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合集下载

原创4: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原创4: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1、形象美 泰山—— 雄 黄山——奇 华山—— 险 峨眉山—— 秀 青城山——幽 大漠、浩淼烟波——旷 丛林、荒原—— 野
梦笔生花
猴子观海
2.色彩美 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 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选自(毛泽东—— 《沁园春·雪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选自(朱自清—— 《春》)
夏荷
3.动态美 云散风流、风吹林动 流水飘烟、飞禽走兽
4.朦胧美 山之云雾 水之烟雨
二、人工美 1.古典园林 2.古建筑 3.古遗迹 4.民俗亲

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意境美
人文景观烘托得意境美 特色点化的理想意境美 诗文描绘的空灵意境美 神话渲染的离奇意境美 宗教色彩的神秘意境美 自然为主题,配一人文 景观,如亭台楼阁等 用文字概括,使特色更鲜明。 雄、奇、险、秀 古代文人在景点留一些墨 香笔迹,让后人咀嚼品味 利用神话传说来解释和 渲染景点的神秘性 “天下名山僧占多”,高度 概括了中国著名山水与宗 教的关系。深山埋古刹, 渲染营造一种神秘意境美
华山天下

4、秀丽美
秀丽与雄伟形成鲜明的景观形象对比。秀丽 美是主客体化解冲突、相互抚慰、情景交融的审 美过程,人们常会因秀美而释怀,体会甜美温馨 的旅行生活。“天下之秀”的峨眉山、“如情似 梦”的桂林山水、“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 湖,秀丽妩媚,令人陶醉。 秀丽景观一般气候条件好,植被覆盖地表, 溪流潺潺,山水交融。我国南方山水因雨量充沛, 植被葱郁,呈现出一种富有生机的美,大多带有 “秀丽”的特色。如黄山的奇秀,雁荡山的灵秀, 庐山的隽秀,武夷山的神秀,峨眉山的雄秀,桂 林山水的清秀。

风吹草低见牛羊
7、朦胧美
自然景观的朦胧美是一种特殊的意境美。朦 胧美滋生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两方面。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 观呈现出朦胧美。
朦胧美
三、自然旅游景观的意象美
意象美
意境美
1、意象美
旅游自然景观的自然美、形式美能使旅游审 美主体获得意识的自由解放和心灵情感的愉悦。 附丽于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使旅游审美主体体 验或认知蕴含在这些特定景物内的历史厚重、艺 术真味、文化感召。并在审美过程中接受社会— 人生体验,进而滋生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完 善感。 “泰山天下雄”,一方面在于其“盘桓数百 里”之大,拔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 上的高峻,更在于其人文精神意义上的崇高和至 尊。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备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除了可以欣赏旅游景点的美景,更可以体验不同文化、风情和风土人情。

旅游时,我们会被景点的各种元素吸引和感染,因而对不同的景点相关的审美标准也不同。

这篇文章将对旅游审美赏析进行总结。

1.自然景色的赏析自然景色已成为旅游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旅游类型。

它包括大自然中的山、水、地和气候等属性。

当我们前往一座山或海滩时,我们不只是期望看到它们的美丽景色,还希望感受到它们的独特气质。

在感受自然美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神秘、宏伟、广阔和生机勃勃的特点等。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座高山峰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雄伟和不朽气质。

如果我们去海滩玩耍时,我们可能会被蓝色的海水、细沙和周围植被的美丽所吸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然景色的色彩、构图结构、光线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

2.建筑物和城市的赏析许多人喜欢游览历史悠久或风光秀美的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游客可以欣赏的不仅是城市的风景和建筑物的美丽,还包括了城市人文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的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艺术风格、功能以及所传达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欣赏古代教堂时,我们需要理解它的设计和装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并通过分析它的历史和宗教意义,进一步认识它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同样,在欣赏城市的现代化、高科技建筑物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时尚设计和新科技的灵感,并且可以将它们与城市人文环境哲学、城市规划相结合来理解。

3.艺术展览的赏析艺术展览是一种最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立性的旅游活动之一。

在艺术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深度,同时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意、技术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构图和用色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博物馆,我们可以观看古代美术、宗教艺术、现代艺术等展览。

无论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展览,我们都需要细心品位和审美评估,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旅游美学自然景观的天然美

旅游美学自然景观的天然美
高低、造型等要素构成。
瀑 布
形如伞盖的大榕树
• 远去的雁阵
2、色彩美
色彩是旅游景观进入
人们审美视野的第一感觉,
是获取形式美感不可缺的要素。
桂林漓江水
清姹 国 洛 香紫 色 阳 袭嫣 生 牡 人红 香 丹 。〄 〄 〄
3、声响美
声响是物体振动引发 的声波通过听觉产生 的印象。
• 辛弃疾诗云:
旅游景观:景观是“旅游者主要通过视觉,其次还有听觉 等对特定的某一旅游 时间、空间场内具有旅游意 义的自然、人文复合物象和现象的感知景象”—— 王兴 中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综合 表征,就是旅游景观——钱今昔 …… 自然旅游景观:自然景观中具有天然禀赋、蕴含观赏价 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综合体及其景象的空间 地域组合。
三、自然景观的意象美
1、意象美
旅游自然景观的自然美、形式美能使旅游审美 主体获得意识的自由解放和心灵情感的愉悦。 洁如 思 深 浓 草 人 身荷 想 刻 厚 树 们 自花 情 的 、 木 赋 好表 感 人 寓 色 予 〃示 。 文 意 彩 花
2、意境美
人文景观烘托的意境美 特色点化的理想意境美
自然的荷叶加上鱼群使景色 更加和谐,相得意彰!
似乎很相似耶
(四)动静变化性原理
动静变化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观赏中 的自身动态状态。动观及游览性地观 赏,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欣赏 景观;静观指的是驻足品赏玩味,主 要目的是欣赏品味景观美的细节及局 部。
静观之亭台楼阁
静静坐落于山间。。。。
一幅静景配上几点人儿,好美
动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悬空寺,半天高
诗文描绘的空灵意境美
神话渲染的离奇意境美

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三、自然旅游景观的意象美意象美意境美
1、意象美旅游自然景观的自然美、形式美能使旅游审美主体获得意识的自由解放和心灵情感的愉悦。

附丽于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使旅游审美主体体验或认知蕴含在这些特定景物内的历史厚重、艺术真味、文化感召。

并在审美过程中接受社会—人生体验,进而滋生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完善感。

“泰山天下雄”,一方面在于其“盘桓数百里”之大,拔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上的高峻,更在于其人文精神意义上的崇高和至尊。

2、意境美人文景观烘托得意境美特色点化的理想意境美诗文描绘的空灵意境美神话渲染的离奇意境美宗教色彩的神秘意境美自然为主题,配一人文景观,如亭台楼阁等用文字概括,使特色更鲜明。

雄、奇、险、秀古代文人在景点留一些墨香笔迹,让后人咀嚼品味利用神话传说来解释和渲染景点的神秘性“天下名山僧占多”,高度概括了中国著名山水与宗教的关系。

深山埋古刹,渲染营造一种神秘意境美。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 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形态。
(一)形态美特征
旅游资源的形象美,泛指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和空 间形式的综合美。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 旷、野等价值特征。
1、“雄”美的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的“雄”美一般是指相对高度与 气势之美,形象高大壮观,气势磅礴。
• 如泰山矗里于齐鲁大地之上,大有通天之势, 给人以高大雄浑的视觉意象,素有“天下雄” 之美誉。
泰山“天下雄”
一览众山小
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2、 “秀”美的旅游资 源
• 旅游资源的“秀”美一般指具有良好 的植被覆盖地表,山水交融,色彩葱 茏,生机盎然,形态别致丰满,轮廓 线条柔和优美。 • 如享有“天下秀”美誉的峨眉山。
洞庭天下旷
辽阔的草原
• (二)、色彩美: • 旅游资源的色彩极其丰富,五彩缤 纷。这些色彩主要是树木花草、江河湖 海、烟雾云霞及阳光构成,给人带来赏 心悦目的美感。 • 色彩美主要包括:山色、石色、天色、 水色、植物色等。
1、山色 `
• 山色系指山体的混合色、调和色, 体现山体的整体色彩。
• 淡云薄雾常给山岳敷上一层调和色,是群山的 色彩变得柔和、淡雅和协调。
• 流云飞过、泉水涌出、波涛翻滚、轻风扬起 • 动态美给自然景观增添活力
动态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朦胧美 •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 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 朦胧状态中的自然景观,在游人眼中就像 一幅幅水墨画呈现出一种整体美。
洞庭烟雨
朦胧美(浑然一体、虚无缥缈)
二、人工美
青城山
5、“险”美的旅游资 源
• 旅游资源的“险”美一般是指形态 陡峭、气势险峻、坡度特别大,山脊高 而窄。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美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美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一).形象美
自然景观的形象分为: 雄-泰山 奇-黄山 险-泰山 秀-峨眉山 幽-青城山 彩美
丰富:不同地方不同地理事物而 言 富于变化: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 段(四季或一天) 如:四季色彩
九寨沟彩池
季 节 变 化
庐 山 四 季
(四)朦胧美 如山中云雾 水中烟雨 烟雨朦胧的西湖
二.人工美
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 出的审美状态 如 古典园林 文物古迹 风俗民情、历史与艺术 博物馆 书画、雕塑等艺术 品
景观的日变化
(三)动态美
如飞瀑 流水 风吹林动 流水漂烟 飞禽走兽 庐山三叠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是由大小两个瀑布组成的,小 瀑布称为美国瀑布 (American Falls),在美国 境内,高达55米,瀑布的岸长度328公尺。大 瀑布称为加拿大瀑布或马蹄瀑布 (Horseshoe Falls),形状有如马蹄,在加拿大境内,高达 54米,岸长640米。两个瀑布的水源来自同一 处,可是只有6%的水从美国瀑布流下,其他 94%的水是从马蹄瀑布流下。马蹄瀑布的水 量大,水冲到河里呈青色,而美国瀑布的水 则呈蓝色。

乡村旅游的魅力 探索自然之美

乡村旅游的魅力 探索自然之美

乡村旅游的魅力探索自然之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片宁静与放松的天地。

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自然之美而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理想目的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乡村旅游的魅力,以及通过探索自然之美所获得的益处。

第一章:乡村的宁静与质朴乡村旅游的一个主要魅力在于它能够带给人们的宁静与质朴感。

远离繁忙的城市,来到乡村可以让人们享受到大自然纯净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

这种环境让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嘈杂声和塞车,可以在乡村的山间、田野或湖畔散步,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而且,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朴实和自然,他们以农耕为生,注重农产品的有机性和健康性。

在乡村,我们可以体验到真正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这种与自然共存的体验对我们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第二章:探索自然之美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探索自然之美。

乡村的风光如画,无论是山峦起伏的山脉,还是潺潺流淌的溪水,或是郁郁葱葱的森林,都令人陶醉。

这些美景让人们有机会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它们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另外,乡村也是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我们可以在这里与各种珍稀物种近距离接触,观察它们的生态行为。

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接近自然的机会,还增加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

第三章:乡村文化的魅力除了自然之美,乡村旅游还让人们体验到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的村落、宏伟的庙宇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

例如,可以参观到古老的建筑、品尝传统的美食,甚至参与农民的日常劳作,这些都是乡村旅游的特殊魅力。

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等,使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四章:乡村旅游的益处乡村旅游不仅能带给我们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还有一系列的益处。

首先,乡村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带动了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其次,乡村旅游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途径,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美学专题题目:浅谈旅游美学和自然美系(院)旅游外语学院专业班级 12旅管(3)班学号 1225050328学生姓名周烨雯2013年 6 月 20 日目录引言 (1)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2)(一)审美的含义 (3)(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3)(三) 旅游审美的特点 (4)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 (4)(一)自然美的含义 (5)(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 (5)1、形态美2、色彩美3、声音美4、嗅觉美5、动态美6、结构美7、质感美8、综合美三、旅游审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6)(一)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6)(二)把握好观赏时机 (7)(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7)(四)安排好观赏节奏 (8)(五)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9)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引言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所谓的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在此先对审美的内涵作简要阐述。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一)、审美的含义审美是指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

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动机和审美场。

首先,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

审美客体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审美主体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

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而言不是对象。

”这就是说,对于无审美素质的人,即使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也不能与其形成审美关系,发生审美现象。

其次,审美动机是构成审美关系的现实条件,只有当审美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审美需求,对审美客体产生审美注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态度时,才能形成现实的审美关系。

再次,要构成良好的现实审美关系,还需要有审美场,即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审美氛围,这一要素对审美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审美属意识范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步伐和审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

中华民族在自身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孕育了耐人寻味的儒家、道家与禅宗审美风范。

按照现今的理解,儒家主要倡导“中和为美”,道家崇尚“自然为美”,而禅宗则追求“空灵之美”,这在宏观上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三部曲”,另外,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总体精神,主要融贯于“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之中,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积淀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乃至整个旅游的全过程。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人们的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向往异地闻名遐迩的高山大川或者阳光灿烂的海滨,有的向往他乡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或者异彩纷呈的风情习俗,但不管·人们的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

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观察接触和认识环境中寻求娱乐和消遣,增知益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美的享受,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其核心是对美的享受。

在现今旅游实践活动中,风景名胜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时间背景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构成的旅游吸引物,例如,山水草木、风花雪月、云霞鸟兽等属于自然景观,而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园林建筑、民俗风情等属于人文景观。

但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它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游客,这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属性,否则就不属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主要决定于它给人们的美感,因此,在旅游实践活动中,旅游业经营者和一切旅游从业者,仅仅考虑一时的接待数量和经济效益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能否将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即旅游资源所蕴涵的美充分表现出来,能否发现美、创造美,这才是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营成败的关键。

由此看出,研究旅游资源的美感便是研究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旅游审美的特点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承担者,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与旅游资源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

从旅游主体而言,对同一旅游景观,不同旅游者的理解与感受往往大相径庭,形成不同的审美观。

比如,同样置身于偏远乡间,有人会激动得手舞足蹈,发出“村舍茅屋万岁”的感慨。

有的人则兴趣索然,无动于衷。

同时登临五岳独尊的泰山,不同的游客产生的感受也不同。

人们这种旅游审美观所存在的差异性,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差异。

在旅游活动中,美感并不是对审美客体简单地复写和被动反映,而是随着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不同而产生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的特定情绪和情感状态。

二是文化差异。

无论是哪一地区、哪一民族的旅游者,对于风景的审美都是有特定文化背景的。

由于旅游者的种族、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所以对美的要求与欣赏水平大有差异。

旅游者作为旅游审美主体,由于相当数量的人受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限制,其审美能力并不很高;与此同时,旅游者都有积极主动获取美感的愿望,在旅游活动中,最易直接、生动、形象地接受教育,所以旅游过程又最易提高审美能力。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旅游审美客体,具体来说就是指旅游景观,即地理环境中具有美感的各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旅游审美客体,即旅游景观美学价值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第一,旅游审美客体往往具有一定规模。

它一般包括一个区域的风光,其本身的规模有时达几千米,几十千米,甚至上百上千公里。

旅游者要欣赏它,不能从外部进行观赏,而必须从内部进行持续的审美体验过程。

当旅游者置身于风景之中来欣赏风景,景随步移,步移景换,由此产生的审美快感各不相同。

第二,旅游审美客体广泛多样。

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山岳、江河、湖海、花木、鸟兽、虫鱼等,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文物古迹、园林建筑、城乡村落、民俗风情等等都可能成为旅游者审美的对象。

旅游审美客体的广泛多样还表现在即使是同一景观,其往往由多种因素组成,每一种因素都可以构成多种美学价值的景观类型,如以地貌为基础的风景资源就可使人产生多种美感:山地和沟谷可呈雄伟、壮观和奇险的动人景色。

而平原给人的美感又不一样,它使人产生平远的意境。

此外,还有多种引人注目的造型地貌景观,如果再加上奇异的传说、神话,那么这种地貌景观观赏价值就更加丰富多彩,如桂林的象鼻山、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昆明的“睡美人”等等。

第三,旅游审美客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不同的季节、气候会给旅游景观带来不同的特征,旅游景观因时而异,使旅游审美客体不是单纯的画面,而是一个风景的系列。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可以亲临现场,直接面对审美客体,获得切身的感受,这是优点。

然而由于旅游时间的限制,旅游者经常只能走马观花,没有机会反复观察和深入思考,加之旅游者对所处的旅游环境一般都比较陌生,并且重复前往某地旅游的可能性较少,所以对旅游对象的印象难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一)、自然美的含义自然美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

例如蓝天白云、湖光山色、花鸟虫鱼等等的美。

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天然形态的美是未经人工改造的原始的自然美,如珠穆朗玛峰雪地、原始森林、野生的植物等;“人化自然”的美,则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美,如园林建筑美以及人工驯服的观赏性飞禽走兽等。

自然美贵在自然,即不带任何人为的迹象,例如浩瀚的海洋、鲜艳的红梅、苍劲的青松等,皆是自然天成,依其固有的规律而发展,因而自然美就不带有任何人为的自然性。

例如梅花冰肌玉骨的风韵、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品质,都是以其自然品性和风姿而展现出自然美。

这就是自然美独具的客观自然性特征。

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自然物的无限多样决定着自然美的无限多样性,例如江河之美不同于山泉之美,蓝天之美不同于绿地之美等等。

宇宙之内有多少自然物,就有多少自然美,这是自然美的可贵特征。

另外,同一自然事物,其美也是多样的,如月有阴晴圆缺,云气有四时不同,“春融洽,夏葱郁,秋疏薄,冬黯淡”。

多姿、多态、多样性,正是自然美的绝妙特征。

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松柏喻示人的高风亮节,比喻革命志士坚忍不拔的精神;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勉励自己养成洁身自好、一尘不染的品格等等。

(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在地理环境中,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构成的旅游景观,都以某种美的形象吸引着旅游者,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旅游景观所蕴涵的美难以胜数,下面就择其重要方面进行旅游审美方面的简要分析。

1、形态美无论是自然界赋予的或是人工建造的各类景观,都是以某种形态存在着,这也是人们能够感知的首要条件。

其形态及其数量的范围和某些特征,可以形成不同的美感,如山势起伏蜿蜒、山体线条柔和、植被茂密、水色净美者,则产生秀美的感觉;如平畴无垠,水面坦荡,视野开阔,可极目无际者,则产生旷、远等美感。

千姿百态的形态,通过人们的感知,形成各种美感,使旅游者得以享受。

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雄即雄伟、雄浑,意味着形象高大、气势磅礴。

泰山为“五岳”之尊,素以“天下雄”著称。

从绝对高度上看,其主峰海拔1 545 m,在地貌分类上只属于中等山体,但因为它位于海拔仅三、五十米的辽阔坦荡的华北平原东侧,以磅礴之势凌驾于齐鲁大地上,具有通天拔地之势,给人以高大、雄浑之感。

当登上泰山极目远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之感油然而生。

雄伟之美可使游人产生仰慕,甚至敬畏之情,增加人们的豪情壮志,催人奋进。

(2)、奇即奇特,指少见的、独具一格的外部形态。

在我国诸多名胜中,以“奇”为美的景观首推黄山。

黄山奇美,主要源于峰奇、石奇、松奇、云奇。

黄山72峰,各有自己特殊的山石形象,有的势若天柱,有的形态古怪———似人,似兽,似物,丰富多彩,惟妙惟肖;黄山的松树更是奇特,有“迎客松”、“送客松”、“凤凰松”、“连理松”……奇松怪石共同构成了黄山独特的松石之美。

我国以“奇”为美的景观甚多。

如“奇秀东南”的武夷山、“天下奇秀”的雁荡山,人文旅游资源中也不乏此种奇特之物,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月牙湖”、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汉代“天马”等,这些景观或体现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或表现出人类的奇思巧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