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七律 长征》作业本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七律 长征|语文S版(有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七律 长征|语文S版(有答案)

11.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看拼音,写词语。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wēi yí páng bòtiě suǒ děng xián mín shān“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二、填一填。

1. 红军不怕远征难,。

2.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外阅读。

五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七律.长征-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七律.长征-人教新课标

【精品】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25 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长 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写于 年 月。

2.对全诗总括的诗句是 。

表现长征胜利喜悦心 “云崖暖”“铁索寒”,一暖一寒表达了 。

“尽开颜”表现了 (一)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二)灯海和星海天上一片星海,地上一片灯海,我站在两海之间,不知上去还是下来。

下来吧,怎么舍得下来,星海是那样可爱;上去吧,怎么舍得上去,灯海是这样多彩。

只好让两眼分工,一望灯海,一望星海。

两个海都在我眼里,汇合成一个童话世界。

《菩萨蛮·大柏地》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

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

仿佛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一)1.作者选取彩虹、关山、弹洞这三个景物,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3.你还积累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有:(二)1.根据诗句填空。

“灯海”指的是“星海”指的是2.你是怎样理解“两个海都在我眼里,汇成一个童话世界”这句诗的?参考答案:课内阅读1.毛泽东 1935年10月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比作腾起的细浪,把乌蒙山比作细小的泥丸。

4.红军不把长征的困难放在眼里,困难在他们的眼里是很细小的,在战争面前稳若泰山,对战争的胜利完全掌握在手里;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_七律长征》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7)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_七律长征》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7)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卷(7)一、解答题1. 多音字组词。

2. 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寒:①冷②害怕③穷困(1)贫寒并没有吓倒心地善良的人们。

________(2)站在泸定桥上,往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________(3)昨天,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的寒流侵入了胶东半岛。

________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④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赶上的⑤极,最⑥绝对(4)中国演员表演了很多绝活,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

________(5)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

________(6)这道难题他做得绝对正确。

________(7)尽管日寇在侵犯我国时,烧、杀、抢、掠,但中国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狠狠打击入侵者。

________(8)每天清晨,到古井挑水的人络绎不绝。

________3. 解释词语。

(1)只等闲:________(2)腾细浪:________(3)走泥丸:________(4)云崖暖:________(5)铁索寒:________(6)尽开颜:________二、解答题课内阅读七律•长征(1)默写课文。

(2)填空。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是:________。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是:________。

③毛泽东同志在________时写下的这首诗,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________精神。

课外阅读。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诗题目中的“卜算子”是________名,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卜算子(bǔ pǔ)________犹有花枝俏(yōu yóu)________她在丛中笑(cóng chóng)________(3)判断句子说法的正误,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七律·长征》练习题附答案(五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练习题附答案(五年级上册)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是《七律·长征》练习题(五年级上册),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和参考。

读课文,再完成后面的习题。

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诗句默写。

2.这首诗共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句和第____句上,其中____和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和____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__”。

可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 )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4 红军不怕远征难3.二三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4.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5.喜悦开颜6.C。

【精品】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5七律·长征(带答案).doc

【精品】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5七律·长征(带答案).doc

七律·长征一、看拼音,写词语。

tiě suǒ wēi yí mín shān hán lěnɡ()()()()pánɡ bó ní wán ì lànɡ hónɡ jūn()()()()二、按要求填空。

1、“丸”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读音是。

2、“礴”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音节。

右半部是画。

3、“岷”字读,组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

岭()暖()闲()铃()缓()闭()征()浪()证()狼()四、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尽:①完毕;②全部用出;③都,全。

尽.开颜()用尽.力气()尽.力()2、开:①收拢的东西展开;②写出,说出;③使显露出来;④举行;⑤发动,操纵。

开.动脑筋()开.会()尽开.颜()开.价()开.发()3、颜:①脸;脸上的表情;②颜色;③体面,面子。

五颜.六色()尽开颜.()无颜.见人()五、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磅.礴(bànɡ pánɡ)困难.(nɑn nàn)逶.迤(wěi wēi)更.加(ɡēnɡɡènɡ)尽.头(jǐn jìn)岷.山(mín mǐn)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师了。

红军长征共历时368天,平均每天有一次遭遇战,每15天打一次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夜行军,平均走182.5千米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千米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山常年积雪,渡过4条河;经过11个省,攻占大小62个城市;总人数从开始的30万到最后只剩3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填空题根据课文看拼音写汉字wán yámín bósuǒxián子山山般链着【答案】丸;崖;岷;礡;索;闲【解析】应注意丸是“九”字上多一点,组成词语“泥丸”“肉丸”;“崖”字是上下结构,下边是“厂”字下边两个“土”,组成词语是“山崖”“岷”“礡”都是左右结构,组成词语是“岷山”“磅礴”。

填空题多音字组词难nán nàn ;横héng hèng ;磅páng b àng ;尽jǐn jìn【答案】困难;难民;横批;蛮横;磅礴;英镑;尽管;尽力【解析】难:[ nán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

~度。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

~为。

不好:~听。

~看。

[ nàn ]灾祸,困苦:~民。

灾~。

遇~。

仇怨:排~解纷。

诘责,质问:发~。

非~。

责~。

横:[ héng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

~楣。

[ hèng ]凶暴,不讲理;蛮~。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

~祸。

磅:[ páng ]〔~礴〕a.广大无边,如“气势~~”;b.扩展,充满,如“热情~~”。

[ bàng ]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0.45359237公斤。

用金属制成,底座上有承重金属板的台秤。

尽:[ jìn ]完毕:用~。

说不~。

取之不~。

达到极端:~头。

山穷水~。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

~力。

~瘁。

~职。

[ jǐn] 极,最:~底下。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填空题我是拼音小能手(选正确读音)nán nàn难友难题艰难难民gēng gèng更衣更快更加三更天【答案】nàn;nán;nán;nàn;gēng;gèng;gèng;gēng【解析】难:nán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_七律长征》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3)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_七律长征》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3)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卷(3)一、填空题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七律(lù)等闲(xián)云崖(yá)B.迤逦(yí)铁锁(suǒ)逶迤(yí)C.长征(zhēng)磅秤(bàng)磅礴(páng)D.蒙骗(méng)岷山(mín)乌蒙(méng)3. 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4. 给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万水千山只等闲________等闲: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

(2)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走:①走路;②跑;③滚动。

(3)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寒:①冷;②害怕;③穷困。

5. 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

(3)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6. 阅读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逶迤﹣﹣________磅礴﹣﹣________开颜﹣﹣________(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________(5)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七律长征-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七律长征-有答案

2014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1七律长征练习卷1.带着问题来读书。

《七律·长征》是__________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拼读写字看谁棒。

3.我会正确识记汉字。

(1)“丸”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礴”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__画,结构是________,“磅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比快来组词语。

征( ) 磅( ) 闲( )证( ) 傍( ) 闭( )症( ) 谤( ) 门( )5.补充诗句,再回答问题。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征”是指(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B.向远方征战。

C.长途征战。

(2)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6.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尽:①完;②全部用出;③都,全。

尽.开颜( ) 用尽.力气( ) 取之不尽.( )(2)开:①展开;②写出,说出;③使显露出来;④举行;⑤发动,操纵。

开.车( ) 开.会( ) 尽开.颜( ) 开.价( )7.根据意思写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弯曲绵延的样子。

(连绵)B.气势盛大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七律·长征
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é xián)。

(2)更喜岷( mínɡ 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2 比一比,再组词。

征(征服)度(温度)崖(悬崖)
证(证明)渡(渡河)涯(天涯)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4 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暖”表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表现了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暖”和“寒”相对照,突出了红军战士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敬佩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