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1GMDSS概述

第三节 GMDSS九大功能
1.发送船到岸的遇险报警,至少使用两个分别独立的设备,每个设备应 使用不同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2. 接收岸到船的遇险报警;
3. 发送和接收船到船的遇险报警; 4. 发送和接收搜救协调通信信息;
5. 发送和接收现场通信信息;
6. 发送和接收寻位信号; 7. 发送和接收海上安全信息 (MSI);
INMARSAT系统
INMARSAT-A: 模拟,电传、电话、传真、中高速数据(9.6kb/s、64kb/s)遇险报警 1m抛 物面/方向性强 INMARSAT-B: 数字,电传、电话、传真、中高速数据(9.6kb/s、64kb/s)遇险报警 1m抛 物面/方向性强 INMARSAT-M: 数字, 电话、传真、中高速数据(9.6kb/s、64kb/s) 0.6m抛物面/方向性 强 INMARSAT-C: 数字,电传、“传真”、低速数据(600b/s) 、E-MAIL遇险报警 固态全方 向 INMARSAT-E/1.6GHz(L波段)-EPIRB: 数字 船→岸遇险报警 INMARSAT-F:数字„„
搜救雷达应答器 工作频率为9GHz 寻位系统,指示救生艇位置。 当发生海难事故时,搜救雷达应答器可人工或 自动地开启,应答器进入待命状态,等待对搜救 导航雷达的询问作出响应。 雷达显示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由20或12个光 点组成的独特信号。
第五节 海区的划分
A1海区:至少在一个VHF /DSC报警能力的岸海电台无线电话
高频是唯一的远距离通信手段 4、6、8、12、16、18、22、25MHz频带
DSC是GMDSS中遇险报警和安全通信的重要 手段
DSC仅可以完成遇险和安全报警呼叫 在DSC报警呼叫之后可利用无线电话和窄带直接印 字电报(NBDP)来完成遇险和安全通信.
民用船载通导设备介绍20140622

300总吨以上的货船和国际航线上的客船均应配置满足GMDSS要求的无线电设备,配置原则如下。
船舶应按航行的海区提供执行GMDSS功能的设备
船舶配置的无线电设备应至少能在两种无线电分系统中工作,以提供两种以上的通信方式,每种方式应能采用独立设备执行连续报警功能。(可以双配相同设备、也可以配不同设备)
定位系统由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和406HzEPIRB构成。寻位系统由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和搜救船的9GHz雷达组成。
MSI播发系统主要包括NAVTEX系统,Inmarsat的EGC系统。NAVTEX系统由各国主管部门指定的岸台在518KHz频率上定时播发MSI,船载台自动接收并打印。EGC系统主要在A3海区接收MSI。
SSAS (Ship Security Alert System)船舶保安警报系统
即要求从事国际海域航行的船舶在安装该套保安系统后,能使船舶在受到威胁或受到攻击时及时向有关方面发出警报。可以认为,船舶保安警报系统是继GMDSS和AIS之后,IMO对航行船舶远距离识别及远距离跟踪监控提出的新要求。
VMS(Vessel Manage System)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22.0dBW +1/-2dB
2.2.3.制造商
JRC
Thrane&Thrane
Glocom
新加坡创值通讯
2.3.INMARSAT-C/INMARSAT MINI-C船舶地面站
2.3.1.概述
Inmarsat——C系统是一个存储转发式的双向卫星通信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卫星全球覆盖区内移动或固定数据通信和传输定位报告信息,其通信率为600bit/s,工作在标准的移动卫星通信L频段。
第二章20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DSC—70频道上保持连续值班;
2、安装有MF无线电装置的船舶,应在
DSC遇险和安全频率2187.5kHz上保持连续
值班;
3、安装有MF/VHF无线电装置的船舶,
在DSC遇险和安全频率2187.5kHz和
8414.5kHz上以及至少在DSC遇险和安全频 率4207.5kHz和6312kHz,12577kHz或 16804.5kHz中的一个频率上保持连续值班, 视一天中的适当时间和船舶所在的地理位置而
GMDSS系统的法律依据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有关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无线电 通信部分的1988年修正案,就是我 们常说的SOLAS74公约88年修正案, SOLAS74/88公约,此修正案于 1992年2月1日开始生效。 因此GMDSS系统开始实施的日期是 1992年2月1日。
前海上无线电系统的 形成过程
Maritime Safety Information) 6、常规无线电通信功能(Routine
Communications) 7、驾驶台与驾驶台之间的通信功能(Bridge to
Bridge Communications)
设备配备原则 设备配备要求
GMDSS对值班要求
1、安装有VHF无线电装置的船舶,应在
全球海上安全遇险系统的 由来
3、1982年,IMCO第32次无线电分 委员会将“FGMDSS”改名为“GMDSS”。 取消了“未来”两个字,至此新系统实施 已经临近;
4、1986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宣 布自1986年---1992年为新系统的过渡 阶段,1992年---1999年为其实施阶段;
第二章全球海上遇 险与安全系统
柳邦声 2007年9月
GMDSS

GMDSS 业务知识内容z GMDSS的组成z GMDSS的功能z GMDSS在中国的发展GMDSS概述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 即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
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如附图所示。
一、GMDSS的组成:1. 卫星通信系统(1)INMARSATINMARSAT主要由海事通信卫星、移动终端(船舶地球站)、海岸地球站以及网络协调站和网络控制中心组成。
(2)COSPAS/SARSATCOSPAS/SARSAT是由加拿大、法国、美国和前苏联联合开发的全球性卫星搜救系统,由示位信标、空间段(极轨道通信卫星)和本地用户终端和任务控制中心组成。
2. 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用于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公众通信,主要由MF/HF/VHF频段的通信设备及其终端组成。
3. 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由岸基NA VTEX系统及INMARSAT系统中的增强群呼系统(EGC)、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等组成。
二、GMDSS具有以下七大功能:1.遇险报警是指遇险者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险事件提供给可能予以救助的单位。
报警包括船对岸、船对船和岸对船报警3个方向,其中船对岸报警是主要的。
2.搜救协调通信RCC通过岸台或岸站与遇险船舶和参与救助的船舶、飞机以及与陆上其他有关搜救中心进行有关搜救的直接通信。
搜救协调通信是双方进行有关遇险与安全内容的信息交换,即具备双向的通信功能,与报警功能中只具有向某一方向传输特定信息不同。
2024年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

2024年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摘要: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海上交通的增加,海上遇险事件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提高海上遇险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和保障船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2024年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着重探讨该系统的发展需求、技术基础和应用前景。
一、发展需求海上遇险事件的频发对于海上交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通信手段在海上遇险事件中往往显得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寻找一种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海上船只的远航和边远地区的海上活动需要更加完善的通信保障。
在偏远地区的海上遇险事件往往缺乏及时发现和救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海上交通的密度越来越高,船只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日益复杂。
需要一种高效的通信系统来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
二、技术基础1.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海上通信领域的技术,具有广域覆盖、高速传输和稳定性好等特点。
通过借助卫星通信系统,海上船只可以实现与陆地通信的无缝对接,及时获取救援指令和信息。
2.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海上遇险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无人机的高空监控和快速响应能力,可以迅速发现海上遇险船只并提供实时救援。
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海上通信中的应用为运营商和船只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通过分析海上交通和通信数据,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遇险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措施。
三、应用前景1.海上遇险救援新的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将为海上遇险救援提供更高效、更及时的支持。
通过实时监控、远程指导和协同作业,在海上遇险事件中提供快速、精确的救援方案。
2.海上船只管理海上船只的信息管理和安全保障是海上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能够对船只的位置、状态和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海上交通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海上交通管理海上交通管理需要对海上船只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保障海上交通的安全与顺畅。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摘要: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是在海上航行中,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保障船舶安全而设计的系统。
该系统包括紧急报警设备、通信设备、定位设备、监控设备等。
本文将从海上遇险情况的特点出发,介绍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原理,并探讨该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改进空间。
一、引言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船舶交通量的增加,海上遇险事件也频繁发生。
在海上遭遇灾难或事故时,渔船、货船、客船等船只需要一个可靠的通信系统来发送求救信号,并能够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到达。
二、海上遇险情况的特点1.海上遭遇灾难和事故时,船只常常处于孤立和失联状态,无法与外界通信。
2.船只在遇险前常常无法预测,没有充足的准备。
3.海上天气复杂多变,遗漏的信号或定位信息可能导致救援活动延误或失败。
三、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的组成1.紧急报警设备:包括手持紧急呼叫器、浮筒式救生电话等。
通过点击呼叫设备上的按钮,船只可以发送紧急呼叫信号。
2.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卫星电话等。
船只可以通过这些设备与救援机构、其他船只或岸上通信中心进行通信。
3.定位设备: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自动识别系统(AIS)等。
通过这些设备,船只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4.监控设备:包括警报器、摄像头等。
这些设备可以监控船舶的状况,例如火灾、泄漏等,以便及时报警。
四、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的功能1.紧急呼叫功能:船只可以通过紧急报警设备发送求救信号,通知救援机构。
2.通信功能:船只可以与救援机构、其他船只或岸上通信中心进行实时通信。
3.定位功能:船只可以通过定位设备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及时找到船只。
4.监控功能:船只可以通过监控设备监控船舶的状况,并在发生危险时及时报警。
五、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的原理1.紧急呼叫原理:船只通过紧急呼叫设备发送求救信号,通知救援机构。
救援机构接收到求救信号后,确认船只的位置和情况,并派遣救援人员前往。
GMDSS概述--讲稿文字--学生

GMDSS----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简介(一)概述一、发展概述•1979年,IMO决定, 建立一个采用最新技术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1986年12月定名为“GMDSS”•1988年11月《SOLAS1974 1988修正案》法律上通过•1992年2月1日开始实施•1999年2月1日全面实施•GMDSS:用于遇险、安全和救助行动、日常通信的综合通信系统二、GMDSS的功能•海上航行的所有船舶,无论其航行在哪个海区,必须具备以下九个功能: –(1)发送船到岸的通险报警,至少使用两个分别独立的设备,每个设备应使用不同的无线电通信业务;–(2)接收岸到船的遇险报警;–(3)发送和接收船到船的遇险报警;–(4)发送和接收搜救协调通信;–(5)发送和接收现场通信; (6)发送和接收寻位信号;–(7)发送和接收海上安全信息–(8)在船和岸上无线电系统或网络之间发送和接收常规无线电通信;–(9)发送和接收驾驶台到驾驶台的通信。
三、海区划分•A1海区:25-50 NM(可由各沿海国政府确定)•A2海区:100-150 NM (可由各沿海国政府确定)•A3海区:70°N-70°S(76) ,INMARSAT静止卫星的覆盖范围之内•A4海区:一般指两极地区四、GMDSS的组成1、通信分系统–地面通信系统/地通(Terrestrial Communications)–卫星通信系统/卫通(Satellite Communications)2、MSI(Maritime Safety Information )播发、接收分系统–NA VTEX (Navigation Telex 航行警告电传,地面广播)–EGC(Enganced Group call,增强群呼系统, 卫星广播)3、寻位和定位分系统–极低轨道卫星(COPAS SASAT)–SART(Search and Rescue Transponder,搜救雷达应答器)4、搜救系统……五、GMDSS通信系统(Terrestrial Communications)1、地面通信系统•三频率–甚高频(VHF)----A1156-174MHz–中频(MF) -----A2300-3000KHz(3MHz)–高频(HF) -----A33MHz-30MHz:4,6,8,12,16,18,22,25•三业务– 1. 近距离业务: VHF– 2. 中距离业务: MF– 3. 远距离业务: HF•三终端–DSC (Digital Selective Calling ,数字选择性呼叫)–NBDPT ( Narrow Band Direct Printing Telegraph,窄带直接印字报)–R/T (Radio/ Telephone, 无线/电话)2、卫星通信系统(Satellite Communications)INMARSAT系统—International Maritime Satellite•INMARSAT-B:数字,电传、电话、传真、中高速数据(9.6kb/s、64kb/s)遇险报警1m抛物面/方向性强•INMARSAT-M:数字, 电话、传真、中高速数据(9.6kb/s、64kb/s) 0.6m抛物面/方向性强•INMARSAT-C:数字,电传、“传真”、低速数据(600b/s) 、E-MAIL遇险报警固态全方向•INMARSAT-E/1.6GHz(L波段)-EPIRB (Emergency Position IndicatingRadio Beacon) :数字船→岸遇险报警•INMARSAT-F: 数字……六、GMDSS的实施和设备配备要求•适用对象:–300GT以上的货船–国际航行的一切客船GMDSS船用设备总述•88年SOLAS公约修正案第C部分–规定了GMDSS船舶应配备的设备要求,以及在各个不同海区航行的船舶应配备的不同设备要求。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海上遇险的危险性海上遇险是指船只在海上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获得帮助。
常见的海上遇险情况包括船只受损、漏水、遇到恶劣天气、发动机故障、火灾等。
海上遇险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上遇险可能导致损失人员生命和财产。
当船只在海上遇到紧急情况时,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海上遇险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如果船只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援和帮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情况,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发生,例如船只沉没、人员失踪等。
3.海上遇险的危险性还包括船只本身的问题。
一些船只可能在航行中出现问题,需要让船只停泊或者进行维修,这时候,船只也需要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综合上述危险性,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了设立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的重要性。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的意义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可以提高海上交通的安全性,帮助船只在遇到紧急问题时及时获得救援和支持。
具体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海上交通的安全性。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帮助海上交通更加安全。
例如,系统可以通过卫星追踪船只的位置和路线,避免船只发生碰撞事故。
2.提供及时的救援和支持。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可以让船只和救援机构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当船只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系统向救援机构发送信号,获得及时的救援和支持。
3.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船只更加安全、顺畅地进行航行,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
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许多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主要分为两类:GMDSS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由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全球性标准,旨在提供可靠的遇险和安全通信服务。
系统主要依靠卫星技术,覆盖全球范围。
船只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得紧急状态、位置、时间等信息,并可以与救援机构进行联系。
GMDSS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航海学院航海1103班钟瑞渺 201011811333
【摘要】:正自1899年当海上救助第一次使用无线电以来,已经成为全世界船舶遇险和安全系统的基础。
然而,自1992年2月1日开始,新技术的使用导至现有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的全面改革。
由国际海事组织所提出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是一个快速、简易和更为有效的系统。
它主要依靠自动化并广泛使用Inmarsat的卫星用于快速和可靠的通信。
关键字航行区功能发展与应用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英文名称: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利用卫星通信和数字选呼技术,通过岸台、船台、飞机和卫星上的设备,提供全球性有效搜救的通信系统。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是国际海事组织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
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OS_PAS SARSAT(极地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1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航行区
1.1 A1海区
系指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甚高频(VHF)岸台所覆盖的区域,该区域可由各缔约国政府规定。
1.2 A2海区
系指除A1海区外,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中频(MF) 岸台所覆盖的区域,该区域可由各缔约国政府规定。
1.3 A3海区
系指A1和A2海区以外,由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INMARSAT静止卫星所覆盖的区域。
1.4 A4海区
系指A1、A2、A3海区以外的区域。
2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的功能
2.1遇险报警
遇险报警是向主管机关或提供援助的单位迅速有效地报告遇险事件,主管机关主要是指路上搜救中心(RCC),提供援助的单位是指出事地点附近的船舶,R CC在收到卫星地面站或海岸电台转发的遇险报警信号后,向搜救单位(SAR)或指点的遇险船舶发送有关的遇险指令。
通常情况下遇险报警包括船舶的识别信息、川船位、遇险的性质等。
GMDSS系统中的遇险报警可以在三个方向上进行,即船到岸方向、船到船方向、岸到船方向,遇险报警主要通过系统中的三个分系统发出,前两个系统的遇险报警主要是船到岸的报警;如果遇险报警信息是通过地面系统设备以DSC方式发送,则在DSC覆盖范围内的岸台和船舶也将同时收到预遇险警报,同时实现船与船和船与岸方向的遇险警报;岸到船方向的遇险报警岸上有关单位把遇险报警信息发送给搜救船舶。
2.2 搜救与营救协调通信功能
搜救协调通信指的是在遇险报警之后,在搜救协调中心(RCC)与遇险船舶及参加搜救的船舶、飞机和陆上的其他搜救机构之间进行通信。
包括RCC和遇险事件海区任何“现场指挥者(OSC)”或“海面搜寻协调人(CSS)”之间的通信。
这类通信经常使用无线电话和直接印字电报进行。
2.3 现场通信功能
是遇险船与现场救助单位之间的通信联系,通常使用无线电话或直接印字电报,在中频或甚高频指定
用于遇险和安全通信的频率上通信。
2.4 定位和寻位功能
船舶在遇险情况下,其位置一般有卫星和地面系统的报警设备发出,接到信息的有关单位可以直接或通过分析得出遇险船舶的具体位置,这就是系统的定位功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得到的位置信息与遇险船、救生艇筏或幸存者的实际位置有一定的误差,在搜救的过程中为尽快发现遇险船或幸存者,系统也提供可尽快发现与遇险船或幸存者的方法,及系统的寻位功能,目前寻味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搜救雷达器,另一种是使用应急无线电示位标发射的引航信息。
2.5 安全信息播发功能新功能
安全信息是指航行警告、气象警告和气象预报等一些有利于船舶航行安全的信息,GMDSS系统中,专门设立了一套完整的播发体系,用来播发海上安全信息,确保航行安全。
2.6 日常无线电通信功能
日常无线电通信,主要是指除遇险、紧急和安全通信以外的船舶业务及公众业务通信。
即船舶与岸上的管理部门、用户之间进行的有关管理、调度、及个人方面的通讯;日常无线电通信经由国际海事通信系统和地面系统在ITU规定的频段内进行。
2.7 驾驶台与驾驶台之间的通信功能
驾驶台与驾驶台之间的通信功能指的是在船舶驾驶的通信位置上,为船舶航行安全进行的无线电通信,这种通信一般使用驾驶台的VHF无线电话进行。
3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3.1INMARSAT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INMARSAT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更好地贯彻INMARSAT组织的宗旨,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便开始了建立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的A/C标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的准备工作。
1991年中国在北京建成了海事卫星地球站(岸站),覆盖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洋区,为这两个洋区内的海上和陆上用户提供移动卫星通信业务。
1997年7月,中国的INMARSAT-B/M标准海岸地球站投入了运行,同时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服务于中国船舶航行密度大的印度洋和太平洋。
3.2 COSPAS/SARSAT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中国由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负责在北京建设了卫星搜救本地用户终端(LUT)和搜救任务控制中心(MCC),负责对中国服务区的实时覆盖和报警数据的处理分配。
北京LUT的覆盖区域包括中国全部陆域和大部分海域,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建设了COSPAS/SARSAT系统(LUT和MCC),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负责运行和管理。
北京的LUT无法实时覆盖的中国南部海域,由香港的LUT实时覆盖。
3.3 地面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初期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中以中、高频收发信机、紧急无线示位标为主,采用莫尔斯电报、无线电话等通信方式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发送遇险报警信息要人工启动和人工操作。
3.4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为了保证航行安全,需要及时有效地由岸上向航行的船舶提供有关海上航行的安权信息,海上安全信息包括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海上紧急信息。
世界航行警告业务(WWNWS)是由IMO和IHO(国际航道组织)为协调发射区域性无线电航行警告业务和其他紧急信息而设置的。
WWNWS的区域界限不是按国家所有权海域划分的,而是按地理位置和电波可能覆盖的范围划分的,称为NAVAREA(Navigation Area)区域,把世界划分为16个航行警告区,每一区域都由一个指定的协调国负责。
由于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使用,使得船舶在海上航行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了,船员的生命有了一定保障,遇险了能够及时的被发现,并且及时的获得有效的援助。
正是由于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现在全球的航运市场开始热闹起来了,世界商品通过海上运输越来越频繁,选则船员这个职业的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对世界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加强了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
参考文献
2001航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集[C]. 2001
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5
海商法大辞典
航海技术199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