (55% ±) 、普通辉石 ( 20% ~40% ) 、
(残余 )半自行粒状结构 、辉长结构 ,块 状构成 。次生蚀变矿物有葡萄石 、阳起
韧性剪切带
蛇绿岩岩片 (ορJ2 K1 ) : 2. 深灰绿色强蛇纹石化橄榄岩与浅灰绿色辉长岩组成层状堆积岩 ,含磁铁矿 ,层面产状 230°∠20°。
29. 89 m
3. 深灰绿色蛇纹质混杂岩 :由强蛇纹石化橄榄岩混杂大小不等的 (角闪 )辉长岩质初糜棱岩 、灰岩块体等组成 。
79. 29 m
第 26卷 第 3期 冯晔等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石 (30% ±) 。
(残余 )半自行粒状结构 、辉长结构 ,层 状构成 、块状构 成 。岩 石 蚀 变 变 形 强 烈。
变纯橄榄岩 、变橄榄 橄榄 石 ( 50% ~93% ) 、斜 方 辉 石 ( 15% ~
变质 岩 、变 斜 辉 橄 榄 岩 、 35% ) 、铬尖石 ( 2% ~3% ) 、蚀变矿物以纤
纹岩块体 ,发育枕状构造 ,枕状体产状 10°∠30°。
487. 04 m
断 层
7. 浅灰绿色绿泥石化葡萄石化角闪辉长岩 ,岩墙状葡萄石化角闪辉长辉绿岩 ,岩石普遍强蚀变 。
540. 9 m
8. 深灰绿色强蛇纹石化橄榄岩夹浅灰绿色蚀变辉长岩岩块 ,含铬尖晶石矿 。
93. 77 m
9. 浅灰绿色强蚀变辉长岩 。
1 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班公湖蛇绿岩呈 NWW - SEE向带状分布于 1∶25万喀纳幅 、日土县幅中部 。北以龙泉 山 —扎普断裂为界 ,南以斯潘古尔 —日土 —热帮错断裂为界 (图 1) 。单个蛇绿岩体的出露 规模大小不一 ,大者宽 1~5 km ,长几十千米 ;小者宽 20~60 m ,长 100~200 m。蛇绿岩分布 区构造十分发育 ,各岩石单元多被构造肢解 ,从下而上完整的层序没有发现 ,通常由两个以 上不同的岩石单元组成 。如龙泉山剖面和斯潘古尔剖面由变质橄榄岩单元和堆晶岩单元组 成 ;柴朱日剖面由变质橄榄岩单元 、席状岩墙单元和喷出岩单元组成 ;在嘎公拉钦娃剖面和 巴尔穷剖面虽然四个单元都有出露 ,但被肢解不连续 。蛇绿岩多被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沙 木罗组不整合覆盖 ,局部地段被晚白垩世竞柱山组不整合覆盖 。以嘎公拉钦娃剖面为例 。
沙木罗组下段 ( J3 K1 s1 ) :浅灰色 、灰黄色薄 —中层状微细粒岩屑砂岩 断 层
基性火山岩岩片 (βJ) :
1. 灰绿色碎裂细碧岩 ,云母石英片岩 ,混杂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生物铁质硅质岩 、辉长辉绿岩 、辉长岩 、角闪石岩 、石英
钠长岩质细糜棱岩块体 。云母石英片岩中获白云母 K - A r法同位素年龄值 159. 5 Ma,代表其韧性剪切变形年龄 。 平距 8. 73% ~53. 91% ,明显偏高 ; TiO2 为 0. 68% ~1. 58% ,偏低 ; A l2 O3 为 13. 17% ~15. 23% ,较为接近 ; M gO 为 5. 55% ~7. 28% ,略高 。玄武岩的 SiO2 为 46. 35% ~ 53. 65% ; TiO2 为 0. 58% ~2. 13% ,位于洋脊拉班玄武岩的 TiO2 ( 0. 6% ~2. 3% )之间 ; 在 FeO 3 - M gO - A l2O3 三角图上 (图 3) ,绝大多数样品落在洋中脊区 ;在 Nb / Y vs Zr/ TiO2 图 上 (图 4) ,样品落在拉斑玄武岩区 。
187
4. 灰绿色碎裂细碧岩 ,混杂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含生物泥质硅质岩 、微晶灰质白云岩 、辉长辉绿岩 、辉长岩 、蛇纹岩块
体。
358. 61 m
5. 深灰绿色蛇纹质混杂岩 。
89. 95 m
6. 灰绿色细碧岩 ,局部见玄武岩质构造角砾岩 ,混杂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含生物泥质硅质岩 、微晶灰质白云岩块体 、蛇
普通角闪石 (1~50% ) 、钾长石 ( 1% ±) 、钛 石 、绿帘 石 、纤闪石 、黄 铁矿 、泥 质 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