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四》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练习课,旨在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识别和计量单位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
4.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量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容易混淆运算顺序,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2. 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描述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3. 计量单位的应用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卡、混合运算题目、几何图形模型和计量单位的实物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和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重点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计量单位的应用。
3. 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教师提供一些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几何图形的识别和描述练习,教师观察并指导学生的合作过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5. 总结与展示: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和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课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简单几何图形识别和计量单位应用3. 板书布局: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配以相应的例题和图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听算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三、笔算比赛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四、再现问题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练习四》苏教版(2023秋)

6.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练习四》苏教版(2023秋)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数字感知与逻辑思维:通过数字认识和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人民币及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问题解决与现实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认识不同图形,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货币观念与时间观念:了解人民币及时间单位,培养学生的货币观念和时间管理意识。
6.团队合作与表达交流:在小组活动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表达想法的能力。
举例:30+5=35,引导学生理解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以及进位的概念。
(3)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面值和换算,能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举例:使用1元、5角、1角硬币,让学生通过组合得到不同的金额,理解货币的换算关系。
(4)时间单位的认识:通过时钟模型,教授学生如何读取时间,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举例:难点在于理解当个位数相加超过10时,需要向十位数进位,而当个位数不足以相减时,需要从十位数退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四》苏教版(2023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练习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物品价格、找零或是比较数量多少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100以内加减法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加减法的奥秘。
(1)进位与退位的理解:学生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对进位和退位的处理容易出现混淆。
举例:如计算73+28,学生需注意个位3和8相加满10,向十位进1,同时十位7和2相加也要加上进位1,得到101。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学生在处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时,容易出错。
举例:如计算54-27,学生需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注意借位,得到27。
(2)实际问题的解决: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物品增减等。
举例:购买一件物品价格为35元,付出50元,求应找回多少钱。
(3)数量比较与判断:运用加减法进行数量比较,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举例:比较63和57的大小,通过计算63-57=6,得出63大于57。
2.教学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内容教科书P19例2,完成教科书P19“做一做”,P21“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依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把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预备课件、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早餐喜爱吃小笼包吗?(喜爱)那么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平常有没有认真观察一笼包子有几个呢?【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但不强调到底有多少个,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真棒!同学们真细心!今日我们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白色大袍的厨师叔叔也带来了好多包子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19例2主题图。
2.自主提问,难点突破。
师:认真观察,看厨师叔叔给我们供应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有6笼包子,每笼里有4个,一共有24个包子。
师:任意选择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情预设】预设1:有6笼包子,每笼有4个,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预设2: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有4个,能分成多少笼?预设3: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分成了6笼,每笼有几个包子?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假如不能快速想到,老师可以追问:“你能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具体情境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师:你能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请独立完成。
然后跟自己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交流后集中汇报。
【学情预设】列式是:4×6。
因为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选择用乘法,通过想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
4×6=24。
板书:4×6=24 四六(二十四)(2)师: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有4个,能分成多少笼?24、4表示的是什么呢?【学情预设】24表示一共有24个包子,4表示每笼4个,求能分成多少笼,也就是看24里面有几个4。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二、探索新知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横式:20÷5=4竖式: 45丿 2 02 0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4 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 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7 练习四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 (2)

练习四。
(教材第20~22页)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正确计算乘除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根据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要想又快又准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必须熟记乘法口诀,我们先来一起回忆所学过的乘法口诀好吗?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乘法口诀。
师:看,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第5题)生:图中正在进行趣味运动会的比赛,每组有5人,共有4组小朋友在比赛,一共有20人参加比赛。
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说说算式的含义。
生:5×4=20(人),含义是每组有5人参加比赛,4组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就是求4个5是多少,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很容易计算出结果。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中的信息,写出除法算式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有20个小朋友参加比赛,每5人一组,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5,20÷5=?根据“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就能算出商是4。
生2:有20个小朋友参加比赛,平均分成4组,求每组有几人,就是把20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20÷4=?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知道商是5。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生:乘法口诀不仅可以用于计算乘法的积,还能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计算除法的商。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A类每3个分一组,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能力要求:应用乘除法解决问题)B类说说你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运算;能力要求: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圈一圈略12÷3=4B类:略教材习题第20~22页“练习四”1. 2想:二三得六2. 12412÷4=33.得数是2的:8÷412÷66÷34÷210÷5得数是3的:9÷36÷212÷4得数是4的:8÷212÷3得数是5的:10÷2得数是6的:12÷24.12131 6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除数是1时,商与被除数相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案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习十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评价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互评、反思,提高他们观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利用“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谈话:智慧爷爷也来到了我们班,还带来了江北,哪个小组在下面的竞赛中获得的红旗最多,爷爷将把奖杯送给他们。
你们有信心吗?二、练习巩固1.速算游戏。
看谁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各组间调换改、互相评价。
26÷4 71÷8 32÷729÷3 56÷8 38÷570÷9 56÷6 55÷72竖式计算。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8题。
)全班分四组,每组做对应的2题,调换检查,互相评价。
师指几题请学生说说试商的过程。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口算,再连线,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计算,计算后,仔细观察上下两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引导小结:商×除数+余数=被除数5.我能判断。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1题。
)让学生用手势进行标示,说说各题的计算是否正确,再指名说说理由。
三、综合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各自在书上做题。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3题。
学生观察图形,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如何试商?说说计算的方法。
3.谈话;我们都知道再出发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那么□÷8=□……□中,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7,因为除数时8,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它最大是7。
)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四。
(教材第20~22页)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正确计算乘除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根据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要想又快又准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必须熟记乘法口诀,我们先来一起回忆所学过的乘法口诀好吗?
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乘法口诀。
师:看,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第5题)
生:图中正在进行趣味运动会的比赛,每组有5人,共有4组小朋友在比赛,一共有20人参加比赛。
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说说算式的含义。
生:5×4=20(人),含义是每组有5人参加比赛,4组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就是求4个5是多少,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很容易计算出结果。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中的信息,写出除法算式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有20个小朋友参加比赛,每5人一组,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5,20÷5=?根据“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就能算出商是4。
生2:有20个小朋友参加比赛,平均分成4组,求每组有几人,就是把20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20÷4=?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知道商是5。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不仅可以用于计算乘法的积,还能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计算除法的商。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A类
每3个分一组,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
(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能力要求:应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B类
说说你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运算;能力要求: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圈一圈略12÷3=4
B类:略
教材习题
第20~22页“练习四”
1. 2想:二三得六
2. 12412÷4=3
3.得数是2的:8÷412÷66÷34÷210÷5
得数是3的:9÷36÷212÷4
得数是4的:8÷212÷3
得数是5的:10÷2
得数是6的:12÷2
4.12131 6
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除数是1时,商与被除数相同。
例如:9÷9=18÷1=8
5. 5×4=2020÷5=420÷4=5
6. 5363564 6
7. 1452654 2
8.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9. 335444 6
10.第一列:648628 2
第二列:6 6 36 5 6
第三列:6 3 19 5 3
第四列:28 4 3 3 4
11.24÷4和24÷6
3×4和12÷4
8÷2和8÷4
12÷2和12÷6
5×5和25÷5
30÷5和30÷6
18÷3和6×3
15÷5和15÷3
12. 12÷3=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