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介绍
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2. 长度的测量。
- 测量工具:刻度尺(如直尺、卷尺等)。
- 正确使用刻度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 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4. 时间的测量。
-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等。
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
- 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
-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三、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 公式:v = (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一填空: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的进率是10,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2,千米也叫公里,它是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千米作单位。
3,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4,数学书长约21厘米,宽约14厘米,厚约6毫米。
5,课桌长约60厘米或(6分米),宽约40厘米或(4分米),高约70厘米或(7分米)。
6,一枝粉笔长约8厘米。
7,一个文具盒长约22厘米,宽约11厘米。
8,黑板长约4米或(40分米),宽约9分米。
9,一个玻璃杯高约1分米。
10,一根跳绳长约2米。
11,一把直尺厚约2毫米。
12,一个小朋友身高135厘米。
13,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14,2个500米是1千米,10个100米是1千米。
5个200米是1千米。
15,长江长约6200千米,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2312千米。
16,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千米,步行每小时4千米,飞机每小时行驶80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
17,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它们相邻的进率是1000。
18,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19,每包面粉重是25千克,40包面粉重1吨。
20,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重1吨。
21,一只熊重约400千克,一匹马重约300千克。
22,一头鹿重约100千克,10头重约1吨。
23,一只熊猫重约80千克,一只狗重约6千克,一头大象重约4吨,一头鲸鱼重约50吨。
一个小朋友重约30千克,一辆汽车载重5吨。
一枚硬币重约2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长度单位)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要在不时的学习中才干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美丽的笔记本和笔末尾参与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阅读全文: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长度单位知识点★«看法厘米»★(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阅读全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看法厘米知识点★«看法米»★(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阅读全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看法米知识点★«看法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阅读全文: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看法线段知识点★«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阅读全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知识点★«画线段»★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件(共8张PPT)

认识尺子和了解尺子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件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什么来度量?
宽约1厘米
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什么来度量?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件
拿一把米尺,量一下伸直的两臂,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拿一把米尺,量一下伸直的两臂,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这是一把直尺.长度为1米.
这把1米的尺子上有100厘米.
1米
1米=10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件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Hale Waihona Puke 想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 用什么来度量?
要用尺子来度量!
量一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图钉
长约1厘米
画一画:
• 请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量一量: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量一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什么来度量?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量一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件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件 请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拿一把米尺,量一下伸直的两臂,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我们的哪个手指最接近1厘米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件 量一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件

第2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米
情景导入3
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探索新知
小男孩儿的身高大约是1米。
探索新知
米用字母m表示。
1米有10个10厘米,就是100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100厘米
学以致用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教室长6(米 ) 黑板长3(米)
课桌长50(厘米)
小明身高120( 厘米)
典题精讲
量一量。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测量物体长度时,先让物体与尺子靠齐, 将物体的一端与尺子的刻度0对齐,再看物 体的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也可以从任意一个刻度开始测量,最后把物 体两端所对的刻度相减。
典题精讲
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选合适的单位要依据实际。测量长度 不超过1米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 量长度超过1米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1米的长度相当于一个小朋友的身高或是 两臂展开的长度。可乐罐的高度相当于一 拃的长度,应选用“厘米”作单位。方桌的 高度小于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70厘米。 门的高度大约是两个小朋友的身高, 应选 用“米”作单位。
3.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 应该用米尺量,用米作单位。
课堂作业
1.量黑板的长,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2.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
(注: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 量物体的长度。)
米
米
米
厘米
(注:“厘米”和“米”的认识;能力要求:结 合生活实际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条
学以致用
3.连接每两点,你能画出几条 线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认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线段]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厘米(cm)。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知道米和厘米的关系并会比较大小,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2”到刻度“9”之间是7厘米(9-2=7)(如下图);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
4、线段的定义:两端有端点的直线就叫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线段特点:直的 2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记住要标好线段长度。
(必须用尺子画)
6、会量线段、会数线段。
(要会用简便方法来计算线段的个数)例如:左图中一共有( 3 )条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二年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知道哪一些知识点是重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
同时,长度单位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开始。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度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备内容
备目标
备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介绍
一、教学内容
1.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理解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点,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编排特点
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体现出来。
小学生因为抽象思维水平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表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
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能够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点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能够准确使用它们实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协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点,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协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编排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协助学生理解。
所以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编排
1.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