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电极羧基化表面的构建及电化学表征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秦皮中秦皮乙素的灵敏测定

NTs 接分 散在 DMF, 直 同法制 得 MWC s GC NT / E。
12 2 c W C .. — M NTs G E 的 电 化 学 表 征 / C
Ag 1 C 电极 ; HS3 型 精 密 酸 度 计 ( 海 雷 磁 仪 器 p 一B 上
K。F ( N)]K [ e C 和 0 1 mo/ [ e C 。一 F ( N)] . lL的 KC 1
配制 ; MWC NTs 深 圳 市 纳 米 港 有 限公 司 ) N,N ( ; 一 二 甲基 甲酰胺 ( DMF, 析 纯 ) 其 他 试 剂 均 为 分 析 分 , 纯, 实验 用水 为 二 次 蒸馏 水 。电 化 学测 试 前 于 电解 池 中通 入高 纯 氮 除 氧 5mi , 涉 及 到 的 电 位 均 为 n所
电极表 面 , 至溶 剂 完全挥 发 即可 , 制得 cMW C s — NT / 裸 玻碳 电极 ( E 。另 外 , 未 经 酸处 理 的 MWC GC ) 将 —
1 1 仪 器 及 试 剂 CHI3 C、 . 6 0 CHI6 D 电 化 学 分 70
析仪 ( 海 辰 华 仪 器 公 司 ) 三 电极 体 系 , 作 电 极 上 ; 工
摘要 : 目的 方法 研 究 秦 皮 乙 素 在 羧 基 化 多 壁 碳 纳 米 管 (— cMW C Ts修 饰 电 极 上 的 电 化 学 行 为 及 其 测 定 方 法 。 N ) cMW C Ts 饰 电 极 对 秦 皮 乙 素 有 明 显 的 电催 化 作 用 , p — N 修 在 H
利 用 交 流 阻 抗 法 ( I) 循 环 伏 安 法 ( V) 征 修 饰 电 极 , C 研 究 秦皮 乙 素 在 电 极 上 的 电化 学 行 为 , ES和 c 表 用 V 以
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_黄海平

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进展进行综述 。
2 0 1 1 0 1 1 0 - - 收稿日期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N o . 2 0 6 3 5 0 2 0, 2 1 0 0 5 0 3 4 男, 博士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从事电化学分析研究 . * 通讯作者 :朱俊杰 ,
3 8 6
第3期
分 析 科 学 学 报
第2 7卷
极表面 , 涂匀后于空气中自然晾干 , 再用无菌二次水冲洗 , 充分浸泡 , 即得 到 几 乎 为 单 分 子 层 的 修 饰 电 极 。
[ 9] , 、 此外 , 在印刷 电 极 ( 基面石墨电极( S c r e e n E l e c t r o d e S P E) B a s a l P l a n e P r o l t i c G r a h i t e E r i n t e d -p - y y p [ [ [ 1 0] 1 1] 1 2] , ) 、 ( , ) 微金电极 ( 玻碳电极 l e c t r o d e B P P G E) 、 G o l d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d e G l a s s C a r b o n E l e c t r o d e G C E y
1] 。A ( ” , 。 体外筛选技术的发展和聚合酶链式 适配体 )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 意为 “ 使适合 ” 酸[ t a m e r A t u s p p
单链 D D NA、 NA 等多种形式的寡核苷酸 。 核酸适配体与目 标 物 间 的 亲 合 力 常 要 强 于 抗 原 抗 体 之 间 的 亲 [ ] 生长因 子 、 抗 体、 基 因 调 节 因 子、 细 胞 黏 附 分 子、 植物凝 合力 2 。 核酸适配体所结合的目标靶分子包括酶 、 集素 、 完整的病毒颗粒 、 病原菌等 , 作用范围非常广泛 。 因此 , 自从 2 0 世纪 9 0 年代初提出适配体的概念以
电极活化问题

电极活化问题在酸和碱里扫描可以活化电极参比电极在使用前一般要经过活化,活化的目的我的理解是为了使电极达到最佳状态不同的参比电极有不同的活化方法常用的SCE(饱和甘汞电极)不用时都浸泡在饱和KCl溶液中而电导电极用纯水浸泡假如是自制的工作电极,也就是研究电极,则情况比较复杂比如要研究某种金属的腐蚀问题,一般是需要将表面用砂纸进行打磨除锈,以避免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影响测量。
利用循环伏安的方法进行活化,一般是针对电极表面存在孔隙,需要通过反复的施加阴阳极电流将电极表面孔洞中的杂质或脏污除掉,这也称之为活化。
有些电极是要增加表面官能团的数量,而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活化的效果。
1玻碳电极活化其实玻碳电极是否需要活化,要看你采用何种方法来固定材料修饰电极了,电沉积的话,不需要活化,打磨清洗干净,在铁氰化钾溶液中循环伏安扫描符合条件即可。
不过,要是采用滴涂或者自组装法的话,需要活化。
玻碳电极长期在较高电位下氧化,对玻碳片非常的不好,电极的背景电流会比较大。
玻碳电极活化后带羧基的方法文献说玻碳电极在10% HNO3 和2.5% K2Cr2O7溶液中活化电位是1.5v2金电极活化1)为什么活化?金电极在使用过程中,易钝化而引起灵敏度下降,导致仪器测定重现性差及读数不稳,难于进行准确测定.所以一般要做CV曲线活化。
金电极本身特征峰比较复杂,表面又容易钝化,因此很容易干扰实验;此外一般实验时支持电解质为KCl的居多,但Cl离子容易与金形成配合物,也会影响实验。
金属电极的处理相比玻碳的确是要复杂一些,通常有两种方法处理金电极。
2)如何活化金电极通常要在硫酸溶液中活化,就是把电极表面的氧化膜除去,同时也将电极表面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一起清除。
通常是将电极浸入稀酸中,进行极化,阳极极化到产生氧气的电势,阴极极化到产生氢气的电势,产生的氢原子可将表面氧化物还原。
为得到好的效果,极化应进行多个循环。
硫酸扫描活化时也需要通氮气。
(3 铂电极活化关于铂柱电极的活化问题。
电化学合成mof

电化学合成mof电化学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三维配位聚合物网络,具有高度可调性和多功能性,常用于气体吸附、分离和催化等应用中。
由于传统的热合成方法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导致产物数量较少,难以大规模制备,而且对于一些高纯度的MOFs 来说也不尽如人意。
相反,电化学合成是一种新颖的合成方法,可以在室温和常压下制备MOFs,简单易行,并且可以控制产物的形貌、物相和化学组成等方面。
本文将从电化学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及其在MOFs合成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电化学合成方法电化学合成是利用外加电压或电流作用下,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通过和有机配体形成有机金属骨架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
电化学合成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金属骨架材料(MOMs)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等体系中。
其中,电化学合成了MOFs最初是由Yaghi 等人在2005年报导的,其机理包括金属离子还原与有机配位反应两个阶段。
2. 反应机理MOFs是通过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配位键和范德华力等非化学键进行组装的,因此其实质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超分子自组装过程。
电化学合成MOFs过程中,金属离子首先被还原成金属团簇,随后这些中间体通过和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得到MOFs产物。
这样的反应机理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反应体系,使得有机配体和金属团簇之间可以高效配位。
3. 应用电化学合成方法可以直接在电极表面制备MOFs膜,而且这种方法可以高度控制所得产物的形貌、物相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调性。
同时,在电化学合成过程中使用的电化学电位可以高度控制金属离子的还原程度,从而对产物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电化学合成方法在制备大规模的、高纯度的MOFs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电化学合成方法是一种能够在室温、常压下制备MOFs的新颖方法,它显著提升了MOFs材料的大规模合成率和晶体质量。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表征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
备与电化学表征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表征,是将巯基乙酸通过自组装的方法,以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一层结构稳定的膜,直接分子层覆盖在金电极上。
1. 巯基乙酸膜的制备:将巯基乙酸溶液加入溶液管内,同时加入足量的甲醇(或乙醇),在室温条件下,对该溶液进行搅拌,使巯基乙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形成膜。
2. 金电极修饰:将金电极放入带有巯基乙酸自组装膜的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半小时,使膜牢固的覆盖在金电极上,形成巯基乙酸修饰的金电极。
3. 电化学表征:将修饰好的金电极放入电池槽中,添加高纯度的磷酸盐缓冲液,在0.5V-1.0V之间扫描,观察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表现出来的开峰电流,以评估电极的性能。
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化学晶体管检测抗坏血酸分子

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化学晶体管检测抗坏血酸分子吴迪;张利君;邱龙臻【摘要】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 membrane was fabricated by electropolymerization on the surface of Au electrode, using ascorbic acid (AA) as template molecule and o-phenulenediamine(o-PD) as functional 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OECT) sensor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for detecting AA was fabricated by using MIP modified electrode as the grid.The MIP electrode was character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spectroscopy(EI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the MIP electrode appeared by using 0.20 mol/L HAc-NaAc as buffer (pH=5.2) with the molar ratio of o-PD to AA of 1∶2, and scan rate of 0.5 V/s in potential range of 0-0.8 V after 20 circles.The detection limit of MIP modified OECT sensor was 0.3 μmol/L, an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obtained at concentrations of AA in the ranges of 0.3-3 μmol/L and 3-100 μmol/L.%以抗坏血酸(AA)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在金电极表面电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并以该MIP修饰的电极为栅极制备了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AA电化学晶体管(OECT)传感器件.应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电极进行一系列的表征与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以pH=5.2,浓度为0.2 mol/L HAc-NaAc(体积比2.1∶7.9)的缓冲液为背景溶液,o-PD与A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以0.5 V/s的扫描速率在0~0.8 V内扫描20圈,所得分子印迹膜电极性能最佳.应用以该分子印迹修饰电极作为栅极的电化学晶体管检测AA,得到AA浓度的检测限为0.3 μmol/L,沟道电流与AA浓度在0.3~3 μmol/L (低浓度)与3~100 μmol/L (高浓度)这2个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7(030)002【总页数】6页(P227-232)【关键词】抗坏血酸;聚邻苯二胺;电化学聚合;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分子印迹聚合物【作者】吴迪;张利君;邱龙臻【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 合肥 230000;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 合肥 230000;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 合肥 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属于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一种,具有工作电压低、生物兼容性好、易于制备的特点[1],并且可在水溶液中稳定使用,适用于各种液体检测。
羧基树脂对镀铝附着力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羧基树脂对镀铝附着力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羧基树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羧基官能团的特性。
在镀铝加工过程中,羧基树脂被广泛应用于提高镀铝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这是因为羧基树脂能够通过与金属表面形成强烈的键合作用而增强其附着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羧基树脂在镀铝附着力方面的理论机制及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介绍羧基树脂对镀铝附着力的理论说明及概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其次,第二部分将介绍羧基树脂的定义、组成以及其在镀铝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镀铝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流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列举一些羧基树脂在改善附着力方面的应用案例。
接下来,第四部分将描述实验研究设计和方法论,并展示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最后,第五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地介绍羧基树脂对镀铝附着力的理论机制及其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羧基树脂在镀铝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可以提高镀铝工艺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相关行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此外,本文还旨在为未来开展更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羧基树脂的特性和作用2.1 羧基树脂的定义和组成羧基树脂是一种通过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特征在于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官能团(-COOH)。
羧基树脂通常由有机酸与多元醇经过缩聚反应制得。
这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化学品侵蚀性强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
2.2 羧基树脂在镀铝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镀铝工艺中,羧基树脂扮演着粘附剂的角色,使得铝材表面能够有效地与液态或气态反应物接触并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羧基树脂在镀铝过程中通过与镀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从而实现与金属表面之间的吸附。
这种吸附对于改善镀铝层与底材之间的结合力至关重要。
2.3 羧基树脂对附着力的重要性羧基树脂通过自身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镀铝层的附着力。
基于羧酸类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基于羧酸类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随着化学科技的飞速发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逐渐成为了当前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
MOFs材料结构新颖,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多样性,其结构和性能可以通过调控配体和金属离子的种类、形式等来获得。
在MOFs中,基于羧酸类配体的MOFs材料代表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MOFs的简介MOFs是一类由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构成的晶体材料,其分子结构类似于三维的有机分子筛。
MOFs具有高度可调性,即配体和金属离子的种类、形式及其之间的摆放位置是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来调节的,这使得MOFs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MOFs结构多样,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表面积,因此在吸附、分离、催化、电化学等领域都具有应用价值。
二、MOFs的合成MOFs的合成依赖于金属离子的选择和适当的有机配体。
在基于羧酸类配体的MOFs合成中,有机配体通常是一种含有相邻的羧酸官能团的有机分子。
羧酸官能团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通过配位键将有机分子构建成为一定的结构。
MOFs材料的合成方法可以分为液相合成、气相合成和热合成等。
以液相合成为例,其步骤如下:1.将羧酸配体溶于乙醇或水中,调节pH值使配体离子化;2.加入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产生前驱体;3.在恰当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或沉淀,形成MOFs晶体。
三、基于羧酸类配体的MOFs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研究基于羧酸类配体的MOFs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质,这是其在光电催化、电池等领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1.电容性能MOFs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表面积,这种结构特点使得MOFs材料在电容器制作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Copper-based MOFs的电容性能较为突出。
固体金属氧化物和碳基材料通常采用复杂的制备方法,并且有较高的成本,而MOFs材料具有低成本、易合成等优势,因此能够被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制作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 长 和 尾基 活 性 基 团灵 活控 制 , 因此 在 分 子 生 物学 、 电子 学 、 感 器 件 、 面材 料 工 程 、 属 防 腐 等 方 面 都 有 广 泛 的应 微 传 表 金 用前景. 自组 装膜 近 年 来 成 为 界 面科 学 、 料 科 学 等 许 多领 域 的 研究 热 点 ] 材 . 金 电极 表 面上 的烷 基硫 醇 自组 装 单 分子 膜高 度 有序 , 因而 成为 当 前研 究最 多 的 自组 装体 系 . 芳 香族 硫 醇 自组 装 单分 而
子 膜 , 次 报 道 了 自组 装 现 象 . 当 时人 们 还 没 有 认 识 和 预 见 到 自组 装 技 术 的潜 在 优 势 , 没 有 引 起 太 多 的 关 注 . 到 首 但 并 直 2 O世 纪 8 O年 代初 , 正 意义 上 的 自组装 单 分 子 膜 的 研究 才 开 始 . 9 0年 , a i 道 了 十八 烷 基 三 氯 硅 烷 分 子 在 玻 璃 表 真 18 Sg v报 面 形 成 自组 装单 分子 膜 口 . 于 S ]由 AMs 备 方 法 简 单 、成 膜效 果 好 、稳 定 性 强 、膜 层 厚 度 及 性 质可 通 过 改 变 成 膜 分 子 制
结 果 表 明 ,H 对 4MB Au的 电化 学 特 性有 较 大 影 响 , p - A/ 随着 p 的增 大 , 环伏 安 图 中 的 阳极 峰 电 流 、 极 峰 电 流 逐 H 循 阴 渐减 小 , 阻逐 渐 增 大 ; 流 阻 抗法 表 征 也 得 到 了 同样 的 结论 , 抗 复平 面图 上 半 圆 的直 径 随 p 的 增 大 而 增 大 , 电 电 交 阻 H 即 荷传 递 电 阻 R 逐渐 增 大 .因 此 , 通过 改 变 p 可 控 制 表 面羧 基 基 团 的结 构 状 态. H,
关 键 词 : 羧基 苯 硫 酚 ; 对 自组 装 单 分子 膜 ; 环 伏 安 法 ; 循 电化 学 交流 阻抗 法
中 图 分类 号 : 5 . 06 7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自组 单 装 分 子 膜 ( A ) S Ms 是分 子 通 过 化学 键 等 相 互 作用 自发 地 吸 附 在 固 / 或 气 / 液 固界 面 而形 成 的热 力 学 稳 定 和 能 量 最 低 的有 序 超 薄 膜 . A S Ms的起 源 可追 溯 到 1 4 96年 , i n1 通 过 在 清 洁 的金 属 表 面 吸 附 表 面 活 性 剂 制 备 了单 分 Zs l 等 ma_
化 学 参数 , 过 电荷 传质 电 阻 R 出 电极 的表 面 覆盖 度 为 9 . . 通 求 7 5 同时 , 究 了 p 对 4MB 自组膜 电极 (一 A A ) 研 H - A 4 MB / u 电
化 学 特 性 的影 响 . 果 表 明 , 过 改 变 p 可 控 制 羧 基表 面 的质 子 化 与 去质 子 化 状 态 . 结 通 H,
Vo . No. 1 31 4
De . c Βιβλιοθήκη 2 08 0 文 章 编号 :0 0 1 3 ( 0 8 0 — 4 00 i 0 — 7 5 2 0 ) 40 6 — 3
金电 极羧基化表面的 构建及电 化学表征
冯 春 梁 , 张丽梅 , 张振 彦 , 李 红 丹
( 宁 师 范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功 能 材料 化 学 研 究所 , 宁 大连 1 62 ) 辽 辽 10 9
1 实验 部 分
1 1 仪 器 与 试 剂 .
I e M6 x光 电 化 学综 合 测 试 仪 ( 国 Z 德 AHNE 公 司) P 一3 精 密 酸 度 计 ( 海 精 密 分 析 仪 器 公 司) 超 纯 水 系 统 R ; HS C 上 ; ( ma I 9 0 Hu a Hu nL P 0 , m n公 司 韩 国) . 对 羧 基苯 硫 酚 ( 浙江 寿 尔 福 化 学有 限公 司 ) 4 mmo L K F ( N) , l 。 e C 和 K4 e C 按 浓 度 比为 1: 配 制 , 同 酸 度 / F ( N) 1 不
第 3 1卷 第 i期
20 0 8年 1 月 2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 版 )
J u n l f o i g No ma Un v r i ( t r l ce c d t n o r a o i nn r l Ia i e st Na u a S in e E i o ) y i
作 用 , 生 物 电 化学 、 物传 感 器 以及 生物 芯 片 等 领 域具 有 重 要 应 用 价 值 . 们 利 用 循 环 伏 安 法 和 交 流 阻抗 法对 对 羧 基 在 生 我 苯 硫 酚 自组 装 单 分 子 膜 进行 了表 征 , 用 R n ls 采 a de 电路 对 阻 抗 复平 面 图 进 行 模 拟 , 出 了该 电极 体 系 的 等效 电路 以及 电 给
子 膜研 究 的相 对 较少 . 是 , 香族 硫醇 ( A ) 有 高度 的各 向异性 和更 好 的 导 电性 , 年来 也受 到越 来 越广 泛 的关 注. 但 芳 S Ms具 近 本 文将 对 羧 基 苯 硫 酚 ( 一 A 自组 装 在 金 电极 表 面上 , 建 了 1种羧 基 化 表 面 , 种 功 能化 表 面 可进 一 步 . 蛋 白 质 4MB ) 构 这 q -
摘 要 : 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对羧基苯硫酚 (- A) 4MB 自组装单分子膜, 构建 了 1 种羧基功能化表面 , 利用循环伏安法
和 交 流 阻抗 法 对 4MB 自组 装 单 分 子膜 电极 ( 一 A/ ) - A 4MB Au 进行 了 电化 学 表 征 , 用 R n ls 效 电 路对 阻抗 复平 面 采 a de 等 图进 行模 拟 , 定 该 电极 体 系 的 等效 电路 以 及 电化 学 参 数 , 过 电荷 传 递 电 阻 R 求 H 电 极 的 表 面 覆 盖 度 为 9 . . 确 通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