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优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4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4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4苏教版。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应用。
2.引导学生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奥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和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等。
3.准备PP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案例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遗传和变异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遗传和变异的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苏教版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1、知道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2、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3、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4、了解科学界对用人工方法使生物产生变异存在着争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材料、课件,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内容,谁能来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遗传现象?什么是变异现象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遗传变异)2、现在来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辣椒)3、再出示彩椒,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又是什么吗?叫什么名字呢?这是彩椒,又叫太空椒,这是科学家们近几年培育出来的新品种,4、现在谁来说一说,它们两个有亲缘关系吗?它们两个谁是父代,谁是子代呢?(学生回答)那么彩椒从辣椒遗传来了哪些特征,彩椒的哪些特征是变异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和平时吃辣椒时观察到的特征跟同组同学说一说。
5、学生观察并汇报交流:(……是彩椒从辣椒遗传来的特征,彩椒的……是变异的特征)6、提出问题:你能猜一猜,辣椒是通过什么把这些特征遗传给了彩椒,彩椒又是什么产生了变异呢?把学生的猜测写在副板书,如果猜不出的话在辣椒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DNA基因)7、学生猜测。
8、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和科学家们一起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板书课题)二、讲授1、谈话:关于这个秘密你用什么方法来揭开呢?我们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无法观察、实验,那们我们就来查阅资料,你们现在有这方面的资料吗,那我们就利用书上的资料来研究这个问题。
2、我们先来认识一位科学家。
(出示图)你知道他是谁?这就是孟德尔,他对豌豆进行了研究。
孟德尔是怎么研究的?研究的结果怎样?我们来读一读书上资料,边读边想。
苏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精品教案(1)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难点: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做出你的解释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5.学生回答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四、小课堂大辩论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明白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知识,对生物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明白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遗传和变异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遗传和变异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环节的顺利进行。
3.制作PPT,用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呈现(10分钟)简要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解释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供的遗传和变异案例,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多指症等。
7《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案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 学生能够分析遗传图谱,了解遗传规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遗传与变异。
2. 学生利用图表和数据来分析遗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生命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
2. 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1. 遗传图谱的解读。
2. 基因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遗传图谱、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环境: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3. 教学辅助工具:显微镜、染色体模型。
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引入主题。
展示遗传图谱,引发学生对遗传问题的思考。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遗传实验,如植物的嫁接、动物的亲子鉴定等。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3.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遗传学的发展史。
讨论遗传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4.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遗传与变异知识。
教师强调遗传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基因与DNA的关系。
3. 搜集相关的遗传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需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以便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提问与回答。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3. 作业完成情况: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堂讨论:学生对遗传与变异实际案例的分析。
八、教学拓展1. 开展遗传相关主题的科学讲座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基因研究机构或生物技术公司,了解遗传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这一章节,主要围绕着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以及实例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以及深入机制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实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及其实例。
2.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深入机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亲子鉴定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自主学习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3.探讨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遗传和变异原因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4.实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教材中的实例,总结遗传和变异的特点和规律。
5.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6.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拓展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原因及其实例。
可以使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第3课。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并能够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探究活动:“遗传的秘密”和“变异的秘密”。
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它们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的特征等知识,对生物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遗传和变异的实例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和变异的实例。
2.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生物模型等。
2.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如遗传和变异的实例、生物的遗传图解等。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优质教案

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人类利用遗传和变异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2.通过假设和猜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变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亲历活动,激发兴趣1.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谈话:大家喜欢吃无籽西瓜吗?它的味道很甜美,不过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2. 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夏季的西瓜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无籽西瓜作为西瓜中的精品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无籽西瓜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探索,寻找原因1. 谈话:想要知道答案,我们一起来先看一些材料,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
2. 课件出示:(全家福照片),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家人的特征。
(1)请每位同学拿出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让大家看看自己长得像谁?又有哪些差异?(2)提问:为什么后代长得像父母?为什么后代与父母又稍有不同呢?(3)讲解:子女有些特征像父母,有些又不像父母,这是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那么是什么携带着父母的形态特征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科学家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板书课题)3. 谈话引导:人们很早就已经开始对遗传现象进行探究,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之父”,你想了解他的研究吗?4. 教师请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孟德尔的资料,整理并进行汇报。
你对孟德尔的实验怎么解释?5. 介绍孟德尔和他的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人类利用遗传和变异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2.通过假设和猜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变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亲历活动,激发兴趣
1.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谈话:大家喜欢吃无籽西瓜吗?它的味道很甜美,不过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2. 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夏季的西瓜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无籽西瓜作为西瓜中的精品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无籽西瓜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三、引导探索,寻找原因
1. 谈话:想要知道答案,我们一起来先看一些材料,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
2. 课件出示:(全家福照片),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家人的特征。
(1)请每位同学拿出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让大家看看自己长得像谁?又有哪些差异?(2)提问:为什么后代长得像父母?为什么后代与父母又稍有不同呢?
(3)讲解:子女有些特征像父母,有些又不像父母,这是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那么是什么携带着父母的形态特征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科学家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板书课题)
3. 谈话引导:人们很早就已经开始对遗传现象进行探究,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之父”,你想了解他的研究吗?
4. 教师请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孟德尔的资料,整理并进行汇报。
你对孟德尔的实验怎么解释?
5. 介绍孟德尔和他的研究成果。
6. 出示资料:《孟德尔与他的研究与发现》
7. 教师小结:孟德尔的解释简要地说,不同颜色的豌豆花杂交后,子一代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因此都是一种颜色,而子二代就会发生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分离,并同时表现出来,所以会出现两种颜色。
8. 师:可是人们无法用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来解释有些动物的父母皮毛都是褐色的,而他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后来的科学家对此展开了很深入的研究。
(看大屏幕:有关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通过看大屏幕你知道了什么?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遗传的奥秘,发现日常生活中隐藏的科学现象。
]
四、深入探究,揭开谜底
1. 师生谈话:正是由于孟德尔以及后续者的坚持不懈的探索,人类现在对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孟德尔主要对遗传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他科学家又对变异进行了探究。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爷爷对水稻的遗传和变异进行了探究,你想了解他研究的故事吗?关于他和他的研究你知道那些?小组交流,汇报补充。
2. 介绍袁隆平和他的研究。
3. 出示课件视频资料:《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4. 看屏幕阅读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5. 讨论:我们对袁隆平爷爷的研究成果有什么重要意义
7. 谈话: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秘密,人类就能更好地利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人类服务。
8. 课件出示:(一组变异的水果蔬菜图片)
师:观察图片中的一些优良品种,你觉得和平常你所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9.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补充。
10. 师:人们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就可以利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来改善它们,利用它们,让它们为人类造福了。
[设计意图:变异成就了多彩的世界,更成就了我们现在衣食丰足的世界,结合具体的事例认识变异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伟大之处。
]
五、总结提炼,巩固提高
1.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现在可以大胆地猜测这个无籽西瓜是怎么回事了吗?
2. 师:现在有很多农作物、水果、蔬菜等,也都是利用遗传和变异规律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在生物遗传学上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3. 师边介绍边出示课件视频资料.
4. 师:太空椒:果大色艳,子少肉厚,除了产量增长以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原来高出7%~20%。
吃起来清香润滑、又鲜又嫩,营养丰富。
5. 师:科学家们利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为人类服务,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
现在就请你选一种蔬菜或水果,设想一下,你可以培育出怎样的新品种。
[设计意图:变异食物已经占据了我们日常食物中很大的部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变异食物,为后面的辩论打好基础。
]
六、拓展延伸
1. 师:虽然人们在遗传和变异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特别在最近几年,科学家在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就。
课后老师就请大家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情地想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以“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为主题的手抄报,看谁做得最好!好吗?
【板书设计】
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遗传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
变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