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渔、君”等字,会写“渔、者”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江上渔者》。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感受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背诵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理解“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所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江上渔船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江上捕鱼的视频,引出课题《江上渔者》。
提问学生对渔民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含义,如“渔者”“但”“爱”“出没”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看出人们对美味鲈鱼的喜爱,而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则能感受到渔民在危险的江面上劳作的艰辛,从而体会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5.赏析语言风格分析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
整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6.朗读背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情感。
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7.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如李绅的《悯农》等,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劳动人民的认识和感受。
8.总结全文总结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江上渔者》。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种劳动人民的工作场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江上渔者》这首诗歌时,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赏析语言风格等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5《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江上渔者》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2.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导入:在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歌颂劳动者的诗,你都知道哪些与劳动有关的古诗呢?预设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其一》预设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其二》预设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过渡:那么诗人范仲淹笔下的劳动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江上渔者》。
(板书:江上渔者)二、夯实基础1.情境听读播放《江上渔者》的情境课文(朗读版),学生可先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鲈(lú)”。
3.作者简介先请学生介绍范仲淹,老师再进行明确: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板书:[宋]范仲淹)三、问题探究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走进劳动人民的捕鱼生活吧!(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激发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4、积累一定的表达方法,从而激发对诗歌的创作愿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积累一定的表达方法,从而激发对诗歌的创作愿望。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了解的范仲淹。
二、学习课文:自主学文,感悟真情1、提到范仲淹,就会想起他《岳阳楼记》里的一句流传至今的大气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师生齐读)请同学说一说对这名言的理解。
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第一位。
2、从诗题看,范仲淹关心谁?(江上渔者、渔民)范仲淹为什么会关心渔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故事里了解一下。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故事中,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4、字词学习认读与故事内容有关的两组词语。
饮酒南来北往称赞读了这三个词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情景?(开心、热闹……)朗读指导:这么多人在一起饮酒,肯定很快乐。
让我们一起带着愉快的心情读这组词语。
波涛汹涌起伏危险读了这组词语给你什么感觉?(屏示图片)这就是波涛汹涌的海面,一个巨浪翻滚就一丈多高,实在让人心生畏惧。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5、重点句段学习,第二自然段两组词语,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场景,这对比鲜明的场景,课文哪些句段具体描写了这两种场景?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回答,读得快的同学可以同桌小声交流。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范仲淹在酒楼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旁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2、师:请生默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文中提到的大诗人——范仲淹你们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
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
我是从南来北往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随机理解“南来北往”。
我们都是酒楼里的客人,客人们,你们都来自哪里呀?又要到哪去呀?像这样来自不同的地方,又又要去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便称之为“南来北往”,指导读词。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江上渔者》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小鱼都游到江里来了,它们身上还背着词语朋友呢!谁来读!(指名读,后齐读).称赞范仲淹南来北往艰辛危险波涛汹涌酒楼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诗人范仲淹曾写下《江上渔者》这首诗,谁还记得,试着背诵。
(课件:《江上渔者》)我们一起来读读。
3.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打开书52页,我们来继续学习《10.江上渔者》。
4.看老师写课题,同学们拿出小手来书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先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江上渔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三、学写生字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优秀版

4 花之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花朵,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这首诗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二、介绍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苍穹坠落孕育冠冕赠与祭献摇曳旖旎馥郁凝视琼浆婆娑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将花比做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五、品读释疑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请将有关句子画下来。
(“大自然的语言”、“诸元素之女”、“亲友间的礼品”、“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饮朝露、听鸟鸣”等等,都是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花的形象,渗透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部编版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5.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由“鱼”引出“渔”。
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3.作者简介。
二、熟读古诗1.复研究古诗的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良多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
)2.朗读古诗。
1)学生自在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出没(mò)鲈(lú)鱼风波(bō)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班组评议。
4)教师范读。
5)师生对读。
三、明诗意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
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
(出没:一目了然,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4.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5.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粗心,知道捕鱼人和吃鱼人截然分歧的生活状态。
1)研究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师:你们看,每天江上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2)研究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片)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
想象:这条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就像什么?(一片漂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XXX卷走的小木片……)6.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五课时江上渔者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习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激发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鱼”引出“渔”,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2.师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3.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者”意思是“……的人”,“渔者”就是捕鱼的人。
4.齐读课题。
课题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鱼的人。
5.简介范仲淹。
《岳阳楼记》里流传至今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二、读诗解意。
1.读这首古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由朗读。
3.学生朗读,评价。
4.学生齐读。
5.解词连句知大意。
(1)注释:
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了解诗句意思。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滔滔风浪中若隐若现,多么惊险啊!
6.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引导学生想象场景)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停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他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范仲淹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前两句诗写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
(学生齐读)
3.捕鱼者如何捕鱼?
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
4.师述: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地诵读全诗。
7.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鲈鱼好吃
捕鱼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