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1节功的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1节功的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1节功的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1节功的导学案

寿山中学杨君智

一、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

2 .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理解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二、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单位

三、难点:力做功的判断

四、学习过程:

(一)、力学中的功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2前两段内容和参与活动后小组内互学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学里就说

这个力做了功?

2、切磋交流与小组展示:

⑴、物理学里什么时候才叫做了“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做“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自主学习:观察课本P63的图11.1-2中二个图和参与下列活动, 找出它们

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切磋交流与小组展示: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学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2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自主学习:观察课本P63的图11.1-3和ppt课件中,力有没有做功,想

一想,为什么?找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切磋交流与小组展示:

口述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功的计算

1、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63“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和参与下列活动,完成以下内容,作用

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______ .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功.

用_____ 示。功= _____x 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 .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F---- _______ S---- 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 ,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_ ,

功的单位是_____ ,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 ,简称_______ ,符号是 _______ ,所以1J= ____ N-m

(2)、合作学习课本例题

2、小组展示例题

(四)课堂检测

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更正。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 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 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 人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 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2. 已知物体受10N的水平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J.

3. 用100N的水平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 J, 重力做功为J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如图滑轮重小于物重(绳重、摩擦不计),使用甲图滑轮最大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则 F 甲 _________ n 乙(后两空选填“ “=”或“ >”)。 2、工人用定滑轮将重 240N 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所用拉力为 250N , 5s 内重物上升4m 此 过程中,有用功为 __「,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__忆,写出一条拉力不等于物重的原因: 3、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 400N 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忽 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则拉力的大小是 __「,动滑轮重__「;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 600N 的重物,其机械效率将 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2010年潍坊市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 500N 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 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 0.3m ,用时0.5s ,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 为 _________ J ,重力的功率为 __________W 5、 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据报道:一个 30g 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 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 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由此可知,鸡蛋的重力势能与 _________ 有关,下落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 ________________ 。 6、如图所示,a 、b 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 两条图线(不计空气阻力),其中 _________ 是动能一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 为 m ,小石块在最高点时的机械能为 J 。 二、选择题(共20分,第7?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分;第11、12 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 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 0分) 7、如图示,已知物体 A 和B 质量相等,A 在粗糙的水平地面, 在同样大小的力 F 作用下沿F 的方向分别移动了距离 S ,则F 对物体做的功 ( A .对A 做的功多 B .对A 和B 做功一样多 C .对B 做的功多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 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 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② 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F 乙,机械效率n 甲 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 4分.不 B 在光滑的斜面。现它们分别 简虞/ HI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及答案

功和机械能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填空 1. 如图3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 A.他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B.他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C.他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和内能 D.他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2. 直升机在匀速下降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是() A.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C.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D.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3. 关于机械能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只具有动能B.炮弹具有的机械能一定比子弹具有的机械能大 C.质量和速度都相同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样大D.质量大的物体的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大 4. 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B.做的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C.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D.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5. 甲、乙两辆汽车,功率之比为2∶1,在相同时间内沿水平路面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2.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2∶1 B.1∶1 C.1∶4 D.4∶1 6. 下列单位中不是功的单位的是() A.W·s B.J C.J/s D.N·m 7. 某人用手将一物体竖直举高2m和用机械效率为80%的斜面将它升高2 m.比较两种情况() A.用手举高时做功多B.用斜面升高时做功多 C.两种情况做功一样多D.两种情况都不做功 8. 跳水运动员从最高点向水面下落的过程中,他的________能逐渐减少,________能逐渐增加. 9. 一只小鸟在空中飞行时具有40J的机械能,若它具有10J的势能,则它具有________J的动能. 10. 小明在水平面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加速推着一辆重120 N的小车,前进了10 m,小明的推力 做功是________J.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做功是________J. 11. 甲、乙两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如果它们的功率相同,行驶速度之比v甲∶v乙=2∶1.在相 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牵引力做功之比为________. 12. 用一只铁桶从深井中取水,第一次取半桶,第二次取满桶,两次相比:W1额_____W2额,η1___η2 (填“>”“<”或“=”) 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3.一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物重为200牛的物体,此时人对绳的 拉力为120牛,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如果人的体重为600牛,那么他们用此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不能超过 多少牛?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有用功等于物体的重力乘以物体 上升的高度,总功等于拉力乘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当绳子的拉力和人的体重相等时,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最大,先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最大拉力就等于最大物重与动滑轮重和的一半.从而求出最大物重.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 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声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 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 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f):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 (3)f滑= μN 其中f滑:滑动摩擦力;μ: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 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 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1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9.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 具有惯性 20.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2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2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 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 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3.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教科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必记清单

初二物理上册必记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走进物理实验室 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m lμm=1 000nm 2、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 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_______,不能_______;但______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_____min lmin=______s 5、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 第二章:运动和能量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导出公式:S=;t=。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测平均速度:原理:用测出距离S,用测出时间t;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能量的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的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煤的燃烧() 2.太阳能电池() 3.电灯发光发热() 4.电风扇转动()

(完整版)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doc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功与功率习题

功和功率练习题姓名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几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 2.售货员用120牛的水平力,推着500牛的售货车在水平路上前进30米,用去40秒的时间,则它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 A.3600J,375W B.3600J,90W C.18600J,465W D.15000J,375W 3.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1,则() A.两车的牵引力相等 B.两车的牵引力之比是4:1 C.两车做功相同 D.两车做功之比是1:4 4.甲、乙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4∶3,所吊起的重物质量之比是2∶3,如果将物体吊到同样高度,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2∶1 B.8∶9 C.1∶1 D.1∶2 5.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不一定多 B.完成相同的功,用时越少,功率越大 C.做功越多,机械的功率越大 D.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少,功率越小 6.某人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掷到7m远处,这个人对铅球做的功为() A.350J; B.210J; C.0J; D.无法计算 7.某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0.02J B.0.2J C.2J D.20J

8.小丽用40N 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90N 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 ;所用时间 2s ;小宇 又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 0.4m 高的台阶,所用时间1.5s 。比较小丽、小宇所做的功W 1、W 2和做功的功率P 1、P 2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 A .W 1> W 2 P 1< P 2 B .W 1> W 2 P 1> P 2 C .W 1< W 2 P 1<P 2 D .W 1< W 2 P 1> P 2 二.填空题 9.一台水泵在1分钟内把6×103千克的水抽到9米高处,水泵做功_______焦,这 台水泵的功率是_______千瓦。(g=10牛/千克) 10.小丽用一个50 N 的水平拉力F 拉一重100牛重物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重物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若在10 s 内匀速前进1 m ,则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__W ,重力的功率________W. 11.在一次登楼比赛中,体重相等的甲、乙两同学同时从一楼出发,他们登楼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当甲登上8楼时,乙刚好到达7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做的功大小关系为:W 甲________W 乙;他们做功的功率大小关系为:P 甲_____P 乙(填">"、"="、"<") 12.起重机匀速吊起重为1000N 的物体沿竖直方向提升了3m 后又使物体沿水平方向移 动了2m,最后又匀速提升了2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N,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_J 13.甲乙两人登上同样高的楼层。甲重400N ,乙重500N 。若甲上楼用20s ,乙上楼 用10s ,则甲乙二人做功之比为 ,做功的功率之比为 . 三.计算题 14.小华同学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了500m ,所用时间为100s 。假设 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120N 。请你解答: (1)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2)在这段过程中,该同学的功率多大? (3)若小华和自行车总质量为60kg ,每个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2cm ,则该 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g 取kg N 10)

功 功率 教科版教案

三、功功率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功功率》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3节。从内容来看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新授课,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功和功率。物理概念的教学几乎遍及每一节初中物理课。功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描述力的另一种效果的物理量,本节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介绍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和功率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教材的编排符合,物理概念的教学的程序:包括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在引入和形成概念后,进而加以巩固和深化。教材中对两个物理量的引入都源自生活实例,建立的过程又是通过学生观察或是新旧知识的类比,最终又回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巩固。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致在15岁左右,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物理学中功与能量紧密结合,功是过程量,能量是状态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要求制定三维目标: 1.通过分组观察、比较、讨论,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会判断力是否做功。理解功大小的计算公式、单位,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自读、思考、讨论、实践,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体会“从生活走向物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2016汇总

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 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提出问题 探猜想与假设 究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验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合作 走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时间单位:h 、min、s等 进 单位:km 、m 、dm、cm 、mm 、um 、nm等实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长度测量直接测量 验间接测量: 时间、方法:积累法、组合法等 室长度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减小误差的发法 量程与量程 分度值分度值 控制变量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电运动 认物质的三态与分子的热运动 识微观世界热物质的结构:物质分子原子 运的运动运核外电子 动动原子质子 原子核夸克 中子 定义: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匀速定义: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 直线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直运动 线种公式:v=— 运类 运动变速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动运直线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与动运动 能的公式: 量描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述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 参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 运动和照标准物叫参照物 静止的物选取:根据需要和方便进行选取 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含义 ①能量是与物体的运动形态有关的物理量 各种形式 能量的能量②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各种形式的能量均可以转化和转移

第三章声 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音传播( v固﹥ v液﹥ v气)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音调: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物体的远近 特征音色:决定于物体本身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 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双重性 的危危害:与分贝数大小有关 害和在声源处减弱 声防治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蝙蝠 回声定位“看物体” 声与信息 B超成像 声科研:探测海深 的声纳渔民:探测鱼群 利军事:探测潜艇 用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声与能量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 超声波加湿器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

2015年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体重为500 N的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 min跳180次,每次腾空的最大高度平均为4 cm,则他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 A.60 W B.3.6×103 W C.6×103 W D.3.6×105 W 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3、甲用50 N的水平力推动一个重100 N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前进1 m,所用时间为1 s;乙匀速举高这个箱子1 m,所用时间为2.4 s.比较甲推箱子、乙举箱子 所做的功W 甲、W 乙 和做功的功率P 甲 、P 乙 ,有( ) A.W 甲 >W 乙 ,P 甲 >P 乙 B.W 甲<W 乙 ,P 甲 <P 乙 C.W 甲 >W 乙 ,P 甲 <P 乙 D.W 甲 <W 乙 ,P 甲 >P 乙 4、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同时开始登山,甲同学先到山顶,乙同学后到山顶,则( ) A.甲同学比乙同学做的功多,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 B.甲同学比乙同学做的功少,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 C.甲同学与乙同学做的功相等,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 D.甲同学与乙同学做的功相等,他们的功率也相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是运动的,就一定有力对它做功 B.只要对物体施加力,并且物体运动了一段距离,力一定做了功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做的功就越多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不一定做功 6.关于做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 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 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 7.已知甲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乙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现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甲、乙两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两次推力做的功 分别是W 甲和W 乙 ,则( ) A.W甲>W乙 B.W甲=W乙 C.W甲<W乙 D.条件不足,不能比较 8.甲、乙两个集装箱的质量相同,用起重机将甲集装箱以1 m/s的速度提升10 m,再将乙集装箱以2 m/s的速度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 )A.两次做的功一样多 B.第一次做的功多 C.第二次做的功多 D.无法比较其做功的多少 9.一位中学生沿教学大楼的楼梯匀速登高了3 m,登楼做的功最接近于( ) A.1500 J B.150 J C.15 J D.1.5 J 10、.起重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吊起重为G的物体,在这一过程中,物体的(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基础) 知识讲解

功(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够判断力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及不做功; 3、理解功的原理; 4、掌握功的定义、单位;能够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学中的功(《功》功) 如果对物体作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机械功简称功。 要点诠释: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是指距离与力具有同向性和同时性。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要点二、功的计算 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要点诠释: 1、公式W=Fs, 2、单位焦耳(J), 3、注意事项 (1)有力才有可能做功,没有力根本不做功。 (2)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 (3)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功的概念 1、以下实例,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B.小明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 C.吊车吊着货物在空中水平匀速移动 D.用力搬桌子而未搬起 【思路点拨】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答案】B 【解析】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这样是有力但无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 点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 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 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 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 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 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 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 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 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