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纹分类
裂纹分类

1 热酸浸试验发现调质后的原材料其周围表面上有贯穿试样全长的纵向裂纹。
在调质后发现纵裂的试样圆周上有2~3条裂纹。
这些裂纹均与表面成一定角度,略显弯曲,长1~2㎜不等。
其中一条裂纹从端部向内开裂至试样中心,此裂纹的延伸部分垂直于试样表面,宏观较直,横向酸浸试面上除裂纹外未发现其它明显的宏观缺陷。
2宏微观检测2.1断口分析横向断口分析,可见裂纹因走向不同而分为两部分,靠近表面的起始部分两壁非常光滑,呈沿加工方向伸长的细长带状组织,具有灰黑色的氧化颜色;与起始部位走向不同的裂纹延伸部分则无此现象。
2.2金相分析取调质后纵裂的横向取样,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靠近表面的裂纹起始部分两侧均有明显脱碳层,其内部充满非金相夹杂物,并可见灰色氧化物夹杂。
观察延伸到心部的裂纹末端,其尾部比较尖细,两侧无脱碳现象。
试样的基本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为40Cr钢正常调质组织2.3轧材的宏观检验另抽查3支未经调质的原材料轧材,其中2支外表面陷约可见纵向裂纹,载取横向试样,磨抛后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宏观可见试样圆周上有明显与表面呈一定角度略显弯曲的裂纹,深约2㎜。
3分析与讨论3.1 由图2裂纹的宏观形貌可见,裂纹起始部分与一定角度,且较弯曲,拟是轧制不当,如变形工艺不合理及设备状态不正常,而形成的表面折叠。
有的肉眼可见,有的被轧制面掩盖,经酸洗后方能显示出来。
3.2根据图3的断口宏观形貌,裂纹起始部分在轧制过程中产生,且内壁已氧化,最后轧制道次不能使裂纹焊合。
在轧制过程中,裂纹内壁相互摩擦而形成延长加工方向伸长的金属流变条带。
3.3图4裂纹两侧的严重脱碳现象及裂纹内氧化铁皮被压入,充分说明裂纹的起始部分存在于淬火之前。
3.4由图2、图5可见,裂纹的延伸部分比较刚直,末端尖细,两侧无氧化脱碳现象,可确定为淬火裂纹。
而基本组织为40Cr正常调质组织——回火索氏体,因此推测裂纹非淬火工艺不当所引起。
3.5钢材纵裂对表面的任何小裂口应力集中敏感性最强,通过分析检验结果,对40Cr 钢拉伸、冲击试样纵裂的产生过程描述如下:3.5.1在钢材轧制过程中,由于轧制不当在钢材表面产生折叠或皱折,保留在钢材表面呈现为小裂口。
横向裂纹特征

横向裂纹特征1. 横向裂纹的定义和分类1.1 定义横向裂纹是指在材料的横向方向上出现的裂纹。
它与纵向裂纹(即沿着材料纤维走向的裂纹)不同,横向裂纹可以横断纤维束。
1.2 分类按照裂纹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横向裂纹可分为以下几类:1.疲劳裂纹:由材料在长期重复加载下引起的裂纹,常见于金属材料中的低周疲劳。
2.冲击裂纹:由于物体受到冲击或碰撞作用而产生的瞬时裂纹,常见于高强度材料和脆性材料中。
3.环向裂纹:须发展到材料横截面上的裂纹,与材料纤维束平行。
4.断裂裂纹:与环向裂纹类似,但是不一定须齐纹。
常见于缺损或裂纹的材料中。
5.腐蚀裂纹:由于腐蚀介质的作用,使得材料表面发生裂纹。
6.弯曲裂纹:由于材料受到弯曲应力而产生的裂纹。
2. 横向裂纹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横向裂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表现形式:2.1 观察性表现横向裂纹的观察性表现可以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进行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裂纹长度和宽度:横向裂纹沿着横截面展开,其长度和宽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2.裂纹分布和密度:横向裂纹的分布通常与材料的结构和加载条件有关,密度越大,材料强度越低。
3.裂纹形态:横向裂纹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如直线状、扭曲状、分叉状等。
2.2 影响因素横向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物理性质会直接影响横向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2.材料的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界性质等也会对横向裂纹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3.加载条件:载荷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等都会对横向裂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3 检测方法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横向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1.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和反射特点进行材料的缺陷检测,可以准确地检测横向裂纹的位置和尺寸。
2.磁粉检测:利用磁性颗粒在磁场中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磁性颗粒在材料表面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横向裂纹。
裂纹分类-热裂纹讲解

(1)硫和磷 硫、磷几乎在各类钢中都会增高结晶裂纹的倾向,即使 是微量存在,也会使结晶区间大为增加。 硫和磷在钢中还能引起偏析。元素的偏析程度可 用下式表示:
25
(2) 碳 碳在钢中是影响结晶裂纹的主要元 素,并能加剧其他元素的有害作用(如硫、 磷等)。国际上采用碳当量作为评价钢种 焊接性的尺度,可见碳的重要影响。
30
以上仅从三个方面概要地讨论了冶 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它们之 间往往是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有时 还是矛盾的。总之,对于结晶裂纹的机 理,影响因素等均须作进一步研究。
31
(二)力学因素对产生结晶裂 纹的影响
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 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是冶金因素和力学 因素,二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 各自独立规律。对于各种情况下,产生 结晶裂纹的条件必须是冶金因素和力学 因素共同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18
是否产生结晶裂纹主要决定于 以下三个方面
a. 脆性温度区TB的大小 TB越大,由于焊缝收缩产生拉伸应力的作用时间也越 长,产生的应变量也越大,故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也 就越大。 TB大小主要决定于焊缝的化学成分、低熔共 晶的性质及分布、晶粒大小及方向性等。
b. 在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塑性 在TB内焊缝金属的塑性越小,就越容易产生结晶裂纹。 c. 在脆性温度区内的应变增长率 在TB内,随温度下降,由于收缩产生的拉伸应力增大, 因而应变的增长率也将增大,这就容易产生结晶裂纹。
21
(一)冶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 的影响
所谓纳晶裂纹的冶金因素主要是合 金状态图的类型、化学成分和结晶组织 形态等 1.合金状态图的类型和结晶温度区间
试验研究表明,结晶裂纹倾向的大小是随合金状态图结 晶温度区间的增大而增加。
焊接裂纹的分类

焊接裂纹的分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车轴裂纹的分类

车轴裂纹的分类
车轴裂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横裂纹:裂纹与车轴中心夹角大于50°时称为横裂纹。
2.纵裂纹:裂纹与车轴中心夹角小于50°时称为纵裂纹。
对于车轴裂纹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损坏裂纹:轴承安装和拆卸不当,如用锤子等工具直接敲击轴承,用力过大或敲击力不均会使轴承端面、挡边和其他部位的裂纹或损坏。
2.疲劳裂纹:轴承在安装轴颈与轴承内孔时,轴承座与轴承圆柱面接触不良,滚道受力部分接触不均匀,使轴承套圈或滚动体产生裂纹。
3.硬脆裂纹:这种裂纹是由于轴承在制造过程中质量差或材料内部缺陷和热处理硬度高造成的。
4.振动裂纹:轴承在使用中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引起的裂纹。
以上就是车轴裂纹的分类和可能的原因,对于这些裂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和修复,比如提高轴承的安装精度、改善材料质量、合理选用热处理工艺等,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裂纹分类

裂纹分类
凡是使金属的连续性被破坏的缺陷,而此种缺陷又具有一定的深度、长度和宽度,或直线或曲线状分布于钢材或工件表面或内部,即称裂纹。
裂纹的分类:
1. 按裂纹存在的形状和大小可分为:龟纹、“V型”纹、“y型”纹、“之状”裂纹、环状裂纹、鸡爪状裂纹、丝纹、发纹、裂纹、裂缝等宏观裂纹及微观裂纹。
2. 按裂纹存在于钢材或工件上的不同方向分为:纵裂纹、横裂纹即为定向裂纹等。
3. 按裂纹存在的不同部位分为:表皮裂纹、皮下裂纹、心部裂纹与钢锭的头部裂纹、中部裂纹、尾部裂纹及角部裂纹等。
4. 按裂纹产生的不同根源分为:铸造裂纹、锻造裂纹、轧制裂纹、拔制裂纹、研磨裂纹、淬火裂纹、焊接裂纹及疲劳裂纹等。
低倍组织结构内容
1. 偏析、疏松、气孔、树枝状结晶、缩孔、缩管、晶粒粗大、气泡翻皮、金属夹杂物、非金属夹杂物、裂纹等。
2. 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过烧、氧化铁皮、脱碳层、晶粒粗大、斑疤、夹层、重皮、皱纹、裂纹、飞边、折叠、白点等。
焊接裂纹的分类

焊接裂纹的分类焊接裂纹是指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后,由于内部应力、冷却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焊接接头内部或表面产生的裂纹。
根据裂纹的产生原因和裂纹形态不同,可以将焊接裂纹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焊接裂纹进行分类和介绍。
1. 热裂纹热裂纹是由于焊缝热影响区的结构组织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热裂纹通常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后的短时间内出现。
根据裂纹出现的位置和形态,热裂纹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1) 固相转变裂纹:当金属处于固相转变的温度范围内,由于组织的变化和内部应力的影响,容易产生热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直接出现在焊缝和热影响区的边缘。
(2) 晶粒边界裂纹: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区和热影响区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晶粒边界处的脆性增大,容易形成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呈线状,沿着晶粒边界方向延伸。
(3) 退火裂纹: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或变形,在焊接后的退火过程中,容易引起焊接接头的内部产生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内部产生,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产生负面影响。
2. 冷裂纹冷裂纹是由于焊接后在室温条件下产生的裂纹。
冷裂纹通常是由于焊接接头内部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引起的。
根据裂纹形态和位置的不同,冷裂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焊接残余应力裂纹:由于焊接接头的热变形以及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容易导致焊接接头内部产生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沿着焊缝或热影响区的方向延伸,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2) 氢致裂纹:在焊接过程中,如果焊接材料和焊接环境中存在水、油、脂肪等含氢物质,容易引起焊接接头内部产生氢致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呈细小的网状分布,对焊接接头的韧性和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
3.应力腐蚀裂纹应力腐蚀裂纹是由于金属在受到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在金属制品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对金属制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根据裂纹产生的条件和形态不同,应力腐蚀裂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晶间腐蚀裂纹:当金属在受到腐蚀介质和应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晶间腐蚀和产生裂纹。
焊接各种裂纹分类表

在较低温度下,由于被焊材料的收缩 应变,超过了材料本身的塑性储备而 产生的裂纹
敏感的温度区间 在固相线温度以上稍高 的温度(固相状态) 固相线以下再结晶裂纹
固相线以下少低温度
600~700℃回火处理
在 MS 点以下 在 MS 点附近
在 400℃以下
被焊材料
约 400℃以下
应 力 腐 蚀 某些焊接结构(如容器和管道等),在
裂
纹 腐蚀介质和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任何工作温度
(SCC) 延迟开裂
含有杂质的低合金高 热影响区附近 沿晶或穿晶
强钢厚板结构
碳钢、低合金钢、不 焊缝和热影响
沿晶或穿晶
锈钢、铝合金
区
禹长春 2007-7-8
热影响区,少量 在焊缝
热影响区,少量 在焊缝
热影响区,少量 铸铁、堆焊硬质合金
在焊缝
裂纹走向 沿奥氏体晶 界 沿奥氏体晶 界 沿晶界开裂
沿晶界开裂
沿晶或穿晶 沿晶或穿晶
沿晶或穿晶
层状撕裂
主要是由于钢板的内部存在有分层的 夹杂物(沿轧制方向),在焊接时产生 的垂直于轧制方向的应力,致使在热 影响区或稍远的地方,产生“台阶” 式层状开裂
裂纹分类
结晶 裂纹
多变 化裂 纹 热 裂 纹 液化 裂纹
再热 裂纹
延迟 裂纹 淬硬 冷 脆化 裂 裂纹 纹 低塑 性脆 化裂 纹
基本特征 在结晶后期,由于低熔共晶形成的液 态薄膜削弱了晶粒间的连接,在拉伸 应力作用下发生开裂 已凝固的结晶前沿,在高温和盈利的 作用下,晶格缺陷发生移动和聚集, 形成二次边界,它在高温处在高塑性 状态,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纹 在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的作用下,在 热影响区和多层焊的层间发生重熔, 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纹 厚板焊接结构消除应力处理过程中, 在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 应力集中时,由于应力松弛所产生附 加变形大于该部位的蠕变塑性,则发 生再热裂纹 在淬硬组织、氢和拘束应力的共同作 用下而产生的具有延迟特性的裂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纹分类
凡是使金属的连续性被破坏的缺陷,而此种缺陷又具有一定的深度、长度和宽度,或直线或曲线状分布于钢材或工件表面或内部,即称裂纹。
裂纹的分类:
1. 按裂纹存在的形状和大小可分为:龟纹、“V型”纹、“y型”纹、“之状”裂纹、环状裂纹、鸡爪状裂纹、丝纹、发纹、裂纹、裂缝等宏观裂纹及微观裂纹。
2. 按裂纹存在于钢材或工件上的不同方向分为:纵裂纹、横裂纹即为定向裂纹等。
3. 按裂纹存在的不同部位分为:表皮裂纹、皮下裂纹、心部裂纹与钢锭的头部裂纹、中部裂纹、尾部裂纹及角部裂纹等。
4. 按裂纹产生的不同根源分为:铸造裂纹、锻造裂纹、轧制裂纹、拔制裂纹、研磨裂纹、淬火裂纹、焊接裂纹及疲劳裂纹等。
低倍组织结构内容
1. 偏析、疏松、气孔、树枝状结晶、缩孔、缩管、晶粒粗大、气泡翻皮、金属夹杂物、非金属夹杂物、裂纹等。
2. 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过烧、氧化铁皮、脱碳层、晶粒粗大、斑疤、夹层、重皮、皱纹、裂纹、飞边、折叠、白点等。
3.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断口、脆性断裂、裂口、分层等缺陷。
钢中低倍组织结构的检验方法
一、表面质量检验法:
1.目的:
i. 避免因表面质量不良而造成在生产工艺上发生废品的损失、降低使用寿命;
ii. 确定钢锭、钢坯、钢材及零件等是否必须经过中间清理或维修工序;
iii. 查明表面缺陷的类别、特征、对质量危害的程度,从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今后的改进质量的有效技术措施。
二、敲击检验法
视小铁锤回跳情况与工件发出声音的情况来判断是否有裂纹。
三、断口质量检验法
1.目的
i. 检验常存的一些缺陷:缩孔、非金属夹杂物、夹砂、斑点、晶粒粗大、晶粒不均、脱碳、气孔、带状组织、层状组织、白点等;
ii. Cr-Ni,Cr-Ni-Mo,Cr和高碳钢中的白点;
iii. 分析产生断裂的原因与断裂的性质。
四、冷热酸蚀检验法
1.热酸蚀法:将酸的水溶液(1:1盐酸)加热到70~80℃时把试样
放置在溶液中,经过15~30min用热开水冲洗,热风吹干,可以看出钢中的裂纹和其他低倍组织结构。
2.冷酸蚀法:将试样放在不加热的酸液中,经一段时间以后再取出试样,用水冲洗,热风吹干,可以观察裂纹和其他渗碳层、氧化层、高频率加热淬火层、软点、晶粒粗大、脱碳等。
冷酸蚀法还包括硫印法、磷印法及氧印法等。
3.目的
i. 热酸蚀法多用来检查钢材和钢坯的低倍组织缺陷,看看是否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
ii. 检查零件在加工处理后的工艺质量如:锻件的流线检查、渗碳、氰化等处理后零件的层厚检查,以及高频率淬火零件的裂纹检查等;
iii. 推断零件的加工方法;
iv. 用硫印法、磷印法及氧印法等分析工件开裂的原因;
v. 配合其他检验方法研究结构中缺陷产生的原因,如:偏析原因,带状组织是否与硫、磷有关等。
五、金属物理检验法
1.磁力探伤法:
检验破坏其连续性的缺陷,如折叠、重皮、表皮细小的丝纹、龟裂等以及不磁化的废金属夹杂物。
2.荧光探伤法:
将能够发出荧光的油渗入被检查试样的缺陷中,这种油液在紫外
线的照射下能被激发而放出一种可见的荧光来,就能从荧光出现处找出缺陷存在的部位、形状、大小和裂纹类型来。
裂纹、夹杂、疏松、缩孔、折叠、过烧、龟纹、气孔、未淬透、白点等。
3.X及γ射线探伤法
4.超声波探伤法
显微组织结构内容
晶粒大小、形状、取向、完整程度,晶界裂纹,晶粒中的细小裂纹,相的种类及其相对比例、取向分布,夹杂和沉淀。
钢中显微组织结构的检验法
利用低倍组织结构检验法,检查钢中裂纹时仅能观测整个裂纹形状,裂纹大小,所在部位及其深度等,不能判断其开裂的根源,用显微组织结构可观察其特征,借此确定导致开裂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如何决定钢材与钢制工件的质量
1.化学成分;
2.供货状态及供货状态下低倍组织和显微组织;
3.工艺性能;
4.经不同的加工处理后的机械性能;
5.几何尺寸,偏差。
检验裂纹的方法
1.肉眼表面观察法;
2.磁力或荧光探伤法;
3.X光与超声波探伤法;
4.金相显微组织检验法。
检验裂纹时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观察裂纹存在的部位、大小、分布的方向和出现时裂纹在形状上的特点,裂开的金属表面的颜色,裂纹的数量;
2.注意钢中各化学元素的含量是否正常,C、S、P、Mn、Sb、B、Cu等在裂纹处是否有偏析现象存在,特别是S、P、Sb、B、Cu等元素是否产生了偏析;
3.裂口处的表面颜色和中心部的颜色、晶粒大小及显微组织是否有变化,裂口是否有夹杂、夹砂等缺陷;
4.是否有对称分布;
5.还需进一步的观察裂纹周围的显微组织。
i. 裂纹处的晶粒度,是穿晶还是沿晶;
ii. 裂纹处是否有弥散碳化物(沿晶界,网状、条状、粒状),第二相形状、大小、分布、数量等;
iii. 裂纹处是否有非金属夹杂物,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等(长条状、偏析、连续状、断续状、块状、是否沿变形方向、是否非金属
夹杂物裂开);
iv. 脱碳现象(数量、形状及分布);
v. 开裂表面及周围是否存在氧化铁皮和回火颜色;
vi. 产生裂纹中是否有α组织(魏氏组织),晶粒粗大以及M体、T体等组织。
钢中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
1.由于某种应力作用而引起的开裂:
i. 由于应力作用,可使钢锭发生纵向和横向的裂纹;
ii. 当钢材在进行塑性变形时,由于应力作用,也能使钢材或零件产生开裂;
iii. 工件在进行热处理时,由于各种应力的作用,引起工件发生开裂;
iv. 热冲模、热锻模冷热波动结果形成热疲劳裂纹;
v. 高合金钢及经过淬火处理的钢,由于内应力的关系,当其受到腐蚀时,可能产生腐蚀裂纹;
vi. 钢件经研磨加工时由于表面受到强烈的压力,结果表面遭受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产生裂纹;
vii. 焊接钢件在焊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相互作用,产生焊接裂纹。
2.由于钢中所含的某一化学元素,在其超过最大的允许含量时,由此引起钢的组织、结构、工艺性能或机械性能上的不良影响,从而
导致加工或使用时开裂:白点、热脆、冷脆(P)。
3.由于组织结构上存在的其他缺陷而产生的开裂:因缩孔与收缩管等引起内部裂纹;带状组织引起的裂纹;加工、热处理不当致使碳化物沿晶界析出成网状分布,因而产生深冲压开裂。
4.由于在熔炼与浇铸过程中进入钢液的非金属夹杂物,或由于挤入钢中的溶渣而引起的开裂。
5.发纹:主要是来自钢液在熔炼及浇铸时,未能将高温时溶解在其中的气体与非金属夹杂物等排除干净,在其进行锻轧等压力加工时便沿其塑性变形的方向形成直线状的细小裂纹。
6.在很快的加热速度下,由于热应力而形成的内裂;当热状态下进行太快的塑性变形所引起的内部裂纹;以及在冷拔加工时,由于压缩形变的程度太大而引起的内裂等。
7.由于折叠而形成的裂纹,由于飞边的存在而产生的锻折或轧折;
8.钢件长时期的处于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工作时,由于碳、氢的腐蚀作用而使钢件的表面产生开裂。
9.钢件处于特殊的腐蚀剂中,在其受到腐蚀时,倘若又遇到外来的机械负荷的影响,则会产生开裂。
在软钢及奥氏体钢中沿作用应力产生的晶间腐蚀即是这样。
10.由于钢件在突然遭遇到高频率的弹性波的冲击时产生的震动裂纹(炮弹、大炮、枪膛)。
钢锭上常见的裂纹缺陷
1.钢模选型及设计与钢锭裂纹的关系:圆形锭模浇铸时形成纵纹;钢锭模斜度太大形成横纹;钢锭的高度与模断之间的比例过小,因锭模过高,使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难于排出导致锻轧开裂;钢锭的圆锥度过小,由于冷凝速度过大出现中心疏松而轧裂;方型锭模的圆角处易产生裂纹。
2. 浇铸方法与钢锭裂纹的关系:上浇铸法所产生的裂纹要比下浇铸法多;当钢液的浇铸速度增加时,钢锭裂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