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论语解析范文

合集下载

《2024年《论语》“吾与女弗如也”歧解辨——兼及安大简《仲尼曰》》范文

《2024年《论语》“吾与女弗如也”歧解辨——兼及安大简《仲尼曰》》范文

《《论语》“吾与女弗如也”歧解辨——兼及安大简《仲尼曰》》篇一一、引言《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自问世以来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

其中,“吾与女弗如也”一句,在历代注疏中存在多种解读,引发了众多学者的争议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句的歧解进行辨析,并结合安大简《仲尼曰》的发现,探讨其对于《论语》研究的启示和意义。

二、传统注疏与歧解辨析(一)“吾与女弗如也”的文本来源《论语》中这一句出自《为政篇》,其中孔子对于自身和他人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然而,对于这一句的理解,历代注疏家存在不同的看法。

(二)传统注疏的解读1. 朱熹《论语集注》:认为“吾与女弗如也”是孔子自谦之辞,表达了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意思。

2. 宋明理学家:从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此句体现了孔子的谦虚谨慎和自省精神。

3. 其他注疏家:也有一些注疏家认为此句表达了孔子对他人的敬重和欣赏。

(三)歧解辨析尽管历代注疏家对于“吾与女弗如也”的解读存在差异,但这些解读并非毫无根据。

本文认为,这一句的解读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孔子的思想体系进行综合分析。

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因此,在解读这一句时,应当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安大简《仲尼曰》的发现及其意义(一)安大简《仲尼曰》的简介近年来,安大简《仲尼曰》的发现为《论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该简牍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于了解早期儒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大简《仲尼曰》对于“吾与女弗如也”的启示安大简《仲尼曰》中涉及到孔子的许多思想观点,为解读“吾与女弗如也”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仲尼曰》中的某些内容与“吾与女弗如也”的内涵相呼应,进一步证实了本文对于这一句的解读。

四、结论通过对《论语》中“吾与女弗如也”的歧解进行辨析,并结合安大简《仲尼曰》的发现,本文认为这一句表达了孔子在面对他人时的谦虚和自省精神。

同时,安大简《仲尼曰》的发现为《论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早期儒家文化的内涵。

2020论语读后感5篇优秀范文-论语心得400字

2020论语读后感5篇优秀范文-论语心得400字

2020论语读后感5篇优秀范文-论语心得400字论语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论语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虽然这本书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但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段话是:“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子游向孔子问孝道。

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主要是说能养活父母就行了。

而对于犬马来说也都能得到的饲养,如果人们只养活父母而不恭敬的话,和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孔子的回答非常深刻,也非常有针对性,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子女对父母的孝没有让父母满意。

由此想到当今社会,虽然我们身边有不少孝敬父母的模范,但也有不少人做得很不够,至少没有做到非常重视,没有很好地孝敬父母。

存在这种情况的réndà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工作太忙,生活节奏快等原因,仅仅满足于让父母有吃有穿就行了,平时很少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很少从精神上关心父母;另一类,不少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型受到父母及长辈们的溺爱,长大以后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识,更缺少孝敬父母的责任。

我认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美德不仅不该丢掉,反而更应保持和加强。

作为子女,在关心父母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多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有时间多陪陪父母更好,即使我们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抽不出时间去看望父母,但至少可以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哪怕只是一两句关心、问候的话语,或者在节假日、父母生日时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都能让父母感到欣慰和温暖。

这也正是论语里孔子关于尽孝的要求。

论语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如何关心和孝敬父母,还让我学到了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做人等方面的道理,它真是一本好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关于论语的介绍范文

关于论语的介绍范文

关于论语的介绍范文
《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孔子的言论和学生与他的对话,记录了孔子的
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观点等。

全书以孔子的言行为主线,内容主要由对
话组成,通篇言简意赅,寓教于乐,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书中包含了众多
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拱之”等等。

这些言论深刻而精炼,传达了儒家思想对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了孔子的学说,更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推崇礼、义、廉、耐、忍等道德伦理观念。

《论语》中的许多格言都是关于道德修
养和家庭教育的智慧,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为政治国。

《论语》中的观点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世的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论语》还具有一种“教化”的意义。

它通过孔子的言行,展
示了一种崇高的道德风范和伟大的道德力量,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真善美
的价值观念。

《论语》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中
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范本,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培养健康
的社会习惯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

总结起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对话,传达了儒家思想与道德观念,对中国古代哲学、教育和文化产生了巨
大影响。

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象征,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2020学论语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0学论语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0学论语心得体会范文5篇《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学论语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2020学论语心得体会范文1《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

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焉。

”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

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读论语有感2020范文600字5篇

读论语有感2020范文600字5篇

读论语有感2020范文600字5篇《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读论语有感2020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论语有感2020范文篇1日月如梭,时间流逝飞快。

天地变了,人也在变,真正亘古不变的是书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东西。

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历史的《论语》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可它却能将人的品性改变。

这,才是真正无价的财富。

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文言文,记录的是我国儒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

每篇*虽内容短小,却很精妙,能够运用极少的文言文表达出精准、明确的内容和显然易见的道理。

当我一页一页地翻阅《论语》,看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时。

猛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句出现在我的眼帘。

我不禁回想起平日里,我虽然是爱看书,但是每次阅读时都不会认真、仔细地体会到书籍真正的精髓。

所以,凡是被我购买回来的书籍,我一般都会囫囵吞枣地看完。

每一本书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点批注也不做。

每当别人谈论起我所读过的书籍时,我却根本插不上话。

但是有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启示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阅读的意义。

阅读,本意并不是只一味地去阅读各种书籍,囫囵吞枣地汲取知识,而是在阅读中多去感受这篇*,写出自己对*的真实感受,感悟和思考。

如果只阅读不思考,无疑是相当于没有读,也不会有任何收获;而只思考不阅读,更是相当于思想被束缚,不阅读,哪里有思考的空间?所以,只有在两者能互相结合的前提下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论语》中还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想起自己以往做任何事都不懂得坚持,还没进行到一半就放弃了的情形,不禁很是羞愧。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我们交朋友一定要善交益友,远离损友,学习论语心得。

所谓【益者三友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是孔子【论语。

季氏第十六】。

最近我翻阅了学习论语方面的书籍,才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益友之一:直直是正直,直率,直言不讳。

一个正直的人,会受到朋友的欢迎和尊敬。

和正直的人交朋友,我们会受到他的人格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做人有责任感,说真话,做实事,对于任何事物,既心态平和又坚持原则,这样,能给我们带来许多财富: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

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所以孔子说正直的朋友是好朋友。

由此可见,【友直】就是朋友为人正直,坦荡,没有谄媚之色,没有奉承之心,这样的人是能够成为好朋友的,我们要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益友之二:谅友谅,就是诚实的朋友。

看到的是什么,就说什么;心里头怎么想的,就让它怎么表达出来,这是诚实的表现。

诚实最主要的在于不假不欺,这里的不是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诚实的人,言行一致,不文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诚实的人总是以真实的一面出现在朋友面前,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什么时候。

所以诚实的人总能嬴得朋友的信任。

我们通常把【诚实】与【可信】联系起来说,这其中【诚实】是前提、是原因,【可信】是结果。

诚实是一切品德的基础,和诚实的人交朋友,我们的心灵是妥帖的,是安稳的,我们的人格也会得到升华。

益友之三:多闻多闻,就是见闻广博,知识面宽,它常和【博学】一起出现。

博学多才是在广泛涉猎后的开阔思想下研究、寻求突破口,是在博览群书后高屋建新,产生新发现、新观点,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心得》。

博学多闻的人,在事业上屡有建树,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胸襟远大,思路开阔,不但不会死守条条框框,而且,有明确的目标和犀利的目光,更不会盲目行事,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会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知识。

2020《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心得优秀范文5篇

2020《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心得优秀范文5篇

2020《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心得优秀范文5篇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论语》心得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论语》心得读后感1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论语》所传递的第一个生活的要诀,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态。

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

二千年前的孔子也曾经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么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可以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

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

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

”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

”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

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

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

2020届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论语》仁以为己任”及范文

2020届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论语》仁以为己任”及范文

2020届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论语》仁以为己任”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苟无孔子及《论语》,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梁启超材料二: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化,看见的确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杨绛材料三:吾尝细读《论语》,精读《论语》而咀嚼之,觉得圣人无一句话不幽默——林语堂材料四: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余秋雨每位文学大家都同一本书得到的都是不同的收获。

对《论语》你是怎么看的,发表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请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升格作文】仁以为己任,天下则大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阅读《论语》的体会,题目是:《仁以为己任,天下则大同》。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中华五千年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还是近现代,我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奉行着一种思想:即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它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史。

《论语》中,“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道尽了古今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以仁为己任,天下则大同。

这部思想史,不同的人,读了它的感受都不同,汲取的力量也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的教化作用,美德的最高范本。

初读《论语》的时候,我遨游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句一句话中洋溢着“仁”的气息;一个个弟子的言行,栩栩如生。

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看到了圣贤积极入仕,效忠君主,爱护百姓的远大政治抱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是孔子对天下施行道义的殷切希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情怀……《论语》所传达的“仁”的思想,对历朝统治者和百姓,皆有教化作用。

因此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有了更深的感悟。

再读《论语》,已超越了感受阶段。

其实,《论语》中蕴含的“仁”的思想,成为后世人为官做事的基本准则,成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解析范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
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
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rǔ,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智’)也。

”《为政》
孔子说:"仲由呀!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务,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时候(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松柏比作了品德高尚的人)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