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书目
宋史研究的书目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
《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
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
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
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
中唐以后则是马端临广收博采的结果,尤其是宋代部分,当时《宋史》尚未成书,而马氏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丰富,所以其所收之材料多有为《宋史》所无者。
取材广博,网罗宏富,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
马氏著此《通考》,在《自序》中反复说明,一方面为续补杜佑《通典》天宝以后之事迹,一方面要配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略如纪传体史书中的纪和志。
这就形成了这部书的消极面,虽有同情人民之处,但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立言。
又因全书规模宏大,某些部门便容易失于疏略,《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
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他在撰写这部书时,始经不渝地坚持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原则,就是“宁失于繁,勿失于略。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
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李焘继承和发展了“考异”的优良传统。
司马光在著《资治通鉴》时,著有《通鉴考异》,在书中排列不同材料,说明自己取舍的原因。
《续资治通鉴长编》也采用了这一考异的方法,注文多达一万二千余条,七十多万字。
《三朝北盟会编》宋代史学名著,全书二百五十卷,采编年体例。
作者徐梦莘(1126~1207) “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
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故称为“北盟会编”。
徐梦莘将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按年月日标示事目,加以编排,征引的文献达二百多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
宋朝的历史文献

宋朝的历史文献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大量精彩的历史文献被创作出来,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这些历史文献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展现了宋朝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本文将介绍宋朝的几种主要历史文献。
一、宋史《宋史》是宋朝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称《宋史事类纪》,由司马光等人编撰,共计294卷。
该书详细记载了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到宋度宗末年的历史事件。
《宋史》分为本纪、志、表三个部分,系统地记载了宋朝历代君臣的事迹,对于了解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二、欧阳修的历史著作1.《新唐书》欧阳修是宋朝重要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主持撰写了《新唐书》。
《新唐书》是一部官修的历史著作,详细记载了唐朝的历史和各个朝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欧阳修在撰写《新唐书》时,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文笔,使得本书成为唐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新元史》《新元史》是欧阳修主持修纂的一部详细记述元朝历史的著作。
《新元史》根据历史事实,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全面梳理了元朝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欧阳修对于历史细节的重视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使得《新元史》成为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记载除了正史之外,宋朝的文学作品中也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红楼梦》为例,该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包括宰相世系、宫廷政治等,使得作品不仅是一部情感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的再现。
此外,还有许多宋朝的诗人通过其作品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事件,如苏东坡的《诗品》和陆游的《陋室铭》等。
这些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了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参考和文化遗产。
总之,宋朝是一个历史文献丰富的时期,留下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全宋笔记书目提要

全宋笔记书目提要
一、《宋史》
1.《宋史》卷一:绪论
2.《宋史》卷二:隋、唐史
3.《宋史》卷三:五代十国史
4.《宋史》卷四:宋辽金史
5.《宋史》卷五:宋史
6.《宋史》卷六:宋末至元史
7.《宋史》卷七:末代政权史
8.《宋史》卷八:宋代文化史
二、《宋史记载及补正》
1.《宋史记载及补正》卷一:变革时代
2.《宋史记载及补正》卷二:宋明早期
3.《宋史记载及补正》卷三:中期宋代
4.《宋史记载及补正》卷四:晚期宋代
三、《宋代社会经济史》
1.《宋代社会经济史》卷一:整体性研究
2.《宋代社会经济史》卷二:生产劳动研究
3.《宋代社会经济史》卷三:社会制度研究
4.《宋代社会经济史》卷四:政策与经营研究
四、《宋代文学研究》
1.《宋代文学研究》卷一:宋元文学
2.《宋代文学研究》卷二:宋代文学史
3.《宋代文学研究》卷三:宋代文学名著
五、《宋代思想史》
1.《宋代思想史》卷一:宋人思想及其影响
2.《宋代思想史》卷二:宋初儒家学派及其影响
3.《宋代思想史》卷三:宋中、宋晚成义学派及其影响
4.《宋代思想史》卷四:宋代道教思想及其影响。
宋史专业领域必读书目

宋史专业领域必读书目作为研究宋朝历史的学者或爱好者,了解并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一些在宋史专业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推荐的必读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宋朝的历史和文化。
1.《宋史》《宋史》是一部经典的史书,是研究宋朝历史的基石。
它记录了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来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于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宋代史学史》《宋代史学史》是对宋代史学发展的系统研究。
它介绍了宋代历史学家的思想成就、学派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对于了解宋代历史学的发展和特点非常有帮助。
3.《宋诗纪事》《宋诗纪事》是对宋代诗歌发展的系统总结。
它梳理了宋代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流派演变,对于了解宋诗的发展和宋代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4.《宋代文化史》《宋代文化史》是对宋代文化的全面介绍和研究。
它涵盖了宋代文学、艺术、科技、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宋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宋代政治制度史》《宋代政治制度史》是对宋代政治制度的系统研究。
它详细介绍了宋朝的政治组织、官制、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宋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非常有帮助。
6.《宋代经济史》《宋代经济史》是对宋代经济发展的系统研究。
它涵盖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宋代经济的繁荣和特点非常重要。
7.《宋代军事史》《宋代军事史》是对宋代军事制度和战争史的研究。
它介绍了宋朝的军事组织、武器装备、战争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宋代军事力量的形成和战争的演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8.《宋代外交史》《宋代外交史》是对宋朝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研究。
它详细介绍了宋代与邻国的交往、使节的派遣、条约的签订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宋代外交的发展和特点非常重要。
以上是在宋史专业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推荐的一些必读书目。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宋朝的历史和文化,为研究和理解宋代提供有力的支持。
了解宋史的最好书籍

了解宋史的最好书籍
1、《看得见的中国史:宋》
童超著
惊涛拍岸,宋祖豪杰,汴河上叫卖声业已远去。
小桥流水,康王南渡,西湖里柔美面容渐已模糊。
彪炳史册的三大发明,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婉约豪放的诗词文韵,构成了虹桥之上平民的狂欢。
征尘不断,飞扬的剑气划破了小轩窗下梳妆的妩媚;图强变法,激昂的意气挽不回颓危的大厦。
铁蹄踏处,繁华落尽,云涯渺,忠臣葬,掩书卷,照丹心。
2、《经学、科举与宋代古文》
方笑一著
本书主要研究经学、科举与宋代古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核心对象是古文。
宋代古文在当时经学与科举的影响之下,所呈现出的面貌和主要特征,以及经学与科举影响古文的方式和途径,是本书着重探讨的问题。
3、《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余蔚著
本书为“细讲中国历史丛书”之一种,作者余蔚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是国内宋史学界的青年才俊。
本书描绘了宋代的政治变迁、制度设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以政治史为主,将宋代历史分成兴起、守成、争执、突变、中兴、僵持和沉沦七个时期。
4、《大宋词人那些事》
李清秋著
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
《大宋词人那些事》用演绎的方式,多情的笔法,带你梦回大宋,感受跨越千年的不老诗心。
5、《北宋往事》
石晶著
《北宋往事》以重要北宋历史人物和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为线索,从赵匡胤黄袍加身讲起,将整个北宋历史娓娓道来,人物形象丰满,事件叙述完整。
将当时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梳理清晰,向读者展示了北宋一代的磅礴历史。
宋史入门书目

宋史入门书目宋史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史书之一。
这本由明代官修撰写的史书,费时八十余年之久,共计三百余万字,记录了从宋祖宗赵匡胤即位到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宋朝历史和文化,那么了解一些宋史入门书目是非常必要的。
1.《宋史》(原书)首先,当然要提到宋史本书。
它是我们了解宋朝历史的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宋史》全书分为四十册,每册分不同的分卷,小心分类别记载了宋朝自开国到灭亡的历史事件,包括宋朝各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地理、民俗、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朝历史,它也注重了人物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宋代历史上的各种人物、典故、诗歌、画作等。
2.《宋史简述》对于初学者或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宋史》全书的篇幅可能过于冗长。
那么推荐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宋朝历史的书目,可以让学习更加高效。
《宋史简述》正是这样一本介绍宋朝历史的简要读本,它凝缩了《宋史》的精华,把大量的史料用更加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了概述,易于理解。
与《宋史》相比,这本书更加注重知识的提纲挈领,突出了重点,让读者更加迅速了解宋朝的基本历史。
3.《宋朝文学史》宋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部分,因为在古代中国文化,没有哪个朝代的文化生活比宋朝更加丰富多彩。
宋朝文化自然是不能在宋史中完全呈现的,但是读者如果想了解宋代的一些文学名著、诗词、文化精华等,推荐阅读《宋朝文学史》。
这本书是对宋朝的文学创作、文化发展和社会背景的系统介绍,对于理解宋朝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爱好古典文学和诗词的读者,都是一本值得参考和阅读的好书。
4.《宋朝的宗教信仰》宋朝在文化上的发展和繁荣,除了文学以外,宗教文化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宋朝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信仰都有所关注和接触,影响深远。
对于想了解宋朝文化多样性和宗教信仰的读者,推荐一本较为系统地介绍宋朝各种宗教信仰的书目——《宋朝的宗教信仰》。
宋史研究书目

宋史研究书目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年本书于1951年初版,以后三次增订。
作者认为: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本书的目的之一是要反驳自南宋以来所形成的对王安石的传统成见,恢复王安石的本来面目,使一个政治改革家的本来风度和丰采,再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是一本关于王安石的个人传记,更是反映北宋熙丰改革史事的实录。
本书作者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临邑人,生前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本书是在1944年的《岳飞》和1955年的《岳飞传》基础上,再次修改而成的。
本书勾画出了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描绘了岳飞一生所建立的事功,他的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对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做出公允的评价。
该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位英雄人物的传记,是一部两宋之际的政治史、军事史,是一部两宋之际的宋金战争史。
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社1998年本书是“中国古代社会史”丛书之一种,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考察了辽、宋、西夏、金时期社会生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饮食、服饰、居室、交通、妇女、婚姻、生育、丧葬、社会交谊、宗教信仰、鬼神崇拜、巫卜、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称谓、排行、避讳、押字、刺字纹身、休假、语言文字、家族、节日等,是目前本领域最为重要的专著。
本书作者朱瑞熙,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张邦炜,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复生、蔡崇榜,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白钢全书主编、朱瑞熙分卷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宋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本书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除介绍宋代各项制度外,着重在阐述其运行机制和特点;同时,首次论述宋代的中央决策体制,探讨中央决策机构和决策的依据,信息传递渠道,决策和政策贯彻执行的程序、方式,决策的特点与效应等。
宋史入门书目3篇

宋史入门书目第一篇:宋史入门书目综述宋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史书,是关于宋朝历史的正史,内容囊括了宋朝建立到灭亡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下面是几本宋史入门书目的简介,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1.《宋史纲领》作者:耿志良《宋史纲领》是一本适合初学者入门的读物,该书主要介绍了宋朝历史的发展概况、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经济农业、军事战争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2.《宋史五十讲》作者:徐中约《宋史五十讲》是一本系统、全面、简明易懂的入门读物,该书从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军事战争、科技经济等多方面介绍了宋朝的发展史,篇幅短小精悍、讲解详细,容易理解,适合初学者阅读。
3.《史记宋史》作者:罗贯中《史记宋史》是一本文学性较强的入门读物,该书是明朝著名文学家罗贯中将《史记》和《宋史》精华提炼出来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为读者讲述了宋朝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传奇,增强了读者的历史兴趣。
4.《宋史大观》作者:姚兆熊《宋史大观》以清代嘉庆年间撰写的《中华大典》为蓝本,提供了诸多的宋史相关资料,是一部比较详尽的通史读物。
内容包括了宋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还涉及了宋代历史人物、文艺作品、科技发明等多个方面,是了解宋朝历史的较好参考资料之一。
5.《读史瞻前宋史》作者:蒋文华《读史瞻前宋史》是一本用现代人的视角、语言解读宋史的读物,该书对于宋史中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社会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得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宋朝历史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以上是几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宋史入门书目,它们内容简明、通俗易懂,涵盖面较广,适合初学者理解和掌握宋朝历史的发展。
当然,读书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根据需求选阅入门书目,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宋朝文化遗产、缅怀历史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研究书目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年本书于1951年初版,以后三次增订。
作者认为: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本书的目的之一是要反驳自南宋以来所形成的对王安石的传统成见,恢复王安石的本来面目,使一个政治改革家的本来风度和丰采,再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是一本关于王安石的个人传记,更是反映北宋熙丰改革史事的实录。
本书作者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临邑人,生前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本书是在1944年的《岳飞》和1955年的《岳飞传》基础上,再次修改而成的。
本书勾画出了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描绘了岳飞一生所建立的事功,他的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对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做出公允的评价。
该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位英雄人物的传记,是一部两宋之际的政治史、军事史,是一部两宋之际的宋金战争史。
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社1998年本书是“中国古代社会史”丛书之一种,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考察了辽、宋、西夏、金时期社会生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饮食、服饰、居室、交通、妇女、婚姻、生育、丧葬、社会交谊、宗教信仰、鬼神崇拜、巫卜、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称谓、排行、避讳、押字、刺字纹身、休假、语言文字、家族、节日等,是目前本领域最为重要的专著。
本书作者朱瑞熙,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张邦炜,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复生、蔡崇榜,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白钢全书主编、朱瑞熙分卷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宋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本书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除介绍宋代各项制度外,着重在阐述其运行机制和特点;同时,首次论述宋代的中央决策体制,探讨中央决策机构和决策的依据,信息传递渠道,决策和政策贯彻执行的程序、方式,决策的特点与效应等。
这是目前最为全面地阐述宋代国家制度史的著作。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88年本书依据丰富的史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国家专利制度、商业和城市经济、对外贸易、货币及经济思想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本书作者漆侠(1923-2002),山东巨野人,生前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年本书试图按现代军制学的规范,重新研讨宋朝兵制,主要介绍了北宋禁兵和南宋屯驻大兵的演变、编制、指挥系统等问题,以及宋朝募兵制、装备、通信、后勤、军费、军法、军政等各个方面,勾廓了宋代兵制的全貌,是该领域研究的开创性著作。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这是一部试图全面描述宋代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专著,从宋代乡村户与坊郭户、官户与民户等对称户名中,提出户口分类制度的概念,并通过户口分类,论述宋代的社会阶级。
此书屏弃了作者认为不科学的“封建社会”的概念,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命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梁太济《两宋阶级关系的若干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本书从几个具体的侧面,讨论两宋时期的阶级关系,如家业钱的估算内容及其演变、五等户定制及其细分化形式化倾向、五等下户的经济地位和所占比例、乡村客户的侨寓特点和主要构成、客户诸称辨析、土地买卖的盛行及其社会影响、分种和租种两种租佃基本形式、夫役征发的形式和承担者、身丁钱物的除放过程、两税法的演进,以及阶级对抗的若干新现象等,全书分析深入,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本书作者梁太济,浙江台州人,1934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本书讨论在人口增加、土地兼并与商业发达前提之下,南宋农村社会经济的冲突与协调。
全书从户口状况、土地分配、租佃制度、农家劳力与资本、以及农产市场与价格等经济活动的各个侧面,阐释南宋农村贫富不均状态下政府与富家协调经济的各种努力及其成效,立意新颖。
本书作者梁庚尧,1948年生,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其凡《两宋历史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本书类似于宋代史的研究手册,全书从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等方面纵线条地描述了宋代历史发展的概况,并特设一节,介绍宋代的科学成就,然后又从各方面对宋代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做出了自己的估价。
最后一章对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学术史的回顾,较为详细。
本书作者张其凡,四川蓬溪人,1949年生,现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员。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本书探讨宋代任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如文官选任主管部门、考课法、资与资序、荐举制度、磨勘制度、差遣除授制度等,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宋代铨选制度的专著。
作者选择了宋代官制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作了独创性的论述,钩沉索隐,梳理十分细致,尤其重视追溯制度演变的渊源,因此能推陈出新,发人深省。
本书作者邓小南,女,1950年生,现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书法文原著出版于1962年。
二战以后,西方汉学界开始反思自19世纪以来所形成的关于“永恒不变的中国”的观点,逐步认识到中国数千年前近代时期在社会各方面深刻的发展变迁,宋代则是当时西方学者首先关注的一个历史时期。
本书以1275年前后的临安城为例,描述了中华文明在当时所达到的成就,是西方汉学学术史上的代表性论著。
本书作者谢和耐(Jacques Gernet),1921年生,法国汉学家,法兰西学院汉学教授。
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本书是一部规模较大、论述较为完备的南宋史,目前完成的是其政治、军事和文化篇,为相对簿弱的南宋史研究补充了学术成果。
本书在某些论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认为“绍兴和议”是战争双方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达到某种平衡的产物;南宋末年贾似道推行的“公田法”,主要是由于遭到江南地主阶级的攻击而失败,不应全盘否定,等等。
本书作者何忠礼,1938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吉军,1961年生,现为杭州出版社副总编。
葛剑雄主编、吴松弟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本书是目前较为全面的关于辽宋金元时期人口史的专著。
全书搜寻资料较为完备,通过考证自北宋初期至南宋后期的6个标准时点的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系列,并大体恢复了当时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
同时,本书也讨论了诸如宋代户口调查统计制度、人口发展过程,各区域人口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及其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等等重要问题。
此外,对当时城镇人口、各朝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本书作者吴松弟,1954年生,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本书是近年来日本学者研究宋代史的代表性论著。
全书灵活运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之间学际对话的方式、历史研究传统的实证主义原则及区域经济、广义社会史学等研究手法对宋代江南社会经济的诸层面进行了系统考察,令人信服地对江南地区的生态演变、农田水利、经济开发、移民定居、城市发展、社会流动、商业交通、户籍税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作者斯波义信,1930年生,曾任东京人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书是一本强调学科整合的战争史著作,将战略文化的理论引进军事史的研究,用大战略、战略、战术等新概念重新评析宋辽战争中的各场战役,从而解释北宋经略幽燕演成军事灾难的原因,批判本领域“强干弱枝”、“重文轻武”、“先南后北”等传统命题,立论新颖合理。
本书作者曾瑞龙(1960-2003),生前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本书从整体上对宋朝财政进行了客观详尽的描述,从而揭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同时勾勒出中国中古时期财政演进史的一个横切面的轮廓。
本书着重于制度的阐释,从宋朝各代财政史的发展沿革、财政收支和财政管理体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比较全面。
本书作者汪圣铎,1948年生,现为河北大学教授。
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本书通过宋代地方财政史的个案研究,点到为止地归纳有关中国帝制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性的论题。
全书从宋代两税税额的基本固定化与实际征收持续增长这一现象入手,考察了宋代税赋征调上不能循名责实、名实相符的情况,以及中央政府不停增加从地方调拔的方法,将税赋增收的责任转嫁给地方政府的过程,认为宋代地方财政史的现实,体现了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与地方无序的双重特性。
本书作者包伟民,1956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1、包弼德《斯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刘宁译2. 陈峰《武士的悲哀》,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 陈智超《陈智超自选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4. 程遂营《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 程毅中《宋元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6. 邓广铭《辛稼轩年谱》,上海古籍1979年7. 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8.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9. 傅伯星、胡安森《南宋皇城探秘》,杭州出版社,200210.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11. 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2. 葛瑞汉《二程兄弟的新儒学》,大象出版社,2000年13.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14. 关长龙《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学林出版社,200115.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6. 郭朋《宋元佛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17. 韩茂利《宋代农业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272页18. 何冠环《北宋武将研究》,中华书局,200319. 何忠礼等《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20. 黄宽重《南宋地方武力》,作者赠,东大图书公司200221. 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22. 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623. 孔令宏《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24. 李昌宪《司马光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 李华瑞《宋夏关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926. 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27. 梁太济《两宋阶级关系的若干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28.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9. 柳立言编《宋元时代法律思想和社会》,国立编译馆,2001年30. 苗春德主编《宋代教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31.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32.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33. 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民事审判职能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34.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376页35. 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36. 苏基朗《唐宋法制史研究》,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37. 孙国栋《唐宋史论丛》,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38. 田浩编《宋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9.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年40. 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41. 王文成《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42. 王曾瑜《荒淫无道宋高宗》,河北人民,199943.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44. 魏天安《宋代行会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745.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6.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47. 徐规《仰素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48. 徐杨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华书局1995年49. 杨渭生等《两宋文化史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50.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上、下),2003,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1. 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52. 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53. 张邦炜《宋代婚姻家族史论》,人民出版社200354. 张家驹《沈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55. 张文《宋朝社会救济研究》,西南师大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