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作业施工方案

放线作业施工方案
放线作业施工方案

放线作业施工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10K V X X X输变电改造工程导地线展放施工方案

XXX

XXXXXX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六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方法及步骤 (3)

四、主要施工工艺及要求 (10)

1、金具施工图及说明 (10)

2、驰度观测与调整 (10)

3、导地线液压 (13)

4、防振措施 (14)

5、放线施工注意事项 (14)

五、工期目标和施工进度计划 (15)

六、资源需求计划 (21)

七、质量控制措施 (25)

八、安全控制措施 (27)

九、应急预案 (29)

一、编制依据

●适用范围: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XXX工程

●目的:通过本作业指导书要求及现场布置,规定的操作工艺和技术要求,使本工程在张力展放导、地线施工过程中,满足施工安全和质量要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编写依据:

1)《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

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

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

4)《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 152-2006

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6) XXX工程设计资料

7) 我公司现场调查资料

8) 我公司的技术力量、施工水平和机械设备

9) 我公司以往施工的110kV、220KV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经验和工程总结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方法及步骤

、施工方法

展放方法:

本工程采用张力放线,利用张力机、牵引机等设备在规定的张力范围内悬空展放导、地线、一拖一的施工方法,全线均采用先组立铁塔,后在展放新线的同时拆除旧线的施工方法。

工器具及设备准备

导地线展放前,确定飞艇的起止点,飞艇在放一级牵引绳所需的工器具及设备。

张力场、牵引场、转向场、紧线场、过线杆塔等相应的工器具及设备。

牵引钢丝绳的选择

φ22钢导引绳牵LGJ-400/35导线及OPWG-10-50-1、OPGW-13-100-1复合光缆;

φ13钢导引绳牵GJ-50/7、JLB20A-100-19型钢绞线地线;

(1)导线展放须采用张力展放,按技术部门提供的导线布线图进行安装线盘,将导线缠入张力轮,缠绕方向以导线外层绕捻方向为准。

(2)放线前指挥人员应明确施工人员的通讯频道、工作地点及当天的工作内容,并交待清楚子导线的排列序号,相序等,以便施工人员在放线过程中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各子导线的动态。导线牵引前应收紧牵张机与其尾车之间的绳线,调整好尾部张力。

(3)张力放线的现场指挥设在张力场。各岗位按现场指挥的统一指令作业,现场指挥汇总各岗位的情况做出判断并做出指令。导线换盘或停机过夜时,张力机后的导线须用尼龙绳进行锚固。

(4)接到任何岗位发出的停机信号时,牵引机均须立即停止牵引。带张力牵引时应先开张力机,待张力机刹车打开后,再开牵引机。需停止牵引时,应先停牵引机,后停张力机,并始终保持牵、张机的尾线有足够的张力。待缺陷处理完毕后恢复开机。

(5)施工过程中,牵张设备操作人员,应密切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处理完毕后继续作业。

(6)开始牵引前应重点检查以下情况:

1)沿线电力线停电措施有否落实;

2)场地布置和机械设备锚固有否到位;

3)通信联络和人员有否到岗;

4)受力系统连接是否到位;

5)牵引绳是否在牵引滑轮内。

(7)开始牵引时,牵引速度应缓慢,现场指挥应通知塔号看护人员检查施工区段有无异常情况;调整各子导线张力,使走板呈水平状态。走板牵引至靠近转角塔滑车时,应慢速牵引,并调整各子导线张力,使走板面与滑轮轴基本平行,以防跳槽。

(8)放线滑车上扬的塔号,由专人监护以防跳槽,并准备好处理跳槽的必备工具。

(9)牵引绳牵放导线过转角塔时,放线滑车向转角内侧偏斜,为防止外角侧放线滑车偏斜磨擦横担,外角侧的放线滑车应设置拉线以控制滑车偏斜。

(10)更换牵引绳盘:当牵引绳头进入牵引绳盘 3—4圈后,应停止牵引。在牵引机与绳盘之间用卡线器锚固牵引绳;拆除刚入绳盘的抗弯连接器;卸下满盘,换上空盘。将牵引

绳头缠固在新装的绳盘上,转动绳盘,收紧牵引绳。卸下牵引绳上的临时锚固的卡线器后,继续牵引。

(11)更换导线盘:当导线线盘上的导线剩下最后一层时,应减慢牵引速度;线盘上导线剩下 6圈时,应停止牵引,将尾线临时锚固,倒出盘上余线,装上新盘导线,用双头网套将尾线与新线连接,并将余线缠回线盘;继续慢速牵引至双头网套于压接点位置,停止牵引进行压接。

(12)每相的导引绳、牵引绳展放完毕应随即在牵张场两端进行地面临锚,锚线张力应满足对地及交跨物的安全距离。

(13)走板过滑车后应重点检查:

1)走板不应翻转;

2)平衡锤不应搭在导线上;

3)导线不应跳槽;

(14)按锚线张力选配工器具及锚桩,锚线与导线接触或可能接触的部位,应采取导线防磨措施。

(15)一相导线展放完毕后,在牵张机前,将导线临锚,同相各子导线的锚线张力宜稍有差异,使子导线在空间错开,避免线间鞭击。导线锚线高度应保证与地面或跨越物的安全距离。

放线牵张力的选择

a、一般区段,导线、地线距地面3米;

b、通行行人及少量车辆的道路,施工时只需设岗监护而不需搭设跨越架者,导线、地线距离路面5M;

导引绳、牵引绳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被跨越物保护:

①、跨越电力线路必须停电施工;

②、跨越通讯线路时,采取托高的方法使牵引绳通过;

③、跨越公路时,在跨越点前后300m左右设安全警示牌,并安排专人监护;

④、穿越高电压等级的线路跨越点,设专人监控跨越点当中导地线及牵引绳的高度。

①、检查本耐张段内各杆塔上导地线是否在滑车内,消除跳槽现象;

②、将牵张场两终端塔分别挂线(保证中间无过多余线);

③、在各紧线端用机动绞磨进行紧线,直至达到弧垂点;

④、划印,安装耐张金具;

⑤、过张,挂线。

紧线前应该在耐张塔上的每一相导线和避雷线都应打设临时拉线。打设方向位于相对应的导地线延长线上,对地夹角为不大于45°

注:①拉线方向为顺施工线路的方向;

②拉线应打在本段施工的挂线侧,对地夹角≤45°;

③拉线的连接:上端——在挂线点处主材上绑圆木打上千斤套(≥φ15)与NX-5楔型线夹相连,下端为NUT-5型UT线夹与≥φ配的地牛鼻相连;

④地锚埋设深度依地质条件由项目部核定,其地线侧拉线地锚以8T为宜,导线侧拉线地锚以12T为宜。

①检查子导线在放线滑车中的位置是否正确,消除跳槽现象;

②检查子导线是否互绞,如有则需打开后紧线;

③检查压接管的位置合适否,否则应作调整处理;

④检查地线上扬杆塔的压线滑车是否保留;

⑤检查各档对导地线提高驰度是否还存在树枝、障碍物影响,若有应清理;

①、在悬垂串投影点上划印;

②、用小型紧线工具(双钩、手板葫芦或是收线器)提升导线、地线。

③、将导线、地线提离直线滑车;

④、按照划印点安装悬垂线夹;

⑤、松紧线工具,并对悬垂线夹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悬垂串垂直。

、施工步骤

施工准备

(1)牵张场尽可能选择在允许导、地线压接档。

(2)牵张设备、吊车等能直接运抵,并有满足设备物资堆放及施工操作的场地。

(3)相邻杆塔允许作紧线及过轮临锚操作,锚线角度满足要求。

(4)主牵引机、主张力机宜布置在线路中心线上,当满足不了要求时,牵引场可作转向布置。

(5)大小牵、张机顺线路出口方向与邻塔导线悬挂点的仰角不宜大于 15°,俯角不宜大于 5°。

(6)小牵、张机按导线牵放顺序分别布置在每相导线的垂直下方。

(7)牵张场前后两侧应有锚线场地,距离、角度满足要求。

(8)放线区段不宜超过 20个放线滑轮,线路长度不宜超过 8km。

(9)放线区段有重要跨越时,应适当缩短放线区段长度。

各施工班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布置牵张场。理论上应遵循如下要求:

①、牵引场布置牵引机、回收地线或导引绳用的空线盘。牵引场选择尽可能在顺线路方向,道路条件差的地方,也可选择在线路外侧,牵引绳通过转向轮后进牵引机。施工开始时,牵引机应缓慢加速到每分种5m的速度,正常牵引速度可增加到最大值每分种15m~20m。

②、张力场布置有张力机、放线架等。张力场尽可能选择在顺线路方向,张力机必须要保证恒定的张力,光缆至少在张力轮上缠绕5圈固定。

③、受地形限制,牵引场转向布置时,各转向轮的转角不得超过 30°,转向滑轮和地锚应经计算确定。导线牵引场平面布置示意图1,导线张力场平面布置示意图2。

过渡绳牵引绳牵引绳

锚桩

小牵中张

锚桩锚桩锚桩

图1 导线牵引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导线过渡绳牵引绳

小张中牵

锚桩锚桩

图 2导线张力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牵张场布置情况一览表

表一(新建段)

表二(改造段)

放线滑车一般要求,轮径、轮槽尺寸及使用材料应与导地线相适应,确保导地线通过时不受损伤;滑轮的磨擦阻力系数应不大于,同一放线区段内应使用滑轮磨擦阻力系数接近的滑车。对于一般直线塔选用的放线滑轮直径不小于264 mm,对于大跨越档直线塔和耐张塔选用的放线滑轮直径不小于600 mm,使用前应逐个检查滑轮,并保证其转动灵活。对已放地线的杆塔采用提线系统(6T手链和φ钢丝绳)撤除地线线夹和防震锤,安装放线滑车并将地线放置滑车中。

旧线的拆除

利用旧线进行4级绳的牵引,再由4级绳牵引防绞钢丝绳,用防绞钢丝绳牵引导线。在牵引4级绳的同时,在牵引场安排人员对旧线进行捆绑,由项目部统一安排回收。因新塔组立后,部分旧线在铁塔内,需要在两端耐张塔用机动绞磨将旧线松出,在中间塔将旧线开断后将旧导线替换到塔外并用钢丝松紧套连接,提到铁塔放线滑车内。当放线段所有导线替换完毕并放置放线滑车内后,方可进行牵引。

四、主要施工工艺及要求

1、金具施工图及说明

1)施工说明

①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试组装各种金具及绝缘子串。

②导线采用的耐张线夹和直线压接管均采用液压型,耐张线夹应由取得液压操作证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压接施工。

③本工程设计导、地线放线采用一般放线,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放线的要求施工。

④导线和避雷线放线和紧线应按施工规范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损伤线体。

⑤对大档距的施工,在紧线后应尽快安装线夹和防震措施。

2)绝缘子串安装说明

悬垂绝缘子串:安装及使用情况见杆塔明细表表格部分及其组装图号。

耐张绝缘子串:安装及使用情况见杆塔明细表表格部分和耐张绝缘子串组装图。

跳线绝缘子串:安装及使用情况见杆塔明细表表格部分及其组装图号。

3)缠铝包带的要求

在导线悬垂线夹、防振锤夹头处应缠铝包带。铝包带应缠绕紧密,其缠绕方向应与外层铝股的绞制方向一致。所缠铝包带应露出线夹,但不超过10mm,其端头应回缠绕于线夹内压住。

2、驰度观测与调整

1)观测档的选择

根据所划分的紧线段及断面图模拟,初定了各观测档号和施仪杆号,并已计算出各观测档的观测弛度值。详见附件,若实际地形有碍操作时,再作调整。

2)观测方法:平等四边形法与档端角度法结合进行。

①平等四边形法

对观测档距不大、目视清晰情况下可采用此方法。

②档端角度法

a、置仪于杆塔中心(尽量选择观测档端两基杆塔中,地形较矮的杆塔作为观测站);

b、根据观测时的气温(各观测档应互相统一),选择观测档驰度值;

c、根据观测驰度值计算仪器观测角。观测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θ=tg-1[(±h-4f+4af)/L]

公式中:θ——档端仪器观测垂角(°)正值表示仰角,负值表示俯角;

h——悬点高差,仪器端悬点较远方悬点低时为“+”,反之为“-”(h≥10%L时进行修正,h<10%L时可忽略不计);

L——观测档实际档距(m);

a——仪镜中心至悬点垂距(m);

f ——观测弛度(m );

依上式,也可依仪器的切点观测角,反推算其弛度值,是否等于观测弧垂:

3)弛度调整方法:

① 先远后近,即:首先调整距紧线场最远的观测档弛度,使其略高于紧线弛度,松导线再调距紧线场次远处观测档弛度,使其略大于紧线弛度,再收紧线使较近观测档紧线弛度合格,依此法,直至全部弛度合格;

② 按调整弛度的顺序,依次装设卡线木夹,以防调整后面观测档弛度时,串及前面观测档弛度。

③ 弛度调整通常在耐张段内增减一段线长以改变弧垂,线长调整量一般用简化计算法计算:

a 、孤立档弛度由f 0调整到f 时的线长近似调整量公式:

式中: L ? 线长调整量;

l 孤立档档距;

f 应有的弛度;

f 超过误差的弛度; b 、连续档耐张段弛度由f co 调整到f c 时的线长调整量公式:

式中: L ? 线长调整量; ∑?-=???cos )(cos 382242

l f f l l L c co c c d l f f L )(3822

0-?=?

d l 耐张段的代表档距;

c l 弛度观测档档距;

co f 超过误差的弛度;

c ? 弛度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角,当悬挂点高差c l %10≤时,可令1cos =c ?。 ∑?cos l

考虑耐张段内各档距高差的计算总长度。

如果:1、)(22c co f f -为正值,表示线长了,应减去L ?;

2、)(22c co f f -为负值,表示线短了,应增加L ?;

3、导地线液压

1) 施工准备

① 应对导、地线结构及规格进行认真检查并符合设计要求。

② 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内、外直径,应用精度不低于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并外观检查;其长度需用钢尺测量,其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③ 架线施工前,均应对导、地线的连接制作试件进行试验,不同厂家的产品应分别制作试件,满足要求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④ 使用的机具应能满足施工要求。

⑤ 导、地线连接人员需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割线

割线位置应标识清楚,印记准确,断口整齐,切割处应做好防松股措施,按工艺要求进行割线,不得伤及不需割线的部位。

3)液压操作

①对所使用的各种规格接续管、耐张线夹、导、地线应用汽油洗净,导、地线清洗长度不应少于半管长的倍。

②压接操作应按相关的操作规程要求的步骤进行。压接施工时人体不得位于压接钳上方,操作人员不得将手伸入压模内。

③施工完毕,经检验合格,打上操作者钢钳印代码,填写施工检查评级记录。

④对需通过放线滑车的接续管须采用保护钢甲进行保护。

4)测量

①液压管。

a 各种液压管压后的对边距S 的最大允许值为

S=*+

式中 D—管外径 mm。

三个对边距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此规定时应更换钢模重压。液压后管子不应有肉眼即可看出的扭曲及弯曲现象,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应出现裂缝。

b 对压后飞边、毛刺及表面未超过允许的损伤,应锉平并用0#砂纸磨光。

c 裸露钢管压后应涂防锈漆。

4、防振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