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导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导学案人教版—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生活中实例引出功不仅有多少之分,还有快慢之分,再通过前面已有的速度概念,帮助学生迁移建立新的概念——功率。

并借助速度知识,迁移得出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这节要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然后通过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和能的关系。

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打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生活的应用。

教学中首先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做功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进而引出“功率”这一物理量;接着通过与“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方法的类比,从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推导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在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时,可以简单介绍瓦特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汽车爬坡时换档减速这一现象,推导P=Fv,知道如何利用平均速度计算功率,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功的概念已经建立,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且已经学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公式。

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功率做了很好的铺垫,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率知识的理解。

★学法引导★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往往不同,也就是说,在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不但存在着做功多少的问题,还有做功快慢的区别。

物理学中如何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呢?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用类比描述运动快慢的方式来思考如何描述做功的快慢。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t进行解题。

(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通过对功率概念的建立,让学生充分领略比值定义法在物理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第1节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第1节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第1节教案课题第七章第1节力教材分析《力》这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能用“力”组一些词吗?(学生自然能组很多与力有关的词)。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时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时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时训练(含答案)概念填空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在产生力的过程中,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_________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____________物体。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力的作用点。

4、在国际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具体做法是: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___,线段的起点或者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______。

6、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__________改变和运动__________改变。

7、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表明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

一、选择题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浆B.湖水C.同学D.龙舟2、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3、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

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4、下列四个事例中,其中与另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伸长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C.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5、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力的作用点 B.力的方向 C.力的大小D.力的单位6、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结果由弹力产生的是( )A. 手中的石块释放后,使石块下落的力B. 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将碎纸屑吸引过来的力 C. 拉开弓箭再松手,使箭射出去的力 D. 用磁铁靠近铁钉,把铁钉吸过来的力2.忽略空气对物体的作用时,被抛出的铅球在空中的受力情况是( )A. 只受到重力 B. 受到手对它的作用力 C. 受到重力和手对它的作用力 D. 受到重力和前冲力 3.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只雪梨的重力时,错将雪梨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雪梨静止时,测力计的指针对准10 N,则雪梨的重力为( )A. 10 N B. 一定小于10 N C. 一定大于10 N D. 以上 判断都不正确4.下列物体的重力约为500 N的是( )A. 物理书 B. 小轿车 C. 中学生 D. 5 L装的色拉油5.下列实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A. 两手用力搬竹条,使其弯曲 B. 骑自行车加速前进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足球运动员后运动方向改变 D. 紧急刹车6.关于弹性形变概念,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物体形状改变叫弹性形变B. 一根铁丝用力折弯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C. 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D. 物体在外力作用后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7.歼-15是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 ) A.B. C.D.8.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 灰尘扬起后不会落回地面B. 人轻轻一跳就会跳过非常远的距离C. 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用餐时,汤水倒不进嘴里D. 手压海绵,海绵不会形变9.g=9.8 N/kg表示()A. 1 kg等于9.8 N B. 1 kg质量的物体重9.8 N C. 9.8 N就是1 kg D. 1 N重的物体质量是9.8 kg 10.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B.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是在物体上C.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D. 重力的单位是kg二、多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C.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12. 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直向上的D.13. 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B. 测量前应用手来回轻轻拉动几下挂钩向在一条直线上D. 使用前应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14. 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B.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它一定也是受力物体C. 没有力物体就不可能继续运动D. 物体间要发生力的作用就一定要直接接触15.分之一,也就是说月球表面上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g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1.6N/kg.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从地球登上月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上质量是60 kg人,在月球上质量仍为60 kgB. 地球表面重力为600 N的人,在月球表面重力为100 N C. 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600N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600 N的物体D. 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60kg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10 kg的物体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16.(14分)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1)你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________.(2)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_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4)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 (5)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17.(8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 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 的方向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2)剪断悬线OA ,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________;(3)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重力方向________,建筑工人经常使用的________就是该原理的应用. 18.(8分)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实验数据表明:质量增加多少倍,重力也增加多少倍,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从而可以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这一关系用表达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其中g=10 N/kg,读作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9.(6分)在宿迁一号运河桥桥头立有这样的一块牌子,如图所示.现有一自重5×104N的大卡车,装了7m 3的石子,石子的密度为2.5×103kg/m 3桥上通过?(要求通过计算进行说明,g取10N/kg)20.(6N,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地球上取g=10 N/kg)21.(8分)一块石头的体积为5m 3.已知该石头的密度为3.0×103kg/m 3,求: (1)这块石头的质量为多少kg?(2)这块石头的重力是多少N?(g取10 N/kg)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图中中画出L-F图象并根据图象读出F=1 N时,L=________cm密封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23.如图所示,在某些喷泉景观中,石球能在喷泉上方滚动,请在简图中画出石球受到的重力示意图.参考答案一、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D二、11.【答案】BC12.【答案】AD 13.【答案】ABD 14.【答案】ACD 15.【答案】AB16.【答案】(1)同意;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2)0-5;0.2; 2;(3)如图所示;(4)正比;(5)不能17.【答案】(1)不变;(2)竖直向下的;(3)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18.【答案】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 =mg ;10牛每千克;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 N 三、19.【答案】不能 20.【答案】360 kg21.【答案】(1)1.5×104kg;(2)1.5×105N 四、22.【答案】如上图,10 23.【答案】【解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石球重心画一个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 表示,如图所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托起下列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20N的是( ) A.一支钢笔 B .两个鸡蛋 C .一只鸡 D .一头肥猪 2.关于游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B.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D.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大于水对运动员的推力3.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钟摆来回摆动B.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C.地球绕着太阳运动D.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4.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 A.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 B.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旋转C.老师站在讲台上也能使讲台发生形变D.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5.用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 B .方向有关C.作用点有关 D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6.要素 ( )A.大小相同 B .方向相同 C .作用点相同 D .密 封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7.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课时练《7.1 力》(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课时练《7.1 力》(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的作用C.“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2.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碰撞前瞬间鸡蛋的速度一定比石头大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3.中国女排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201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7.1《力》(系列版)

201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7.1《力》(系列版)

运动状态改变
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呢?
除了力的大小、方向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呢? 想想做做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 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 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A
B
C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如何简单方便的表示力呢?
四、力的示意图
起点表示力 的作用点
标出力的符 号(大小和 单位)
沿力的方向画一 条线段,用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小实验
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 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 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 手,观察现象。
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受力,向前运动;磁 铁也向前运动,说明磁铁也受到了力。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 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 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推车 人用了力 车受到了力
双手拉弹簧 人用了力 弹簧受到了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提水桶 人用了力 水桶受到了力
人举杠铃 人用了力 杠铃受到了力
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 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本课小结
• 什么是力
• 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三要素 • 力的示意图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

弹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

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3.了解弹簧称的制作原理及作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开展将知识效劳于人类的愿望。

3.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外表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教材分析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细钢丝、钢锯条、弹簧、橡皮泥、白纸,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小车、橡皮筋、气球、等。

学法指导〔1〕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每小组分发一根细钢丝,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绕制一个小弹簧〕〔学生实验〕用细钢丝绕制的小弹簧,轻轻地拉一拉或压一压,感受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同时,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摩擦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摩擦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物理学中,这种方法叫做
(2)先将木块叠放在铝块上,用弹簧测力计
速”、“加速”或“减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桌面对 物体的摩擦力为 (3)然后,将 放 N。 上(填两物体的位置关系),重复上述过程,
这次测得的摩擦力为 3.0N。 (4)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 表面的粗糙程度大一 些。




知识点一 摩擦力 1、定义:摩擦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两个 的物体,当它们 做 或有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 1 )两物体相互 ; ( 2 )两物体相互挤 压,发生形变, 有弹力; (3)两物体发生 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4)两接触面 。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但与物体运 动的方向可能相同。 (请思考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作用点:摩擦力的作用点 在接触面上(初步讨论这个问题时,可以 把作用点划在物体的重心上) 。 5、三 种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请分别举例 (1)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6、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我们常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量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具体方法:用弹簧 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对 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故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就可粗略得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针对练习一 1、 下列物体不受摩擦力的是 A、在铁轨上飞驰的火车 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停在斜坡上的汽车 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 书 2、用力骑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地面对前轮胎的摩擦力用 f1 表 示,地面对后轮胎的摩擦力用 f2 表示,则( ) A、f1 和 f2 的方向均向前 B、f1 和 f2 的方向均向后 C、f1 的方向向前,f2 的方向向后 D、f1 的方向向后,f2 的方向向前 3、下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是滚动摩 擦力的是( ) A、自行车刹车时,闸皮和闸圈之间的摩擦 B、用圆珠笔写字,笔尖的圆珠与纸之间的摩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一节力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相互作用,效果解释生活现象;
2.学会用示意图描述力的方法;
3.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力现象,体验力学之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2-5页,勾画并思考本节的重点内容(力的概念、作用效
果、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和训练案问题,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2. 时间:10分钟完成对课本的勾画和思考,20分钟完成导学案。

【预习案】
预习点:力
1.通过对课本第一部分的描述,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力是什么?
2.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有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物体运动状态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4.阅读课本“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这一部分内容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_____;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3).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___________也影响力的效果。

5.请同学体会P5图7.1-8 人推船体会: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
施力时,另一个物体_________施加力的作用。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点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问题1:力
1.体验生活中力的大小:手对一个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_________;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问题2:力的作用效果
如课本第3页图7.1-1和7.1-2所示
1.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
2.小钢珠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如果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磁铁,观察小钢珠运动的变化。

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运动的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结论: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有关,即为力的三要素。

1.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的三要素,通常用___________来表示力。


_________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了,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___________。

2.练习:画下列力的示意图
(1)一个人用30N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2)用100N的力向上提箱子。

探究点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向上提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

【探究训练】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
A.水对浆的推力 B.人对船的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D.人对浆的推力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① 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 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 用力捏小皮球,球变瘪了;④ 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画出右下图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的示意图。

【训练案】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2.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B.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
C.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D.可以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4.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钟表里指针的匀速运动 B.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
C.标枪掷出后在空中飞行 D.跳伞运动员的竖直匀速下落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其作用效果就相同
D.作用效果相同,其力的三要素就相同
6.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桌面受到书的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