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中国式过马路看法

大学生中国式过马路看法

(4 )
道路设施以人为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工匠建完花园后,不是先入为主的铺设园中小 路,而是先让行人走出一条条小路,然后把那些小路铺设起来,结 果发现再没有人“另辟蹊径”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肯定需 要规矩,但是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从市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规 矩不合理,又要管住“不守规矩”的人,难度肯定要大得多。人行 通道设施不完善,也是“逼迫”一些人乱穿马路的原因之一。因此 ,我认为有必要设立一些天桥,实行人车分离制度。
总结
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防治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也取得 了明显的成效,但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所肩负的是 比其他国家更加艰巨的任务,所以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 让全民都遵守交通规则还是任重道远的,需要我们全党全社会乃至去 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
Finally
个人亲身经历END来自湖北经济学院门口就是红绿灯,来来往往的学生很多。但是基 本每次出去都会看到有学生不顾车辆来往和红绿灯,直接穿过马路; 或者是几个人和一小团人,红灯下直接穿过马路。甚至有几次看到 车辆和学生擦身而过。而那几位同学对此也表示漠不关心,都抱着 反正撞不到的心里。而我有时候也会无视红绿灯原因都不过是难得 等。 而今后,我决定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大学生,生命只有一次 ,死神不会开玩笑,所以也希望其他的学生们也遵守交通规则。 有人说人生如游戏,而我想说,这场游戏没有满血复活的机会
Solve
解决问题
那么,面对这些显现如何解决呢?
加强宣传
(1)
大力宣传文明过马路是关系城市形象、关系投资环境的重 要性,我们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 引导市民自觉按一个现代都市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过马 路,以维护城市形象。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 规知识,强化市民安全意识,引导市民注意安全、珍惜生 命。如在公共场所挂起“珍视生命、文明过马路”;“时 间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等宣传口号。以集体签名横幅、 发宣传单等形式向过路人进行宣传并解答一些关于交通的 疑惑。提倡文明过马路,抨击不文明现象,解说不文明带 来的危害。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文明过马 路”活动的广泛开展,使规则意识、文明意识、交通法规 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渐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提升市民 素质。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式过马路”调研报告“中国式过马路”调研报告“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个网络调侃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人们分分表示“描述太形象了”、“确有同感”,而且还有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行人闯红灯,是行人交通违章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交通违法者本人人身存在极大危险而且有碍保持道路畅通。

4月15日起秘书工作市交管部门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展开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

秘书工作市秘书工作局、秘书工作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针对秘书工作市行人遵守通状况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共计完成有效问卷1002份。

调查显示:一、“中国式过马路”知晓率为%调查中,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知道‘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说法”时,%的受访者表示在电视和报纸上听说过;%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但通过访问员的耐心解释后,受访者们基本都认可日常出行中确实存在这种交通陋习。

二、九成受访者会改变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一经提出,有%的受访者表示会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习惯,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有%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改变。

受访者坦言:不遵守交通规则,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三、逾六成市民认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普遍存在调查中,有%的被访者表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随处可见;有%被访者表示身边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这种现象不多;有%被访者表示没有具体留意、不好说。

数据显示,我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四、七成受访者支持以惩罚措施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支持利用罚款措施来处理和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者时,有%受访者表示“支持,且应该加大惩罚力度”;有%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但稍微惩罚一下就好”;有%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教育一下就好”;有%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社会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二、调查目的:了解“中国式过马路”和探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三、调查地点:四、调查时间:1~10周五、调查人员:六、调查对象:七、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九、鉴于广州大学中仍有许多条马路没设有交通灯,所以多数大学生都是采用看到没有车确保安全才过,而且在广大商中和广大图书馆之间有个天桥,方便学生通过,但这并不能说明广大大学生就没有采用“中国式过马路”。

经过问卷调查和10周的现场观察,发现只有少数同学会等绿灯才通过马路,而大多数同学是不管红绿灯,只要没车就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后面的同学看到了也跟着一起过了。

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算已经红灯而且有车要过,但前面已经有同学过了,所以自己就跟上,这样就经常能看到在红灯的情况下,同学排着长龙过马路的景象了。

出现这一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大学城里面的车比较少,所以同学们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车这么少,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等呢?因此不管三七二十一,管他红灯绿灯直接就过。

次要原因当然就是从众心理,别人都这样过,就我在那等,感觉怪怪的,虽然也有一小部分人选了时间紧急,快迟到,或者红灯时间太长,不想等等原因,但也只是占少数,所以肯定的是,广州大学学生是存在“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的。

说到同学们认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问卷调查中所说的几个选项所占比例比较接近。

十、调查结果:从我们大学的学生的行为可以宏观的看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国民都存在“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而从调查分析所看来,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时间紧急,实属无奈之举;别人都这样过,为什么我不行,这些都是借口,是逃避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没有将遵守交通法规落实到自己的身上的行为。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二:调查报告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二:调查报告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二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一、“中国式过马路”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红绿灯、车辆已深深渗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

然而,走在街头上,对于这样的一幕我们并不陌生。

马路对面对面明明是红灯,马路这边却有人完全无视直接就往马路对面走。

而只要有一个人迈步向前,身后的人也陆续迈开脚步。

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

本来正常行驶的车辆只能停车让行,从而引发交通的混乱拥堵。

曾有网友在微博中调侃我国人们集体闯红灯的陋习,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被近10万网友转发。

“中国式过马路”由此走红,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尽管我们从小就学习交通规则,然而当今绝大多数的人仍然大摇大摆地闯红灯,不走斑马线,随意跨越围栏,完全不顾交通规则。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大抵如此。

二、“中国式过马路”产生的原因任何事情总不会毫无来由地发生,“中国式过马路”的形成原因,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一)道路交通状况及相应法律的不完善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随着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以及车辆的增多,我们的交通系统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以北京为例,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2100万,还不包括没有暂住证的人口。

如此多的人必然造成道路拥堵,再加上中国道路与国外有一个明显差异,那就是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还有一条非机动车道。

(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车众多算是中国特色)虽然只是多了一条车道,但在十字路口,这条车道使车流人流的交叉点差不多增加了一倍,从而大大降低了通行效率。

行人被车流阻挡不能及时在绿灯情况下通过马路,便有了闯红灯的现象。

而我国的道路交通法规对于行驶的规则也没有严格的规定。

(西方国家汽车要等行人先从人行道通过后再通过)如此以来,你也往前,他也往前,毫无秩序,十字路口当然乱成了一锅粥。

另外,无人监管导致的违法成本低也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一大原因。

(二)盲目从众与心存侥幸盲目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班级:电建112 姓名:朱裕丰学号:1110602215一、调查背景近年来盐城市的经济建设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精神文明建设却没跟上时代的步伐。

众所周知,扎堆闯红灯的恶习已经成为中国各个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同样盐城市也不例外,闯红灯现象犹如过江之鲫。

面对亮起的红灯,有多少人能安分守己的停下脚步呢?有人说,这是因为法不责众;也有人说,这是因为我国对公民闯红灯处罚制度还不完善的原因;更有甚者以国家物质文明没有充分发展为由解释。

而且,大多人认为闯红灯只是一件不足挂齿小事,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小题大做。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为此,我对这一“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我的调查,能让人们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性。

二、调查分析也许,您从未意识到,车祸是那样无情,它会瞬间葬送一个宝贵的生命;车祸是那样悲痛,它会让人饱尝失去亲人的悲楚。

然而,这些车祸起因于谁?中国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弱者保护”方式,也间接的助长了这一不正风气,在行人的眼里,车就该让人,即使行人面前的才是红灯。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经常会亲眼目睹到交通事故的发生。

轻者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工作的影响、生活的不便,重者则给家庭和他人带来痛苦,留下终生遗憾,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据统计,2013年5月1日至5月7日,盐城市市区交警部门共受理各类道路交通事故405起,造成6人死亡;其中简易程序事故353起,造成87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5万余元。

仅一周的时间,死亡6人,87人受伤,经济损失35万元,这一惨痛的教训触目惊心。

也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深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经过走访相关部门,得知交通事故大多都来自于人们不遵守道路交通法规,随意横穿马路,乱闯红灯,不文明过马路而造成的。

为了更好的分析盐城市市民文明过马路的真实情况,我来到海华广场的十字路口,对盐城市的过马路现象进行了实地参观调查,调查数据如下:随后,我又来到了学校老校区东面的一处有红绿灯的斑马线,针对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进行了调查。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看似平常,实际存在安全隐患,每年都有因行人交通违法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统计显示,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占50%。

2012年,全国因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酿成交通事故近万起,造成至少3000多人死亡。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21日调查地点:盐城市市中心调查对象:随机选取的行人答卷者背景资料分析:1.此次调查合格的问卷数为118份,其中男性有63份,占53.39%;女性有55份,占46.61%。

2.就年龄背景而言,20岁以下的有22人,占18.64%;20~25岁的有50人,占42.37%;25~30岁的有26人,占22.03%;30岁以上的有20人,16.95%。

3.在学历层次方面,初中及以下有16人,占13.56%;高中有32人,占27.12%;大学有64人,占54.24%;研究生及以上有6人,占5.08%。

对于行人过马路方式的调查:1)问题:您有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呢?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也就是说,89%的调查者都有过这种行为。

这说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国人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的意识不够强。

2)观点:路上车走着肯定不能过,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了,就算是红灯可是也不影响交通啊。

非常同意34%一般般11%不太同意27%非常不同意分析:数据显示只有12.71%的调查者态度非常明确的表示不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而在不同程度上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的人则占了61.17%,表明大多数人都没有遵守“红灯停绿灯走”的交通规则。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人们过马路的方式。

中国式过马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的主要特点是人行道与马路之间的界线模糊,行人和车辆相互穿插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繁忙的路口,人行道上挤满了行人,而马路上则是车辆来来往往。

行人不顾红绿灯的指示,随意穿越马路,与车辆争道,给交通秩序带来了很大的混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

许多城市的道路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人的需求,人行道的宽度不足以容纳大量的行人流量。

同时,车道的数量和宽度也不足以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

这导致了行人和车辆在同一片区域内争夺有限的空间资源。

二是交通意识不强。

在中国,很多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意识较低。

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自己过马路时小心,就不会发生事故。

因此,他们忽视了红绿灯的指示,随意穿越马路,给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三是交通执法不严。

尽管中国的交通法规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和处罚措施,但在实际执法中,很多违规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

这使得一些人认为,即使违反交通规则,也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更加放任自己的行为。

为了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城市道路规划。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道路规划的投入,合理划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区域,确保行人和车辆能够有序、安全地通行。

其次,加强交通教育和宣传。

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再次,加大交通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交通规则得到有效的执行。

同时,还应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素质。

最后,倡导文明过马路的理念。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社会学角度看中国式过马路在日益繁华的当代社会,人口的拥挤和交通的堵塞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大城市中,在每个十字路口都能看到熙熙囔囔的人群和止不住的喇叭笛鸣,越是繁华,越是喧嚣,越是拥挤。

既然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就代表着中国境内普遍的过马路方式,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每一个路口,都能看到大波的人群拉帮结派似的过马路,浩浩荡荡且无人管制。

或是横跨道路的围护栏,车危险,人危险,对自己对社会没有一丝好处。

当然,到现在为止,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更加努力的克制自己,告诫他人,为一个文明的社会做着努力。

只是有时候,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一个人处于一个路口,面前是红灯,而周围的人视若无睹横穿马路而去,大部分人的从众心理会驱使他跟随别人一起穿越马路。

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个人有不遵守交通的想法,只是被大多数人的行为同化;非他本意,但却依然这么做了。

至于那部分激进分子,急着过马路就像家里着火了一样的人,无非抱着两种心态。

要么他想,反正这些车也不敢撞我,我能过去就行了,不用等也不用怕。

这种想法不但错误危险,更是一种不能忍受的恶习。

一、带动了跟多的人做出这种不明智的行为,就像一个带头犯罪的人,性质是一样的。

二、加大了交通意外的几率。

中国每天死于车祸的平均有303人,每日天因车祸导致伤残的平均有2046人,排名世界第一。

就是这样的恐怖的数字,依然不能改变社会现状。

三、堵塞交通。

中国各大城市交通拥挤,除了人多车多意外,还有一个重大的因素就是中国式过马路;行人成群挡在路中央,而车流受红绿灯严格控制,就导致原本十辆车可以通过,实际上只能通过四五辆,交通流畅度大大减低,更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扰乱。

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大家过马路从来就是这样,我也不必改变。

在中国,像这样不理会有没有红灯,只在乎能不能过去的过马路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可悲又可怕。

甚至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害怕别人说他假正经而不得不随大家一样入乡随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012年10月10日,一条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被多次转载。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一调侃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在调侃的同时又生发出对交通违规、安全意识和国民素质等问题的反思与讨论。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对公民闯红灯处罚制度还不完善;更有甚者认为是国家物质文明没有充分发展。

而且大多人认为闯红灯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二、调查目的
面对亮起的红灯,有多少人能安分守己的停下脚步呢?为此,我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获得这一社会问题的存在现状,了解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阐明其危害。

以期找到问题的症结,得出一些应对的方法和各方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调查分析
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

2012年1至10月份,因违反道路标识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

其中因行人违规导致的肇事造成262人死亡。

这样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在中国很多城市,横穿马路、乱闯红灯等违反基本交通安全规则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

如此严重的危害性,为何还是唤不起不遵守交通规则人的觉悟?
为了获得人们过马路的真实情况,我来到并州路与南内环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对人们过马路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在调查中我
注意到,不文明
交通行为的具有
普遍性,人们看到别人闯红灯没事,自己就抱着侥幸心理跟着闯,人们的从众心理,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交通管理与设置方面存在缺陷,很多时候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时间经常来不及,可是过街斑马线在三四百米外才能有,公共交通资源上的分配不公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然后我又随机调查了30名路人,请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些看法。

在交谈中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但是他们仍然不能按正确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有一些复杂的想法左右了他们行为。

我将他们的表述总结如下: 违规行为(十分钟) 人数(80人) 百分比 乱闯信号灯 36 45% 跨越交通护栏 14 18% 与车辆抢道 17 21% 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 12 16%
观点分类
人数(30人) 百分比 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感觉很傻,人们的从众心理比较
明显,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17 57%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实地的调查,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人们文明出行的观念淡漠。

现代交通倡导的是人车分流,各行其道。

偏偏有些人却不这样,他们即使知道这样不对,为图自己方便,仍然为之。

闯红灯、机动车不按道行驶,归根到底就是市民无视交通法律法规,完全不顾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市民的社会责任和交通文明意识并没有同步进入汽车社会和文明时代,往往还是习惯用过去的小农思维方式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去支配言行,不少人不了解、不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认为乱穿马路不构成违法。

2、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

看到别人闯红灯没事,自己就抱着侥幸心理跟着闯,一人违法就能让旁观者难以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社会普遍性,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这也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参与交通的人群素质参差不齐,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不高,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大部分人占主体的文明交通行为示范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群众的交通习惯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跟风效仿。

不文明交通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造成了群众对不文明交通行为法不责众的曲解,致使交通陋习的根深蒂固、久治不绝。

3、特权意识在作怪。

特权意识和炫富心态也导致了违法驾驶的产生。

有些驾驶员经常超速、抢道行驶,认为别人不能做的事,自己做了,是“有本事”;有些私家车主认为自己富有,罚钱无所谓,产生了特权思想;有的驾驶员开的是“机关车”,心里存有“特权”思想,错误地以为即使违反交通法规也不会受罚,漠视交通法规。

4、危害性认识不足。

不文明交通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认为平常人们都这样,也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存在侥幸心理,思想上的麻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使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在侥幸的心理中淡化,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发生。

5、管理措施不到位。

文明交通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消除不文明交通行为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但现实工作中只有公安交警一家“孤军奋战”,没有形成社会管理效应。

即使公安交警部门管理,由于受警力不足、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等客观实际因素的影响,治理效果不佳,屡治不绝。

6、交通设施待完善。

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和城市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尖锐。

部分道路狭窄或破损,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

城区受当初道路规划的影响,有些道路是混合道,有些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断头路”。

这些客观因素也使交通违法行为屡屡发生。

五、解决的方法
人们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平常人们都这样,也没有发生
交通事故,思想上的麻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其危害性
的认识,使其交通安全防范意识淡化。

8 27% 小处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长此以
往人民将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而且这种行为存
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 10% 还有一些人表达了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不同看法,他们认为
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不能以偏概全 2 7%
1、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

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2、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002班
姓名:马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