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西门豹》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优秀课件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豸 笔画:10 组词:豹子 猎豹 海豹 熊心豹胆 造句:雪豹是生活在高寒地带的凶猛
动物。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9 组词:分派 气派 帮派 拉帮结派 造句:爸爸被派到外地出差了。
笔顺:
结构:上下 部首:女 笔画:11 组词:娶亲 迎娶 嫁娶 明媒正娶 造句:听说孙子要娶媳妇了,老奶奶
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 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
他的办法好在:(1)安排周密;(2)不动 声色;(3)假戏真做;(4)讲究策略,区 别对待。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西门豹 战国时期魏国安邑 (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
带)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 功勋。初到邺城 (今河南安阳北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 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 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 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 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 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 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 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很高兴。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女 笔画:13 组词:媳妇 儿媳 婆媳 造句:邻居李阿姨是个孝顺的好儿媳。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女 笔画:6 组词:妇女 夫妇 孕妇 夫唱妇随 造句:雷锋的故事流传广泛,妇孺皆
知。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1 组词:淹没 淹留 淹水 造句:一场洪水将所有的庄稼都淹没
反对迷信尊重科学西门豹起因故事发生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思考计策成竹在胸经过故事高潮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结果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将计就计将计就计为民除害为民除害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西门豹》]三年级下册西门豹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西门豹》]三年级下册西门豹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5db7c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c.png)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西门豹》]三年级下册西门豹课文课件网权威发布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西门豹》,更多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相关信息请访问课件网。
学习目标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2.投影片。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
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
“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
“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a.了解原因。
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了解受害者。
d.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
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西门豹》说课稿

《西门豹》说课稿《西门豹》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门豹》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门豹》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民间故事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西门豹》十几年前,我是作为一名小学生来学习《西门豹》的,直到今天,这篇课文仍然被收录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由此可见西门豹那种正义凛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破除迷信的智慧对当今社会还存在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我们的学生所处的身边环境还充斥着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
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进行这样一种破除迷信的思想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而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当属对人物语言的刻画,西门豹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谓“话中有话”。
三年级学生通过一课时的学习,对课文能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但对文本的理解往往还只停留在表层的感悟上,这就需要老师在第二课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合作探究真正读懂西门豹的“话中话”。
由此,我结合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2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谈谈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
为此,根据语文新课程,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一、激情讲述,导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老师的激情渲染,讲述当今封建迷信的危害。
力求通过惨痛的事实讲述和悲惨的画面放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情感铺垫。
三年级语文《西门豹》课文

三年级语文《西门豹》课文【课文原文】西门豹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
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何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老大爷说:“巫婆说的。
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
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
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
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老大爷说:“没有发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
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
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
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西门豹》说课稿

《西门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门豹》。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西门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和谋略,赞扬了他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古代历史故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究未知,但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门豹的智慧和谋略,学习他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体会他的智慧和谋略。
2、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做法的妙处,感受他一心为民的品质。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人物的情感。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优秀课件

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
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读出正经的语气
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 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故意装着要认 真给河神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 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品读课文
读出坚定有力的语气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
“巫婆怎么,给下列句子排序。(填序号) ①调查原因,掌握证据。 ②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③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④严办首犯,为民除害。
正确顺序为:③①④②
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 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那调查 的结果是什么呢?他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到故事当中去寻找答案吧。
说明西门豹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漳河,惩 治首犯的做法,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突 出了西门豹的机智。
品读课文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 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 神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用将计就计的方法揭穿了 巫婆和官绅的阴谋。在事实面前,老 百姓恍然大悟。
品读课文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 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 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说明河神娶媳
1.课后习题。 2.课时达标练习册
感谢聆听!
请多指教!
谢 谢 观 赏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 “等了一会儿”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 “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 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的,表面上做出巫婆 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 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 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案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案1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4、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为百姓除害的;练习分段,说段意。
教学难点: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西门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联系课文想想,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要改变邺地的状况,必须解决河伯娶媳妇和年年闹旱灾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西门豹是如何解决河伯娶媳妇的问题的?2、上节课我们讲了,西门豹了解了河伯娶媳妇的实情后,他是怎么说的?请看P122,我们把西门豹说的话读一读:”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西门豹是怎样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
二、教学第二大段。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大段(10-12自然段),自学课文,学这一部分,由老师提三个问题(挂小黑板),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小黑板上这几个问题: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心情怎样?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3、惩治了巫婆,为什么还要惩治官绅头子?①我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几道思考题。
②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理解这几个问题,我们来采取分组、分题重点学习的方法:一大组着重思考第一个问题;二、三大组着重思考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稍难一点;四大组着重思考第三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西门豹》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西门豹》课文原文及赏析《西门豹》课文原文: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西门豹的官员。
他被派到邺县去治理。
那时候,邺县的百姓生活困苦,田地荒芜,人口稀少。
原来这里有条河叫漳河,河水泛滥,常常淹没农田和房屋。
当地的巫婆和乡绅却说这是河神发怒,每年都要选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扔进河里做“河神新娘”,以此来平息河神的怒气。
西门豹来到邺县后,了解了这个情况,决定要改变这种愚昧的做法。
到了祭祀河神的日子,他亲自参加了祭祀仪式。
当巫婆要把那个年轻的姑娘扔进河里时,西门豹说:“等一下,让我先看看这个姑娘是否合适做河神的新娘。
”他看了一会儿,然后对巫婆说:“这个姑娘不够漂亮,恐怕河神不会满意。
你去告诉河神,我再选一个更漂亮的姑娘送来。
”于是,西门豹命令手下把巫婆扔进了河里。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乡绅:“巫婆怎么这么久还没回来?是不是河神对巫婆不满意?”接着,他又命令手下把几个乡绅也扔进了河里。
等到巫婆和乡绅都被扔进河里后,西门豹对百姓说:“看,河神并没有娶新娘,也没有发怒。
这些都是巫婆和乡绅为了欺骗你们编造的谎言。
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要做这种愚蠢的事情了。
”从此,西门豹带领百姓开凿河道,引水灌溉农田,邺县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西门豹》课文赏析:《西门豹》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官员西门豹在邺县治理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气。
首先,西门豹能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这体现了他的亲民和务实精神。
他没有盲目接受当地的迷信习俗,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漳河的泛滥。
其次,西门豹用巧妙的方式揭穿了巫婆和乡绅的骗局,打击了封建迷信,教育了百姓。
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河神娶新娘的说法是虚假的,使百姓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被欺骗。
最后,西门豹采取实际措施,领导百姓开凿河道,引水灌溉农田,使邺县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这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实干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文《西门豹》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
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何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
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
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
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
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
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
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
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
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
你们都回去吧。
”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熄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
庄稼得到了灌溉,年
年都得到了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