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初二物理力学20道题

初二物理力学20道题1. 自由落体。
一颗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已知它下落的时间为2秒,求小球下落的高度。
2. 速度计算。
一辆汽车以60 km/h的速度行驶,问它在1小时内能行驶多远。
3. 加速度。
一辆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20 m/s,经过5秒,求这辆车的加速度。
4. 力的计算。
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一个50 N的水平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5. 重力计算。
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受重力作用,求它所受的重力大小。
6. 功的计算。
一辆车以2000 N的力推动一个物体10米,求做的功。
7. 能量转换。
一颗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2米高处自由下落,求下落前的重力势能和下落后的动能。
8. 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10 N的水平力推动,但物体不动。
求摩擦力的大小。
9. 牛顿第二定律。
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4 kg,受10 N的净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10. 重力与质量。
在地球上,一个物体的质量是8 kg,求它的重力。
11. 运动学公式。
一物体以初速度为5 m/s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 ²,求经过3秒后的速度。
12. 能量守恒。
一个弹簧压缩后释放,弹簧的势能为100 J,假设没有能量损失,求释放后小球的动能。
13. 功率计算。
一台电机在10秒内做了500 J的功,求电机的功率。
14. 平衡力。
一个物体受到的向右的力为30 N,向左的力为20 N,求物体的合力。
15. 竖直上抛。
一颗小球以15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求它上升的最大高度。
16. 简单机械。
使用一个滑轮提升重物,重物的重量为200 N,如果用力100 N提升,求效率。
17. 冲量。
一物体的质量为3 kg,以5 m/s的速度运动,求其动量。
18. 重力势能。
如果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提升至5米高度,求其重力势能。
19. 匀速直线运动。
一辆自行车以每小时12 km的速度匀速行驶,问它经过15分钟行驶多远。
20. 小车实验。
初二物理力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力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一个主动力?A. 摩擦力B. 弹簧力C. 重力D. 磁力答案:B2. 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什么定律?A. 作用力定律B. 平衡定律C. 动量守恒定律D. 能量守恒定律答案:B3. 下列哪个是速度的量纲?A. 米/秒B. 米/秒²C. 米/秒³D. 焦耳答案:A4. 力的单位是什么?A. 米B. 秒C. 千克D. 牛答案:D5. 下列哪个是一个保守力?A. 摩擦力B. 弹簧力C. 阻力D. 浮力答案:B二、填空题1.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
答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2. 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受到一个10牛的力作用,其加速度为________。
答案:5米/秒²3. 力的合成公式为________。
答案:F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4. 在水平地面上,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0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5. 当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一个垂直于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时,物体处于________。
答案:平衡状态。
三、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受到一个10牛的水平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2米/秒²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将已知值代入公式,可得10 = 5a,解得a = 2米/秒²。
2. 一个物体质量为2千克,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5牛的力,摩擦系数为0.2。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2米/秒²解析:首先计算摩擦力Fₘ = μmg = 0.2 × 2 × 9.8 ≈ 3.92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净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Fₘ = ma。
将已知值代入公式,可得5 - 3.92 = 2a,解得a ≈ 0.54米/秒²。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经典习题(附解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经典习题(附解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7.1 力精选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答案】B。
【解析】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速度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故不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速度会越来越快,故不合题意。
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故不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答案】C。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物体的单独存在,且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两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由此可以判定各个说法是否正确,进而判定选项。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故A 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正确。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不分前后,故C错误。
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用相互接触,故D 正确。
故选C。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答案】D。
【解析】A、由力的概念可知,物体间要产生力,物体间必须要发生作用.如果只接触但不发生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故A错。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和磁体间的磁力,故B错。
C、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C错。
八年级下册---力学计算专题训练(后附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下册---力学计算专题训练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涉及的力学计算是初中物理计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之一,也是中考高频考点之一。
类型一:压强的计算命题点:1.利用公式P=F/S、p =ρgh计算压强2.利用F = P /S求液体产生的压力方法技巧:1、压强公式P=F/S,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p=ρgh只适用于液体2.一般情况下,固体压强用p=F/S计算比较方便,而液体压强用p=ρgh计算比较方便。
3、在求问题前应先分清是固体压强还是液体、气体压强;是求压力还是压强。
在解决液体对容器的压强和压力时,一般先求压强(p=ρgh)再求压力(F=pS);在求解固体压力和压强时,一般先求压力(F=G总),再求压强(p=F总/S)。
4、对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或柱形容器内的液体,二式皆可。
解压强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①重力公式;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③密度公式;④压强公式;⑤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⑥速度公式;⑦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
例题一计算固体压强1、一辆载重卡车连同货物一起的总质量m=4.5×103kg,在F=4×103N的牵引力作用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5m2,取g=10N/kg,求:(1)卡车连同货物受到重力的大小;(2)卡车受到阻力的大小(3)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变式训练2、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
某型号货车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司机师傅在执行一次运输任务时,开着装满沙子的货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8km,所用时间是6min,该路段限速60km/h(取g=10N/kg,ρ沙=2.5×103kg/m3)。
(2)货车的速度为多少km/h?(3)货车轮胎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4)货车在这段公路上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 0.03倍,这段时间内货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多大?(5)根据以上计算,请指出该车存在的一条违规行为并说出其危害。
初二物理力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在初二物理课程中,力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
# 初二物理力学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力的合成某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为F1 = 5N,F2 = 8N,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求合力的大小。
答案:合力F = F1 + F2 = 5N + 8N = 13N。
练习题二:摩擦力的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10N的力被推着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答案: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所以摩擦力f = 10N。
练习题三:重力的计算一个质量为60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重力G = mg,其中m = 60kg,g = 9.8m/s²(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G = 60kg × 9.8m/s² = 588N。
练习题四:浮力的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0.8N,物体的重力是1.2N。
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答案:由于浮力小于重力(0.8N < 1.2N),物体将会下沉。
练习题五: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一个杠杆,支点到力臂的距离(力臂)分别为L1 = 0.5m,L2 = 1.5m,力F1 = 30N,求另一端的力F2。
答案: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
代入数值得:30N ×0.5m = F2 × 1.5m。
解得F2 = 10N。
练习题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
代入数值得:5N = 2kg × a。
解得加速度a = 2.5m/s²。
这些练习题涵盖了力的合成、摩擦力、重力、浮力、杠杆平衡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力学综合专题复习练习—力学综合计算大题

八年级物理力学综合专题复习练习—力学综合计算大题【经典例题】【例1】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面以0.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拉力F为5N,此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例2】在图所示装置中,甲物重G甲=10N,乙物重G乙是动滑轮重G轮的8倍。
物体乙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10-2m2。
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OA∶OB=2∶1。
不计轴摩擦,装置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103Pa。
求:此时动滑轮对物体乙的拉力F拉;若在物体甲下面再加挂物体丙,恰使物体乙对地面的压强为零。
求:丙的物重G丙。
【例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A,若物体的质量为140kg,体积为60dm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取g=10N/kg,不计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求(1)物体A在水中被匀速提升时,拉力F是多大?(2)如果动滑轮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A相连,而连接滑轮组的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N,当物体露出水的体积多大时绳子会断?【例4】如图所示,杠杆MON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A、B是实心柱形物体,他们受到的重力分别是G A=13.8N,G B=10N,B的底面积S B=40cm2,柱形容器中装有水,此时水的深度h1=12cm,容器的底面积S容=200cm2,B物体底面离容器底的距离h0=5cm,已知MO:ON=2:3,求:(ρ水=1.0×103kg/m3,g=10N/kg)(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水对B物体的浮力。
(2)A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3)若打开开关K缓慢放水,当A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力刚好为零时,容器中所放出水的质量有多大?【随堂练习】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总重是100N(绳的自重和轮轴间摩擦均不计)。
求:(1)当提起400N的物体时,绳自由端拉力F至少应是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2)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0N时,滑轮组最大的机械效率是多大?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在水中密度为3×103kg/m3的物体A时,绳端所用的拉力为300N,假设物体露出水面前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持50%不变,则物体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0dm3时,绳端增加的拉力是多少牛?(绳重及摩擦不忽略,g取10N/kg)3.如图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密度为1.6×103 kg/m 3,测得物体在出水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
八年级物理力学难题

八年级物理力学难题一、摩擦力相关难题1. 题目: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30N 的拉力作用时,物体静止不动。
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析: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因为拉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30N,所以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也为30N。
2. 题目: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将拉力增大到15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g = 10N/kg)解析:根据G = mg求出物体的重力G=5kg×10N/kg = 50N。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f = F = 10N。
当拉力增大到15N时,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仍然是10N。
因为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无关。
二、压力与压强相关难题1. 题目:一个正方体木块,边长为10cm,重为6N,放在面积为1m²的水平桌面中央。
求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解析:首先求木块的底面积S =(10cm)²=100cm² = 0.01m²。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F = G = 6N。
根据压强公式p=F/S,可得p = 6N/0.01m²=600Pa。
这里要注意受力面积是木块的底面积,而不是桌面的面积,因为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木块的底面积。
2. 题目: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
A的底面积为100cm²,高为10cm;B的底面积为50cm²,高为5cm。
A的密度为2g/cm³,B的密度为3g/cm³。
求:(1)A对B的压强;(2)B对地面的压强。
(完整版)八年级的物理力学典型例题.docx

液体压强典例例 1 小华制成如图 5 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
其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A、瓶的支持力的作用B、瓶的重力作用C、水的浮力作用支持力D、大气压的作用【解题思路】瓶内高于水面的水与瓶的支持力和重力作用无关,可排除A、 B。
瓶内装满水瓶子倒放在盆景中后,是大气压的作用,与浮力无关。
【点评】只所以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是由于瓶外大气压比瓶内上面的空气气压大。
此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原理;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结合能力。
难度较小。
例 2 在塑料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 5 所示,进表明液体压强()A.与深度有关B.与密度有关C.与液柱粗细有关D.与容器形状有关图 5【解题思路】由图示可知,小孔距水面越远,孔中喷出的水流越远,这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 A【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理解水从孔中喷出的越远,液体压强越大,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中等。
例 3 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 A 和B 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和酒精(p水>p 酒精 ) ,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甲和乙分别放到两种液体中,如图 2 所示,则此时甲和乙长方体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P 甲、 P 乙,以及 A 和B 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F A、 F B的关系是A.P甲<P 乙F A<F B。
B.P甲=P 乙FA>FB。
C.P甲=P 乙FA<FB。
D .P甲= P乙F A= FB。
例 4 如图 1 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铜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铜球静止时,容器底受到铜球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 < F < ,甲乙丙则液体密度相比较图 1A .一样大B .乙的最小C .丙的最小D . 甲的最小例 5 右图为小明发明的给鸡喂水自动装置,下列是同学们关于此装置的讨论,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瓶内灌水时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来B .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 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自动喂水C .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D .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例 6 内都装有水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 放在面积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中间位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压强典例
例1小华制成如图5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
瓶口刚好被水浸没。
其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
A 、瓶的支持力的作用
B、瓶的重力作用
C、水的浮力作用支持
力
D、大气压的作用
A、B瓶内装满水【解题思路】瓶内高于水面的水与瓶的支持力和重力作用无关,可排
除
瓶子倒放在盆景中后,是大气压的作用,与浮力无
关。
【点评】只所以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是由于瓶外大气压比瓶内上面的空气气压大。
此题
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结合能
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原理;
力。
难度较小。
例2在塑料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
进表明液体压强(
A.与深度有关•与密度有关
C.与液柱粗细有关•与容器形状有关
【解题思路】由图示可知,小孔距水面越远,孔中喷出的水流越远,这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
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理解水从孔中喷出的越远,液体压强越大,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中等。
例3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A和B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和酒精(p水〉p酒精),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甲和乙分别放到两种液体中,如图2所示,则此时甲和乙长方体木块下表
面所受的压强P甲、P乙,以及A和B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F A、F B的关系是
A . P甲<P乙F A<F
B O
B . P甲=卩乙FA>FB O
C . P甲=卩乙FA<FB
D . P甲=P乙F A = FB O
例
4如图1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铜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铜球静止时,容器底受到铜球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则液体密度相比较
例5右图为小明发明的给鸡喂水自动装置,下列是同学们关于此装置的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瓶内灌水时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
来
B. 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
自动喂水
C. 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
D. 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
例6内都装有水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面积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中间位置上。
若
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铝球(已知p铜>p铝)分别放入两个量筒中沉底且浸没于水中
后(水未溢出),两个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此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
大小关系为:()
A、放铜球的压强大;
B、放铝球的压强大;
C、可能一样大;
D、一定一样大。
例7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液面相平。
已知甲、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一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后,且无液体溢出,则:()
A、甲对容器底部压强可能等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B、甲对容器底部压力可能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C、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D、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例8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A. —样大
B.乙的最小
C.丙的最小
D.甲的最小
乙
水> p 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
例14如图所示,A 、B 是完全相同的容器,若先给两个容器装满水,再将一木块放入容器 A
内,那么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
()
A . P A = P
B B . P A V P B
C . P A > P B
D .无法判断
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无液体溢出)
A 、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 、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 、 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甲、乙;
例9如图 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
A 和
B ,已知两容器
内液面等高,且液体的质量相等。
现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液体 A 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液体 B 中,均无液体溢出,这时 A 、B 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则: ( ) A 、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B 、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C 、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 、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例11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
A 、
B 中,盛液体的柱形容器相同,将小球从
液体中取出后,容器中剩余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 如图所示。
可以确定小球取出前两
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 )
FA 、FB 和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
A 、F A = F
B , p A >p B ;
B 、F A V F B , p A = p B ;
C 、F A V F B , p A V p B ;
D 、F A > F B , p A > p B 。
例12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已知两容器 内液面等高,且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
等,则可:(
)
A 、 向两容器内分别倒入相同高度的液体;
B 、 向两容器内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
C 、 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
D 、 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例13如图所示, 若要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
甲
乙
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
分别盛有水和酒精 (p
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A 、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C 、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
B 、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D 、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
例15如图所示,两只容器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在A、B 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则下列有关P A、P B、P C的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P A> P B> p c
B . P A V P B V p c
C .
例16如图是一只浸没在水中的球,球
A . A点
B . B点和C点C
P
A= p B> p c D . p A= P B V p c
A、B、C、D四点哪一点受到水的压强最大 .D点D .一样大
例17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酒精和盐水,由图可知容器
中装的是盐水。
(酒精密度最小,水密度其次,盐水密度最大)
例18如上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膜封闭。
(1) 若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密度相同的液体,右侧的液面比左侧的液面高,薄膜向左
突起,由此说明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____ 因素有关。
(2) 若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人密度不同的液体,右侧的液面与左侧的液面等高,薄膜发
生形变,由此说明液体压强与_____________ 因素有关。
例19如图21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
h s=10m 水龙头出水口直径为2cm。
塔内水面高度h1=18m,五楼住户水龙
头出水口高度h2=13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
求:
(1) 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的压强是多少?
(2) 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
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