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检测登记表

合集下载

学校卫生检查记录表

学校卫生检查记录表
7.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时,必须在与市政管网连接处统一安装闸阀、过滤阀、倒流防止器。
8.贮水设备(水箱或储水池)定期清洗消毒,并且有清洗消毒记录。
1.供、管水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2.是否设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各项饮用水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2.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否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3.健康教育是否年度工作教学计划。
4.是否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是否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是否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是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是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的内容、方式、时限是否正确(甲类2小时,乙丙类24小时),是否有卡、本。(查文件,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电话、询问)
涉水产品索证符合要求。
1.学校饮用水是否按规定进行水质卫生检验;检验频次;水质卫生指标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2.学生饮水是否提供开水、桶装水或直饮水,提供开水的开水桶要加锁,有定期清洗、消毒记录。
学校传染病
1.600名以上学生的非寄宿制学校按600:1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600人的非寄宿制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老师。
宿舍
男女生宿舍应分区,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1.人均面积≥3 m2
2.2.学生应保证一人一床,上铺必须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
1.宿舍应保证通风良好,宿舍是平房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设有路灯。
2.卫生环境整洁,定期开展消毒,有消毒记录。
厕所
1.独立设置的厕所于生活饮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
5.是否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知识的宣传。
医务室(保健室)

学校环境监测现场记录表 精品

学校环境监测现场记录表 精品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现场记录表检测单位名称检测单位级别□:1=市cdc,2=县/市/区cdc,3=其它检测日期:年月日监测时间□:1=上午,2=下午,3=晚自习学校名称学生人数学校类别地区类别□:1=城市,2=农村学校负责人联系电话陪同监测人注:加粗字体为系统自动计算生成。

附表1 学校教室课桌椅测量方法现场原始记录表1. (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2.(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3.(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4.(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5.(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6.(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备注:用课桌椅测量尺进行测量, 每个班级至少抽取10张课桌椅和学生进行测量。

附表1 学校教室课桌椅测量方法现场原始记录表(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备注:用课桌椅测量尺进行测量, 每个班级至少抽取10张课桌椅和学生进行测量。

附表1 学校教室课桌椅测量方法现场原始记录表(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备注:用课桌椅测量尺进行测量, 每个班级至少抽取10张课桌椅和学生进行测量。

附表1 学校教室课桌椅测量方法现场原始记录表(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备注:用课桌椅测量尺进行测量, 每个班级至少抽取10张课桌椅和学生进行测量。

附表1 学校教室课桌椅测量方法现场原始记录表(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备注:用课桌椅测量尺进行测量, 每个班级至少抽取10张课桌椅和学生进行测量。

附表1 学校教室课桌椅测量方法现场原始记录表(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备注:用课桌椅测量尺进行测量, 每个班级至少抽取10张课桌椅和学生进行测量。

附表1 学校教室课桌椅测量方法现场原始记录表(年级班级楼层班级学生数)备注:用课桌椅测量尺进行测量, 每个班级至少抽取10张课桌椅和学生进行测量。

附表2 中小学校课椅的尺寸型号与学生身高配备评价表(cm)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学校环境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表

学校环境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表
反射比
维持平均照度(LX)
照度均匀度
照明功率密度(W/m2)
空气声隔声(dB)
二氧化碳浓度(%)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备注: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史地、计算式、语言、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及合班教室、图书室均应以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的光为主。教室为南向外廊式布局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公共场所环境现场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名称检测类别
受检单位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1-2013、《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
仪器名称风速仪、照度仪、红外线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数字声级计、风量罩
检测记录:
测点
位置
检测点
检测结果
采光系数(%)
窗地面积比
检测人:校核人:被检单位陪同人:

学校教学环境现场检测记录表

学校教学环境现场检测记录表

年学校教学环境现场检测记录表————————————————————————————————作者:————————————————————————————————日期:附表6学校教学环境现场检测记录表学校(盖章):检测地点教室人均面积(m²)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距离(m)各列课桌间距离(m)教室后横行道宽度(m)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距离(m)黑板下缘与讲垂直距离(m)黑板是否完整,有无眩光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教室墙壁和顶棚颜色教室照明灯盏数教室照明灯瓦数教室照明灯与桌面垂直距离(m)教室是否保持通风教室噪声(dB)检测人员:检测日期:学校陪同人:本检测表一式两份,一份监督单位留存,一份学校留存。

— 3 —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一)教室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

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

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二)课桌椅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2.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三)黑板1.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四)教室采光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五)教室照明1.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和200LX,照度分布均匀。

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

2.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教室建筑采光照明情况表

教室建筑采光照明情况表



采光测定时间: 主采光方向




测定时天气:□晴
□阴
□雨天
有效透光面积(m²) 玻地比 教 室深系数 桌面平均照度(Lx) 室外照度(Lx) 采 采光系数 入射角(度) 开角(度) 侧墙反射系数 前墙反射系数 灯具类型 灯具功率(W) 灯管长轴是否垂直于黑板面 灯桌间距(m) 教 是否控照式灯具 室 桌面最低照度(Lx) 桌面平均照度(Lx) 桌面照度均匀度 明 黑板前有否专用控照式灯具 黑板面平均照度(Lx) 黑板照度均匀度 有无眩光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室建筑采光照明情况
项 教室编号 容纳学生 教室朝向 教室长(m) 一 教室宽(m) 教室高(m) 人均面积(m²) 情 人均容积(m³) 墙壁颜色 窗户构造材料 窗台高度(m) 窗上缘距天棚距离(m) 窗间距离(m) 黑板长(m) 黑板宽(m) 有无破损 教 有无眩光 室 反射系数 黑 板 下沿离地(m) 观察角(度) 离第一排课桌距离(m) 离最后一排课桌距离(m) 目 测 定 结 果

教室采光、照明实测

教室采光、照明实测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教室实际采光、照明实测实验一采光实测一、实验目的1.掌握照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室内工作面照度分布。

3.检验实际采光、照明效果是否到达预期设计目标。

4.了解不同光环境实况,分析比拟设计经历。

5.确定是否需要对采光、照明进展改造或补充。

二、实验原理根据采光系数定义: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n〕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的天空扩散光照度〔Ew〕的比值,即C=(En /Ew)×100%。

所以测量采光系数需要两个照度计,一个测室内照度,同时另一个测室外照度。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采光系数测定测试仪器:照度计两台1.场所和布点:选一侧窗采光房间,在窗、窗间墙中间,垂直于窗面布置两条测量线,离地高度与工作面同,间隔1~2m布置一测点。

2.天气条件:最好选择阴天,如全阴天。

时间最好在9:00~16:00之间,因这一时段室外照度变化不大。

3.室外照度:应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或在建筑物屋顶上进展测量。

光接收器与周围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遮挡物高度〔自光接收器所处水平位置算起〕的6倍以上。

读数时应与室内照度读数时间一致。

3.室内照度:光接收器放在与实际工作面等高,或距地面0.8m 高的水平面处测量照度。

测量时应熄灭人工照明灯。

测量者应避开光的入射方向,以防止对光接收器的遮挡。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每一测点可反复进展2~3次读数,然后取读数的均值。

4.准确填写采光实测记录表〔见附表〕5.整理数据,绘出典型剖面的采光系数曲线图,并进展分析。

采光实测记录表房间名称:2号教学楼〔1-7〕测定人:蔡安红记录人:周江龙总结:由实测结果和数据可以看出2号教学楼〔1-7〕教室的采光不是怎么好,有点低,特别是在靠内侧的采光度只有10LX。

〔1-7〕教室,一共有盏灯每盏灯都是40W的节能灯。

但是灯上大都有很厚的灰。

教室的墙面主要是白色的粉刷墙。

主要影响实验的因素:1、2号教学楼的一楼外面被一些植物挡住,阻碍了起采光。

校外培训机构采光和照明现场抽检记录表

校外培训机构采光和照明现场抽检记录表

附件2
校外培训机构采光和照明现场抽检记录表
一、被检单位:
二、地址:
三、检测项目:采光方向、防眩光措施、装设人工照明、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室内表面反射比、黑板照度、课桌面照度
四、检测依据:《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五、检测方法:采光测量方法按GB/T5699执行,照明测量方法按GB/T5700执行
六、检测记录:
(一)采光方向
□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
□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不符合要求
(二)防眩光措施
□教室应设窗帘□黑板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不符合要求
(三)装设人工照明
□教室装设有效人工照明□不符合要求
(四)采光系数
(五)窗地面积比。

光照度计校验记录表(参照模板)

光照度计校验记录表(参照模板)
平均值(lx)
相对误差(%)
3
余弦特性误差
一级:士4%
二级:士6%
4
非线性误差
一级:士1%
二级:士2.5%
5
换挡误差
一级:士1%
二级:士2%
测量不确定度:检定地点:现场□本实验室□
检定结论:
检定员:核验员:检定日期:年月日
二级:士8%
受检档位
检定点1
检定点2
检定点3
档位
标准值(lx)
显示值(lx)
第一轮
第二轮
平均值(lx)
相对误差(%)
档位
标准值(lx)
显示值(lx)第一轮Biblioteka 第二轮平均值(lx)
相对误差(%)
档位
标准值(lx)
显示值(lx)
第一轮
第二轮
平均值(lx)
相对误差(%)
档位
标准值(lx)
显示值(lx)
第一轮
第二轮
光照度计
型号规格:出厂编号:
生产厂家:检定依据:JJG245-2005《光照度计》检定时温度:℃相对湿度:%
被检仪器状态(完好“√”):检定前:检定后:准确度:
标准器名称
型号规格
设备编号
有效期
准确度
等级
发光强度标准灯组
/
710008等8只
二级
序号
检定项目
技术要求
检定结果
1
外观
见规程
2
相对示值误差
一级:士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检测登记表
学校名称: 被测教室: 测量时间:
教室人均面积
教室面积
教室照明
1.课桌面测量点1
学生数
课桌面测量点2
人均面积
课桌面测量点3
黑板卫生
1.尺寸
课桌面测量点4
2.有无破损
课桌面测量点5
3.测定点1
课桌面测量点6
测定点2
课桌面测量点7
测定点3
课桌面测量点8
平均反射系数
课桌面测量点9
课桌椅卫生
1.桌椅与就座学生身高相符合的人数
课桌面平均照度
被测学生数
2.灯桌距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
3.灯管是否与黑板垂直
2.课桌是否每人一席
4.是否为控照式灯具
照度(或灯管数及瓦数)
2.是否以左侧采光为主
3.室内照度
学生宿舍
1.宿舍面积
室外照度
居住学生数
采光系数%
宿舍人均居住面积
4.后墙入射照度(左)
2.有无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后墙反射照度(左)
3.环境及个人卫生
后墙入射照度(中)
4.有无虫媒及老鼠
后墙反射照度(中)
5.盥洗水槽人均长度
后墙入射照度(右)
教室微小气候
CO2浓度
后墙反射照度(右)
室内温度
后墙平均反射系数%
5.教室玻璃总面积
地板面积
玻地比
注:课桌椅高度测量结果及学生身高测量结果登记表格可自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