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磁场》教案-1

合集下载

《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磁场》本节课用“学导练”的教学模式教学;“学导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符合新的课程方案。

让学生在主体意识、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学导练”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样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观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知道磁体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奥斯特实验”的内容和结论。

3、知道磁场的方向,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4、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是对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引入及几种常见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演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自学复习电场内容。

电场的来源;电场的方向;电场的性质;电场线的特点等。

而磁场和电场有类似的知识模块:磁场的来源;磁场的方向;磁场的性质;磁感线的特点、、、把知识点以问题用多媒体投影出来,让学生在课本以及相关资料找出答案!二、新课导学(重点讲学生不懂,不会的内容)1、磁场(1)磁场的来源①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常见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周围都存在着磁场。

②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ppt演示: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给导线中通入电流。

现象:当导线中通入电流,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转动。

分析: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转动,说明电流周围的周围也有磁场。

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磁场。

结论:磁体周围有磁场,通电导线(电流或运动电荷)周围有磁场。

(2)磁体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来完成问题: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电流在磁场中是否受力呢?演示:把一段直导线放在磁铁的磁场里,给导线通上电流。

问题: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而磁场对电流又有力的作用,那么电流和电流之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演示:两条平行直导线,通同方向的电流或相反方向的电流。

现象:两条平行直导线,当通以相同方向的电流时,它们相互吸引;当通以相反方向的电流时,它们相互排斥。

优秀教案磁场教学设计模板

优秀教案磁场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磁场的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磁场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

2. 教学难点:磁场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磁场现象,加深对磁场概念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磁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什么是磁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回顾旧知:回顾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为学习磁场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 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基本概念。

2.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了解其测量方法。

3. 磁场线的分布规律:讲解磁场线的分布规律,让学生理解磁场线的特点。

4. 磁场线的应用:分析磁场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

2. 强调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与磁场相关的资料,了解磁场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幼儿园物理教案:认识磁场的作用

幼儿园物理教案:认识磁场的作用

幼儿园物理教案:认识磁场的作用认识磁场的作用第一章:引言磁场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对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磁场的概念,帮助孩子们对身边的磁性物体及其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认识磁场的作用,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理论知识2.1 什么是磁场磁场是指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磁力的影响区域。

我们周围的很多物体都具备磁性,比如铁、镍、钴等。

当这些物体受到磁力的作用时,它们会产生磁场。

2.2 磁场的作用磁场的作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使物体产生磁性,也可以用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以下是磁场的一些常见应用:2.2.1 磁力的吸引和排斥磁场可以使物体之间发生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当两个磁性物体的磁极相同时,它们会互相排斥;当磁极相反时,它们会互相吸引。

通过引入磁场的实验,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吸引和排斥的力。

2.2.2 磁感应线磁感应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铁末洒在磁铁周围,幼儿可以观察到线条状的铁末排列。

这些排列形成的图案就是磁感应线,它们展示了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第三章:教学活动3.1 动手制作简易磁罗盘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磁力的作用,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动手制作简易的磁罗盘。

首先,准备一根细木棒和一个小磁针。

将细木棒固定在一个小瓶盖上,并将磁针通过戳进细木棒的一端。

接下来,让幼儿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将瓶盖放在纸上。

当磁针静止时,它将指向地球的北极。

通过旋转磁罗盘,幼儿可以观察到磁针指向的变化,并理解磁场对磁针的影响。

3.2 探索磁性物体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索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磁性物体。

将一些常见的磁性物体,如铁钉、回形针、磁铁等放在一个容器中,让幼儿用磁铁分别测试它们的磁性。

通过亲自实践,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物体的磁性程度,并观察到磁性物体受到磁力的作用时的变化。

3.3 磁性游戏为了增加幼儿对磁性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磁性游戏。

电工基础教案磁场

电工基础教案磁场

电工基础教案-磁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磁场的方向规定,能够运用磁场方向判断电流方向。

3.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什么,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2.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

3. 磁场方向的规定:右手定则,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4. 磁场的实际应用:磁力,磁悬浮,电磁铁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磁场的概念、性质和规定。

2. 利用演示实验,展示磁场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引导学生学习磁场知识。

2. 讲解磁场概念:讲解磁场的定义,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3. 讲解磁场基本性质:方向和强度。

4. 磁场方向规定:介绍右手定则,讲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5. 演示实验:展示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磁力,磁悬浮,电磁铁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电磁铁。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磁感线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磁感线的定义和作用,理解磁感线是如何表示磁场的。

2. 磁场的分布:讲解磁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磁场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磁场方向规定时,引导学生运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

2.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磁场知识的问题,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实践操作1. 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电磁铁的极性变化,加深对磁场知识的理解。

九、课堂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理解磁感线的特点和作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基本概念2. 磁场的大小和方向3. 磁感线的描述4. 磁场的应用5. 磁场与电流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磁感线的描述,磁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的测定,磁感线的绘制,磁场与电流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讲解磁场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3. 实验演示:展示磁场的存在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4. 讲解磁感线的描述:介绍磁感线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讨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6. 案例分析:分析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机、扬声器等。

7.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场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磁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磁场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应加强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理解磁感线的特点和作用。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什么,磁场的基本性质。

2. 磁场的方向:磁场线的方向,磁场的南北极。

3. 磁场的强度:磁感线的疏密,磁感应强度。

4. 磁感线:磁感线的定义,磁感线的特点,磁感线在磁场中的应用。

5. 磁场与电流: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感线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绘制,磁场与电流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感线和磁场的关系。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认识磁场的重要性。

3. 讲解磁场的方向,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南北极和磁场线的规律。

4. 讲解磁场的强度,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感线的疏密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5. 讲解磁感线,让学生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并了解磁感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6. 讲解磁场与电流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9.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磁场相关知识。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磁场概念,能描述磁场的基本特点。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力线、磁极。

2.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磁体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磁感线的绘制:磁感线的定义、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4. 磁场的方向:磁场线的方向、磁场的方向判断。

5.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定义、磁场强度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线的绘制方法、磁场强度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绘制、磁场强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场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磁场现象。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存在。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阐述磁场的性质。

3. 演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4. 讲解磁场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磁场方向。

5. 讲解磁场强度,教授磁场强度计算方法。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磁感线绘制方法的掌握、磁场强度的计算能力以及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随堂练习、实验报告、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理解磁场概念,能够正确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准确绘制磁场分布图;会计算磁场强度,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磁场与生活:讨论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卡、磁盘、磁性材料等。

2. 磁场与科技:介绍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高新技术中的磁场应用。

3. 磁场与地球:探讨地球磁场的性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初中学生的物理教材。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磁针和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并能画出简单的磁场图。

4.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

2.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磁场具有方向和强度。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针和磁感线。

4. 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线的分布规律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表示方法,磁场线的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磁场线的绘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3. 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教授磁场的基本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磁体的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讲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介绍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 教授磁场的表示方法:讲解磁针和磁感线的概念,示范如何画出简单的磁场图。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磁场性质的掌握情况。

3. 通过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磁场表示方法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磁体、铁屑、磁针、直尺、画图工具等。

2. 教学课件:磁场概念、磁场性质、磁感线绘制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磁场概念和基本性质。

2. 第二课时:教授磁场的表示方法和磁场线的分布规律。

3. 第三课时:探究磁场线的分布规律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磁场
教学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在基本特性对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施加力的作用。

2、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知道常见的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

4、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解释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演示实验,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观察常见的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分析归纳其规律,并且体会引入磁感线这一形象化工具的
作用,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磁场的物质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和方向性
(2)理解磁场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安培定则
难点:磁场的空间分布与磁感线形状的对应联系。

教学过程
1、磁场初探提问1在初中,你学过了哪些磁现象?
[回答]磁铁吸引铁屑,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现象等。

演示磁现象的有关实验,然后说明,磁铁是具有吸引铁之类物质的性质的磁性物体,磁铁上磁性最强的两部分称为南、北两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则遵循下述规律,同名相斥,异名相吸,而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在磁铁的作用下会显示出磁性,这就是磁化现象。

那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呢?
磁场:
①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
引导学生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介体电场来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磁场和电场一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指南针的应用说明地球就是一个大磁体。

那么磁场存在于何处呢?
②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磁体对小磁针的作用。

③电流周围空间也存在磁场
并不是只有磁体的周围才存在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证明了这个问题。

这里,再次显示了物理学中实验这一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平时要重视实验。

演示实验
导线南北放置、通电后,小磁铁偏转为东西指向。

为什么上述的演示实验能确定磁场的存在呢?原因在于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

④磁场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和方向性
在磁铁周围的不同位置放置小磁针,发现小磁针摆动静止后,指向各不相同,这表明磁场中不同位置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因此磁场还具有方向性。

2、磁场的方向
与电场对比,在电场中,我们利用检验电荷的受力情况来证实电场的方向性,然后规定了正电荷的受力方向为电场方向。

同理,在磁场中,我们利用了小磁针来规定磁场的方向。

①规定
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②判定方法
磁体的磁场——根据同名相斥,异名相吸进行确定。

电流的磁场——利用安培定则进行确定
幻灯显示
3、磁感线
与电场线对比,在电场中为了形象地理解电场的方向,引进了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来直观地描述电场的方向,即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从正电荷出发至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

同理,在磁场中我们也运用类似的方法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这些曲线我们称为磁感线。

利用磁感线,我们就可以比较形象直观地描述理解磁场中各点的方向。

演示实验
模拟磁感线的形状
①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幻灯显示
②磁感线特点
与电场线对比,正电荷出发,负电荷终止。

不相交不闭合的曲线。

分布疏密表示电场强弱。

磁感线:
a.磁感线从N极指向S极(内部从S指向N)
b.磁感线是不相交的闭合曲线
c.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强弱
4、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看课本76页
5.课堂小结
①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其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和磁体有力的作用。

②磁感线是直观形象揭示磁场的几何方式,并不真实存在。

③绘画各种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