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当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瓜方向后,在调查研究墓础上撰写的报请学校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压为何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拥有何种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指导教师应该认真引导学生写好开瓜报告,向学生阐述撰写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开月报告对学生的整个论文情况进行宏观的把握.那么如何指导英语专业学生写好开理报告,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创新选题、合理定题进行开题报告写作的首要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确切的说是进行论文方向的选择.这是正式书写开题报告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对自己课月的研究方向渐渐清晰,脉络更加分明.确定论文写作方向一般有两种方式:"由面及点式"和"由点及面式".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题思考过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选题方向主要有:语言学方向,翻译方向,文化方向,文学方向和教学法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先选择一个大的方向,最终确立题目,这就是所谓的"由面及点式"的选题思路.例如,学生首先可以确定自己选越方向为文学,然后,在众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简爱》,最后通过材料搜集、调查研究,找到自己的学术兴奋点,并最终确立题目《分析海伦的性格特征》。

比如说学生可以先选择《简爱》这部作品,然后确立写作方向.如果对作品语言分析,修辞特点分析,则可划分到语言学方向;如果是对其电影版本的台词翻译进行分析,那划分到了翻译方向:还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分析中西方爱情观或中西方女性独立惫识,这就归为文化方向.这种"由点及面式"的选择思路往往比较适合平时学习注愈积累、善于思考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普于发现间理和解决问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指导得当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往往会写出比较优秀的毕业论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论文开题报告【一】为进一步严格学术规范,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有效指导以及减少学生在写作过程的盲目性,外语系特要求学生在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前期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外语系特对本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作以下规定:I、英语专业学生开题报告写作语言为英文(填写毕业论文登记表中“开题报告”用中文)。

II、开题报告写作步骤为:1、Title (论文题目)2、Thesis Statement (中心论点)3、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研究目的和意义)4、Situation of Study (研究现状)5、Difficulty of Study (研究难点)6、Detailed Outline (详细提纲)7、References (参考文献)。

III、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后,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开题并填写审核意见。

IV、指导教师同意后,学生方可进行论文写作。

V、本期末学生离校前须与指导教师见面,商讨下一步写作计划等事宜。

VI、下期开学报到后小组长召集全组成员与指导教师见面,汇报论文资料收集或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VII、参考文献要求用APA格式或MLA格式。

VIII、页面设置纸型:A4(210 X 297毫米)即宽度:21厘米,高度29.7厘米。

页边距:上1.8厘米、下1.35厘米;左2.2厘米、右1.8厘米。

装订线位置:左侧,装订线:0厘米,距边界:页眉1.6,页脚1.6。

每页:32行,跨度23.5磅。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二】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With accumulated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系别:外语系专业:英语所选题目名称:English Idioms and Their Cohesive Function一、课题研究现状:English idio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lish vocabulary、The general tendencies of present-day English are towards more idiomatic usages、Halliday and Hason (1976)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functions of English idioms (ideational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and textual function)、Another scholar, Fernando C、(1996), also made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diomatic expression_r of coherent text, and in the creation of stylistic effects.Chinese linguists like Hu Zhuanglin (1994, 1996), Zhu Yongsheng (1995, 1996, 1997) and Zhang Delu (1994) mainly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textual cohesion.二、课题研究目的:This paper is firstly intended to define English idioms and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m、It then explores the cohesive function after careful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ttempting to arouse the concern of using idioms appropriately and help readers make full use of the cohesive function for communicating more concisely and idiomatically, thus more effectively.三、课题研究内容:As English idioms are much alive in everyday English, a close look at the function of idioms must be taken、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1、Introduction2、A General Study of English Idioms 2.1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Idioms 2.2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3、Cohesive Function of English Idioms 3.1 Cohesion3.2 Functional Categories3.3 Cohesive Function of Relational Idioms 3.4 Cohesive Function of Other Idioms4、The Cohesive Function in Terms of Syntax And Pragmatics4.1 Syntactic Cohesion 4.2 Pragmatic Function 5、Conclusion四、课题研究计划:January 22-March 10: question posing of the research and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March 11-March 25: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s and writing of an outlineMarch 26-April 30: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draft and seeking supervisor’s advice May 1?June 10: refinement of the paper according t o teacher’s suggestionJune 11?June 22: finalization of the thesis based on the set requirements after the defence五、主要参考文献:[1] Fernando, C、Idioms and Idiomaticity、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2] Halliday, M.A.K、and R、Hason、Cohesion in English、Longman Press, 1985[3] Lakoff, G、and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4] Makkai, A、Idiom Structure in English、The Hague Press,1972[5] 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6]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7] 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英语论文开题报告【三】一、论文题目: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oral english teaching二、研究现状: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构建主义模式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

全英文开题报告范文

全英文开题报告范文

全英文开题报告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一环。

为大家整理的全英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English,especiallyEnglishreadingandwriting,hasbeeaneffectiv emeanstogetaccesstoallkindsofinformationandanindispensablem eansofinternationalmunication.Asamatteroffact,Englishwritin garevitaltoourindividualdevelopmentbecauseithasbeenappliedm oreandmoreinbothourEnglishstudyandfuturework.However,accordingtomypersonalwritingexperienceandteachingpr acticeexperienceinBobaiMiddleschool,Ifoundthatthestudents'E FLwritingabilityisnotsoencouragingandsatisfactoryinseniorhi ghschoolsthoughtheyhavelearnedEnglishforseveralyearsinprima ryandmiddleschool.NotafewofthemdoverypoorinapplyingEnglisht oexpresstheirideas,thoughts,feelings,etc.inEFLwriting.Someo fthemevencannotproduceasinglecorrectsentenceintheirposition s.Thosestudentsmayactuallyhavesomethingtowrite,buttheyjustc annotexpressitcorrectlyandappropriatelyinEnglish.Ononehand, theydonotgraspsufficientactivevocabulariestoexpressthemselv es.Ontheotherhand,theylacksenseofsentencestructureandpositionstructuretodeveloptheirposition.Thelastbutnotleast,theydon'tknowhowtoapplythematerialstheyhavereadtoimprovetheirwrit ingabilitythoughtheyhavereadalot.Therefore,it'snecessaryandurgenttofindaneffectiveandpractic alapproachtosolvethepoorperformanceinthestudents'EFLwriting andimprovetheirwritingability.Manyscholarshaveprovedthatthe reisastrongrelationshipbetweenreadingandwriting.Fromreading towritingcaneffectivelyenlargethestudents'amountofvocabular y,cultivatetheirsenseofsentencestructureandpositionstructur e,enrichtheirwritingmaterialsandpromotetheirabilityinusingw ordsandsentences.Therefore,fromreadingtowritingapproachishi ghlyadvocatedinimprovingEFLwritinginseniorhighschools.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1.研究目标:AccordingtotheNewCurriculumStandardsforseniorhighschools,li stening,speaking,readingandwritingarefourbasicskillsandrequ irementsforthestudents.However,thestudents'EFLwritingabilit yinseniorhighschoolsisnotsopleasantandencouraging.Thepreval entEFLwritingapproaches(theproductapproachandtheprocessappr oach)inseniorhighschoolsdonotdomuchgoodtoimprovestudents'writingability.Thisstudyaimstoparethesetwoapproacheswithfromr eadingtowritingapproachandshowtheadvantagesofapplyingfromre adingtowritingapproachinseniorhighschools.Fromreadingtowritingapproachadvocatesthatwritingshouldbeint egratedwithreadingsothatthestudentscanenlargetheirvocabular yinreading,learnhowtouselanguageappropriately,howtoapplythe irbackgroundknowledge,howtoarrangethesentences,howtanizethe position,howtoachievecoherenceandunityandhowtoactivatetheir mindwhenwriting.Inthisway,thestudentscanimprovetheirwriting abilityeffectivelyandefficiently.Therefore,thethesistriesto analyzethepresentreadingandwritingsituationinseniorhighscho ols,expoundthenatureofreadingandwriting,discussthenecessity andfeasibilityofreadingtowritingapproach,showtheapplication ofreadingtowritingapproachinEFLwritingpracticeandprovetheef fectivenessandpracticalityofreadingandwritingapproach.2.主要内容(提纲):1.Introduction2.ThepresentsituationofEnglishwritinginseniorhighschools3.Thenatureofreadingandwriting3.1Thenatureofreading3.2Thenatureofwriting4.Therelationshipbetweenreadingandwriting4.1Readingpavesthewayforwriting4.2Writingpromotesreading5.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reading-to-writing5.1Thenecessityofreading-to-writing5.2Thefeasibilityofreading-to-writing6.Theadvantagesofapplyingreading-to-writingapproach 6.1Thedefinitionofreading-to-writingapproach6.2Aparisonofreading-to-writingapproachwithproductapproacha ndprocessapproach7.Theapplicationofreading-to-writingapproach7.1Theprinciplesofapplyingreading-to-writingapproach 7.1.1Payingequalattentiontoreadingandwriting7.1.2Payingequalattentiontointensivereadingandextensiveread ing7.2Theselectionofgoodreadingmaterials7.3Waysofadaptingreading-to-writingapproach7.3.1Pre-writingreading7.3.2Writingfromreading7.3.3Post-writingreadingandrewriting不想长大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英语专开题报告范文本

英语专开题报告范文本

英语专开题报告范文本摘要:一、引言1.英语专业的重要性2.开题报告的意义二、研究背景1.英语学习现状2.专四、专八考试重要性三、研究目的1.提高英语水平2.应对专四、专八考试四、研究方法1.学习策略2.实践应用五、研究步骤1.调查分析2.制定计划3.实施与调整4.成果评估六、预期成果1.英语水平提升2.考试取得好成绩3.形成一套有效学习方法正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应对专四、专八考试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为此,本开题报告旨在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英语,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专四、专八考试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英语学习的现状。

在我国,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听力理解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套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

其次,专四、专八考试是衡量英语专业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历年考试题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在专四、专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提高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如何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首先,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需求和困难;接着,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然后,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调整和完善学习方法;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验证本研究的效果。

本研究预期能带来以下成果:一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使他们能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英语;二是帮助他们在专四、专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亮点;三是形成一套可复制、具有实用性的英语学习方法,为今后英语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总之,本开题报告将从实际出发,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专四、专八考试。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一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

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编辑版】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编辑版】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标题: 英语隐喻汉译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

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 Lakoff Johnson 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

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

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

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 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意义: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

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论文简要提纲1.引言2.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2.1 隐喻的定义2.2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2.3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3.1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3.1.1 习用性隐喻3.1.2 新生隐喻3.2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3.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4.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4.1 翻译的标准4.2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4.3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4.4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5.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 直译法 5.2 意译法 5.3 转译法 5.4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4) 参考书目Aristotle. “Rhetoric” In W. D. Ross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1924. 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 inMetaphor ,1988. 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Routledge 11, New Fetter lane, London, 1997. Jin Di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Nida, Eugene A.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陈望道,1983,《修辞学发凡》。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最新3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最新3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最新3篇英语课题开题报告篇一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的一种,许多老师都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班额大成员的,经常顾此失彼,部分合作学习习惯不好,最终造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避免采取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当代主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会如何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学会模仿、倾听、尊重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题提出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会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担负起个人社会交际的重任。

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语言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课题研究设计研究目标与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即科学合理的分组,包括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

再次,明确小组分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序表达、积极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接着,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展创新任务,进行方式多样的科学评价。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低效情况、低效成因、的调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法:整理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理论资料。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许多国内企事业单位要求员工具备优秀的英语能力,这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日益广阔。

因此,为了确保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对其进行系统的学术、职业培养,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核心任务。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论文选择的题目为“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研究”,该题目选自现代教育技术领域,是一个非常前沿、热门的研究课题,将针对当前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市场的需求,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内容安排1. 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阐述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2. 概述国内外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状况;3. 基于调查分析和文献研究较为全面地论述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 提出针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并进行深入探讨与论述;5. 总结分析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结论,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6. 书写论文参考文献与个人感想。

四、计划进度安排在本次毕业论文研究中,我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研究:1. 第一周:查阅相关文献,为论文提纲做准备;2. 第二周:明确研究题目,进一步分析相关文献,制定调查问卷;3. 第三周:开展针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研究的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4. 第四周:撰写研究论文,并自行进行校对改进;5. 第五周:请教导师指导,并进行论文修改;6. 第六周:提交毕业论文,并准备答辩。

五、预期成果研究完成后,预期可以得出:1.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现状的全面概括;2.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研究现状的分析;3. 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的说服力强的改进措施;4.研究结果可为高校相关教育部门提供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职场英语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建议,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意义:
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乞力马扎罗的雪》作为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最为出色的意识流短篇小说之一出版后在美国文坛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对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在创作中时常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行文方面句式凝练、措辞朴素,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表达出极其丰富的内容。

他在众多作品中都拷问了同一个问题,即有关生与死的思考。

这个问题可谓是人类一直探讨关心的终极问题之一,许多作家穷极一生都在追寻该问题的答案。

因此研究此篇小说的意识流写法就成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海明威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肃,一贯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他喜爱马克·吐温并深受其影响。

文体清秀、流畅明亮,这也是他语言艺术的风格。

然而,最突出反映他创作特色的,还是作品中大多数人物都有颇带孤独感的内心独白,即长篇的心理描写,实际上也就是后来发展称为“意识流”的手法。

从思想意义上看,他的人物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悲观主义色彩,反映了他的世界观的局限。

美国著名文评家威拉德?索普对海明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海明威是当代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

他敢于突破传统,创造新的风格和手法来适应题材的需要。


本文试图从意识流的角度对《乞力马扎罗的雪》作详细和深入的分析。

剖析了海明威如何采用“清醒时的意识流”和“梦幻时的意识流”交错纵横来展现主人公哈里对过往的追忆,对爱情的迷茫和对死亡的态度转变。

这样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海明威“意识流”手法的创作,也能从作品
中得到教益,开阔了视野,推动文学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所属领域发展状况:
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国文坛上,—批作家不约而同地将创作视角由面向客观世界转向人内心的主观世界,并采用悖逆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常人视线不及的精神领域。

读者在这类创作中不再借助文字的形象性功能进入到清晰、有序的故事“大观园”,而是在一种自由流动的意识导引下,通过依附于语言的表达来经历人类主观生命的世界。

人们称这类创作为文学意识流。

“意识流”一词本为心理学术语。

1884年美国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发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一文,论述了意识活动流动不止的特点,首次使用了“意识流”一词。

文中写道:“意识从来也不表现为被分割成碎块。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流行开来的西方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又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提
供了理论依据。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是认识世界本体的唯一根据。

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即“意识的绵延”。

19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阿·杜雅尔丹(1861~1949)发表了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

该作因始终运用“内心独白”艺术手法,被后人视为意识流文学的先声。

进入20世纪后,意识流文学家们将意识流创作方法加以完备化并使之走向成熟。

至20年代前后,意识流文学进入兴盛时期。

《乞力马扎罗的雪》被认为是海明威的意识流派的典型代表之作。

国内外研究《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文献不可胜数,其中比较权威的专著有以下四本:1990年邱平壤所著《海明威研究在中国/The Study Of E·hemingway In China》,1992年著名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所著《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传》,1980年董衡巽所著《海明威研究》,2004年曹明伦所著《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宗教意识》。

2006年8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汤永宽,陈良廷等翻译了《乞力马扎罗的雪》,随着汉译版本的日趋完美,国内学者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研究兴致日趋高涨。

本文从语言结构和作品深沉意义,以意识流的角度对《乞力马扎罗的雪》作详细和深入的探讨分析,以期推动该领域课题研究的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文先阐释“意识流”的内涵以及意识流小说在中国和美国的整体发展状况。

紧接着简单介绍意识流作家海明威的生平和著作。

透过《乞力马扎罗的雪》这一代表作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较为全面地展示海明威是如何采用“清醒时的意识流”和“梦幻时的意识流”交错纵横来表现主人公哈里对过往的追忆,对爱情的迷茫和对死亡的态度转变。

最后追本溯源进一步分析探讨意识流手法对这部作品产生的深沉意义,并作出合理的评价赏析。

四、研究方法:
一,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从主人公哈里睡梦中和醒着的状态相互
交错表现出的“清醒时的意识流”和“梦幻时的意识流”进行对比赏析。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分析作者在作品的某些地方所用的语句或者景物描写所表达出的涵义和意境。

三,运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方法剖析作者通过意识流手法从侧面想要反应的隐含意义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研究手段:
作者主要通过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和外国语学院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比如文献、著作、杂志等, 以及通过“中国期刊网", , 等网站,搜索相关资料,并通过在结合导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来分析和解决该问题,最终完成本课题。

六、研究步骤:
首先,通过书籍和网络了解国内外意识流派文学的的状况,仔细研读《乞力马扎罗的雪》和深入了解意识流手法的内涵。

其次,认真对所选题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从多个层面总结小说反应出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最后,综合以上的分析和得出的论点,给予适当的评价。

七、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出版社, 2003:
495, 501.
[2] 海明威.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M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72, 80, 97.
[3]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M ].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4: 192.
[4] 肖立青.海明威:一位伟大的语言艺术家—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
的魅力与启示[J].柳州师专学报,2003:40-43
[5] 林立峰. 浅谈《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意识流及象征手法[J].江西行
政学院学报,2005:98-99
[6] 郑秋萍. 生与死的真谛—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浅析[J].玉林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1-63
[7] 熊荣斌,张勤. 生与死的写真[J]: 52-54
[8] 彭家海,《乞力马扎罗的雪》主题实习及其表现手法探讨,湖北工学
院学报,1997,(6).
[9] 郭成芳.超越时空重塑自我---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意识流创作
手法.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
[10] Baldick.Chris.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Oxford: Oxford UP,1990,210.
[11] Dussinger.Gloria R.“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Harry’s
Second Chance”[M].Studies in Short Fiction5.(Fall 1967): 54-59.
[12] Stallman ,R.W.The House That James Built and Other Literary
Studies[M].East Lansing: Michigan State UP,1961.
[13] James Wright, Elements of style[J]. Hacgrawer Schence Press.
U.S.A,1988.
[14] Rodert P.Weeks.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ed[J]. 1962.
[15]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S.A.[J].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8.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