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台账
危险废物管理台账(环保部指南版本)

附3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台账的要求建立危险废物台账,是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的基础性内容,是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是环保部门管理危险废物的重要依据。
一、原则产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生产记录相结合,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
鼓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危险废物台账。
二、前期准备(一)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
从生产工艺、事故应急、设备检修、场地清理等方面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
(二)确定危险废物的代码和特性。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专业机构鉴别结果,记录危险废物代码和特性。
相关表格样式见附3-1,分别由危险废物产生部门、贮存部门和台账汇总部门填写。
(三)规范危险废物的贮存。
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1—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容器、贮存设施、标识等。
三、管理流程分析危险废物管理流程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一个环节1.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直接自行利用或处置(内部废物利用或处置部门)。
2.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直接委托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二)两个环节1.废物产生(产生部门)→废物贮存(贮存部门)→自行利用或处置(内部废物利用或处置部门)。
2.废物产生(产生部门)→废物贮存(贮存部门)→委托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三)三个及以上环节1.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第1次废物收集和转运→……第n次废物收集和转运→废物贮存(贮存部门)→内部自行利用或处置(内部废物利用或处置部门)。
—2—2.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第1次废物收集和转运→……第n 次废物收集和转运→废物贮存(贮存部门)→委托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四)其他情形产生后采用管道运输至贮存场所等。
四、台账建立(一)如实记录根据危险废物的产生工序记录、危险废物特性和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如实填写附3-1中的各表。
危险废物管理台帐(模板)

编- -号:***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单位名称:(公章)声明:我特此确认,本台帐所填写的内容均为真实。
本单位对本台帐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内容不实的后果。
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签名:—1 —xxx省环境保护厅制—2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有关法律规定1.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资料档案,自觉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日常检查。
违反规定拒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的,由执行现场检查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2.企事业单位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未建设贮存的设施、场所安全存放,或者未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处以一万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本条规定的申报事项或者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

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
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危险废物,建立完备、准确的管理台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意义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是记录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处置方式等信息的重要工具,是监管部门进行危险废物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建立完备的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置情况,同时也能够使监管部门更加全面、准确地进行监管和管理。
内容要点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应包括以下内容:1.公司名称和地址2.危险废物产生部门及其负责人3.危险废物种类及数量4.危险废物的来源5.危险废物的处理方式6.处理单位名称及其地址7.处理方式的有效性评估8.处理后的危险废物去向9.所有相关文件的文档编码维护和更新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应该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维护和更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部门变动:产生危险废物的部门可能会因为生产调整、岗位调换等原因发生变动。
应及时更新改动后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信息。
2.危险废物产生量变化:由于生产量的变化或者生产工艺的改变,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应及时更新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信息。
3.危险废物处理方式变化:由于处理单位的改变或处理方式的改变,危险废物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应及时更新处理方式相关信息。
总结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是管理危险废物的重要工具,也是监管部门进行危险废物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建立完备的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能够使企业准确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置情况,同时也能够使监管部门更加全面、准确地进行监管和管理。
为了保证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应该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并注意部门、产生量和处理方式的变化。
危废台账(模板)

表1.3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总情况一览表)注:1、表头横线处填写企业名称;本表每年填写一次,不同工序产生相同类别的废物,需分别编号以示区别。
2、废物代码: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
3、废物流向:包括自行利用处置的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
若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需填写“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的企业名称”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编号”栏。
—1 —附3-2危险废物台账记录表(每日出车间情况一览表)(以危险废物管理流程的第3种情形为例)表2.1危险废物产生环节记录表记录表编号:产生工序编号及名称:废物编号及名称:注:1、本单由危险废物产生部门填写,适用于危险废物日产日清的情形;其他情形可做适当调整。
2、产生工序编号及名称与表1.1中的产生工序编号及名称相一致。
3、废物编号及名称与表1.1中的废物编号及名称相一致。
4、转移日期、时间:为废物转移出产生环节的日期和时间,如11月1日,16:55。
5、废物去向:此危险废物转移的去向(如废物贮存部门名称)。
如果直接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的,则还应当填写转移联单编号。
6、本表宜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记录表,以利于汇总统计。
— 2 —表2.2危险废物贮存环节记录表(入危废仓库一览表)记录表编号:废物代码及名称:位置。
4、废物去向:此危险废物转移的去向。
内部自行利用或处置的,填写内部利用或处置部门的名称。
委托外单位利用或处置的,填写外单位的名称、许可证编号,转移联单编号以及利用处置方式代码。
5、本单宜按月装订成册;不同编号废物可分别填写记录表,以利于汇总统计。
— 3—附3-3年月危险废物台账企业内部报表(装运对照联单及实际情况填写)填报单位:(盖章)注:1、本报表使用A4纸,可按需要加页。
原则上每月10日之前完成上月的报表,并按月装订成册。
本报表也可拆分为四份报表,即危险废物产生量报表、自行利用处置情况报表、委托给外单位利用处置情况报表和库存情况报表。
2、同一废物如果存在多种利用处置方式,则应分别填写所对应的利用处置量和记录表的号段。
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附1:重庆市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试用)单位名称:(公章)声明:我特此确认,本台帐所填写的内容均为真实。
本单位对本台帐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内容不实的后果。
单位负责人/法定负责人签名:—1—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制—2—填写说明本台帐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记录其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
台帐共分为五部分,依次为封面、填写说明、危险废物基本信息表(危险废物产生工序调查表、危险废物特性表、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危险废物台帐记录表(危险废物产生环节记录表、危险废物贮存环节记录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内部自行利用/处置情况记录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内部转移记录表)、危险废物台帐统计表(危险废物台帐月报表、危险废物台帐年报表)。
本台帐中的危险废物台帐记录表部分必须手工填写,打印无效。
台帐建立后由产生单位保存至少三年。
—3—表一:危险废物基本信息表单位负责人:(盖章)填报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注:1、表头横线处填写企业名称。
2.行业名称: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
3、废物编号:废物编号由企业自行编号,不同工序产生的同一种危险废物应分别编号。
—4—表1.2 危险废物特性表单位负责人:(盖章)填报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注:1、表头横线处填写企业名称。
2、本表每年填写一次,废物编号与表1.1中一致,原则上每个编号的废物填写一张,特性及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完全一致的同类废物可仅填一张,同时在废物编号栏注明相应的多个编号。
3、废物类别: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
4、容器规格:贮存危险废物所用容器的容积。
5、利用处置方式及代码。
利用方式包括:R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再生酸或碱,R7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回收催化剂组分,R9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其他;等。
危险废物管理台账(环保部指南版本)

附3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台账的要求建立危险废物台账,是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的基础性内容,是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是环保部门管理危险废物的重要依据。
一、原则产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生产记录相结合,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
鼓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危险废物台账。
二、前期准备(一)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
从生产工艺、事故应急、设备检修、场地清理等方面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
(二)确定危险废物的代码和特性。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专业机构鉴别结果,记录危险废物代码和特性。
相关表格样式见附3-1,分别由危险废物产生部门、贮存部门和台账汇总部门填写。
(三)规范危险废物的贮存。
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1—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容器、贮存设施、标识等。
三、管理流程分析危险废物管理流程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一个环节1.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直接自行利用或处置(内部废物利用或处置部门)。
2.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直接委托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二)两个环节1.废物产生(产生部门)→废物贮存(贮存部门)→自行利用或处置(内部废物利用或处置部门)。
2.废物产生(产生部门)→废物贮存(贮存部门)→委托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三)三个及以上环节1.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第1次废物收集和转运→……第n次废物收集和转运→废物贮存(贮存部门)→内部自行利用或处置(内部废物利用或处置部门)。
—2—2.废物产生(产生部门)→第1次废物收集和转运→……第n 次废物收集和转运→废物贮存(贮存部门)→委托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四)其他情形产生后采用管道运输至贮存场所等。
四、台账建立(一)如实记录根据危险废物的产生工序记录、危险废物特性和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如实填写附3-1中的各表。
(完整版)危废台账

利用处置量
处置单位签名
处置单位经营许可证号
利用处置方式
处置量
入库时间
废物来源
废物名称
废物重量
废物产生部门负责人签名
废物贮存部门负责人签名
出库日期
出库时间
废物去向
废物贮存部门负责人签名
废物处置部门负责人签名
单位内部处置与处置单位记录表
产生危险废物单位名称:有限公司废物类别:900-214-08计量单位:KG
废物编号
产生量
单位内部自行利用
处置情况
单位利用处置情况
危险废物产生台帐记录表
单位名称:有限公司废物类别:900-214-08计量单位:KG
产生情况
入库情况
产生
日期
产生
时间
产生危险
废物名称
产生量
危废产生部门负责人签名
入库
日期
入库
时间
废物
去向Hale Waihona Puke 贮存部门负责人签名
危险废物贮存记录表
单位名称:有限公司废物类别:900-214-08计量单位:KG
入库情况
出库情况
入库日期
危险废物管理台账模板

废物运送部门/接收单位经办人(签字)
危险废物贮存环节记录表
记录表编号:JHWF-002废物标号及名称:废机油
入库情况
出库情废物数量(公斤)
容器材质及容量
容器个数
废物存放位置
废物运送部门/单位经办人(签字)
废物贮存部门经办人(签字)
出库日期
出库时间
数量
出库时间
数量
废物去向
废物贮存部门经办人(签字)
废物运送部门/接收单位经办人(签字)
危险废物贮存环节记录表
记录表编号:JHWF-004废物标号及名称:废涂料
入库情况
出库情况
入库日期
入库时间
废物来源
废物数量(公斤)
容器材质及容量
容器个数
废物存放位置
废物运送部门/单位经办人(签字)
废物贮存部门经办人(签字)
出库日期
出库时间
数量
废物去向
废物贮存部门经办人(签字)
废物运送部门/接收单位经办人(签字)
危险废物贮存环节记录表
记录表编号:JHWF-008废物标号及名称:废气雾罐(发泡胶残次品)
入库情况
出库情况
入库日期
入库时间
废物来源
废物数量(公斤)
容器材质及容量
容器个数
废物存放位置
废物运送部门/单位经办人(签字)
废物贮存部门经办人(签字)
出库日期
出库时间
数量
废物去向
废物贮存部门经办人(签字)
废物运送部门/接收单位经办人(签字)
出库日期
出库时间
数量
废物去向
废物贮存部门经办人(签字)
废物运送部门/接收单位经办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