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读后感400字
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精选25篇)

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精选25篇)文天祥正气歌篇1每个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过一些堪称民族脊梁的英雄人物,文天祥,宋末三杰之一,就堪称是汉民族最硬的民族脊梁,是足以和卫青、霍去病、冉闵、祖逖、岳飞、孟珙、戚继光、袁崇焕、李定国、张苍水、阎应元、郑成功、孙中山等相提并论的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
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
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3年1月9日就义。
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在自序中,文天祥详细的描述了大都囚居环境“水、土、日、火、米、人、秽”七气弥漫的恶劣,“以一正气而敌七气”的乐观心态,充分的表达了自己坚贞如一、坚韧不拔、始终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可贵品格。
文天祥被押解至大都之后,忽必烈为劝其归降,可谓是煞费心机。
先是派投降的宋朝大臣以同僚之情相劝,被文天祥骂走;继而派其弟文璧前来劝降,企图以亲情感化,文天祥则以“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之诗示之,令其羞愧而退;最后,忽必烈命令已经投降的宋恭帝到狱中相劝,仍被文天祥拒绝。
从这一点上,可以充分的看出,文天祥的“忠”,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大忠”,而非仅仅是忠于一家一姓的“愚忠”。
在文天祥的身上,突出的体现了汉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品格,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公元1283年1月8日,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
然而,文天祥明确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读后感

《文天祥》读后感1读了《文天祥》一书,心情难以平静。
在宋朝末年,朝廷衰弱,国内纷乱,外族乘机入侵。
先后钦、徽二帝被俘,朝廷被迫南迁,把都城迁到临安,就这样北宋灭亡,南宋开始,保住了半壁江山,这真是奇耻大辱。
后来,北方王朝的铁蹄向践踏,半壁江山也难保的时候,南宋朝廷荒淫无度,奸臣挡道,最后连都城都处于危机之中,在危难之际,大宋丞相文天祥挺身而出,变卖了所有家产,组织了万人军队,参加了保卫临安的战斗。
后来被俘,写了《过零丁洋》一诗。
后来,元军把文天祥关了4年,威逼利诱全部使尽,文天祥誓死不降,最后英勇就义。
文天祥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流传千古,万古流芳。
他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心,这颗赤心必将光照千古!文天祥的壮举惊天动地,泣鬼神,他禀然正气;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临刑前还那么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文天祥是天之骄子,是英雄豪杰,做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保家卫国,是一个热血男儿,为不让家破人亡、国破家亡而浴血奋战,赤贫沙场,抗战杀敌。
文天祥为国尽忠有一股“宁做”宋朝鬼,不做元朝臣的劲头“他死前说了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绝世佳话表明了什么?表明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意志!我明白,他只有两条路一是:投降,二是:死。
抛弃自己的信仰,出卖自己的灵魂来保住自己的头颅,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文天祥决定以死报国。
我也要像文天祥一样有一颗赤心报国的心!《文天祥》读后感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次读起文天祥的诗,我的心潮澎湃无法平静。
曾经的多事之秋,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你,血腥与墨香交融。
中国的历史上注定有一朵瑰丽的奇葩绽放。
虽是匆匆过客但绝非是昙花一现。
70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从你雄浑的笔调中感受到你内心的无奈与抱负,仍然可以感觉到你的满腔热血。
面对山河破碎,面对壮志难酬的困境,你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终至兵败被俘。
你想自杀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但天意弄人,自杀未成你却被抓入狱中,你饱受折磨,但你坚负不屈在狱中写下了传颂千古的>。
文天祥后感

文天祥后感引导语: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抗元英雄,我国气节的代表。
下文是有关学习他的英雄事迹的读后感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文天祥后感篇1:读文天祥过零丁洋有感同学们都知道南宋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谭嗣同《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也曾写下《过零丁洋》演奏他的爱国心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过零丁洋》。
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他是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他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其中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
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
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相终。
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
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
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碧血丹心文天祥读后感

碧血丹心文天祥读后感
读文天祥的故事,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又热血沸腾的大冒险,只不过这个冒险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而且是真人真事,比那些虚构的英雄故事可震撼多了。
文天祥这个人啊,那可真是硬骨头。
我就想啊,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估计早就腿软得像面条了。
可人家文天祥呢,那是坚决不从啊。
元朝给他高官厚禄,就差把金山银山堆在他面前了,他眼睛都不眨一下,心里想的大概是:“哼,这些东西在我的碧血丹心面前,就像垃圾一样。
”
而且他被关在监狱里的时候,肯定吃了不少苦,估计环境差得就像老鼠洞一样。
但他的意志就像钢铁一样,一点都没有被消磨掉。
我想他每天可能都在心里默念着自己的信念,想着宋朝的山河,想着自己的同胞,然后就充满了力量。
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好多东西。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虽然没有像他那样要面对生死抉择来表示忠诚,但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我想减肥,那我就得像文天祥忠诚于宋朝一样,忠诚于我的减肥计划,不能看到巧克力蛋糕就投降。
还有就是要有骨气,不能因为一点小困难或者小诱惑就放弃自己的原则。
要是有人让我做坏事,我就得像文天祥拒绝元朝一样,坚决说“不”。
文天祥的碧血丹心就像一盏明灯,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让我知道,人要是有坚定的信念,就可以在任何困难面前挺直腰杆,成为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
他的故事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故事,而是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慢慢地发芽,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文天祥传读后感

文天祥传读后感文天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奋斗。
在《文天祥传》这本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文天祥的一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事迹和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表敬佩。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志向,立志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他曾在政治和军事上有过不少的成就,但最让人铭记的是他在南宋末年的抗金斗争中所展现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在南宋末年,金国入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文天祥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他发表了著名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金斗志。
他还在军事上有过不少的建树,曾率领军队多次抗击金兵,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胜利。
然而,最终南宋还是不敌金国的入侵,文天祥被俘,不幸殉国。
文天祥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他在危难之际毫不退缩,义无反顾地投身抗金斗争,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奋斗。
他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激励着无数的后人,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读完《文天祥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国情怀的伟大力量。
文天祥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他无私奉献,不畏强暴,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毫不犹豫地付出了一切。
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今天,我们也要像文天祥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除了爱国情怀,文天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抗争,最终成为了一代英雄。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像文天祥一样,勇敢地面对,坚定地前行,直至成功。
总之,读完《文天祥传》,我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充满了敬佩之情。
2024年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三篇)

2024年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读到一篇文章,文中将社会比作了一锅沸水,将人比作了鸡蛋、胡萝卜和茶叶,人在社会这锅沸水中,或如鸡蛋那般凝固,或如萝卜那般软化,或如茶叶那般回归自我。
人没法改变水的沸点,却可以改变水的味道,它鼓励人们选择茶叶,在沸水中舒展自己,让水溢满茗香,笔者佩服作者的胆识和魄力,却不敢苟同,内心总觉得作者有点唯心或形而上学的味道。
试想,个人之与社会的改变,无异于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漫漫长夜中的一米萤光,大多数人内心里感觉到的是孤立无援的无助,蚍蜉撼树的无力,江水东逝的无奈。
想来这也是“大海里撒把盐”成为俗语的原因之一吧?人在社会中总在发生改变,社会在人的群体效应下也不断变化着。
个人难以掌控社会变化的趋势,却可以选择自己改变的方向。
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浊气充塞的社会里,许多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丢掉了真实的自我。
所以我们心中应保持一份明镜,在茫茫大海、漫漫长夜里不要迷失自己。
迷茫中,彷徨中,无意中读到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自此在那布满尘埃的心境中出现了一丝明清。
作此歌时,文天祥身陷囹圄,以孱弱之体寄居八尺土牢,身受水、土、日、火、米、人、秽七种浊气的日夜侵袭,“当之者鲜有不为厉”(闻到的很少有不害病的),然而文天祥却可以“俯仰其间,于兹两年矣”,何也,“是殆有养致然尔”(大约是因为有修养才如此)。
其善养天地间之浩然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天地间浩然正气以一敌七,力敌七种恶浊之气。
浩然塞天地,千秋独凛然。
传闻包拯无法力之长,无仙气之强,然鬼魅魍魉远避畏之,想来或许是一身正气的缘故吧!胸塞正气,心驻清明,不求“一一垂丹青”那般兼济天下,只求“穷节乃见”那般独善其身,安足以!“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或许我们做不到富贵如浮云,如云烟那般淡泊,那般宁静,或许我们没有不淫于富贵,不移与贫贱的那般高风亮节,却也至少应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芳香,至少应有“调素琴,阅金经”的淡雅。
关于文天祥的读后感

文天祥的读后感关于文天祥的读后感生命自古以来就没有死亡,离开丹心的历史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火焰爱国主义和崇高的民族完整使我深感震惊。
关于文天祥的读后感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面对劝降书时所作.那时,南宋早已是腐败不堪,蒙古族向宋朝发动全面攻击,而守护城池的文臣武将个个胆小如鼠,不是不战而降,就是落荒而逃.一时之间,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文天祥毅然决然地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产,作为军饷来招募义军.就是这样,一些地方的官员都揭竿而起,与文天祥一起抗击蒙古族的进攻.然而,蒙古族是马上民族,士兵们个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把文天祥一行打败了,文天祥被俘之后,只是说:“只求一死,别无他言!然而,狡猾的元朝统治者却没有然他死,而是慢慢地折磨他,但是文天祥软硬不吃,只求一死!读到这里,我已经被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我要对你说:其他官员,都是不战而降,而你却奋起反抗,即使战败,也决不求饶,你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和惨无人道的折磨,也动摇不了你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文天祥,你是好样的!有人说,你是羊和老虎斗,可是又有哪一只羊敢带头和老虎斗呢?我相信,在你这只勇敢,铁骨铮铮的羊面前,就是再凶猛的老虎也会怕你三分!在所有的战争中都有人背叛,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汉奸,那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为日本人当走狗,去残害更多人的性命.他们一定不知道,当祖国面临困难之际,作为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应该干什么,应给做什么.他们想的不是怎样让祖国不受危害,而是想着让自己不受伤害.然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到了最后,那些汉奸,不是被日本人打死,就是被共产党打死,而且死的轻如鸿毛.文天祥曾经说过:“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愿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时时刻刻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伟大的中国人!关于文天祥的读后感2每当看到《正气歌》中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文天祥读后感

文天祥读后感文天祥读后感(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铮铮铁骨的诗句正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
他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使我深受震撼。
当我读到文天祥为了招兵抗元,卖了自己的家产做为军饷时,我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他不和一些人一样去投降呢?那样既可以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又可以做更大的官,那样不是更好吗?哦!当我读到文天祥被俘后所说的话:“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
”时,我才明白了。
文天祥面对劝降,却用了《过零丁洋》里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为答复。
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自古在世,谁没有一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关照青史吧!”文天祥对元朝的花言巧语,更是无比蔑视。
元朝统治者见他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给他戴上满身刑具,还把他关押在牢狱中。
三年的牢狱啊!也没使文天祥他屈服,他们担心日久生变,就把文天祥杀害了。
但文天祥虽然死了,但他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应当学习文天祥的那种宁死不屈,忠诚爱国的精神!文天祥读后感(二)《文天祥》这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悟,尤其是文天祥被俘后说过的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大概是:人生在世,难逃一死。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文天祥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
有抱负的爱国青年。
在元军大举南侵的危急时刻,文天祥立即贩卖家产。
征集义兵组成了勤王军,投入抗元斗争之中,保卫国家。
虽然最后斗争失败,文天祥不幸被俘,但文天祥那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远被人们赞颂。
在被俘的时候,文天祥不为花言巧语和高官俸禄所动,不为刑拘的折磨,视死如归,为国捐躯。
我深深地被文天祥的精神感动了。
他真伟大,真了不起,肯为了国家而捐躯,现在还有多少人有这种精神呢?文天祥虽然已经离世七百多年了,但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将会永存人间!将会永远被人歌颂!文天祥读后感(三)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文天祥抗元入侵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读后感400字(精选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天祥读后感400字(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文天祥读后感400字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铮铮铁骨的诗句正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
他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使我深受震撼。
当我读到文天祥为了招兵抗元,卖了自己的家产做为军饷时,我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他不和一些人一样去投降呢?那样既可以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又可以做更大的官,那样不是更好吗?哦!
当我读到文天祥被俘后所说的话:“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
”时,我才明白了。
文天祥面对劝降,却用了《过零丁洋》里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为答复。
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自古在世,谁没有一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关照青史吧!”文天祥对元朝的花言巧语,更是无比蔑视。
元朝统治者见他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给他戴上满身刑具,还把他关押在牢狱中。
三年的牢狱啊!也没使文天祥他屈服,他们担心日久生变,就把文天祥杀害了。
但文天祥虽然死了,但他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应当学习文天祥的那种宁死不屈,忠诚爱国的精神!
文天祥读后感400字2 我读了许多的名人传记,但是唯有文天祥的令我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文天祥抗元入侵的故事。
公元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组织各地义军与元军进行激烈抵抗,无奈虽然义军英勇奋战,却仍然挡不住元军进攻的步伐。
元军兵临临安时,谢太后派文天祥出城与元军主帅伯颜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时南宋还有部分区域未被元军控制,伯颜企图通过文天祥来收拾这个残局。
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送至北方。
在押送途中,文天祥成功的逃回了南方,继续指挥各地义军收复失地,却在一次战斗中被元军主力打得妻离子散。
文天祥没有气馁,重整旗鼓重新备战。
1278年,文天祥被元军包围了起来,服毒未遂,被元军俘获。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北京),元朝宰相、宋恭帝、元朝皇帝先后前来监狱劝降,可是文天祥不为其所动摇,最终被杀害于1282年。
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抗元英雄,我国气节的代表。
他深陷敌营,却丝毫不胆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
”是我最喜欢文天祥写的一句诗,它表明了文天祥在狱中视死如归、令死不屈的精神。
文天祥的故事感动着七百多年后的我们,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呢?
文天祥读后感400字3 他,字宋瑞,有着不屈的傲骨,是一位千古流芳的忠臣,也为后人留下种种绝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想起他大义大勇,在敌国的压迫、奸贼的迫害下,永远记着自己的民族,用一口伶俐的措辞打击着敌方,看他是多么的不卑不亢,永远坚挺着脊梁,像是风雨中的铁石,无论多少风吹雨打,也摇不动他心中坚定的信念。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想起他的英勇气概,在入敌国之狱时,也不忘从微小的.窗口看一看祖国,也不忘笔触有力的抒志扬情,也不忘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宋朝宰相,国破,论职务唯有一死,战败被俘,按法律也唯有一死,还有什么其他可讲的!”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想起他一腔的忠烈,在生死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
看他从容步出,在眉宇举止间表现出大国之相的雍容,不畏死亡,像一尊山岳坚守自己信念屹立不倒,用笔墨丹青痛斥奸佞、慷慨悲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他——文天祥,
天生傲骨,宁折不弯,一腔热血和一身傲骨正使他走向永恒……
文天祥读后感400字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次读起文天祥的诗,我的心潮澎湃无法平静。
曾经的多事之秋,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你,血腥与墨香交融。
中国的历史上注定有一朵瑰丽的奇葩绽放。
虽是匆匆过客但绝非是昙花一现。
70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从你雄浑的笔调中感受到你内心的无奈与抱负,仍然可以感觉到你的满腔热血。
面对山河破碎,面对壮志难酬的困境,你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终至兵败被俘。
你想自杀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但天意弄人,自杀未成你却被抓入狱中,你饱受折磨,但你坚负不屈在狱中写下了传颂千古的>。
无奈无力,惶恐,零丁是你真实的写照吗?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
凭你的才能试问天下谁不识君。
但是在生与义面前你毅然选择了义,你给后人留下了一种崇高的精神。
历史是多变的,残酷的。
而惟独你崇高的气节,慷慨的情怀却应灾难而愈发光亮。
你让我知道了人生的无奈,但是你更让我懂得了:即使命运是不可征服的,但至少同样还有一个是不可能征服的那就是人的信念。
一切都是在岁月中而你却像彩虹一样悬挂在历史的天空。
在后来人的心中依旧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