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 第3章 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合集下载

数据库原理知识总结和期末试卷

数据库原理知识总结和期末试卷

数据库知识要点归纳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库(DB)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数据两个特征:1.数据整体性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3.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由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系统、用户组成的。

例如,以数据库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等等。

4.数据库系统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它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

5.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数据和程序之间的依赖程度低,独立程度大的特性称为数据独立性高。

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

6.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1.模式(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2.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有多个外模式。

3.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7.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象技术第2章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1.实体联系的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2.E-R图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集、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长方形表示实体集椭圆形表示实体集的属性菱形表示实体集间的联系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数据结构分为:层状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常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1第3章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1.数据库系统设计应分6个阶段进行,这6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目录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目录


5.3 完整性
第6章 数据库的事务处理与数据恢复

6.1 事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6.2 并发控制

6.3 数据库恢复
第7章 SQL Server 2000

7.1 SQL Server 2000的安装 7.2 SQL Server 2000的管理工具


7.3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对象的操作
第9章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9.1 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9.2 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


9.3 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的接口
9.4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3.1 SQL概述 3.2 数据定义 3.3 数据查询 3.4 数据更新


3.5 视图
3.6 数据控制
第4章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4.1 数据依赖 4.2 范式 4.3 关系模式的分解
第5章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

5.1 数据库的安全性 5.2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性
7.4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 7.5 SQL Server 2000程序设计 7.6 SQL Server 2000安全性管理 7.7 链接服务器
第8章 数据库设计

8.1 数据库设计概述 8.2 需求分析


8.3 概念结构设计
8.4 逻辑结构设计 8.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8.6 数据库实施 8.7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目录

第1章 数据库基本知识 第2章 关系数据库

管理信息系统第3章练习有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3章练习有答案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3.1 单项选择题3.1.1 数据流的具体定义是()。

A、数据处理流程图的内容B、数据字典的内容C、新系统边界分析的内容D、数据动态性分析的内容3.1.2 判断表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

A、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B、决策问题、决策规则、判断方法C、环境描述、判断方法、判断规则D、方案序号、判断规则、计算方法3.1.3 邮政编码是一种()。

A、缩写码B、助忆码C、顺序码D、区间码3.1.4 下面的系统中,哪一个是实时系统()。

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B、航空订票系统C、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D、计算机激光排版系统3.1.5 输入设备将程序和数据送去处理的设备为()。

A、主机B、显示器C、控制器D、磁盘3.1.6 局域网络事实上是()。

A、一种同机种网络B、线路交换方式网络C、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D、一种计算机通信系统3.1.7 在下列设备中,不能作为微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的是()。

A、激光打印机B、鼠标C、键盘D、硬盘3.1.8 根源性收集数据需要()。

A、人工参与B、由人与计算机结合收集C、由人工收集D、不由人工参与3.1.9 通常唯一识别一个记录的一个或若干个数据项称为()。

A、主键B、副键C、鉴别键D、索引项3.1.10 在索引表中,被索引文件每个记录的关键字相对的是()。

A、文件名B、记录项C、数据项D、相应的存储地址3.1.11 某数据库文件共有6条记录执行了.GO 3.SKIP—5后RECNO()和BOF()的值是()A、-2,.T.B、0,.T.C、1,.T.D、1,.T.3.1.12 在FOXBASE中物理删除一个数据库文件的全部记录的命令是()。

A、DELDTEB、DELETE ALLC、PACKD、ZAP3.1.13 数据查询语言是一种()。

A、程序设计语言B、面向过程语言C、面向问题语言D、描述数据模型语言3.1.14 在计算机的各种存储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

数据库原理选择题总结(5-8章)

数据库原理选择题总结(5-8章)

数据库原理选择题总结(5-8章)第五章1.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2001年10月全国卷)A. 需求分析阶段B. 逻辑设计阶段C. 概念设计阶段D. 物理设计阶段2.在数据库设计中,表示用户业务流程的常用方法是( )(2003年1月全国卷)A.DFDB.ER图C.程序流程图D.数据结构图3.把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属于数据库的( )(2002年10月全国卷)A.需求分析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4.在ER模型中,如果有6个不同实体集,有9个不同的二元联系,其中3个1∶N联系,3个1∶1联系,3个M∶N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成关系的数目是( )(2002年10月全国卷)A.6B.9C.12D.155.数据库设计属于()。

A、程序设计范畴B、管理科学范畴C、系统工程范畴D、软件工程范畴6.设计数据流程图(DFD)属于数据库设计的()A、可行性分析阶段的任务B、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C、概念设计阶段的任务D、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7.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中,最常用的模型是()A、实体联系模型B、数学模型C、逻辑模型D、物理模型8.数据库设计中,概念模型是()A、依赖于DBMS和硬件B、依赖于DBMS独立于硬件C、独立于DBMS依赖于硬件D、独立于DBMS和硬件9.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A、需求模型B、概念模型C、逻辑模型D、物理模型10.ER方法中用属性描述事物的特征,属性在ER图中表示为()A、椭圆形B、矩形C、菱形D、有向边11.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的任务属于()A、需求设计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12.设计子模式属于数据库设计的()A、需求设计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13.设计DB的存储结构属于数据库设计的()A、需求设计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14.数据库设计中,外模型是指()A、用户使用的数据模型B、DB以外的数据模型C、系统外面的模型D、磁盘上数据的组织15.概念结构设计的目标是产生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这结构主要反映()A、组织机构的信息需求B、应用程序员的编程需求C、DBA的管理信息需求D、DBS的维护需求16.在DB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A、数据结构图B、功能模块图C、ER图D、DFD17.在DB的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A、DFDB、ER图C、数据结构图D、功能模块图18.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型的关键字是()A、M端实体的关键字B、N端实体的关键字C、M端实体的关键字和N端实体的关键字的组合D、重新选取的其他属性19.在一个ER图中,如果共有20个不同实体类型,在这些实体类型之间存在着9个不同的二元联系(二元联系是指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其中3个是1:N联系,6个是M:N联系,还存在1个M:N的三元联系,那么根据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型个数为()A、24B、27C、29D、3020.在数据库设计中,弱实体是指()A、属性只有一个的实体B、不存在关键码的实体C、只能短时期存在的实体D、以其他实体存在为先决条件的实体21.关于ER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现实世界的事物表示为实体,事物的性质表示为属性B、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表示为实体之间的联系C、在ER图中,实体和属性的划分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D、在ER图中,实体之间可以有联系,属性和实体之间不能有联系22.在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型B、每个联系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C、每个M:N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D、在1:N联系中,“1”端实体的主键作为外键放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23.在数据库设计中,超类实体与子类实体的关系是()A、前者继承后者的所有属性B、后者继承前者的所有属性C、前者只继承后者的主键D、后者只继承前者的主键24.综合局部ER图生成总体ER图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局部ER图中出现的相同实体,在总体ER图中只能出现一次。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

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选择题B、B、A简答题1.请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P27数据是描述事物的记录符号,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数据库即存储数据的仓库,严格意义上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2.请简述早数据库管理技术中,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数据共享性高数据冗余小易于保证数据一致性数据独立性高可以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3.请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含义。

P31答: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工程的,对应了数据的三级抽象。

两层映像是指三级模式之间的映像关系,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4.请简述关系模型与网状模型、层次模型的区别。

P35使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概念单一,统一用关系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选择题C、C、D简答题1.请简述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P48答: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是使用关系数据模型组织数据。

2.请简述什么是参照完整性约束。

P55答:参照完整性约束是指: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 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空值,要么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对应。

3.请简述关系规范化过程。

答:对于存在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问题的关系模式,应采取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关系模式的方法进行处理。

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规范化过程。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3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3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数据库系统原理》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12题,总分值36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3 分)A. 具体的机器和DBMSB. E-R图C. 信息世界D. 现实世界2. 先从中层数据流图出发设计系统的局部E-R图,再对各局部E-R图进行集成和优化,这种方法属于概念结构设计中的()方法。

(3 分)A. 自顶向下B. 自底向上C. 自内向外D. 混合策略3. 在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是数据库设计的()阶段。

(3 分)A. 需求分析B. 概念设计C. 逻辑设计D. 物理设计4. 在需求分析阶段,常用()描述用户单位的业务流程。

(3 分)A. 数据流图B. E-R图C. 程序流图D. 判定表5.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

(3 分)A. 只允许T修改A,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B. 只允许T读取A,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C. 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D. 只允许T修改A,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X锁6.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的任务。

(3 分)A. 需求分析阶段B. 概念设计阶段C. 逻辑设计阶段D. 物理设计阶段7. 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3 分)A. 如果完善对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故障是可以避免的B. 恢复子系统应成为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 介质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破坏性很大D. 应把计算机病毒看作一种人为的故障8. ()是DBMS的基本单位,它是用户定义的一组逻辑一致的程序序列。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选择题B、B、A简答题1.请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P27数据是描述事物的记录符号,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数据库即存储数据的仓库,严格意义上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2.请简述早数据库管理技术中,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数据共享性高数据冗余小易于保证数据一致性数据独立性高可以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3.请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含义。

P31答: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工程的,对应了数据的三级抽象。

两层映像是指三级模式之间的映像关系,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4.请简述关系模型与网状模型、层次模型的区别。

P35使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概念单一,统一用关系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选择题C、C、D简答题1.请简述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P48答: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是使用关系数据模型组织数据。

2.请简述什么是参照完整性约束。

P55答:参照完整性约束是指: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空值,要么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对应。

3.请简述关系规范化过程。

数据库系统原理(2018年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数据库系统原理(2018年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保持或集成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技术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2.描述数据仓库粒度的概念P182
粒度是指数据仓库数据单位中保存数据的细化或综合程度
3.描述数据挖掘技术的能P183
概念描述
关联分析
分类与预测
聚类
孤立点检测
趋势和演变分析
视图的内容是由存储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操作的SQL语句定义的,它的列数据与行数据均来自于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的基本表。
视图不适宜数据集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它所对应的数据实际上是存储在视图所引用的基本表中的。
视图是用来查看存储在别处的数据的一种虚拟表,本身不存储数据。
第五章 数据库编程
简答题
1.请简述存储过程的概念P125
答:参照完整性约束是指: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空值,要么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对应。
3.请简述关系规范化过程。
答:对于存在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问题的关系模式,应采取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关系模式的方法进行处理。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规范化过程。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2.请简述早数据库管理技术中,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数据共享性高
数据冗余小
易于保证数据一致性
数据独立性高
可以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
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n delete cascade ➢ on update cascade
• Foreign key(cno) references course(cno)
➢ on delete no action ➢ on update cascade
• );
5. Check(校验)约束:用来检查字段值所允许 的范围
验证与违约处理:
• 当向表中插入元组或者修改元组时,DBMS 会检查属性上的unique约束条件是否被满足;
• 违约处理:
➢如果不满足,则该操作被拒绝执行。
3. Primary key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键)约束:用于定义基本表的 主键,起唯一标识作用,其值不能为空,也 不能重复。
➢ 语法:<列名><数据类型> primary key
sno cno grade … …… 子表(SC)
插入新元组 修改外部键的值
• 如果增删改操作破坏关联完整性约束时,系 统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进行处理。
➢No action:不允许该操作执行,是默认策略。
➢Restrict:与no action基本相同,但更为严格。
➢Cascade:当更新或删除父表中primary key时, 子表中的相应数据也进行更新或删除。
➢Set null:当父表数据被更新或删除时,子表中相 应数据被设置为null值——前提是子表中的相应 列允许取null值。
➢Set default:当父表数据被更为或删除是,子表 中相应数据被设置为默认值——前提示子表中的 相应列设置有默认值。
例:
• Create table sc (sno int , cno int, grade int, • Primary key (sno, cno), • Foreign key (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
• 考虑统计数据库的安全性,目的是防止用户 访问或推导出微数据。
1. 禁止用户存取关系个别元组的详细信息,只 允许他们执行次数控制的统计查询操作
2. 防止由统计数据推导出微数据,例如设置下 列障碍:
➢ 对统计查询结果大小加以限制在某一范围 内;
➢ 禁止在相同的元组集合上重复执行一系列 统计查询;
➢ 在统计查询结果中加进噪声,为微数据的 恢复造成困难。
验证与违约处理:
• 当向表中插入元组或者修改元组时,DBMS 会检查属性上的not null约束条件是否被满 足;
• 违约处理:
➢如果不满足,则该操作被拒绝执行。
2. Unique(唯一)约束:用于指明创建该约束的 列上的取值必须唯一。(也称为替代键)
➢ 语法:<列名><数据类型> unique ➢ 例:
• 当进行插入和更新操作时,DBMS将自动检 查:
➢主键值是否唯一,如果不唯一,则拒绝该操作; ➢检查主键的各个属性是否为空,只要有一个为空,
则拒绝该操作;
4. Foreign key(关联完整性或外键)约束:定义 了一个表中数据与另一个表中的数据的联系。
➢ Foreign key约束指定某一个列或一组列作为 外部键,其中包含外部键的表称为子表,包 含外部键所引用的主键的表称为父表。
• 在SQL语言中,向用户授予权限使用grant语 句,收回授予的权限用revoke语句。
• 发出grant语句:
➢DBA ➢数据库对象创建者——拥有其创建的表和视图的
全部权限
➢拥有该权限的用户
例:
• Grant select on table employee to use1; •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table employee,
➢ 固有约束:数据模型本身固有的约束,无须用 DDL或显式定义。
2. 根据数据对象的状态
➢ 状态约束(静态约束),这是所有数据库状态必须 满足的约束;
➢ 变迁约束(动态约束),这是指数据库在状态转化 过程中必须满足的约束,通常用显示表示。
3. 根据数据库的实体对象
➢实体完整性 ➢关联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系统的超级用户可以创建新数据库用户! • Create user<用户名>
[with][DBA|resource|connect]
拥有的 权限
DBA
可否执行的操作
Create user
可以
Create table
可以
resource 不可以 可以
connect 不可以 不可以
登陆数据库 执行数据查询和操纵 可以
一个用户的关系级权限和必须
DBMS提供的和两他级的权用限户级:权限一致
1. 用户级权限:DBA授予每个用户特定权限, 是对用户访问整个数据库权限的限制,包括
➢ 创建关系create,创建视图create view ➢ 增删属性alter,删除关系或视图drop ➢ 更新元组modify/update ➢ 查询数据库select
关联完整性的验证和违约处理:
• 一个关联完整性将两个表(子表和父表)的相应 元组联系了起来。
• 对父表和子表进行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时, 有可能会破坏关系完整性,DBMS必须进行 检查。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 …… …
父表(student)
删除元组 修改primary key
2. 关系级权限:DBA授予每个用户与具体关 系视图有关的权限,是对用户访问关系视图 权限的限制。
四、统计数据库的安全性
• 统计数据库包含两类数据,
➢第一类是微数据,即描述应用领域的实体、概念 或事件的数据;
➢第二类是统计数据,即对部分微数据进行综合处 理的计算结果。
• 一般的统计数据库允许用户查询统计数据, 但是不允许查询微数据。
➢ 语法:foreign key <列属性,…> reference < 关系名>( 主属性)
• 例:
➢Create table sc ➢(sno int , cno int, grade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sno,cno), ➢Foreign key (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 ➢Foreign key(con) references course(cno));
可以
可以, 但必须用相应权限
数据库角色
• 数据库角色是被命名的一组与数据库操作相 关的权限,角色是权限的集合。
➢Create role r1; ➢Grant select, insert , delete on test.* to r1; ➢Grant r1 to use1, use2, use3;
department to use2 , use3; • Grant select on table employee to public; • Grant insert on table employee to use4 with
grant option;
use1
use2
use3
谁可以创建新用户?
二、完整性约束的定义
1. Not null (非空)约束:只用于定义列约束 ➢ 语法:<列名> <数据类型> not null ➢ 例:
➢ Create table employee ➢ (ssn varchar(20) not null, ➢ name varchar(10) not null, ➢ address varchar(40) );
• Primary key 和unique的区别:
➢一个表只可以定义一个primary key,但可以定义 多个unique约束;
➢对于primary key的一个列或多个列,其中任何一 个列都不能出现空值,而对于unique所约束的列, 允许为空,只是null值最多有一个
实体完整性验证和违约处理:
➢ 语法:create table(…, …, primary key(…));
➢ primary key约束可以作为列级约束,也可 以作为表级约束;
• 例:
➢Create table employee ➢( ssn varchar(20) primary key, ➢ name varchar(10) not null, ➢ phone char(11) unique, address varchar(40));
• 例:
➢Create table SC ➢(Sno int, Cno int, Grade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Sno, Cno));
• 可以在创建表时,创建主键约束,也可创建 表完成后,再添加主键。
➢Alter table <关系名>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primary key (ssn);
➢用户权限的分配:用户只能在指定范围内执行允 许的操作;
➢系统保护机制:检查用户进入数据库的权限并记 录其操作序列;
➢统计数据库的管理:防止用统计(综合)数据推导 微数据。
➢数据加密
一、数据库安全性与数据库管理员(DBA)
• DBA是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最高权威 的管理员,拥有的系统帐号具有最高的权限:
➢建立和撤消帐号, ➢初始口令的形成, ➢权限的分配和调整。
二、系统保护机制
• 为了制止非授权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也为 了约束授权用户对数据库访问的范围和方式, DBMS必须具备如下的保护机制:
➢用户帐号口令机制——用户只有向DBA申请到帐 号及其初始口令,才取得进入数据库的合法身份。
➢用户身份的识别 ——DBMS依靠帐号和口令的对 应来识别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全体用户的帐号口 令储存在某个系统文件中,DBMS采用安全技术 保护该文件,免受人为或非人为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