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

合集下载

读叶永烈“红色三部曲”有感

读叶永烈“红色三部曲”有感

第一章 毛泽东之前 第二章 井冈风云 第三章 驰骋赣南 第四章 瑞金沉浮 第五章 艰难岁月 第六章 长征途中 第七章 遵义曙光 第八章 党的领袖
分享理由二:“红色三部曲”结构严谨,使 第三章 西安斗志 第四章 再度合作 第五章 并肩抗日 第六章 皖南突变
第七章 风云多变 第八章 重庆谈判 第九章 国共决战 第十章 风卷残云 第十一章 隔着海峡 第十二章 未完的棋
分享理由三: “立论正确”“史实准确”“订正史实”
列宁最初接见过的中国革命者,据苏俄档案记 载,早年的中译名为“鲁苏杜”。“鲁苏杜”何许 人?查遍所有中共党员登记表,也找不到这样的名 字。后来,根据“鲁苏杜”当年所担任的职务—— 中华旅俄联合会会长,这一线索寻找,这才查清他 的中文原名叫“刘绍周”,又名刘泽荣。
——读叶永烈“红色三部曲”有感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笔名萧通、 久远、叶杨、叶艇。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叶永烈以 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 主要创作内容。早年从事科普创作,后逐 渐转入纪实文学,纪实文学代表作有: “红色三部曲”、《江青传》、《张春桥 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 《陈伯达传》、《1978:中国命运大转 折》、《陈云之路》、《胡乔木传》……
刘绍周,即使这是“中共党史人物词典”上也 查不到的人物,在当年,却是列宁三次接见过的中 国工人代表——历史,差一点淹没了他的名字!”
“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
便不能把明天的事情办得更好。”
——毛泽东
叶永烈 (1940年8月30日-)
分享理由一:“红色三部曲”具有开拓性
中国有了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有了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领导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战胜了蒋介石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真假总统叶永烈》是一部由韩国作家金英爱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政治和人性的故事。

小说以叶永烈这个虚构的总统为主角,通过他的一生经历,展现了政治斗争、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

这部小说引人深思,让人在阅读之后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叶永烈是一个富有魅力和野心的政治家。

他在政治斗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同时也展现出了他的野心和冷酷。

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可以不惜牺牲一切。

这种政治家的形象让人不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家们,他们为了权力和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对人民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叶永烈的形象让人深刻地反思了政治斗争中的黑暗和残酷。

其次,小说中的叶永烈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在政治上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政治家,但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却是一个温柔和体贴的丈夫和父亲。

他的矛盾性格让人感到矛盾和困惑,也让人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矛盾性格和内心世界,这种复杂的人性也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

最后,小说中的叶永烈也展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断地受到挫折和打击,最终也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这种失败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也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种残酷和无奈也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

总的来说,《真假总统叶永烈》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情感共鸣的小说。

通过叶永烈这个政治家的一生经历,作者金英爱展现了政治斗争、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引人深思。

这部小说让人在阅读之后不仅仅是感慨万千,更是让人对政治、人性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情感共鸣的小说无疑是一种珍贵的文学作品。

《叶永烈科普典藏科学王国漫步》叶永烈著读后感

《叶永烈科普典藏科学王国漫步》叶永烈著读后感

《叶永烈科普典藏科学王国漫步》叶永烈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叶永烈科普典藏科学王国漫步》是一本让人眼界大开的书,作者叶永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漫步在科学王国的殿堂。

读完这本书,不仅对科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叶永烈的写作风格和科普精神深感敬佩。

“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是叶永烈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观点。

他运用生动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比喻,让我们意识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谈到地球的自转时,叶永烈写道:“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陀螺,在不断地自转中,带动着上面的生物一起旋转。

”这样的描述既生动形象,又让人印象深刻。

书中涉及的领域广泛,从天文地理到生物科技,从历史人文到未来展望,叶永烈以其博大的知识体系和独特的视角,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阐述科学知识的同时,他还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例如,在谈论人工智能时,他引用了《红楼梦》中的诗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以此来警示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叶永烈的文字犀利而富有哲理,他在书中提出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

如在谈论环境保护时,他指出:“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

”这样的观点让人警醒,提醒我们要珍惜地球这个唯一的家园。

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叶永烈与科学家们的交往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书中的内容,也让我们更加敬重科学家这个群体。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是一部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普读物,既展现了科学的魅力,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叶永烈这样的科普作家,用他们的笔触为我们打开科学的大门,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第二篇范文《叶永烈科普典藏科学王国漫步》不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

从全新的视角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科学的解读,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对于知识、探索和人类未来的态度与思考。

叶永烈:在科幻与纪实中穿梭60年

叶永烈:在科幻与纪实中穿梭60年

叶永烈:在科幻与纪实中穿梭60年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年第06期2020年5月15日上午9时30分,著名作家叶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

气垫船、飘行汽车、机器人、环幕立体电影、人造蛋白……现代或未来的科技成果出现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

叶永烈的科幻写作、科普写作影响了一代代人的童年。

叶永烈的写作之路堪称神话。

在中国的科普、科幻界,叶永烈曾是一个风格独特、广受瞩目的“主力队员”。

在纪实文学领域,他又是一位成就卓著、声名显赫的重量级作家。

叶永烈从11岁起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就完成了影响巨大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1978年是叶永烈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他写就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这部作品复苏了僵化已久的科学人文思维。

科普作家尹传红认为,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这部作品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对未来生活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同时也拉开了当时科幻文学创作的序幕。

而这部作品40年来已衍生出二三十种版本,总共发行了400万册。

在叶永烈的创作生涯中,他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笔记,以及作品剪报、评论、样书等均分类保存。

他长期从事中国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叶永烈创作档案”。

他还曾创作过报告文学《傅雷之死》,第一次将这位著名的翻译家、作家的悲剧结局还原于世。

叶永烈走了,他却留下了一系列惊人的数字。

他已出版逾3500万字作品,有180多部著作,光是2017年8月出版的《叶永烈科普全集》,就多达28卷1400万字。

叶永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但文学创作一直吸引着他。

叶永烈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一干就是18年,其中,《红绿灯下》还在1980年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

尹传红特别提到,业余时间,叶永烈几乎投入了所有的精力从事科普与科幻创作,并且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国宝__大熊猫》作者简介

《国宝__大熊猫》作者简介

叶永烈简介叶永烈,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

生于1940年8月30日。

浙江温州人。

男。

汉族。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毕业后到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

1979年9月25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然后加入上海作家协会。

1980年调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常委,兼任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从事专业创作。

1987年调往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

现职称为一级作家、教授。

自1951年起发表诗作,1960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著作,现已出版一百五十多部著作。

早年的代表作为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担任主要作者》和197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创作。

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三百万字、七卷本《叶永烈自选集》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千七百万字、五十卷本《叶永烈文集》。

其中有:反映中国共产党斗争历程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

《"四人帮"全传》--《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真实写照。

《反右派始末》深刻揭示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第一部记述历史性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长篇纪实文学,被中国作家协会列为1996年度二十部重点长篇文学作品之一。

《陈云之路》是关于陈云的第一部长篇文学传记。

还有《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傅雷与傅聪》、《梁实秋的黄昏恋》等。

此外,有中短篇小说集《爱的选择》,散文集《叶永烈笔下风情》、杂文集《人才成败纵横谈》、寓言集《侦探与小偷》、相声集《圆溜溜的圆》、长篇童话《哭鼻子大王》以及百万字的第列惊险科幻小说《中国福尔摩斯》。

作品曾获奖一百余次。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真假总统叶永烈》是叶永烈先生的一部政治小说,小说以叶永烈总统为主角,描写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一系列故事。

小说以幽默的笔调,生动的场景,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现了叶永烈总统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政治现象和人性弱点。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政治与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将就我的阅读体会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小说以叶永烈总统为主角,通过他的政治生涯和一系列政治事件,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

叶永烈总统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智慧,还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影响和操控周围的人。

在小说中,叶永烈总统巧妙地运用政治手腕,处理各种政治事件,最终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他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政治领袖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小说通过叶永烈总统的政治生涯和一系列政治事件,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政治现象和人性弱点。

在小说中,叶永烈总统所处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政治斗争激烈,各种政治事件层出不穷。

这些政治事件不仅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政治人物的人性弱点,如权力欲望、虚荣心、私心和利益之争等。

这些人性弱点在政治斗争中往往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政治事件的发展和结果。

通过对这些政治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描写,小说让我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现象和人性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后,小说以幽默的笔调、生动的场景、丰富的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让我在阅读中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小说中的幽默语言和生动场景让我在阅读中捧腹大笑,丰富的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也让我着实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通过对叶永烈总统的政治生涯和一系列政治事件的描写,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也让我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现象和人性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通过阅读《真假总统叶永烈》,我不仅对政治领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现象和人性弱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叶永烈讲科学故事读后感

叶永烈讲科学故事读后感
路上,看到那些高楼大厦、汽车飞机,就不再只是觉得它们是平常的东西了。我会想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就像一个小小的侦探,在探寻这个世界背后隐藏的科学密码。
比如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故事。以前我只知道哥白尼很伟大,但是具体怎么个伟大法,我还真不太清楚。在叶永烈的讲述下,我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悬疑大片。哥白尼在那个大家都深信地心说的时代,就像一个孤独的勇士,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勇敢地挑战权威。这过程中肯定充满了各种质疑和压力,但是他就像一个坚定的舵手,始终朝着真理的方向航行。这让我明白了,科学有时候就是需要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
还有那些关于发明创造的故事,像爱迪生发明电灯。哇,我以前觉得发明电灯好像就是爱迪生灵机一动的事儿。但看了书才知道,他可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啊。一千多次的失败,这要是换了我,估计早就放弃了,可爱迪生没有。他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每一次失败都当作是靠近成功的一步。这让我懂得了坚持的力量,在追求科学或者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没有这种坚持,就很难取得成果。
叶永烈讲科学故事读后感
叶永烈简直就是一个科学故事的魔法师。他把那些原本在我印象里枯燥又高深的科学知识,变成了一个个超级有趣的故事。就好比他拿着魔法棒,轻轻一挥,科学就从那遥远的、冰冷的学术殿堂里飞了出来,直接落到我面前,还特别亲切地跟我打招呼。
书里的故事可丰富了。从古代那些充满智慧的科学家的奇思妙想,到现代科技的伟大发明,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我就像个在星空中漫步的小孩,好奇地看着这些星星,想伸手去触摸它们背后的秘密。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

真假总统叶永烈读后感《真假总统叶永烈》是一部由韩寒所著的小说,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揭露和反思,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小说具有了很高的文学价值。

小说以叶永烈这个虚构的总统形象为主线,通过对他的一生的描写,呈现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政治画卷。

小说中的叶永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魄力的政治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小说通过对叶永烈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政治斗争中的种种险恶和勾心斗角。

同时,小说也通过对叶永烈的一生的描写,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政治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性,使得小说具有了很高的社会价值。

小说的主要人物叶永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魄力的政治人物。

他是一个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的总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战屡胜,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政治领袖。

叶永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战屡败,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他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矛盾,他在政治斗争中经历了种种险恶和勾心斗角,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胜利。

叶永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政治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性。

他在政治斗争中经历了种种险恶和勾心斗角,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胜利。

叶永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政治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性。

他在政治斗争中经历了种种险恶和勾心斗角,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胜利。

叶永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政治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性。

他在政治斗争中经历了种种险恶和勾心斗角,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胜利。

小说的主题是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通过对叶永烈的一生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政治斗争中的种种险恶和勾心斗角。

叶永烈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永烈,男,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

汉族,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叶永烈[1]作家、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1岁起开始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便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182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

《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

《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

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走近华国锋》、《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米字旗下的国度》、《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从迪拜塔到金字塔》、《澳大利亚自由行》、《真实的朝鲜》、《今天的越南》、《樱花下的日本》、《神秘的印度》、《梦里南洋知多少》、《这就是韩国》、《我的台湾之旅》、《第三只眼识台湾》、《叩开台湾名人之门》、《多娇海南》等。

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编写。

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关心,并对叶永烈作了两次批示:“调查一下,如属实,应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叶永烈同志的工作条件。

”(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励科普创作,这项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

”(1979年3月4日)叶永烈由于方毅同志的关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

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

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

即将出版《叶永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其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收录于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0课。

真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叶永烈感到科普写作已不能反映他的所思所想。

他的视角,更多地放在国家、时代的命运和人民的呼声上,所以他选择了纪实文学。

他的“红色三部曲”写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至1949年的光辉历程;《我的台湾之旅》、《行走俄罗斯》、《受伤的美国》等书记录了他不息的脚步;《陈云之路》、即将推出的《胡乔木传》等,体现了他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关注。

在谈到纪实文学创作的个中甘苦时,叶永烈说,一个纪实文学作家,既要到天南地北不同的环境中去,又要结识各种各样的人物。

这些年,他的足迹远至欧美,险至罗布泊,上至各式各样的飞行,下至潜水艇里的生活。

在一部部作品问世的背后,是他辛勤的脚步和不倦的追求。

之所以进行如此扎实、细致的采访,是因为叶永烈一贯的创作主张。

他说:“我要在我的作品中做到‘两确’——一个是观点正确,一个是事实准确。

我认为真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是用事实说话。

”科普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叶永烈童文学创作一等奖,长篇童话《哭鼻子大王》(同名电影)获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红绿灯下》(导演)获中国第三届电影百花奖,《借尾巴》获1982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报告文学《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获1986年《北京文学》奖、《梁实秋的梦》获1988年中国潮报告文学奖、《傅雷之死》获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1998年获香港文学艺术中华金龙奖最佳传记文学奖等。

由于方毅同志的关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

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叶永烈的文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加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20课110~112页和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21课(90~92页)。

原文: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无独有偶。

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试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

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

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清洗了一下叶永烈,重新插入花瓶中。

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为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

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转动起来。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

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然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高士其,(1905-1988)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

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

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

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

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8年去世。

财大气粗不如权大势大手提箱里的大秘密鲁迅冷峻的脸文林徽因选择梁思成文他的“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的推论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在法庭上靠这种逻辑推理不知道会冤枉多少人!要不咋有人说张咏是酷吏呢!可再想想,在封建社会哪有什么法制可言,老百姓是死是活,还不都是官员一句话!吴猛,晋代道士。

字世云。

豫章分宁人,祖籍濮阳(今河南濮阳县)。

是净明道信仰体系里十二真君之一,历史上以孝道(恣蚊饱血)著称。

鲁迅这么多照片没见过一张笑的。

雷锋没有一张不笑的为什么辩证看待榜样人物照相“交子之父”是谁?交子是世界第一张纸币,北宋年间发行于现今成都,这一观点学界早有定论。

但作为交子发祥地的成都,哪里才是它的具体诞生地,却一直没有定论。

3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成都钱币爱好者,历经数年时间,翻阅大量史料典籍,考证出交子就诞生在现在的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内。

如今,3位爱好者又再次走到一起,沿着历史的轨迹,欲寻找真正的“交子之父”。

那是张咏在湖北崇阳做县令的时候。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管钱的小吏,从库房里出来,鬓旁巾下掖了一枚钱,张咏就诘问他钱从哪里来,小吏隐瞒不住,只得承认是拿库中的钱。

于是张咏下令对他杖责。

谁知小吏竟悻悻然道:“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意思是,不就拿了一枚钱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能棒打我呢?就算你能棒打我,你也不敢杀了我!可他没料到,他牛,张咏更牛!张咏拿起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说罢,拔出宝剑,走下台阶一剑结束了他的性命。

知识改善生活知识改变不了命运2010年被环球日报推为与郎咸平、韩寒、戴旭、时寒冰、牛刀、袁腾飞等人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

光辉业绩、崇高风范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写了大量的文章、文件、电报、书信,并作了很多重要的讲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