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讯产业发展趋势
2024-2024年世界光通信市场综合分析

2024-2024年世界光通信市场综合分析2024年至2024年的世界光通信市场将经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高质量、高效率的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通信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全球光通信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增长。
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通信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并且有望以每年10%的增长率继续增长。
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光通信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预计在2024年之前,该地区光通信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
其次,2024年至2024年的世界光通信市场将经历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创新。
光纤通信、光纤放大器、光纤交换机等光通信设备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同时,新技术和新产品也将涌现,如光模块、光收发器、光解调器等。
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将进一步提高光通信的速度、带宽和可靠性。
第三,2024年至2024年的世界光通信市场将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态势。
目前,全球光通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新的竞争对手也将涌现,如日本的NEC、韩国的三星等。
竞争的加剧将推动光通信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升级。
第四,政策和法规将对光通信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2024年至2024年期间,各国政府将加大对光通信技术和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光通信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例如,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光纤到户"的战略目标,加速光通信技术在城市和农村的推广和应用。
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将为光通信市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2024年至2024年的世界光通信市场将经历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政策的支持,光通信市场有望保持持续健康的增长态势。
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将推动光通信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通信市场在2024年至2024年期间将继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光电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光电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光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融合了光学、电子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从通信领域到医疗诊断,从工业制造到航空航天,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那么,在未来,这一技术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首先,我们来谈谈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对通信速度和容量的需求日益迫切。
未来,光通信将朝着更高的传输速率、更长的传输距离和更低的能耗方向发展。
多芯光纤、空分复用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大幅提升光通信的容量。
同时,新型的光调制格式和信号处理算法也将不断涌现,以提高频谱效率和降低误码率。
此外,全光网络的实现将是未来光通信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意味着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无需进行光电转换,从而大大减少了信号延迟和能耗。
在显示技术方面,光电信息技术也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已经逐渐崭露头角,并有望在未来取代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
OLED 和QLED 具有自发光、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逼真和震撼的视觉体验。
同时,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也将使显示屏更加轻薄、柔韧,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折叠手机等创新产品中。
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不断成熟,也将对显示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广的视角,这将进一步推动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
在激光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和超短脉冲激光方面。
高功率激光在工业加工、材料处理和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激光切割、焊接和表面处理等工艺将更加高效和精确,能够加工更加复杂的形状和材料。
高光束质量的激光则在激光通信、激光雷达和激光武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高的精度。
超短脉冲激光的发展将为微纳加工、生物医学和超快科学研究等提供强大的工具,能够实现对物质的精细操控和超快过程的探测。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光纤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其信号传输速率和容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电信号传输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应用和发展趋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其次,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通信速度和传输容量要求的增加,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发展的趋势:1.高速传输:随着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通信速度和传输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将不断提高传输速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TB级别的传输速率。
2.大容量传输:随着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形式的出现,对传输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将不断提高带宽,以满足大容量传输的需求。
3.无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无源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它不需要能耗较高的光放大器等设备,可以降低通信系统的能耗。
未来的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将更加注重能耗问题,提高系统的能效。
4.光纤传感技术: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展开,例如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光纤传输信号,实现对温度、压力、湿度等物理量的监测,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等特点。
综上所述,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应用和发展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和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另外,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拓展,为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突破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突破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已经在现代化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5G等新兴技术的推动,光纤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突破。
本文将从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突破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1. 高速和大容量:随着人们对于高速网络的需求日益增长,光纤通信技术也要求能以更高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
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T级别的传输速率,未来将向更高的速率发展。
同时,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光纤通信技术也要求提供更大的容量,以满足数据传输需求。
2. 低延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实时应用等的不断普及,对网络的低延迟要求越来越高。
光纤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虽然已经非常快,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传输延迟。
为了满足低延迟的需求,光纤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传输速度和减少传输延迟,在保证高速和大容量的同时,提供更低的延迟。
3. 网络安全:随着网络攻击日益猖獗,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础,需要更加注重网络安全。
未来,光纤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加密和安全传输,以确保用户的数据不被未授权访问和篡改。
4. 绿色环保:光纤通信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电信传输方式更加环保。
光通信不需要大量的电源来支持传输信号,同时也不会产生电磁辐射。
未来,光纤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能耗,以推动绿色环保的发展。
二、新技术突破1. 高密度纤芯:高密度纤芯技术是目前光纤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
传统的单模光纤通常具有一个纤芯,而高密度纤芯技术可以在一个纤芯中传输多个模式的光信号,从而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
高密度纤芯技术利用了光信号的多个自由度,可以显著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
2. 弯曲光纤:传统的光纤在弯曲时会有较大的光功率损耗,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然而,新的弯曲光纤技术可以在光纤弯曲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光功率损耗,拓展了光纤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空间。
弯曲光纤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在复杂环境中部署光纤网络,并提高光纤通信技术的适用性。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新趋势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新趋势光纤通信技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以其高速、大容量、低损耗和抗干扰等优点,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光纤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并应对着新的挑战。
首先,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回顾过去数十年,从单模光纤到多模光纤,再到现在的高密度光纤和空芯光纤,光纤通信技术在传输带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传输速率从初始的几百Mpbs,逐渐提升到1Gbps、10Gbps,甚至现在的100Gbps、400Gbps和1Tbps以上,使得传输速度的需求从前几年的Gbps级别,逐渐提升到了今天的Tbps级别。
其次,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也为光纤通信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早期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一根光纤只能传输一路信号。
随着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重叠在同一根光纤上进行传输,大大提高了光纤的利用率。
多路复用技术使得光纤传输容量不再受限于光纤数量,而是受限于波长数目,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传输容量和效率。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数据需求涌入了通信网络中,对传输带宽提出了高要求。
虽然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很高的传输速率,但仍然需要不断提高带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为此,光纤通信技术的新趋势在于引入新材料、新构造和新技术来应对这一挑战。
例如,利用光子晶体技术和纳米技术制造出的超材料,可以调控光信号的传播速度、相位和方向,从而提高光纤的传输性能。
此外,光纤涂层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降低光纤的损耗并提高传输距离,为长距离高速传输提供支持。
另外,通过光电混合集成技术,将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集成在一起,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稳定性,实现更高速率的传输。
此外,新型的光纤通信系统也在英国和美国等一些国家进行研发和试验,比如空气芯光纤通信技术。
它利用气体填充光纤的芯部,使得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速度更快,传输延迟更低。
空间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空间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空间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空间光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光波在空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技术。
目前,空间光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高速通信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
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成熟度提高。
随着光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光通信技术的成熟度不断提高。
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和应用空间光通信技术。
2.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空间光通信技术在军事、航天、卫星通信、地球观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空间光通信技术也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3.技术性能不断提高。
空间光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带宽、抗干扰能力等性能不断提高,已经可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二、空间光通信技术发展趋势1.高速传输。
未来空间光通信技术将会更加注重高速传输,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2.多波长技术。
多波长技术可以提高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带宽和传输速度,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自适应光学技术。
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提高空间光通信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可以提高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5.智能化应用。
未来空间光通信技术将会更加注重智能化应用,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总之,空间光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速通信技术,其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空间光通信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国无线光通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无线光通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无线光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通信技术,正在逐渐成为未来通信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之一,对无线光通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无线光通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无线光通信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发展较为活跃,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无线光通信技术可以通过可见光和红外光进行数据传输,具备高带宽、长距离传输、低延迟等优势。
这使得无线光通信在高速无线接入、室内定位、无线传感等场景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中国的城市领域,无线光通信已经开始得到应用。
一些大型商场和办公楼已经采用无线光通信技术来提供宽带接入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高速网络的需求。
此外,国内的一些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等,也开始尝试应用无线光通信技术进行室内定位,提供更准确的导航和位置服务。
这些领域的应用表明,无线光通信技术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然而,中国的无线光通信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层面的挑战是最为突出的。
无线光通信技术的距离限制、干扰问题以及接入设备的成本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此外,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是无线光通信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在中国,无线光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和相关政策的完善也需要加强。
然而,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的无线光通信仍然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无线光通信在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支持。
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合作,中国的无线光通信产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在未来,中国无线光通信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5G时代的到来,需要更高速率和更低时延的通信技术,无线光通信将成为满足需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次,智能物联网的发展也将推动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分析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现在,人们一般使用的通信方式有很多,如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等。
从过去的电话、传真、电报到现在的短信、社交软件、视频通话等等,通信方式的变化是轻而易举的。
其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通信技术的一大进步。
本文将分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光纤通信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初衷是为了解决交通信号传输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传输方式会受到电磁干扰,光纤通信技术在传输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消除这种干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纤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96年开始的全球光纤通信网络建设。
这个网络使得跨国通信变得更加便捷,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 初期阶段(1965-1980年代)光纤通信的理论研究是在1960年代初开始的。
早期的光纤通信主要是对光纤的性质和结构进行探究。
直到1970年初,美国宝洁公司研究员理查德·埃皮斯泰因首次成功地利用光纤传输了人类的语音信息,标志着光纤通信进入实用化时代。
2. 建设阶段(1980-1990年代)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光纤通信的优势非常明显,在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方面都要更加稳定和高效。
198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兴建光纤传输网络。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96年开始的全球光纤通信网络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各家通信技术公司纷纷加入到光纤通信技术的研制中。
3. 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快。
从最初的几千比特每秒到现在的几十兆比特每秒,甚至可以达到百兆比特以上的速率。
此外,光纤通信也进一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银行交易、商业交流、远程医疗等等,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通讯技术。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光纤通信技术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日益迅速,已经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光通訊產業發展趨勢第一節光通訊產業之發展趨勢與市場預測壹、 光通訊整體之發展趨勢與市場分析一、發展方向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網路頻寬嚴重不足,而塞車的情形也日漸嚴重;因此,各國的電信業者紛紛擴充其網路頻寬,舖設光纖通訊系統,從長途的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WAN)到都會區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光纖的滲透率幾乎已達百分之百,並開始滲透到用戶迴路端,且有線電視主幹線光纖化也帶動了光纖的使用。
光纖到社區(Fiber to The Curb, FTTC)的光纖化,也將直指用戶端,如圖4-1。
所以光纖通訊的系統設備大幅成長,同時帶動了零組件的成長。
1因DWDM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全光傳輸網路(All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概念的興起如圖4-2,如何有效地整合全光傳輸網路以及網際網路,變成為建置新一代有線通訊網路成功的關鍵2。
在這方面,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下:1.在長途、區域與當地的網路,環狀網路(Rings)將被Mesh topology 所取代。
這將會減少時間的消耗與增加波長動態的管理。
2.數位交換連結設備將會被光交換連結設備所取代,光塞取器(OpticalAdd-drop Multiplex)與光交換器(Optical cross-connects/optical switch)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1 蘇建元,全球通訊產業發展現況與分析,通訊事典書,第三波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2Peter Heywood, Optical Networking in Five Easy Piece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Review, May 2000, PP54-63.圖4-2光通訊產業市場架構資料來源:1. 郭哲誠,從世界級系統廠商的需求來看台灣光纖通訊產業的機會,光纖通訊產業經營策略高峰會,2001年5月2.本研究整理3.光訊號的再生(Regeneration of optical signal)將不再需要,以減少成本,並讓電信業者較容易地昇等其網路系統以利用最新的傳輸技術。
4.簡化網路封包在全光網路上傳送格式,目前有兩種主要封裝方式用在光纖網路上傳送IP封包,即指IP over ATM 與IP Over SDH/SONET。
然而這兩種方式有其缺點。
前者帶來了高達25%的頻寬浪費,後者則有著高運算負荷(computation overhead)及對稱性網路架構不合適網際網路通訊模式的問題。
目前有許多改善的做法,例如IP→ATM→DWDM或IP Over DWDM,但最終的發展趨勢將是尋求IP plus Fiber,也就是說Optical 自動看懂 IP signals,以期待能的到最佳的網路頻寬效能。
5.強化全光網路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全光網路必須能夠同時承載各種不同的網路傳輸協定,其自我保護機制不能仰仗外部的電子設備,而必須是內建(built in)在光網路內部的。
另外,因為此保護機制在某種程度上與多個傳統電子網路的錯誤偵測及自我迴復機制重疊,例如目前的SONET/SDH網路更具有訊號介面統一且效能強大的網路的錯誤偵測及自我迴復機制,網際網路也多有實現在路由機制上的錯誤偵測及自我迴復機制,未來如何協調彼此的功能分工也將是技術發展的重點。
6.整合網際網路與全光網路的交通流量工程機制,未來的整合網路不但應具備高傳輸頻寬,還應有良好的交通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能力,提供一致的網際網路與全光網路交通流量工程控制機制,變成為產業界普遍的共識,目前提出的建議包括:(1)、仿照現有網際網路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機制,在全光網路上提供以光通道為單位的路由交換功能,稱為Multi-Protocol Lambda Switch。
(2)在全光網路上實現如網際網路MPLS般的封包路由交換功能。
亦即在全光網路上實現如何同網際網路的分封交換功能。
有此可知,網際網路對通訊產業的影響,已由終端產品/應用的開發,進展為對網路架構產生轉化,在IP應用逐漸普及的情況下,促使未來通訊網路朝向以IP為基礎的整合方向發展。
而在網路逐步發展整合的前提下,服務市場對Multi-services的需求亦將益形迫切,在此一整合趨勢下,為了能有效率地處理網路上的訊號流量,整體通訊網路勢必朝向寬頻化的方向發展。
二、市場分析根據IT IS計劃報告如表4-1,光通訊元件整體產業未來10年平均成長率約在20%,其中以光交換連結(Optical Switch)、光收發模組(Transceiver)及濾波器(Filter)極具成長潛力。
3表4-1光通訊元件產值成長比較42000-2005 2005-2015 2015-2025光交換連結(Optical Switch) 36% 21% 19%光收發模組Transmitter Receiver 24%24%25%22%13%10%濾波器(Filter) 21% 20% 15%連接器(Connector) 21% 18% 13%耦合器Coupler 18% 18% 13%放大器(Amplifier) 16% 13% 11%光纜(Fiber-optic cable) 14% 10% 6%合計 21.7% 20% 14% 根據PIDA資料,全球光通訊市場於2000達46.14億美元,至2003年可達787.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19.5%。
由表4-2可知,成長最多的產品是光主動元件,年複合成長率25.45%,其次為光被動元件,年複合成長率為21%。
帶動主被動元件成長的主要動力就是區域網路光纖化,終端所需之主被動元件數目龐大所致。
3 紀昭吟,光纖元件發展機會,新世紀我國光通訊產業商機與策略研討會,2001年1月4 工研院精資中心IT IS計劃整理,2001/1表4-2 全球光纖通訊市場現況產品別 1998 1999 2000 2003 CAGR (2000-2003) 光通訊元件光纖 2,089 2,052 2,283 3,183 11.71%光纜 6,811 7,159 7,676 10,67711.63%光主動元件 6,431 8,103 10,23420,16925.38%光被動元件 1,645 1,990 2,410 4,266 20.97%光通訊設備類電信光傳輸設備 11,40314,40617,81530,64719.82%光纖區域網路 2,474 3,063 3,792 6,635 20.50%有線電視光傳輸設備 682 814 958 1,503 16.20%光通訊量測 641 802 972 1,709 20.70%合計 32,17638,38938,38978,74419.50% 資料來源:PIDA/本研究整理由於DWDM技術可以處理34Mbps-2.5Gbps(甚至以上)的訊號流量,使以未來通訊的傳輸網路將朝向結合SDH/SONET及DWDM等技術的方向發展。
根據全球市場預測,傳輸端系統在2002年達210億美元(Dataquest),接取端設備在光介面的比例至2003年也將達35%,超越銅線所佔的30%(Dataquest),這些都顯示了光通訊產業正逐步成為網路產業的發展重心。
此外,根據ElectronicCast的報告顯示,全球光通訊零組件市場,在1998年的整體產值為80億7千6百萬美元,1999年為100億9千3百萬美元,計2003年更達到244億3千5百萬美元。
由表4-3得知,1999-2003 年的複合年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CAGR)為22.6%。
其中以主動元件的成長率較高,1998-2003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6%,光纖被動元件則稍低,但每年也有20%以上,這兩個市場都是因為系統的大量舖設而導致價格大幅下降。
55小飛俠,光纖通訊篇,通訊事典書,第三波特刊35,2001年表4-3:全球光纖通訊零組件市場規模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CAGR光主動元件 6,431 8,103 10,23412,92616,32520,16926%光被動元件 1,645 1,990 2,410 2,914 3,525 4,266 20%總計 8,076 10,093 12,64415,84019,85024,43522.6%資料來源:ElectroniCast與本研究整理貳、光纖與光纜一、產業分析與市場預測光纖需求近年有明顯的成長,價格稍有回漲,但未來幾年幾乎成長幅度有限。
光纖產品於2000年全球市場規模為5800萬蕊公里,比前年增加超過了18%,成長的背景為全球可攜式電話和網際網路的普及,年複合成長率在10-20%。
亞洲區以日本與中國發展最快速。
目前由美國幾家大光纖絲廠如康寧(Corning) 和朗訊(Lucent),以及日本的住友電工(Sumitomo)、藤倉(Fujikura)與古河電工(Furukawa)等公司,其中康寧佔有率最高。
有關光纜部分,2000年全球光纜市場量突破了5800萬蕊公里,預計未來2-3年仍會以15%的成長率成長。
全球光纜市場的成長重心在歐洲與亞太地區,而北美市場已較成熟。
分析各應用領域所適用的光纜數量,目前光纜應用不僅在長距離用途,也而是在於室內中繼和用戶迴路。
表4.4 全球光纖市場產值與各區域市場量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CAGR 市場產值/百萬美元 7159 7676 8567 9563 10677 11%各區域市場量/萬蕊公里北美 1617 1759 1882 1984 2069 6%歐洲 1162 1407 1680 1984 2328 19%亞太 1870 2228 2621 3052 3448 17%其他 404 469 538 610 776 18%總和/萬蕊公里 5054 5863 6720 7629 8621 14%資料來源:PIDA/本研究整理二、具市場成長潛力與發展之光纖、光纜種類(一)、塑膠光纖:不僅具有傳輸頻寬,在價格上也比較低廉,因此在短程通訊上頗具潛力。
從預測報告顯示,塑膠光纖2000年銷售量為38萬蕊公里,市場並持續快速成長,預測到2003年便會超過百萬蕊公里。
塑膠光纖從1999年約8千萬美元銷售金額,擴充到2005年超過7億美元,銷售量估計將超拓385萬蕊公里。
目前塑膠光纖的市場以日本的Mistubishi Rayon 佔有率最高,但台灣在塑膠製造的能力相當強,而且塑膠光纖的零組件價格不高,相當適合台灣的產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