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内蒙古中部地区矿床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成矿机理

内蒙古中部地区矿床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成矿机理

149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内蒙古中部地区矿床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成矿机理尤景广1,2(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摘 要:为了探讨土壤异常形成机理并验证深穿透地球化学在我国北方干旱草原景观的适用性,以二连盆地的矿区作为研对象,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研究。

地质矿物在氧化环境中以UO 2+形式存在,易溶于水。

在蒸发作用、离子扩散、植物根部吸收和毛细管作用等外部营力作用下,UO 2+以地气和地下水为载体通过构造裂隙等通道向上迁移而到达地表土壤。

与研究区矿床成矿相关的元素容易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及铁锰氧化物等吸附捕获而形成地球化学异常,而细粒级土壤(-120目)相对于粗粒级土壤(20目~120目)也更富集金属元素,这些都为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隐伏矿床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内蒙古中部地区;地球化学性质;深穿透;隐伏矿床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3-0149-2收稿日期:2020-12作者简介:尤景广,男,生于1994年,汉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勘查地球化学。

作为巩固国防和发展新能源的战略资源,矿产资源对于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新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在建核电规模居世界第一,对金属矿产资源需求量极大。

“十三五”期间自然资源部提出“三深一土”战略,强调向地球深部进军,大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开展深部能源快速高效勘查评价,而这离不开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长期以来,放射性作为过去勘查金属矿的主要手段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寻找出露矿或地表矿,对于隐伏矿的勘查无能为力。

近些年,深穿透地球化学在隐伏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受蒙古高气压影响,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

蛇绿岩套的类型

蛇绿岩套的类型

蛇绿岩套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聂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10091班摘要:蛇绿岩套保存于大陆造山带中,在地质历史上产于洋—陆过渡区多种构造背景的洋盆扩张脊。

蛇绿岩套以超镁铁质岩、铁镁质岩为主,是一套彼此具有成因演化亲缘关系的,古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的有机组合。

可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新特提斯)过渡型、西地中海型—大洋中脊古特提斯型。

蛇绿岩套是板块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解释喜马拉雅山形成有特殊意义,也是了解大洋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动力学的主要途径,也可用于找矿。

关键词:蛇绿岩套类型地质意义一:蛇绿岩套:即包括超基性岩类以及辉长岩、岩墙群、枕状熔岩和燧石在内的一套复杂岩体。

关于蛇绿岩套概念的共同认识(1)一套以超镁铁质岩—铁镁质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其中任何单一个体不能定为蛇绿岩套;(2)蛇绿岩套代表洋盆扩张脊“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3)蛇绿岩套代表产于多种构造背景下的“洋盆扩张脊的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4)蛇绿岩套是被保存在大陆造山带的古(扩张脊)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碎片;(5)这套岩石组合以Troodos那样的蛇绿岩套剖面为典型代表,但并不是所有蛇绿岩套必须具有那样的剖面,蛇绿岩套具有多样性;(6)蛇绿岩套绝对不是陆壳岩石,蛇绿岩套和陆壳之间无成因联系;如果他们相关,应属构造(断层)接触。

蛇绿岩套的分类有很多种,因而有很多的分类类型。

可以按岩石特征分类、矿物特征分类、化学特征分类、火山岩组合分类、剖面建造分类、产出构造背景分类、洋脊扩张速率分类、软流圈构造特征分类、压力分类、地球物理特征分类。

此处特别介绍按产出构造背景分类方案。

按构造分类可分为三个类型: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西地中海型。

科迪勒拉型蛇绿岩套:主要分布于北美西部地区,如坎扬山、Sparta、Del Puerto和Point sal等。

这类蛇绿岩套常常是不完全的、变质和支离破碎的。

这类蛇绿岩套的基底岩石以方辉橄榄岩为主,有少量纯橄岩,还有豆荚状铬铁矿。

内蒙古固阳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讨论

内蒙古固阳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讨论

内蒙古固阳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讨论南景博;黄华;王长乐;彭自栋;佟小雪;张连昌【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7(044)002【摘要】Algoma型条带状铁建造(BIF)是一种海相化学沉积岩,它发育在太古宙绿岩带的火山-沉积岩序列中,大部分经历了后期变质变形作用.稀土元素具有稳定的地球化学性质,因而被广泛用于指示BIF的原始沉积环境.华北克拉通北缘固阳绿岩带中的BIF(如三合明、公益明、东五分子、公巨成等)赋存于新太古代色尔腾山群的变火山-沉积序列中,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呈条带状构造,其主要矿物组成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磁铁矿和他形粒状石英,含少量角闪石,局部地区可见石榴石、绿泥石、斜长石等富Al矿物.根据BIF中惰性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性,可划分为纯净的BIF和遭受碎屑物质混染的BIF,并通过特征的Co/Th比值判断出这些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玄武质岩石.纯净及遭受轻微碎屑物质混染的BIF稀土元素特征通过后太古宙页岩(PAAS)标准化后,与现代海水及其他地区典型太古宙BIF相似,均表现为轻稀土相对重稀土亏损,正La、Y异常以及较高的Y/Ho比值(>29).大多数样品发育不明显的负CePAAS异常,说明BIF沉淀自缺氧的环境;正EuPAAS异常明显,说明海水中有高温(>250℃)热液的加入,其比例为0~10%.然而,遭受强烈碎屑物质混染的BIF稀土元素特征则具有明显差异.此种类型BIF的出现及分布不均,指示了在BIF沉积之前的局部地区或时间段内,深部海水处于相对动荡的环境.%Algoma-type Banded Iron Formations (BIFs) are marine chemical sedimentary rocks that are generally interlayered with volcanic rocksand/or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Archean greenstone belts, mostlyfollowed by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Because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are usually not fractionated during diagenesis and metamorphism, REE patterns are thus regarded as a powerful tool to understand conditions under which BIF were deposited.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Craton (NCC), BIFs such as Sanheming, Gongyiming, Dongwufenzi and Gongjucheng are hosted by the Guyang greenstone belt, of Seertengshan Group which consists of multiple sequences of metavolcanic rocks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e regional metamorphic grade ranges from upper greenschist-to lower amphibolite-facies. The BIFs are composed of laminated magnetite and white to gray quartz associated with amphibole layers. Moreover, minor chlorite, garnet and plagioclase, rich in Al, are observed interbedded with quartz and magnetit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immobile elements, the sample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types:pure and contaminated. Cr/Th ratios in the contaminated BIF indicate that detritus is mainly from basaltic rocks. Normalized by post-Archean Australian Shale (PAAS), REE patterns of pure and weakly contaminated BIF are characterized by depletion of LREE, positive La and Y anomalies, and relatively high Y/Ho ratios (>29), which are typical of modern seawater and some other Archean BIF. Slightly negative CePAAS anomalies are present in most samples, suggesting its precipitation from anoxic waters. Large positive EuPAAS anomalies may indicate that, during deposition of BIF, the ocean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high-temperature (>250℃) hydrothermal fluxes which accounted for 0-10%. However, REE patterns of highly contaminated BIF are obviously distinct. Disordereddestitution of this kind of BIF indicates that deep water in limited regions or time was not quiet before the deposition of BIF.【总页数】15页(P331-345)【作者】南景博;黄华;王长乐;彭自栋;佟小雪;张连昌【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相关文献】1.五台山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J], 姜峰贤2.内蒙古固阳绿岩带三合明BIF型铁矿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刘利;张连昌;代堰锫;王长乐;李智泉3.南非巴伯顿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岩石磁学及磁性矿物的组成特征 [J], 章敏;韩晓华;潘永信4.山西五台绿岩带柏枝岩组条带状铁建造(BIFs)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J], 孙迪;李秋根;陈隽璐;王宗起;高山松;YASIN Rahim;胡鹏月5.内蒙古固阳绿岩带三合明BIF型铁矿床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刘利;张连昌;代堰锫;王长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北山地区晚奥陶—早志留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内蒙古北山地区晚奥陶—早志留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内蒙古北山地区晚奥陶—早志留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区位于甘新蒙交汇的北山地区的红柳河—白云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以北。

主要分布于星星峡—明水—旱山地块(Ⅰ-3)和公婆泉—东七一山早古生代岩浆弧(Ⅰ-4)。

本文以内蒙古1∶5万标山(K47E013011)、咸味井(K47E013012)、骨头井(K47E014011)、化石山(K47E014012)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为依托,在充分收集前人相关资料基础上,选择研究区分布最广泛的晚奥陶—早志留世侵入岩作为研究对象。

在野外1∶5万地质调查、各类配套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该时代侵入岩界线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成因类型、构造环境等研究。

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晚奥陶世片麻状石英闪长岩、早志留世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四者连续演化特征明显,显示同源岩浆序列特征。

晚奥陶世片麻状细中粒石英闪长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准铝质岩石;早志留世片麻状细中粒花岗闪长岩属中钾钙碱性岩系,准铝质岩石,并有向高钾钙碱性岩系、过铝质岩石过渡的趋势;片麻状中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中粒正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准铝质岩石,并有向碱性钾玄岩系、过铝质过渡的趋势,整体显示为I型花岗岩。

稀土总量整体呈富集趋势,属轻稀土富集型(LR/HR=5.86~21.75),Eu异常整体呈增加趋势,稀土配分曲线整体表现为右倾。

高场强元素Nb、Ta、P、Ti相对亏损,不相容元素La、Ce、Hf、Rb、Th、U等相对富集。

蛛网图上形成明显的Nb-Ta、P、Ti谷,Th、La、Hf峰,具典型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研究区内晚奥陶—早志留世侵入岩为岛弧环境花岗岩,是北山地区北山—天山洋壳沿红柳河-白云山-洗肠井一线向北强烈俯冲的地质记录,说明北山地区北山—天山洋在442.7±3.6Ma时未闭合。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蛇绿岩地质特征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蛇绿岩地质特征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蛇绿岩地质特征宋泰忠;王瑾;林海;杨贤法;张林;安守文【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08(41)3【摘要】小黄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陆块东北缘,北山造山带东端,主要由全蛇纹石化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及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属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堆晶杂岩,其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反映出该蛇绿岩具有构造蛇绿混杂岩的一般特征.基性火山岩具弱亏损的稀土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显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点,综合特征反映来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与N-MORB型的双重特点.依据本区蛇绿岩的产出规模、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弧后扩张时的产物,形成时代为晚寒武-早奥陶世.后期至少经历了4期以上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于晚泥盆世运移至地表.【总页数】9页(P55-63)【作者】宋泰忠;王瑾;林海;杨贤法;张林;安守文【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5【相关文献】1.内蒙古哈北山地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J], 刘明君2.内蒙古索伦山地区蛇绿岩岩石单元地质特征、就位机制及时限 [J], 薛建平;苏尚国;李成元;侯万荣;董明明;刘永新;梁月升3.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发现额勒根蛇绿岩——红石山-百合山蛇绿岩带东延的证据 [J], 张正平;王猛;赵麒寓;辛后田;程海峰;张永;梁国庆;提振海;朱炜;苏朋涛;杜金利4.浅析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山地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J], 田璐5.内蒙古北山地区阿民乌素蛇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J], 孟庆涛;张正平;董洪凯;徐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兴安岭新林-吉峰地区蛇绿岩中超基性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大兴安岭新林-吉峰地区蛇绿岩中超基性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城市地理078大兴安岭新林-吉峰地区蛇绿岩中超基性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姚 婕 贺 灿(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摘要:测区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的结合带上,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通过对区内地球化学的研究,确定蛇绿岩带中超基性岩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侵位时代,同时为寻找矿产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新林;蛇绿岩; 超基性岩; 地球化学工作区位于天山-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横跨额尔古纳岛弧、新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海拉尔-呼玛弧后盆地,扎兰屯-多宝山岛弧四个二级构造单元内。

1.区域地质背景1.1地层。

测区内出露地层从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自下而上分为下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岩群、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塔木兰沟组、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梅勒图组),另有石炭—二叠的红水泉组、宝力高庙组出露。

1.2构造。

测区发育有近东西向压性断裂和向斜构造。

压性断裂发生在华力西中期白岗质花岗岩内,断裂破碎带中均见压碎和具透镜状定向排列的白岗质花岗岩。

向斜核部由下奥陶统黄斑脊组石英砂岩组成,两翼分别为该时代的安娘娘桥组泥质粉砂岩夹大理岩透镜体岩段组成。

1.3侵入岩。

侵入岩以中深成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二长岩、钾长花岗岩等为主,呈岩基或岩株状产出。

其次为呈小侵入体状产出的石英二长闪长岩、角闪辉岩、方辉橄榄岩、顽火角闪橄榄岩等。

1.4脉岩。

测区内脉岩主要产于各类断裂、裂隙中,主要岩性有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石英脉等。

1.5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见于奥陶系地层中,变质程度相对较低,分布支离破碎,分别为:中压相系低绿片岩相和低压相系高绿片岩相。

2 新林—吉峰蛇绿岩中超基性岩特征2.1蛇绿岩概述。

新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为北东向展布,现已出露有四处:吉峰地区、嘎仙地区、环宇地区、塔源地区,均见有超基性岩。

该蛇绿岩蛇纹石化、滑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均较发育,在岩性上则反映为各种类型的片岩,说明该套岩石经历了复杂度变质过程及构造破坏作用。

内蒙古迪彦庙蛇绿岩辉长岩岩石学特征

内蒙古迪彦庙蛇绿岩辉长岩岩石学特征

内蒙古迪彦庙蛇绿岩辉长岩岩石学特征白卉;张红晨;贺秋利;宋鹏【摘要】迪彦庙蛇绿岩位于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斜辉辉橄岩、辉长岩、玄武岩、细碧角斑岩组成.岩相学研究表明,迪彦庙辉长岩分为层状辉长岩(具堆晶结构)和均质辉长岩(具辉长结构)两类,且均经历了低-中级变质改造.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通过对迪彦庙辉长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化学研究,认为其为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下小规模单旋回封闭系统内形成的.%The Diyanmiao ophiolite, consisting of serpentinized enstenite pyrolite, gabbro, basalt and spilite-keratophyre, is situated in the Daxinganling-Mongolia orogenic belt between Sino-Korean paleo-plate and Siberia paleo-plate. Petrograph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Diyanmiao gabbro can be classified into bedded gabbro (with cumulatic texture)and isotropic gabbro (with gabbro texture), both of which experienced low-medium metamorphic re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and study of geology, petrography and lithochemistry, the Diyanmiao gabbro is believed to form in a small-scaled monocycle closed system under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r island arc.【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2(021)006【总页数】4页(P531-534)【关键词】辉长岩;蛇绿岩;岩石学;迪彦庙;兴蒙造山带【作者】白卉;张红晨;贺秋利;宋鹏【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迪彦庙位于内蒙古西乌旗东,北侧距二连浩特-贺根山-霍林郭勒-黑河碰撞带百余千米,南侧离西拉木伦构造碰撞带300余千米,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古板块和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前人将该区基性-超基性岩块作为华力西期侵入岩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在开展中国地调局下发的“内蒙古1∶5万沙日勒昭等四幅区调”项目时加强了该区镁铁岩至超镁铁岩的研究,确定其为蛇绿构造混杂岩.蛇绿岩是一套特殊的镁铁岩至超镁铁岩的共生组合,一套完整的蛇绿岩自下而上为: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席状岩墙群、喷出岩[1].辉长岩是堆积杂岩的主要组成部分.肖序常认为典型蛇绿岩均发育有厚层具堆积结构的层状辉长岩,并把无层状辉长岩的类似组合称为似蛇绿岩;而倪志耀等认为蛇绿岩中层状辉长岩是不可缺失的.迪彦庙地区辉长岩较为发育,这对研究该区蛇绿岩,近而研究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古板块碰撞缝合位置具有重要意义.1 辉长岩地质特征迪彦庙的蛇绿岩套虽然出露范围较小,但较为完整,均以近东西向的透镜状产出,与周围二叠系海相碎屑沉积岩呈构造接触.其中辉长岩体一般呈无根块状,其底部不整合于变质橄榄岩之上[2],因其上部席状岩墙群单元缺失,而与围岩呈构造接触(图1).该区辉长岩下部主要为层状堆积辉长岩,上部为均质辉长岩.辉长岩中的辉石和斜长石粒度自下而上粒径逐渐减小且趋势明显,其中长石含量逐渐增加,辉石含量逐渐减少,岩石色率降低.由于受构造破坏,局部均质辉长岩直接不整合于变质橄榄岩之上.2 辉长岩岩相学特征研究区辉长岩局部强糜棱岩化和片理化.本文选取了变质程度较低的样品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层状辉长岩和均质辉长岩.2.1 层状辉长岩层状辉长岩中辉石和斜长石自下而上成分、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下部层状辉长岩单层厚度较大,宽度一般0.5~3 cm,最大可达5 cm,而且辉石层较厚,斜长石层较薄,岩石以深色调为主,辉石含量明显高于斜长石,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发育;向上则缓慢过渡,单层厚度减小,逐渐变为具有层纹状或“片麻状构造”,此时辉石与斜长石含量近于相等;上部层状辉长岩单层几乎不发育,辉石含量继续减小,斜长石含量持续增加,使得岩石整体颜色变浅,甚至局部出露斜长岩(图2a).糜棱岩化堆积辉长岩:深绿色,中细粒层状堆积结构、糜棱结构,部分原有的层状堆积结构或辉长结构已被糜棱条带取代,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辉石和斜长石.辉石主要为单斜辉石,半自形柱状—他形粒状,柱长0.5~3 mm,部分原来板状、短柱状的自形辉石堆晶晶体已变为纺锤状、不对称眼球状,内部有变形的辉石残斑,颗粒具波状消光和扭折现象,具“辉石鱼”构造、沙钟构造等[3],多发生强烈的纤闪石化、绿泥石化;斜长石呈半自形板柱状,大小一般0.1~2 mm,部分颗粒见双晶扭折,与辉石颗粒杂乱分布,部分被拉长呈丝带状围绕着辉石残斑,长石均具不同程度钠黝帘石化、绿泥石化(图2c).斜长岩:浅灰—灰白色,致密块状,中粗粒自形—半自形结构,几乎全部由基性斜长石组成,其含量占90%以上,铁镁矿物(辉石、橄榄石、角闪石)很少,含量小于10%.含少量绿帘石、绢云母以及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2.2 均质辉长岩均质辉长岩在本区发育较好.一般下部为粗粒辉长岩,以块状构造出现,而不具有堆积结构;向上结晶程度逐渐变差,到中上部变为中细粒—细粒辉长岩.均质辉长岩在强变形带中形成糜棱岩、糜棱岩化片理化辉长岩,在弱变形域中岩石则较为新鲜,未见明显变形,呈岩块分布(图2b).糜棱岩化中细粒辉长岩:深绿色,中细粒结构、糜棱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辉石和斜长石.辉石主要为单斜辉石,半自形柱状—他形粒状,柱长0.5~3 mm,少数颗粒可见辉石式解理,部分颗粒具波状消光和扭折现象,多发生强烈的纤闪石化、绿泥石化,含量50%~55%.斜长石为半自形板柱状,大小一般0.1~2 mm,部分颗粒见双晶扭折,与辉石颗粒杂乱分布,均已不同程度钠黝帘石化、绿泥石化,含量为45%~50%.从矿物普遍发生韧性变形来看,岩石遭受了一定的糜棱岩化作用.细粒辉长岩:细粒结构、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斜长石含量为40%~45%,辉石含量为35%~40%,副矿物为磁铁矿和钛铁矿,含量约为5%.岩石蚀变较强,主要表现为斜长石的黝帘石化和辉石的纤闪石化(图2d).3 辉长岩岩石化学特征迪彦庙辉长岩的化学成分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以下特征:表1 迪彦庙辉长岩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及相关参数Table 1 Major element contents and parameters of the Diyanmiao gabbro含量单位:%(质量分数).岩石类型SiO2Al2O3Fe2O3FeO CaO MgO K2O Na2O TiO2 P2O5MnO Loi MgO MgO+Fe O Na2O/K2O Na2O+K2O SI DI弱糜棱岩化辉长岩细粒辉长岩辉长岩辉长岩辉长岩中粒辉长岩深色中粗粒辉长岩粗粒辉长岩浅色堆积辉长岩层状辉长岩50.2813.31 1.87 10.13 7.68 7.19 0.10 3.92 1.82 0.19 0.19 2.29 0.42 41.26 4.02 30.98 34.8950.3514.63 6.13 5.05 8.00 6.640.21 4.15 1.32 0.10 0.18 2.7 0.57 20.03 4.36 30.3 37.6951.4715.521.51 5.44 13.26 6.13 0.102.8 0.78 0.07 0.14 2.21 0.53 29.17 2.90 38.37 26.6949.1415.31 2.67 7.70 13.04 5.22 0.12 2.76 1.41 0.11 0.201.93 0.40 23.002.88 28.26 24.8646.5314.41 4.44 10.07 8.66 6.78 0.132.49 2.22 0.23 0.22 2.71 0.40 18.69 2.62 28.43 23.2850.0215.72 1.37 5.01 11.77 9.79 0.51 2.37 0.31 0.04 0.15 2.47 0.664.65 2.88 51.39 23.7745.9415.19 0.846.42 16.94 9.86 0.02 0.42 0.31 0.08 0.15 3.23 0.61 20.00 0.44 56.15 3.8346.8415.25 0.40 4.58 19.47 8.71 0.02 0.30 0.14 0.04 0.14 4.12 0.66 13.64 0.32 62.16 2.7945.4917.05 0.85 3.97 17.3210.64 0.03 0.51 0.14 0.03 0.14 3.54 0.73 17.59 0.54 66.54.6745.5316.35 0.80 4.31 19.54 8.58 0.01 0.30 0.19 0.03 0.13 4.420.67 21.43 0.31 61.27 2.42(1)样品SiO2含量范围在45.49%~51.47%之间,平均值为48.27%,均属于基性岩范围,ACM分类图解上均落在镁铁质堆积岩区间及附近(图3),而其SiO2含量又具有自下而上递增的趋势.(2)钛含量在固结较早、分异程度较差的堆积辉长岩中较低,一般不超过0.3%,而在均质辉长岩中则含量较高,而随着岩浆分异程度的增高,铁也相对富集.该特点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特征相似,均属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形成的.(3)里特曼指数值为0.40~0.73,属于钙-碱性岩范围(<3.3),化学分析结果在AFM三角图解中落在钙-碱性系列区(图4),说明该区辉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4)DI(分异指数)与SI(固结指数)是反映岩浆分异程度和岩石基性程度的重要岩石化学参数,下部固结较早的堆积辉长岩DI值较小(<10)且SI值较大(>50),说明分异程度较差,岩石的基性程度高;上部均质块状辉长岩结晶较晚,DI值较大同时变化范围也较大(23.28~43.46),SI值较小(<40),说明岩浆分异程度高,岩石酸性程度高,符合辉长岩野外特征.反映出迪彦庙辉长岩具自下而上的分异趋势,说明层状辉长岩和均质辉长岩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4 辉长岩形成环境的探讨岩相学研究表明,迪彦庙辉长岩分为层状辉长岩(具堆晶结构)和均质辉长岩(具辉长结构)两类,且均经历了低—中级变质改造.本区堆积辉长岩出露规模较小,自下而上没有出现岩相和岩性的重复,这种内部层序和特征表明,本区属于小岩浆房单旋回封闭系统的分异特征.层状辉长岩的层状构造向上逐渐变为具有层纹状或“片麻状”,这点反映了该区在岩浆堆积作用时岩浆房内处于一种非稳态的环境(Smewing,1981).而堆积杂岩中以堆积辉长岩类占主体,同时也说明当时的洋化规模可能相对较小而又处于一种快速拉张闭合的环境[4-6].岩石化学研究显示,迪彦庙辉长岩均属于基性岩范围,其原始岩浆为低钾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岩,而岩石的高Al、低Ti和P的特点(下部堆积辉长岩尤为明显)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的同类岩石(Al2O3>17%,TiO2<1.2%,P2O5<0.4%)相近.而 DI和 SI指数反映了岩浆分异程度的过渡变化,表明层状辉长岩和均质辉长岩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综上所述,尽管层状辉长岩和均质辉长岩呈团块零星分布在蛇绿岩中,且具有不同的岩石学特征,但它们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推测迪彦庙辉长岩是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下小规模单旋回封闭系统内形成的.致谢:成文过程中得到李红阳老师及石家庄经济学院内蒙古区调项目组全体成员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王希斌,鲍佩声,肖序常.雅鲁藏布江蛇绿岩[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7.[2]倪志耀,王仁民.蛇绿岩鉴别的关键问题探讨[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19(3):242—248.[3]谢艳霞,刘瑞珣,郭召杰.应变软化在甘肃红柳河辉长质糜棱岩形成中的作用[J].矿物岩石,1996(2):34—39.[4]董显扬,李行,叶良和,等.中国超镁铁质岩[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5]高坪仙.蛇绿岩及蛇绿岩构造侵位[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23(4):250—256.[6]李英杰,王金芳,李红阳,等.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迪彦庙蛇绿岩的识别[J].岩石学报,2012,28(4):1282—1290.。

西藏蓬错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西藏蓬错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收稿日期: 2016-07-11; 改回日期: 2017-01-07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08、40534019)、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1105)和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pdjh2017b0018)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王喜臣(1960–), 男,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从事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管理与科研工作。

Email: bjwangxch@ 通信作者: 钟云(1987–), 男, 特聘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西藏蛇绿岩研究。

Email: zhongy73@ DOI: 10.16539/j.ddgzyckx.2018.03.010卷(Volume)42, 期(Number)3, 总(SUM)164 页(Pages)550~569, 2018, 6(June, 2018)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西藏蓬错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王喜臣1, 夏 斌2, 3, 4, 5, 刘维亮2, 3, 4, 5, 钟 云2, 3, 4, 5*,胡西冲2, 3, 4, 5, 关 瑶6, 黄 炜7, 殷征欣8(1.国土资源部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北京 100037; 2.中山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3.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006; 4.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006; 5.中山大学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6; 6.中山大学 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7.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西藏 拉萨 850012; 8.国家海洋局 南海分局, 广东 广州 510310)摘 要: 蓬错蛇绿岩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岩性单元组成, 是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构造演化的良好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 了不 同 程度 的 蚀 变 作 用 , 主要 对
2 地质特征 .
贺 根 山蛇 绿岩 位 于锡林 浩 特
图1 内蒙古 中部蛇绿岩分布简 图
1 .引育
市 北约 10 m。该蛇绿 岩呈 N — 8k E S 向断续分布 ,除东侧 与塔 尔巴 W
格 特组断层接触外 , 其余均被早 白
垩 世大磨拐河组不整合覆 盖 ( 图 见 2 。蛇绿 岩主要为超镁铁 质岩 , ) 岩 石 类型 主要 为全蛇 纹石 化辉 石橄 榄岩 、 纯橄榄岩 , 辉石橄榄 岩 ; 其次 为辉长 质岩 石 ,出露 于岩块 的 东
l :
2 5


4 4 2 2 22 6 9 0 9 l 4 3 3 0 8 03 Ol 004 0 57 9 7 l 0 9 0 9 5 8 2 1
方辉 石橄榄岩 8铁质 9硅质岩 l. . . 逆断层 0
R S R E 0 3 E OU C S| 9
脊环境 。 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贺根
《 论文天地 l 田邓 煤
0 4 9
从 这 里 了 解 西部 资 源
从 这 里 了 解 西 部 经 济
表 1 贺 根 山 蛇绿 岩 主要 元 素 化 学 成 分表
究 也 认 为 该 蛇 绿 岩 形 成 于 大 洋 中
■ ≯■ ■l_ ■■■■■_ _ l- -= =■■ =



回 - j 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 】
・ -]
暑 口 寻s
L/ 臣 l E ) -, - j 2
I ”
图 2贺根山蛇绿岩实测 剖面图 1 . 大磨拐河组 2中上泥盆世硅质岩 3中上泥盆世橄榄岩 4中上 . . _ 泥盆世斜 方辉 石橄榄岩 5泥岩 6蛇纹石化橄榄岩 7蛇纹石化斜 . . .
山蛇 绿岩形 成 于消减 带 ( oisn R b o n
ea . 1 9 L , 0 6; a t1, 9 9; i2 0 Mio ea , tl
的辉石 、 铬尖晶石组成 的平行 条带
和析离体 表现 出来 。 流线构造普遍
发育在贺根山一带 , 北部均 向北 东
倾 , 角 5 5 。 南 部 均 向南 西倾 , 倾 ~ 0;
TO2 i
CO a
Mg O
K2 0
NaO 2
Mn O
P0 2
H2 O+
LS O

平 均 含量 为 3 .%.分异 指 数 为 96 02 ,固结 指数 为 8 .9 .3 2 ,氧化 率 5 08 , .2 含铝指数为 07 。 . 斜辉辉橄岩 3
SO 平 均 含 量 为 3 . % , 特 曼 指 i 69 4 里
辉 橄岩 类 薄片 鉴定 主要 有 二 辉 辉橄岩 、 斜辉 辉橄 岩 、 辉辉橄 单
岩 三种 岩 石 类 型 。二 辉辉 橄 岩 S i O
l 岩 品 氧化物平均值 ( l 石 样 竹 _ %)
! ¨ 名 称 S A】 数 i O _ ’ (

F( )
F2 ( )
侧 .岩 性 为 辉 长 岩 及 少 量 辉 绿 岩 ;
贺 根 山蛇绿 岩位 于内蒙 古锡 林浩特市朝克 乌拉苏木 , 区域构造
上 位 于最北 部 的二 连浩 特一 贺 根 山 蛇 绿 岩 带 中段 ( a t , Mi e l o a 2 0 ;张旗 和周 国庆 ,0 1 ( 图 08 2 0 )见 1。 ) 曹从周 等( 96 在贺根山的硅 18 ) 质岩 中发 现 了腔肠 动物 门栉 水母 类 的 一 种 支 柱 构 造 ( ln s u Me ot s a e s) p ,认 为该蛇绿 岩是 中晚泥盆世
蛇绿岩 ,形成 于大 洋中脊环境 ; 包 志伟 等 ( 94 在 贺根 山超 基 性岩 19 ) 获得 S N m— d等 时 线 年 龄 4 3 0±
2M . 7 a 认为该蛇绿岩是 中晚泥盆世 蛇绿 岩 ,形 成 于 大洋 中脊 环境 ; N zk n i(0 2 通过 对其 研 oaa ad Lu 2 0 )
镁 铁质 火 山杂岩有 有 片理化 玄武 岩、 蚀变安 山岩等 。在纯橄榄岩 中 产 出有透 镜状 、 豆荚状 、 似脉 状铬 铁矿 。 岩石流动构造分别 以岩石 中
氧化物含量影响大 。 主要元素化学 成分及主要参数见表 1 。 超镁铁质岩类 : 纯橄岩计有 2 4
个 样 品 .i 均 含 量 为 3 . % , SO 平 38 8
20 ) 0 8 。本 文通 过对贺根 山蛇绿岩 主要元素 、 土元素和微量 元素地 稀 球化 学特 征进行 研究 ,探 讨其 成
因。
倾角 1~ O , 6 3 。流线与岩体 的长轴方
向一致 : 面构造 也较发 育 , 流 基本 与纯橄岩析离体产状一 致 , 与岩 并 体长轴 吻合 , 向 3 — 0 , 向南 走 0 5。倾 东, 倾角 5 ~ 0 。 06。 深 海沉 积 物零 星分 布在 蛇绿 岩的南 西端 , 积约 2 i , 面 k 岩性 为 n 紫红 色含铁 碧玉 岩 、放 射 虫硅质 岩 、 白色细粒大理岩 。 灰 3 .地球化学特征 31主要元素 _ 贺根 山蛇 绿岩带 各 岩类 都经
《 文 地l 论 天
酃 凉
内蒙古 贺根 山蛇绿岩地球化学 特征及其成 因
贺 宏云 宝 音乌 力 吉 杨 建军
内蒙 古 自治 区地质 调查 院 呼 和浩特 0 0 2 10 0
摘要: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主要元素、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 表明蛇绿石J L的原 - L - 岩为斜方辉橄榄岩; f岩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 , 基I 生 重稀土元素略具亏损 ; 各类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 K 、 放射I生热元素 T 、 生 h非活动性元素 P N 及过渡元素 T 强烈富集, 、b i 而大离子亲石元素 R 及稀土元素 b N 、 m、 dS Y等强烈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 , 得出贺根山蛇绿岩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的结论。 关键词 : 蛇绿岩 地球化学 成因 贺根山 内蒙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