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
2023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2023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2023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2023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适用地区:四川、云南、广西、贵州、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语文答案及解析考前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开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亲密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绘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____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
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详细形象的材料很少。
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
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溶的方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气。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
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气。
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
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答案详解)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折.(zhé)耗绰.(chuò)约水泵.(bèng)流水淙.(cóng)淙B.募.(mǜ)集缜.(zhěn)密慰藉. (jiè) 风驰电掣.(chè)C.露.(lòu)面纤.(xiān)细抚恤.(xǜ) 弦.(xuān)外之音D.栅.(zhà)栏蜷.(juǎn)缩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讳疾忌医微言大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B.磬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掷地有声曲意逢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至高无上原型必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去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四川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四川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李白的?A. 《琵琶行》B. 《长恨歌》C. 《梦游天姥吟留别》D. 《登鹳雀楼》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以下哪个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C. 苏轼D. 王安石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哪首诗?A. 《长恨歌》B. 《鹊桥仙》C. 《锦瑟》D. 《离骚》5. 以下哪个不是“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二、判断题1.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2023年四川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四川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23年的四川省高考语文真题考察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于时事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给出2023年四川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作文题目:“更大的世界”作文要求:请以“更大的世界”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内容要求自由发挥,可以从个人经历、观点阐述、社会问题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否足够宽广和多元化,以及如何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参考答案: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陷入琐碎之中,忙于应对琐事而无法顾及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当我们囿于所见即所得的局限时,我们忘记了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等待我们探索。
一个人的经历可能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旅行、交流等方式打破这个局限,走出狭窄的视野,探寻更大的世界。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读书是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读书,我能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我曾阅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作品,它不仅给我展现了一个个字母组成的故事,更是让我感到更广阔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明白了,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我们都有着相似的追求和挣扎。
这样一部作品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世界的多元和复杂性。
此外,旅行也是打开我们眼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走出熟悉的地方,去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志愿者项目,前往一个贫困地区支教。
在那个地方,我目睹了当地孩子们的艰辛和努力,感受到他们渴望知识的心情。
这种经历不仅让我深刻明白到底贫穷的时代是多么残酷,也让我看到了那些渴望改变现状的人们的勇气和行动。
这样的旅行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思考和表达,为更大的世界贡献我们的声音和行动。
网络的普及让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社会上的事件和问题。
然而,信息的泛滥也使得我们难以分辨真假,容易被传播的谣言所欺骗。
202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
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
《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
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
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
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
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
”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
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
《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
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
《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
四川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语言知识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每题2分,共10分) - (示例)“恣意”的正确读音是()A. zì yìB. zī yìC. zì yíD. zī yí2. 根据题目所给的句子,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
(每题2分,共10分)- (示例)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语言流畅。
B. 她总是能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
C. 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从不马虎。
D. 这个故事的情节非常曲折,引人入胜。
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 (示例)在这段描述中,“______”最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A. 怀念B. 思念C. 眷恋D. 怀恋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略)4.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5.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请列举至少两个。
(10分)6. 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
(10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诗文内容略)7. 请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5分)8. 这首诗/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 作者在这首诗/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列举并分析其效果。
(10分)四、作文(共25分)10.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记叙文。
(作文题目略)四川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一、语言知识运用1. 正确读音:B. zī yì2. 没有错别字的句子:A. 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语言流畅。
3. 恰当的词语填空:C. 眷恋二、现代文阅读4.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答案略)5. 作者通过以下论据支持其观点:(答案略)6. “XX”一词指的是:(答案略)三、古诗文阅读7. 划线词语的意思:(答案略)8. 这首诗/文的主旨是:(答案略)9.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有:(答案略)四、作文10. 作文评分标准:(答案略)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四川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会根据每年的考试情况有所不同。
四川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四川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C. 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D.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从不拖泥带水。
B. 经过老师的耐心教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B.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C.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教室。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答案:A4.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恣意妄为B. 孜孜不倦C. 再接再励D. 鞠躬尽瘁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B.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C.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教室。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答案:A6.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一项是()。
A. 狡猾B. 机智C. 奸诈D. 虚伪答案:B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C.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教室。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答案:A8. 下列词语中,属于贬义词的一项是()。
A. 勇敢B. 聪明C. 奸诈D. 勤奋答案:C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教室。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卷5至11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图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遮蔽/弊端囹圄/聆听不屈不挠/饶有情趣B.隽永/眷念惊蛰/ 桎梏喟然长叹/功亏一篑C.侍候/吞噬吉祥/捷径溯流而上/夙兴夜寐D.瓦砾/隶书矗立/抽搐锲而不舍/提纲挈领【答案】D【解析】A、不屈不挠náo/饶ráo有情趣,B、惊蛰zhé/ 桎zhì梏,C、吉jí祥/捷jié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倍增录像机拾人牙慧纷至踏来B.备至照像机招聘启示自作自受C.赡养钓鱼竿意气用事沧海一粟D.观瞻电线杆黔驴计穷姹紫嫣红【答案】C【解析】A、纷至沓来,B、招聘启事,C、黔驴技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侵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答案】D【解析】A、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显身手。
也说“小试牛刀”;B、(1)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2) 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
C、溘然长逝:指死去。
4.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参加研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答案】C【解析】A、“就任于”中去掉“于”字;B、偷换主语,“参加研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放到“经过”之后去;D、搭配不当,“走访”与“三千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
二.(9分,没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
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
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
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 中获得基因。
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
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
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
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
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是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
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5. 对上文画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业。
【答案】D【解析】答非所问,与“付出代价”无关。
6.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
B.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C.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D.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答案】A【解析】B、原文说的是“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C、无中生有,且不合常识;D、原文是“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不是“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
”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
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答案】A【解析】B、原文说的是“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推不出“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原文“人畜粪便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不能判定“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D、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
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
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
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
犹曰:“州之世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于是慈溪之士不得立学,而为孔子庙如故。
庙又坏不治。
令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
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
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
”即因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赵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
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
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
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
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
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
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
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节选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素:平素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课:抄写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革:改变D.故其俗一而不杂一:纯一【答案】B【解析】课,学习或教授,动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B.未及为而去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人非生而知之者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问征人以前路【答案】B【解析】A、乃,才/却;C、因,用/趁机;D、用来/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解析】由原文“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和“盖庙之作,出于学废”可以知道。
第Ⅱ卷四、(23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6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