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教科版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课前学习一、尝试学习1、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水是态,水蒸汽是态。

2、水的六种物态变化冰水水蒸汽()()()()()()课堂学习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1、举出水变成水蒸汽的实例:如,湿衣服干了;洒了水的地面会变干;田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等。

2、物质由变到的过程叫做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3、蒸发是液体在都能发生的、只在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4、合作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猜想与假设:。

(1)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实验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2)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实验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3)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实验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4)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实验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提炼规律:。

4、合作探究:“制造云和雨”阅读教材P91页图5-1-2回答,现象:湿沙子逐渐,在装冰的盘子底中有出现。

概括小结:物质由变到的过程叫做液化。

5、阅读教材后完成。

(1)物质由变到叫做熔化。

如:(2)物质由变到叫做凝固。

如:(3)物质由变到叫做升华。

如:(4)物质由变到叫做凝华。

如:()固态液态气态()()()()()[及时练习1]填写出几种常见自然现象形成的物态变化名称。

雾()霜()云()雪()雹()雾凇()二、地球上水的循环阅读教材P92-93,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画图说明。

当堂检测1、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状态是、和。

平时我们见到的铁是态,酒精是态,氧是态、2、将下列所述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空白处:(1)早晨有时下起的大雾;(2)夏天,自来水水管经常“出汗” ; (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4)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树上的“冰挂” ; (5)工厂用钢水浇铸零件;(6)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3、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热、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学生对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

教学设计宜从章首图和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着力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使学生得以亲历和观察水的物态变化。

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诸如:·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本卷须知,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类似模拟造“冰〞、造“雨〞、造“雪〞、造“霜〞、造“露〞等活动,还应布置到课处活动中。

对水的物态变化应在本板块末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以利后续教学。

教师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水——水蒸气——水——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进而激发他们升腾起疑问:水为什么会在自然界中循环既然循环不已,为什么还存在水资源危机和缺水水的三态转化需要什么条件……2.地球上的水循环本板块实施过程需借助有关地球上水循环的模型、图片、课件、网上资源等,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的物态变化的的信息,使学生确认水的三种状态不断地相互转化的过程关乎万物生存和人类的开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知道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3.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介绍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三、素养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大自然中水循环时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情况,能正确说出云、冰、霜、雪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准确区别六种物态变化,理解保护水资源的意义.【教具准备】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水循环挂图、热水等.【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发言.学生回答:应该可以吧,比如固态空气清新剂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甚至消失了.这就是固态的空气清新剂直接变成了气态,并飘到空气中去了.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固态物质是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那么气态物质是否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呢?请大家举例说明.生:气态物质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比如深秋时出现的霜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体小冰晶.师同学们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升华和凝华.【进行新课】一、升华与凝华教师向学生演示“人造雪景”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然后加热,樟脑丸消失,再将一枯树枝放入烧瓶内,这时便可以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枝上变成雪花状.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疑问:这个实验真神奇,樟脑丸粉末是如何跑到枯树枝上的?师同学们问得很好,这个实验涉及了两个物态变化,首先是固态的樟脑丸粉末在受热后,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这个过程就是升华,然后是气态的樟脑丸遇到冷的枯树枝又凝结成了固态樟脑丸,这个过程叫做凝华,我们一会再学.师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升华现象.生1:冬天,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过一段时间后衣服干了(冰没有熔化).在衣服干了的过程中,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生2:用久了的灯泡会变暗,仔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了.钨丝变细的原因是钨丝由固态直接变成了钨蒸气.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的实验: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注:装有碘的试管一定要塞紧盖子,以防碘蒸气外泄),立即可见碘固体消失了,产生了紫色蒸气;再将该试管放入凉水中,紫色蒸气立即消失,碘蒸气变成了固体碘.师请同学们试着分析这个实验的过程.生1:放入热水中时,固体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蒸气产生,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升华成碘蒸气.生2:放入冷水中时,紫色碘蒸气消失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产生,这说明气态碘蒸气遇冷变成了固态碘.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固态物质直接变成了气态物质是升华现象,它的逆过程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物质是凝华现象.归纳:1.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2.识别凝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气态固态直接:不经历液态师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也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凝华现象.生1: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2:冬天寒冷的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并讲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多媒体课件)例题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解析:烧杯内固态的碘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碘,属于凝华现象.烧瓶内水的温度有明显升高,说明凝华过程放热.答案:升华凝华放出二、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8页“水循环”,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同时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并讲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多媒体课件)师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有关“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并思考和讨论4个问题:①水为何珍贵?②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③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知道了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2.我在教学中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态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重点,因此我在这里没有过多讲解实验设计.3.对于课本第107页“地球上的水循环”,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情况,进而引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4)了解水对人类的生命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分组讨论,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水。

(3)本节课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科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

2、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器材】多媒体播放设备、课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湿沙子、盘子、冰、湿抹布。

【实验探究形式】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关于地球和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神奇的地球上有神奇的水,对物态变化形成概念,并提出问题,云、雾、雨、露、雪、冰、雹、霜都是大自然中水的美丽化身,而他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板书课题: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二、传授新课(一)、水的三态及三态之间的变化1、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物态变化。

A、汽化现象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地上的水为什么干了?形成汽化的概念,并讲解蒸发的定义。

通过实例分析什么是汽化现象。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汽化现象吗?(学生举例)B、液化现象实验:用嘴巴对玻璃板哈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形成液化概念,分析露水、雾的形成过程。

实验:用嘴巴对着手掌哈气,感觉与对玻璃片哈气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液化现象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物态变化。

结合图片,学生再举例,日常生活中见到那些液化现象?2、水与冰之间的物态变化A、熔化出示图片: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形成概念。

B、凝固出示图片,这些冰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概念。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如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物理概念的《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课例研究一、课例研究的过程(一)、教学实践一1、教材分析和处理《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新知识的学习,本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直观、简单常见,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学习难度应该不很大。

第一小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的学习我安排为一课时。

内容安排为水的六种物态变化及规律,能认识一些水循环,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水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对照分组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2、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节知识前,学生已经熟悉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对于常见物质水的不同状态已经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

对于生活中的雾、露、雨、雪等自然现象有了一些体会。

所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不难,主要是理解一些物态变化概念。

3、授课设计一:这节课主要是讲解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在课堂中要呈现出关于水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水循环等内容。

我将课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通过观赏自然现象的图片及归纳总结开始,在实验现象分析过程出课题。

第二部分是新课内容讲解,本节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物态变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于这个板块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实现,从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开始分析,形成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并对概念加以应用,来解释自然现象。

水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对照分组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第二个板块是地球上的水循环,通过学生的讨论实现,让学生作为一滴水结合水的物态变化去设计自己的旅行。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教案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教案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稿与教案执教者:青岗片区蒲长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新知识的学习,本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直观、简单常见,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学习难度应该不很大。

第一小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的学习我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就是以水为代表的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规律,能认识一些水循环,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二课时是补充学习温度的相关知识和温度计的使用。

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②、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③、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④、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通过观察图片、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②、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2)、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二、选用的教具及准备1、选择教具依据科学的使用教学用具及设备,可以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准备:烧杯、细沙、水、盘子、冰块、碘、酒精灯、玻璃板等。

三、教材处理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八年级物理地球上的水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地球上的水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上的水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②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③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④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设计理念]1、树立“教”为“学”服务的原则,以“导”引“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

2、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注意力,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学资源]1、教师演示器材:水、沙子、烧杯、盘子、冰块、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2、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创建情景,导入新课1、师说: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观吧。

2、课件播放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雾淞等。

(共5幅图片)3、配文:初冬,一夜之间,小城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落光了叶子的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在阳光下,耀人眼目。

树上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不时飘下点点冰晶,宛如晨雾漫卷……4、师说:面对如此神奇的自然景观,你想知道什么?5、生一说:树枝上亮晶晶的银条是什么?怎么形成的?生二说:雪是怎么形成的?6、师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先弄清物质有几种状态,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即物态变化。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讨第五章物态变化。

7、课件动画播放:人造卫星上地球。

(共1幅图片)8、配文: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蓝色的海洋,南极是冰雪覆盖着的大陆,蓝色球体的表面飘荡着许多卷曲的云。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

(3)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环节】
【实践活动】
到网上查找云、雨、雪、露、雾、霜都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搜集有关人工降雨、冰雹的资料。

【课后作业】28586 6FAA 澪?38940 981C 頜O35006 88BE 袾$37685 9335 錵32604 7F5C 罜26076 65DC 旜21526 5416 吖21080 5258 剘F 34560 8700 蜀40726 9F16 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目标要求:
1 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三种物态;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现象。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仪器:铁架台、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烧杯、水;圆底烧瓶、碘等。

教学过程:
一物态与物态变化
物态:物质存在的形态。

一般来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对应的物质叫:固体、液体和气体。

水的固态:冰、雪、霜和雹
水的液态:水流、雨、露
水的气态:水蒸气
物态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

二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演示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

伴随着实验进程、适时指名观察点和思考的问题:给烧瓶加热的过程中,在瓶口的玻璃管口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要给烧瓶加热?玻璃管口喷出的“白雾”说明了什么?
1.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

如:洒了水的地面变干。

湿衣服晾干。

晒粮食等
(2)沸腾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降水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液化)成的。

雾、露的形成。

实验中看到的“白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液化)成的。

2. 熔化与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冰化为水,冰冻食物解冻。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水结冰。

3升华与凝华
演示碘的升华与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如: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霜、雪的形成,
4水的物态变化:
三地球上的水循环:
这里让同学们结合书P92图5-1-5一起来认识地球上的水循环。

介绍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的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存在的状态有、、。

2.在下列物质中如:酒精、煤油、石块、氧气、啤酒、泥土、二氧化碳、木材。

属于固体的有:、、;属于液体的有:、、;属于气体的有:、。

3江河、湖海、土壤和植物的水通过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指出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①冰化成水
②冷饮杯子的外表面“出汗”
③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④白炽灯用久后灯丝变细
⑤白炽灯用久后灯内表面变黑
⑥太阳出来后,雾散去
⑦“钢水”浇铸成钢锭
课堂练习答案:
1.固液气
2.石块泥土木材酒精煤油啤酒氧气二氧化碳
3.汽化液化凝华
4.①熔化②液化③升华④升华⑤凝华⑥汽化⑦凝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