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点

合集下载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同素异形体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无机化合物⎩⎪⎪⎨⎪⎪⎧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5)胆矾(CuSO 4·5H 2O)、明矾[KAl(SO 4)2·12H 2O]属于混合物( ) (6)由NaH 2PO 2是正盐知H 3PO 2是一元酸( )2.(1)能电离出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答案 (1)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 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 2(OH)2CO 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才是碱。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化学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分类知识点。

第一部分:常见物质分类1.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是指不含碳元素或含碳元素但结构简单的化合物。

常见的无机物如水、氧气和氯化钠等。

有机物则是指含有碳元素并且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其中包括有机酸、糖类和蛋白质等。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等。

3.离子化合物和非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组成的,例如氯化钠(NaCl)和硫酸铜(CuSO4)等。

非离子化合物则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的,例如水和二氧化碳等。

第二部分:物质分类的依据1.化学成分物质的分类可以依据其化学成分来进行。

根据元素的不同组合和原子比例,物质可以分为一种元素、两种元素或多种元素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也可以作为进行分类的依据。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和溶解性等。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颜色将物质分为红色、蓝色或黄色等。

3.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和酸碱性等。

通过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化学反应和试剂的检测,可以确定其化学性质,进而进行分类。

第三部分:物质分类的应用1.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聚合物。

例如塑料、橡胶和纤维等。

这些材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化学结构、性质和用途等。

2.功能材料功能材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

例如磁性材料、光学材料和电子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其特定的功能和性质。

3.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指源于自然界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物质。

例如蛋白质、酶和细胞等。

这些材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其来源和应用领域。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涉及到许多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现实应用。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总结。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质量、容积、颜色、状态、可燃性、可溶性等。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元素组成。

二、原子与分子1.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绕原子核的是电子。

2. 原子的认识历程:道尔顿原子论、卢瑟福核模型和玻尔原子模型。

3. 原子的量子结构:能级、轨道和电子的分布规律。

4. 分子的结构: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四、气体的性质和定律1. 气体的特性:有压强、体积、温度和质量等性质。

2. 气体的定律: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和散射定律等。

五、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1.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沸点、熔点和比热容等。

六、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 溶液的饱和度: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

3. 溶液的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七、酸碱理论1. 酸的性质:酸的味道、腐蚀性、指示剂变色和与金属反应等。

2. 碱的性质:碱的苦味、腐蚀性和与酸反应等。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八、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经验法则:正电荷守恒、负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

九、碳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基础1. 碳的性质和特殊性:四个键、共价键和极性键等。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化学用语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化学用语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知识清单】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如同位素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原物质保持不变。

常见实例:金属导电、蒸馏、吸附、升华、焰色反应、胶体聚沉等。

(4)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是物质中原子重新组合,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常见实例: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干馏、爆炸、电解质溶液导电、钝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等。

【易错提醒】 1.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 3 误区(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2.牢记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知识点二、物质及反应类型的分类1.明确物质分类的关键,理清概念间的从属关系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和俗名(1)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物(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C2H4为主(5)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CuSO4和 Ca(OH)2的混合物(8)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9)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0)漂白粉:Ca(ClO)2和 CaCl2的混合物3.明确物质反应的特点,理清化学反应的分类【特别提醒】 1.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时,要看实质,不能只看表面字眼或名称。

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

- 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组)和区块。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6.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二、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识别。

3. 有机化学-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和sp3、sp2、sp杂化。

- 基本有机化合物:烃、醇、酚、醛、酮、酸、酯等。

-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等。

4. 无机化学-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

- 配位化学基础:配体、中心离子、配位数、配位键。

5.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溶解度: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 溶解度曲线和溶度积的应用。

三、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 基本操作技能:称量、量取、混合、加热、蒸馏等。

3. 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的明确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 数据记录和处理。

-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①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①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①“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2-3、NO-3、SO2-4、NH+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①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同素异形体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①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等。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分类”①基本定义:物质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性质等特点进行归类。

比如像给一群杂乱的东西按照某种规则分组。

就像把人按照性别分为男和女,或者按照职业分成不同的种类一样,我们可以把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里又能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等好多类。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高中化学的开篇重点呢。

就像打地基一样,这个搞不清楚后面很多知识就容易乱套。

它能帮助我们系统化地认识物质世界,让学到的知识更有条理。

③前置知识:初中化学里对简单物质的基本认识。

比如说得知道氧气、水这些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之类的。

④应用价值:在化学研究中,很方便我们去研究物质的性质。

比如研究盐类的性质,因为它们分类里就有相似性。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用,像区分食盐和白糖,它们一个是盐类(化学成分属于盐类)一个是糖类,知道分类就容易有区分的方法。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是化学知识体系里基础的一环,就像是树的根一样。

后续学到的各类物质反应等知识都是从这里发散出去的。

②关联知识:和元素的知识紧密关联,毕竟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比如单质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还和化学方程式里的物质有关,得先清楚物质的分类,才能准确写出方程式。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其实概念不算太难,但是细节比较多。

比如说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一些看起来像纯净物实际是混合物的情况就比较容易混淆。

像溶液看起来透明均一好像是纯净物,实际上是混合物。

- 关键点:要抓住分类的依据,像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种类来分单质和化合物等。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相当重要。

各种大小考试都会涉及,基本是必考内容。

- 考查方式:选择题里鉴别物质分类选项对错,填空题里填写物质所属类别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比如水(H₂O),不管是实验室里制得的,还是自然界里的纯水,都是只有水分子这一种物质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点
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
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分子间有分子间作用(范
德华力)。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O2、Cl2、S、惰性气体等);气态氢化物;酸酐(SiO2除外);酸类和大多数有机物等。

2、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⑴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拆分和化合,是原子运动形态的变化
原子有一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间也有一定间隔;原子不停地运动着;原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SiC)等。

3、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⑴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Fe3+、H3O+、NH4+、
[Ag(NH3)2]+等;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Cl-、S2—、OH—、SO42—、[Fe(CN)6]3—等。

⑵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离子晶体)。

绝大多数盐类(AlCl3等除外);强碱类和低价金属氧化物等是由
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注意】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离子和原子在结构(电子排布、电性、半径)和性质(颜色,对某物质的不同反应情况,氧化性
或还原性等)上均不相同。

(二)物质的分类
1、元素
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
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的)。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⑵元素存在状态
①游离态——在单质中的元素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素异形体,常有下列三种形成方式:
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2、O3;白磷(P4)和红磷等
晶体晶格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晶体晶格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如正交硫和单斜硫
②化合态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
【注意】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可从概念、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加以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