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地理位置、属性和现象)与数据库进行整合、管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它结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农业等领域。

而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卫星、飞机等各种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译。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为基础,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

GIS的核心是一个空间数据库,它包含了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地理要素和其属性数据。

地理要素可以是点、线、面,以及更复杂的实体,如建筑物和道路网络。

GIS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这些要素进行存储、查询和分析,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帮助规划师在建设新的城市区域时合理规划建筑物和道路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GIS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例如监测和管理水源、森林和土地利用变化等。

此外,GIS还可以应用于资源管理,如农业、林业和能源管理。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平台(包括卫星、飞机等)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上的各种信息,例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等。

这些信息对于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监测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和森林砍伐等现象。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科学家可以制作出高分辨率的图像,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

在资源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测绘土地利用、森林估测以及水资源管理。

农业领域也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GIS和遥感技术通常是结合使用的。

GIS可以将遥感数据整合到地理数据库中,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并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现代地理科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地理研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系统。

它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其中最核心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提供了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分析和输出等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规划师分析土地利用、交通流量、人口分布等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保护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和分析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侵蚀等环境指标,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支持。

在农业生产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土壤肥力评估、农作物生长监测等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未来,地理信息系统将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系统将能够获取更高分辨率、更全面的地理数据,为各个领域的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支持。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也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感知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的光谱、热红外、雷达等多种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表的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特征。

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寻找矿产资源、识别地质构造等。

在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提供及时的预警和救援信息。

在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指标,为农民提供农业管理的科学依据。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处理、分析、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系统。

它将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可分析,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其中软件是GIS系统的核心,可以进行地图叠加、空间分析、地理编码等功能。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利用GIS系统进行城市规划,企业可以通过GIS系统实现市场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利用GIS系统进行自然灾害监测和预测。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实现对地表物体的高精度监测和勘测,为GIS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农田的土地利用情况、城市的扩张速度等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三、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是当前地理信息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通过将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信息输入到GIS系统中,可以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为用户提供更精确、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结合应用广泛,包括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污染源的位置和范围,并利用GIS系统分析其影响范围,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高中地理信息科学练习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高中地理信息科学练习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高中地理信息科学练习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高中地理信息科学练习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关系和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学科。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两个重要技术手段。

遥感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技术,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将地理信息与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常常相互结合,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高中地理信息科学的练习题,帮助你理解和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1. 简述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2. 地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3. 遥感数据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4. 请描述遥感图像的特征及其解析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5. 请简述常见的遥感传感器有哪些,并分别说明其原理和应用。

6.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请从二维和三维数据模型分别进行讨论。

7.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8.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9.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分析有哪些应用场景?请分别说明其中的一种。

10. 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以上是对高中地理信息科学的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你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地理信息科学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不仅在地理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也渗透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气象预测等多个领域。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科学中的两个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获取和分析地理空间信息,为人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地理现象的方式。

在未来的发展中,地理信息科学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推动。

注:本文根据题目要求,以一种范例模式进行展示,以此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信息科学的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逐渐成为现代地理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系统,而遥感技术则是利用航空器或卫星等飞行器对地面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技术。

两者的结合应用广泛,对于环境管理、城市规划、资源调查和天气预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环境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遥感数据,可以实时监测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变化、水质污染等环境指标,为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球森林覆盖率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森林火灾、森林砍伐等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其次,在城市规划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趋势。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城市用地规模、道路交通网络、人口密度等方面的模拟和预测。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调整和基础设施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城市建筑物、道路和绿化等进行监测和更新,及时了解城市的用地利用情况和空间布局变化。

再次,在资源调查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对自然资源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遥感图像和地理数据,可以获取土地类型、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信息,并进行多尺度、多维度的空间分析。

这些信息对于农业发展、矿产勘探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农业领域,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指标,为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灾害预警提供支持。

最后,在天气预报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气环境的实时和空间信息。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并生成气象产品,如云图、风场图等。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是现代地理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工具。

它们的结合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径,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与展示相结合的技术系统,其主要特点如下:1. 数据集成:GIS能够将来自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统一,形成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2. 空间分析功能:GIS具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分析、模拟和预测等功能,可以发现地理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3. 时空关联性:GIS能够将地理现象和其时空背景关联起来,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形式展示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4. 决策支持:GIS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数据处理工具,更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科学的空间决策支持。

二、遥感技术的概念与特点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1. 广覆盖性:遥感技术通过空间遥感平台,能够对全球任意地点进行观测,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数据。

2. 多源性:遥感技术主要通过获取地面反射、辐射和散射的电磁波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译,同时可结合地面观测数据,使观测范围更加全面。

3. 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能够获得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地理信息,可以捕捉地表变化过程和细微特征。

4. 非接触性:遥感技术的数据获取过程不需要直接接触目标物,可以克服传统调查方法难以触及的地区和环境。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 地理环境分析: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对土壤、水资源、气候等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是现代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GIS和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在高考中运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将地理实体和属性数据与地图相结合,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GIS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问题,例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灾害风险评估等。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地图,通过GIS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地理现象。

通过地图的可视化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能更轻松地分析和解决与空间相关的问题。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影像和其他数据。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大范围、连续、多时相的地理信息,用于地理分析和空间研究。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灾害评估等领域。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遥感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地理数据,特别是影像数据。

通过解读和分析这些影像数据,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并能够从中获取有关地理要素的信息,例如地貌、水系和植被等。

3.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GIS和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通过分析地理数据和影像数据,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土地用途,并提供决策支持。

在城市规划方面,GIS和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最佳建设位置和道路规划。

通过分析地理数据和影像数据,可以评估不同区域的交通流量和人口密度,以便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另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GIS和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自然资源的变化和破坏。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的变化,以及湖泊和河流的水质状况等。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现代地理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别介绍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地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和解释地面上的遥感图像来研究地球的表面和大气现象的一种手段。

它利用航空器和卫星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从而获取地表和大气层的各种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地表温度、植被覆盖、海洋温度、气候变化等。

这些信息对于气候预测、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的原理包括传感器的选择、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等。

传感器的选择根据需要获取的信息类型来确定,不同传感器可以感知不同的波段和频率范围。

遥感图像的获取需要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进行,利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而对于获取到的遥感图像,需要进行预处理、增强和分类等过程,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利用遥感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许多领域。

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灾害预警信息;在城市规划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城市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对地球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更加精确和可靠。

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地理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它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生成各种地图、图表和报告,用以支持地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多个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

数据管理涉及地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个可靠和易于访问的数据库。

空间分析则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模型和算法,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林业大学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12.24-12.26
实习内容:昆明市盘龙江下游区
域遥感影像矢量化分析与制图
姓名:***
学号:***********
专业:林学
提交时间:2013.12.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IS、RS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使用。

2.能使用软件进行图像的矢量化、建库、空间分析、制图等操作。

3.熟悉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4.熟悉ArcGIS软件的操作,进行遥感图像的矢量化。

二、实习内容
根据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把卫星影像图进行棚格数据的矢量化,并制成地图谈谈对该区林业建设的看法。

三、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1)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

启动ArcCatalog,在E盘新建文件夹下新建个人数据库,要素集以kunming命名,在个人数据库下面以西安WGS1984坐标系为标准,分别新建要点线面的要素类:DLTB、XZDW、point。

如图:
线、面的要素类的建立同上面的步骤一样,但是需要更改一下要素类型,线的改成线要素,面的改成面要素就完成了。

(2)卫星图片的矢量化
以卫星影像图当做背景,矢量化图层并建立地类图班数据库,土地分类可参考老师所给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表为标准。

先打开Arcmap,添加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和kunming下面的点线面三个要素。

将上述新
建的几个要素导入其中,打开“编辑器”,新建立多边形,通过目视判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要素类别。

同一小组内的两名同学,把该影像图分为上下两块,每个人分别对自己的地域进行描图。

当图描好以后,开始进行图形的合并,合并出来的图形有重叠的部分,和空隙的部分。

我们应用拓扑关系查找出相应的重叠区、空隙区得位置,一个一个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止。

然后再对图像上面渲染,选择适合的颜色把各个用地区分开来,下表就是老师给的图地分类标准,编辑属性主要的步骤是:根据目视判读,新建各地类的多边形,画出多边形后,打开其属性表,并根据给的标准在属性表中编辑信息。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与《土地规划分类》对应关系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土地规划分类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二级类一级类
其他未利用土地33 5
(3)以河流中心线1000米缓冲区的创建:
打开Arcmap,并加载拓扑好的矢量图,在Arcmap的工具栏下,点击“compermise”选项,在菜单中加载“bufferwired”选项,并拖至菜单栏,在确定单位是否统一。

然后双击图标,打开缓冲区创建菜单,然后在“区域”选项中,输入1000米或1千米,确定后近椭圆形的缓冲区显示在图形上。

在缓冲区图层的属性中,将缓冲区显示透明度改为50%。

做好的图如下:
(4)图形的输出
在“视图”菜单下,将视图显示属性改为“Layout”,设置页面为横向,将图形框选,拉伸里面的线框使得刚好跟图像边缘重合,在数据属性中,加载坐标方格网,在“insert”下加载相关的标题、比例尺、指北针、图例、用地面积、占地比例各项内容,规范制图。

图形编辑、整理后,导出JPEG图片,设置分辨率及调整相关属性,输出图片。

如下图:
最后完成得到的图形:
所建立的缓冲区地图:
昆明市盘龙区各土地利用的面积:
各地类的面积统计:
地类名称地类编号地类面积(公顷) 所占比例
水田111 908.90 56.3%
牧草地14 14.95 0.9%
农村道路152 38.72 2.4%
坑塘水面153 88.45 5.5%
沟渠154 11.00 0.7%
城市211 95.62 5.9% 农村居民点213 226.83 14.1%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14 36.03 2.2% 公路222 21.78 1.3%
河流水面311 16.27 1.0%
湖泊水面312 120.04 7.4%
裸地334 35.74 2.2%
面积合计:1614.32
四、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为期三天的实习,我比较深刻地认识空间信息常用的空间分析模型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的GIS软件和空间数据库系统,并对GIS应用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更对GIS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了解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近十几年迅速发展进来的一种空间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的综合性技术,它们与空间、电子、光学、地理学、地图学以及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等一切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有关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也认识地物遥感影像特征,基本掌握遥感影像合成和信息融和原理与方法,熟悉遥感目视解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