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文)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文)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工程实践中,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保障工程品质和提高工程效益至关重要。
2. 材料选择2.1. 水泥2.2. 砂2.3. 石料2.4. 水2.5. 外加剂3. 配合比设计3.1. 水灰比设计3.2. 砂石比设计3.3. 混凝土强度设计3.4. 配合比试验4. 施工工艺4.1. 混凝土搅拌站的选址与布置4.2. 砂浆拌合设备和操作4.3. 石料拌合设备和操作4.4.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5. 质量控制5.1. 试块制作与养护5.2. 强度检测标准5.3. 监理方案6. 安全与环境保护6.1. 施工作业安全6.2.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7. 特殊要求7.1. 抗渗性能要求7.2. 抗冻性能要求7.3. 耐久性能要求附件:1. 外观检验报告2. 强度试验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混凝土中水、水泥、砂、石料等各种成分的比例。
2. 水灰比设计: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3. 砂浆拌合设备:用于混合砂和水泥的设备,可通过搅拌将两种材料均匀混合。
4. 砂浆养护:浇筑完混凝土后,采取措施使混凝土获得足够的湿润和保温,以促进水泥胶结反应,提高混凝土强度。
------------------------------------------------------------------------------------------------------------------------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内容,以保障工程质量和提高工程效益。
2. 材料选择2.1. 水泥的选择原则2.2. 砂的选择原则2.3. 石料的选择原则2.4. 水的选择原则2.5. 外加剂的选择原则3. 配合比设计3.1. 水灰比设计原则3.2. 砂石比设计原则3.3. 混凝土强度设计依据3.4. 配合比试验方法4. 施工工艺4.1. 混凝土搅拌站选址与布置要求4.2. 砂浆拌和设备及操作方法4.3. 石料拌和设备及操作方法4.4.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要求5. 质量控制5.1. 试块制作与养护规定5.2. 强度检测标准5.3. 监理方案要求6. 安全与环境保护6.1. 施工作业安全要求6.2.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要求7. 特殊要求7.1. 抗渗性能要求7.2. 抗冻性能要求7.3. 耐久性能要求附件:1. 外观检验报告2. 强度试验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成分的比例。
C40、C50钢纤维砼配合比设计_pdf

3. 细骨料:选用长江中砂; 4. 粗骨料:选用最大粒径≯25mm 的连续级配碎石, 以充分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1
监理检测网
5. 外加剂:为了减少水泥用量,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
419:930:930:180:94:3.35
1:1.905:1.905:0.38:0.198:0.008
474:903:903:180:94:3.79
表 6(第二次试配结果)
坍落度
棍度 含砂情况 保水性 粘聚性
28d 强度(Mpa)
80
中
中
少量
良好
49.2/48.9/48.7
85
上
中
无
良好
59.4/59.3/58.5
水灰比 (水/灰)
0.48
表 2(C40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理论配合比 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钢纤维:外加剂
(Kg)
每 m3 材料用量 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钢纤维:外加剂
(Kg)
1:2.630:2.630:0.48:0.258:0.010
365:960:960:175:94:3.65
*0.43
水灰比
坍落度
棍度 含砂情况 保水性 粘聚性
C50/0.43
90
上
中
无
良好
*C50/0.38
85
上
中
无
良好
C50/0.33
90
上
中
无
良好
28d 强度(Mpa) 49.7/50.3/49.0 58.6/59.1/59.1 63.7/65.3/62.8
C50伸缩缝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50伸缩缝钢纤维混凝⼟配合⽐设计说明C50伸缩缝钢纤维混凝⼟配合⽐设计说明⼀、采⽤原材料⼆、试验主要仪器三、设计依据四、C50伸缩缝钢纤维混凝⼟配合⽐设计计算1、确定配制强度:Fcuo= Fcu,K+1.645σ=50+1.645×6.0=59.9Mpa2、计算⽔灰⽐:W/C=(αa×Fce)/(Fcu,o+αa×αb×Fce)=0.46×42.5×1.13/(59.9+0.46×0.07×42.5×1.13)=0.36考虑掺胶凝材料取⽔胶⽐为:0.363、确定每⽴⽅⽶砼⽤⽔量:根据《JGJ55-2000》第4.0.1条规定,确定Mwo=205 Kg减⽔剂混凝⼟⽤⽔量(减⽔剂减⽔率为25%)Mwa=Mwo(1-β)=205/(1-25%)=154 Kg4、每⽴⽅⽶砼胶凝材料⽤量(Mco):Mco= Mwo/(W/C)=154/0.36=428 Kg⑴⽔泥、粉煤灰掺量⽐为:⽔泥:粉煤灰=90%:10%⽔泥⽤量=428×0.9=385 Kg粉煤灰⽤量=428×0.1=43 Kg⑵减⽔剂掺量为428×0.0085=3.638 Kg5、钢纤维掺量为50Kg6、确定砂率βs按《JGJ55-2000》规程4.0.2条规定选取:Βs=42%7、计算砂⽯⽤量:设砼拌合物的容重为2400 Kg砂⽤量:(2400-428-154)×42%=764 Kg;⽯⼦⽤量:(2400-428-154-764)=1054 Kg ;⽯⼦中5~10mm碎⽯掺量20% 10~25mm碎⽯掺量80%8、初步配合⽐:Mco:Mwo:Mso:Mgo:Mfo:钢纤维=428:764:1054:154:3.638:50。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确定钢纤维掺量:选定纤维掺入率P=1.5%,T0=(78.67*P)kg=78.67*1.5=118kg;3,确定水灰比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4,确定用水量: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C O=W O/(W/C)=215/0.45=478kg;6,确定砂率: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7,计算砂石用量:设a=2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1000L-404L=596Lkg;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8,初步配合比: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1: 2.16 : 1.17 : 0.25: 0.45 : 1%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说明我公司承建的***至*****公路***段**合同段工程,根据图纸要求我试验室进行了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于预制梁、支座垫石、梁底预制垫块、垫石、抗震锚栓、预制空心板、封锚端、湿接缝。
二、设计要求1、满足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
2、设计坍落度80-100mm3、水灰比不大于0.38三、设计所依据的规程及规范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四、原材料1、水泥: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P.O42.5Mpa2、细集料:涿鹿河东砂场砂,细度模数:2.823、粗集料:怀来东八里碎石厂9.5-19mm碎石占55%4.75-9.5mm碎石占45% 组成4.75-19mm连续级配碎石4、水:当地饮用水5、减水剂:北京鑫宏光建材有限公司WDN-7减水剂五、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1、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计算试配强度:fcu,o=fcu,k+1.645δ=50+1.645×6=59.9MPa2)、计算水灰比:w/c=Aa×fce/(fcu.o+αa×αb×fce)=0.46×42.5/(59.9+0.46×0.07×42.5)=0.39根据砼耐久性要求通过试拌水灰比采用0.34。
3)、确定用水量,选定单位用水量:200(kg/m3),为满足施工要求掺入UNF-3C缓凝高效减水剂。
减水剂的减水率取18%,则实际用水量=200×(1-18%)=164(kg/m3),实际用水量取168(kg/m3)。
4)、计算水泥用量:mco=mwo/(w/c)=494 kg/m35)、选取砂率35%6)、计算砂石用量:根据JGJ55-2000,假定混凝土密度p=2450 kg/m3,由mwo+mco+mso+mgo=2450mso/(mso+mgo)=βs即165+485+mso+mgo=2450mso/(mso+mgo)=36%计算得:mso= 626 kg/m3 mgo=1162 kg/m37)、计算外加剂用量:外加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C50钢纤维砼

C50钢纤维砼配合比一、设计情况:砼抗压强度等级为C50,使用部位:伸缩缝等。
二、原材料情况:1.水泥所用水泥,采用宾西水泥厂生产的虎鼎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工地试验室检验合格。
2.碎石:产地为新华石场,规格5mm-31.5mm,表观密度2.737g/cm3,松装密度为1555kg/m3,空隙率43.2%,针片状含量12.6%,压碎值8.2%,含泥量0.6%。
3.砂:产地为佳木斯港务局,表观密度 2.609g/m3,松装密度1580kg/m3,含泥量1.7%,孔隙率39.4%,细度模数MX=2.74,为Ⅱ区中砂。
三、水泥砼配合比计算按照国家标准JGJ55-2000«普通砼配合设计规程»要求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同时参照JTJ041-2000«桥涵施工技术规程»有关技术要求进行C50砼配合比计算.(一)初步配合比计算:1.配制强度f cuf cu=f cu,k+T.δ=50+1.645×6.0=59.9MPa式中 f cu砼施工中配制强度 MPa.T 置信度界限,P=95%时T=1.645.δ砼强度标准差,当强度等级为C40以上时,δ取6.02.计算水灰比(W/C)根据经验和试配确定水灰比为0.323.确定单位用水量(Mw)。
本设计中的C50砼为纤维砼,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施工时要求坍落度为5-7cm,使用的细集料为中砂,故初选用单位用水量:185kg/m3。
由于掺入减水剂后,可以减水18%。
实际用水量为Mw=185×(1-0.18)=152 kg/m3。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按强度要求计算单位用水泥量,由于已经计算出水灰比,并选出单位用水量,所以计算单位水泥用量按下式进行Mc=Mw×C/W=152/0.32=475kg/m3经对比可知该水泥单位用量满足最小水泥用量,所以取Mc=475 kg/m3。
5.选定砂率(βs)按JG55-2000表4.0.2,水灰比及碎石最大粒径,选砂率为34%。
C50钢纤维配合比

C5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依据1.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
3.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4.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6.JTJ/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7.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二、试验材料1.水泥:新乡平原同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砂:选驻马店遂平砂,经试验细度模数M x=2.83属于中砂3.碎石:新乡碎石,筛分。
公称最大粒径19.0,采用4.75~19.0mm连续级配。
4.75~9.5mm:9.5~19mm=30%:70%4.水:生活饮用水5.外加剂:郑州陆阳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L YJ 高效减水剂6.钢纤维每方用量不小于80Kg三、工艺要求试验室拌和,精密电子控制计量。
设计坍落度75-90mm。
四、初步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2.ƒcu.0=ƒcu.k+1.645σ=50+1.645×6=59.87MPa确定水胶比W/B=αaƒb/(ƒcu.o+αaαbƒb)=0.40αa=0.53 αb=0.20 ƒb= 49.3ƒb=γfγsƒce 式中γf γs为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粉煤灰掺量为零,故不计ƒce=γcƒce,g =49.3 ƒce,g=42.5γc=1.16根据经验选择水胶比为0.373.选定单位用水量a)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75-90mm,碎石最大粒径为19mm。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表5.4.2,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225Kg,采用郑州陆阳生产的LYJ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时,减水率为18.0%。
故用水量为225×(1-18.0%)=184kg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c0=184kg/m3,水胶比W/B=0.37,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Mco=Mwo/W/B=185÷0.37=497kg5.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选择砂率βs=37%6. 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采用质量法:假定砼表观密度2450kg/m3由公式:m s0+m g0=m cp-m c0-m w0m s0 /(m s0+m g0)=βs计算得:m s0=655kg m g0=1114kg7.外加剂用量Mad=497×0.012=5.96kg8.确定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 497:655:1114:184:5.96= 1:1.32:2.24:0.37:0.0129.确定钢纤维体积率和单位体积用量Fo=0.0103×7800Kg/m³=80 Kg/m³五、试拌、调整与确定1. 试拌30L各种材料用量(kg)水泥:497×0.03=14.91砂:655×0.03=19.65碎石:1114×0.03=33.42水:184×0.03=5.52外加剂:5.96×0.03=0.1788钢纤维:80×0.03=2.42. 经试拌实测坍落度为80mm,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良好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不进行任何调整。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C50混凝土是指其强度等级为C50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表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确定水泥、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水和掺合料的用量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等综合性能。
以下是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内容。
1.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确定的。
在确定C50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时,首先要确定其设计强度等级为C50。
C50强度等级表示混凝土在28天龄期下的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0 MPa。
2.骨料选用粗骨料一般选择碎石或砾石,细骨料一般选择天然细砂。
在C50混凝土中,骨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适当的强度和粒径分布。
3.水泥选择C50混凝土中常用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等。
水泥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水泥品种。
4.掺合料的使用在混凝土中常使用的掺合料有矿渣粉、粉煤灰等。
掺合料的适当添加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热收缩性能。
在C50混凝土中,掺合料的使用量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求确定。
5.水灰比的确定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合理的水灰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在C50混凝土中,一般采用低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6.配合比的制定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的用量比例。
在C5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各成分的用量比例。
配合比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工程要求、原材料品质、施工工艺和材料消耗等因素。
7.施工工艺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灰比和拌合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同时,要注意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以促进混凝土强度发展和耐久性提高。
8.质量控制及试验在C50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试验工作。
包括原材料检测、配合比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物理性能测试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50钢纤维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目的:
该配合比适用于k75+500-k94+900段桥梁伸缩缝等的施工。
二、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①《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③《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④《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⑤《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⑥《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⑦《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
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⑨《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⑩《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12)《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13)《钢纤维混凝土》JG/T 472-2015
2、配合比设计公式选用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砼试配强度R下式确定:
Fcu,o=f cu,k+1.645α
其中o值按下表选用:
三、C50砼配合比计算
1、原材料:
①水泥:柳州鱼峰水泥厂P .O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砂:贝江砂场河砂,细度模数2.72,表观相对密度2.654g/cm3。
③碎石:神龙石场5~20mm,表观相对密度 2.678g/cm3。
采用
4.75-9.5mm碎石和9.5-19mm碎石按照30:70的比例进行掺配。
④钢纤维:河北衡水鑫归机械加工厂,按照设计图纸每方掺量为60Kg
⑤水:饮用水
⑥外加剂:郑州市邦基建材有限公司B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8%,掺量为1.0%。
⑦设计坍落度:130~170mm
2、试配强度:
f cu, o=f cu,k+1.645 σ
=50+1.645×6=59.9 Mpa
3、水泥强度:(富余系数取1.0)
f ce=52. 5Mpa
4、确定水灰比:
W/B=αa f ce/ (f,cu,o,+Q.×Q b×fce)
=0. 53×52. 5/ (59. 9+0. 53×0.20×52.5)=0. 43
根据施工经验选取水灰比0.32,校核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及环境要求,该水灰比满足相关要求。
5、确定用水量:查表得每立方米用水量214Kg。
采用广西
郑州市邦基建材有限公司B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
为28%,掺量为1.0%。
6、W o=214×(1-28%) =154Kg
7、确定水泥用量:
C o=M wo÷W/B=154÷0.32=481Kg
经校核,胶凝材料用量满足规范对于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及环境的要求
8、选定砂率:根据实际情况查表得S P=38%
9、确定砂石用量:
S P=S o/ (S o+G o)×100%
C o+W o+S o+G o+F o+G X=2450
S P=38% G X=60Kg
S o=665Kg G o=1085Kg
10、基准组(B)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泥:C o=481Kg 水:W o=154Kg
砂子:S o=665Kg 碎石:G o=1085Kg
钢纤维:G X=60Kg 减水剂:F o=4.81Kg
11、经试拌,基准组水胶比与砼坍落度及砼的和易性均满足规范及施
工的要求,用水量不变,调整水灰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砂率对应增加减少0.01进行其他组的试配,砼坍落度及砼的和易性均满足规范及施工的要求,配合比设计结果如下表:
12、经试配与调整,利用水胶比与强度曲线关系图计算后,选取B 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配比,进行伸缩缝施工。
另按上述材料用量得到的混凝土的容量实测值为2470Kg/m2,计算容量为2450Kg/m2,故得校正系数为:η=2470/2450=1.008,实测容重与计算容重的差值不超过2%时可不进行试配与调整。
即C50钢纤维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外加剂= 481:665 : 1085 :60:154 :4.81 现上报贵办,请予审批为盼!
山东黄河工程集团中心试验室
广西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NO8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二Ο一六年四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