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机械手控制系统实验总结

机械手控制系统实验总结

机械手控制系统实验总结一、实验目的机械手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掌握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手控制系统是由机械手、控制器和传感器组成的。

机械手是机械臂,可以模拟人的手臂进行各种动作,控制器是控制机械手运动的设备,传感器用于检测机械手的位置和状态。

本次实验采用的机械手控制系统是基于PLC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的,PLC控制器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以根据需要编程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三、实验步骤1. 搭建机械手控制系统,连接PLC控制器和伺服电机。

2. 编写PLC程序,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包括机械手的起始位置、终止位置和运动轨迹等。

3. 调试机械手控制系统,检测机械手的运动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问题及时调整。

4. 测试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测机械手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故障。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机械手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机械手的运动符合要求,能够顺利完成预定的任务。

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机械手控制系统没有出现故障,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PLC编程技能和机械手调试技巧。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机械手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入了解了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尝试和调试,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这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

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

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首先,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机械手的动作范围和控制要求。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确定机械手需要执行的任务和动作,例如抓取、转动、举升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机械手的工作空间和可移动范围,以及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和精度要求。

接下来,设计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控制器和传感器。

工业机械手通常使用伺服控制系统来实现精密控制。

在选择控制器时,需要考虑其处理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

传感器方面,通常使用编码器、力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等来实现对机械手位置、力量和对象识别的监测和反馈。

一旦控制器和传感器确定后,就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编程。

通常,控制系统采用实时操作系统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软件设计过程包括建立机械手的运动模型、编写控制算法和生成控制指令。

在编程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故障处理机制,以保证机械手在异常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完成软件设计后,就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首先,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初始化和参数设置,包括配置机械手的初始位置和速度等。

然后,通过观察机械手的运动和传感器的反馈数据,调整控制器参数和算法,以实现更准确的控制。

在调试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性能评估,以确保机械手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控制要求。

最后,为了保证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验证和测试。

在系统验证中,需要验证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实现机械手的运动和控制要求。

而在系统测试中,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包括验证系统在不同工作负载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确的调试,才能实现工业机械手的准确和稳定控制。

《2024年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PLC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机械手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进行控制,但由于其处理能力和稳定性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高效、精确和可靠的要求。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业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PLC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手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PLC控制器、机械手本体、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

其中,PLC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采用高性能的PLC模块,能够实现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机械手本体包括手臂、手腕、抓手等部分,通过执行器进行驱动和控制。

传感器则用于检测机械手的运动状态和位置信息,为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提供支持。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它决定了机械手的运动方式和控制精度。

本系统采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通过编写梯形图或指令代码来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程序包括主程序和控制程序两部分。

主程序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流程,而控制程序则负责实现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3. 控制策略本系统采用基于位置的控制策略,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机械手的位置信息,将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进行比较,计算出位置偏差,并通过执行器对机械手进行精确的控制。

同时,系统还具有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功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控制。

三、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硬件连接是整个系统实现的基础。

首先需要将PLC控制器与机械手本体、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进行连接,确保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和信号传输畅通。

同时,还需要对硬件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根据实际需求和机械手的运动特性,编写相应的梯形图或指令代码,实现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

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

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机械手是一种用来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繁琐或危险工作的机械装置。

PLC控制系统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控设备的功能。

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是指利用PLC控制系统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和动作。

1.系统需求分析:根据机械手的任务和要求,分析系统所需的功能和性能,确定系统的控制策略。

2.硬件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PLC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选择适当的PLC、输入输出模块、传感器等设备,并进行布置和连线。

3.软件设计:根据机械手的动作和任务,设计PLC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编写PLC程序、设置逻辑关系和时序控制等。

4.程序调试:将编写好的PLC程序烧写到PLC中,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通过观察机械手的运动和动作,检查是否符合系统需求。

5.故障排除:在调试过程中,如果发现机械手运动不正常或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故障排除和修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6.系统调试:将机械手与PLC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并进行整体调试和测试。

通过检查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动作正确性,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过程中1.确保PLC控制系统性能和稳定性:选择适当的硬件设备,确保其性能能够满足系统需求;合理设计PLC程序,避免死循环和死锁等问题;对系统进行充分测试和调试,排除潜在的故障。

2.确保机械手安全和可靠运行:考虑机械手的载荷、速度、加速度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确保机械手的安全运行;设置传感器和限位开关等装置,监控机械手的位置和状态,及时停止或调整其运动。

3.确保系统兼容性和扩展性:设计PLC控制系统时,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扩展需求和变化,留出足够的余地;选择具有通信接口和扩展模块等功能的PLC,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联动和协同控制。

4.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设计PLC程序时,考虑到操作人员的使用和维护需求,使系统界面友好且易于操作;合理安排PLC程序的模块结构和注释,便于后续维护和修改。

机械手控制系统实训报告

机械手控制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机械手控制系统实训,使学生了解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工作流程,掌握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机械手控制系统概述机械手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系统,主要由机械手本体、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器和电源等组成。

本实训主要围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展开。

2. 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组成(1)机械手本体:包括机械手框架、关节、手爪等部分。

(2)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用于检测机械手运动状态和工件状态。

(3)执行机构:包括电机、减速器、气缸等,用于实现机械手的运动。

(4)控制器: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实现对机械手运动的控制。

(5)电源: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电源。

3. 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组成(1)PLC程序:根据控制要求,编写PLC程序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2)上位机软件:用于监控机械手运行状态,调整参数等。

4. 机械手控制系统工作流程(1)初始化:启动PLC程序,设置机械手初始位置。

(2)检测:传感器检测机械手位置和工件状态。

(3)控制:根据检测到的信息,PLC程序计算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实现机械手运动。

(4)反馈:传感器检测机械手运动状态,反馈给PLC程序。

(5)调整:根据反馈信息,PLC程序调整控制信号,实现精确控制。

三、实训过程1. 熟悉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组成,了解各部件功能。

2. 学习PLC编程软件,熟悉编程环境。

3. 根据控制要求,编写PLC程序,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4. 上位机软件设置,实现监控和参数调整。

5. 联动调试:将PLC程序和上位机软件与机械手本体、传感器、执行机构等连接,进行整体调试。

6. 运行测试:验证机械手控制系统运行是否满足要求。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成功实现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搭建。

2. 编写PLC程序,实现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

搬运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

搬运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

搬运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简介搬运机械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设备,它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的搬运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对于搬运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设计来说,可靠性和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控制系统架构搬运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电机驱动器等设备,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算法和用户界面。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以实现机械手的准确操控和高效运行。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在搬运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关键的位置、力量和速度信息,以便控制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动作。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并确保其适应环境条件。

执行器设计执行器是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决定了机械手的动作能力和精确度。

在执行器的设计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载荷能力:根据搬运物体的重量和尺寸确定执行器的最大载荷能力。

•动作速度:根据需要搬运的速度要求确定执行器的最大速度。

•精确度:采用高精度的执行器,以确保机械手可以精确地定位和操作。

•可靠性:执行器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机械手的稳定性和工作安全性。

控制算法设计控制算法是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动作方式。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在选择和设计控制算法时,需根据机械手的应用需求和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实验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性能。

用户界面设计搬运机械手通常会配备用户界面,以便操作人员对机械手进行监控和控制。

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要能够清晰显示机械手的状态和参数信息,并提供灵活的操作和设置选项。

同时,需要保证用户界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和及时地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plc机械手控制系统思路与过程

plc机械手控制系统思路与过程

plc机械手控制系统思路与过程一、PLC机械手控制系统简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备,而机械手是其中重要的执行器之一。

PLC机械手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和运动规划,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的物料搬运和组装等任务。

本文将介绍PLC机械手控制系统的思路与过程。

二、PLC机械手控制系统思路1.确定需求和任务首先需要明确PLC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具体需求和任务。

例如,确定机械手的动作类型(抓取、放置、转动等)、运动范围、精度要求等。

2.设计机械手结构和运动方式根据需求和任务,设计机械手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包括机械手的关节数量、关节类型(旋转、直线等)、传动方式(齿轮、皮带等)等。

同时考虑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3.选型和安装PLC设备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PLC设备。

考虑PLC的输入输出点数、通信接口、编程语言等因素,并将PLC设备安装到机械手控制系统中。

4.编写PLC程序使用PLC编程软件,编写机械手控制程序。

根据需求和任务,编写相关的逻辑和运动控制算法,实现机械手的精确运动和动作控制。

5.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根据机械手的需求,连接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例如,使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物体位置或使用气缸控制机械手的夹爪。

6.调试和测试完成编写PLC程序后,进行调试和测试。

通过逐步验证每个功能和动作的正确性,确保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7.优化和改进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机械手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运动规划算法,提高机械手的效率和精度。

三、PLC机械手控制系统过程下面是PLC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具体过程:1.启动PLC设备,加载机械手控制程序。

2.通过传感器获取物体位置信息。

3.根据控制程序,计算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动作。

4.控制PLC输出信号,驱动机械手执行相应的动作。

5.通过传感器监测机械手的运动状态和位置。

6.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机械手的运动规划和控制策略。

机械手控制系统组成

机械手控制系统组成

机械手控制系统组成
机械手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程序、执行器、传感器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的。

下面将对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 控制器
机械手控制器是机械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控制机械手执行各种复杂运动,实现工业自动化。

控制器通常由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通讯接口等多种部分构成。

控制器可以根据机械手的动作要求来编写控制程序,控制机械手执行各种动作。

2. 程序
机械手的控制程序是用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程序通常由工艺流程、校准程序、安全保护程序等多种程序组成。

程序可以根据工艺要求对机械手进行编程,使机械手可以进行预定的操作。

3. 执行器
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主要负责执行机械手的各种动作,执行器通常包括电机、气缸、减速器等多种设备。

执行器可以根据机械手的运动要求,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

4. 传感器
5. 驱动器
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驱动器负责把控制器输出的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所需要的电动信号,驱动器通常由功率部分、控制部分等多种部分构成。

驱动器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能量信号,控制执行器完成机械运动的执行。

6. 通信接口
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通信接口负责与其他系统进行连通,通信接口通常包括网口、串口、无线通讯等多种类型。

通信接口可以让机械手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机械手的自动化控制和调节。

总之,机械手控制系统是由多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的,它们共同完成机械手的运动任务,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20120852147本科生毕业设计悬挂式工业装卸机械手设计Hanging type Industri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Manipulator学生姓名李彬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号*******指导教师陈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6月摘要机械手也被称为自动手,能模仿人手和臂部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

随着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需要,机械手在工业应用中越来越重要。

文章主要叙述了机械手的设计计算过程。

首先,本文介绍了机械手的作用,机械手的组成并进行结构方案设计,同时,本文给出了这台机械手的主要性能规格参量。

而后文中全面详尽的讨论了悬挂式工业机械手的手爪、腕部、手臂等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并对臂部平移机构的强度、刚度进行了校核,对腕部驱动力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悬挂式工业机械手设计计算ABSTRACTMechanical arm is known as automatic robotic hand,which can simulate some action of hands and arms to fix,transport and operate.With the need of improving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mechanical ar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the article is narrative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Above al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ole of mechanical arm.and robot design and structural components.While,it contains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which are central of whole designs.however it introduces Structural design of gripper, wrist, arm of mechanical arm ,and makes calculation for strength, stiffness and driving force of the wrist .Keywords: Suspended Industrial Mechanical Arm Design And Calculation.目录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手综述 (1)机械手国内外发展现况 (1)第一章机械手的发展方向 (2)1.1机械手的技术发展方向 (2)1.2机械手的研究意义 (2)1.3机械手的设计目的 (3)第二章总体布局设计 (4)2.1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4)2.2基本设计参数 (5)2.3结构方案分析 (6)第三章臂部的设计及有关计算 (8)3.1 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8)3.2 手臂的典型机构以及结构的选择 (9)3.2.1 手臂的典型运动机构 (9)3.2.2 手臂运动机构的选择 (9)3.3 手臂回转运动的驱动力计算 (9)3.3.1 手臂平移机构的强度、刚度校核 (9)3.3.2 手臂机构设计 (11)第四章腕部的设计及有关计算 (12)4.1 腕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12)4.2 腕部的结构以及选择 (12)4.2.1典型的腕部结构 (12)4.2.2 腕部结构和驱动机构的选择 (12)4.3 腕部的设计计算 (12)4.3.1 腕部设计考虑的参数 (12)4.3.2 腕部的驱动力矩计算 (13)4.3.3 腕部的机构设计 (15)第五章机械手手爪的结构设计 (16)5.1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设计要求 (16)5.2机器人夹持器的运动和驱动方式 (16)5.3 机器人夹持器的典型结构 (17)5.4设计具体采用方案 (17)第六章工艺规程编制 (19)6.1零件分析 (19)6.2制定工艺路线 (19)6.3工艺卡片 (20)6.4确定工艺方案的原则及注意的问题 (23)第七章PLC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5)7.1 plc概况及在机械手中的应用(这里以日本三菱plcF1—30MR讲解) (25)7.2机械手动作过程 (27)7.3 机械手操作方式 (27)7.4 PLC程序设计 (30)7.4.1机械手的结构 (30)7.4.2电气控制的设计 (31)7.4.3操作面板及动作说明 (31)7.5梯形图的总体设计 (34)7.5.1各部分梯形图的设计 (35)7.6结论 (43)结论 (43)参考文献 (45)致谢 (46)绪论机械手综述机械手也被称为自动手,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

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和运动机构组成。

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

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

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

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

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构也越复杂。

一般专用机械手有2~3个自由度。

机械手因其较高灵活性和通用性,在生活、制造等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

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机械手国内外发展现况机械手最早应用在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

机械手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替代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热等恶劣环境中的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中,特别是电器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通用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等工业。

工业机械手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与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械手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我国机械手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应用化期。

在我国,机械手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机械手企业占据着。

在国际强手面前,国内的机械手企业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

如今我国正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对我国工业自动化的提高迫在眉睫,政府务必会加大对机器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将会给机械手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

第一章机械手的发展方向1.1机械手的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工业机械于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因此,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机械手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锻、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

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地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式机械手等。

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以及适于不同类型的夹紧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用的典型部件,即可组成各种不同用途的机械手。

既便于设计制造,又便于改换工作,扩大了应用的范围。

同时要提高精度,减少冲击,定位精确,以更好地发挥机械手的作用。

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地机械手,并考虑于计算机联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2】。

在国外机械制造业中,工业机械手应用较多,发展较快。

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模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中,它可按照事先制定的作业程序完成规定的操作,但是还不具备任何传感反馈能力,不能应付外界的变化。

如发生某些偏离时,就将引起零部件甚至机械手本身的损坏。

为此,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些智能的机械手,使其拥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更。

如位置发生稍些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

视觉功能即在机械手上安装有电视照相机和光学测距仪(即距离传感器)以及卫星计算机。

工作时,电视照相机将物体形象变成视频信号,然后传送给计算机,以便分析物体的种类、大小、颜色和方位,并发出指令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

触觉功能即在机械手上安装有触觉反馈控制装置。

工作时机械手先伸出手指寻找工件,通过装在手指内的压力敏感元件产生触感作用,然后伸向前方,抓住工件。

手的抓力大小可通过装在手指内侧的压力敏感元件来控制,达到自动调整握力的大小。

总之,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机械手的装配作业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到1995年,全世界约有50%的汽车由机械手装配。

现今机械手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将机械手和柔性制造系统以及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3】。

1.2机械手的研究意义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越来越高,工人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要求理想化简单化,对于一些往复的工作由机械手远程控制或自动完成显得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人不能接触的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冶金、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对于机械手的研究国内外的水平不一,但代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在日本,他的自动化,人性化令人叹为观止,致谢技术依赖于控制理论、新材料科学,它是融合各种尖端技术的现代机器、我国也陆续在工业中有所应用,对于自动控制,柔性制造系统中应用更为广泛,但我国的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技术在80年代的水平。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手技术也随之提高,发展的趋势是工作强度高,灵活性强,准确可靠,可以自动检测并下达动作命令,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使人只作平时简单的维护,这也是现代工厂的发展趋势【4】。

1.3机械手的设计目的工业机械手设计是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完技术基础课及有关专业课以后的一次专业课程内容得综合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