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与学》读后感3篇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小学英语教法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小学英语教法心得体会(精选15篇)小学英语教学心得小学英语教法篇1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严格遵循教学中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把握良机,运用肢体语言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英语课程中,创造浓郁的英语氛围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气氛,才会让其不自觉地说英语。
因此母语在英语课堂上尽量不见光。
小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学习需要兴趣。
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二、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易理解,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在教学中,要认真授课,用情景对话,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以教学生做游戏、唱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
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
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有趣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小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在上课铃声响后,也不能立刻就坐好,这时候,教师需要提示:“sit down.”单说英语,学生肯定一头雾水,教师需要在说的同时配上坐好的姿势,学生马上知道老师是让我们坐好了。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当我们对有些事物产生了不一样的体会,可以详细地将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
一篇好的心得体会,不一定要参考别人的见解,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11、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了变化,教师能够运用《英语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授课。
教学思想日渐统一,新理念意识不断提高,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得语言能力。
也就是说,教师能从关注教开始转向关注学,从关注自己开始转向关注学生,实现了师生之间更加亲切的交流和真实有效的互动,练习形式多样,教法灵活多变,适合小学生的心里特点。
如周玉秀教师的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亲切的语言,自始至终给人营造一种鲜活、祥和、灵动的课堂氛围。
2、总体来说,我学区中心校的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较高,教师的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其中冯艳红老师流利的英语口语,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教师能够创设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歌曲、吟唱、游戏、简笔画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积极促进学生进行参与。
如邵志华老师优美的简笔画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宋耀文老师的don’tread的游戏对单词的巩固练习意义久远。
4、教师们在教学中都能注意语境的创设,比如:胡春梅、周玉秀、冯艳红三位教师都使用了课件,充分利用了电脑网络的方便,挑选了精美的图片,并制作了动画,非常感人,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制作非常有利于教材的处理;再如实物教学简单方便,学生易于接受,如韩玉玲老师运用钟表模型,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各种图片运用合理有效,如高淑玲教师各种衣物的图片使课堂鲜活。
5、在这次课中,所有参赛教师都展示了他们的多才多艺。
与中学的课比较起来,小学的课是很不一样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如果会弹、会跳、会唱,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篇1)担任小学英语的数年里,在我的脑海中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分A、B、C三个版块来设计,并按照板块来讨论教学的。
比如:词汇教学、对话教学、故事教学和语音教学等。
故事教学是从内容角度来讲的,词汇、语法是从知识角度来讲的。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故事教学的话,我认为应主要关注故事,其次适度关注故事中的词汇和语法。
因为我个人认为故事教学要突出的是故事而不是词汇。
在这个板块的进行中,教师是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人,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环境。
对于故事中的生词汇和语法,我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以只读方式适度关注故事中的文字的。
因为毕竟故事中的词汇和语法不是故事教学环节中的重点。
有些老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只是把故事作为载体,而是把故事中的词汇和语法作为教学重点。
个人认为这样做不太合理,因为故事本身只是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语言材料,故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注重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使学生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个别词汇(只要不是关键词)不认识并不影响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这就像小孩子看中文的小故事,孩子们会通过阅读,自己认识许多汉字。
同样在故事教学中,学生会通过故事内容猜出多数词汇的意思,虽然可能他们不能读准语音,但孩子们还是比较流畅的把故事读完。
学生倾向于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言。
在语言学习活动中,学生处在一种极其开放、灵活变通的状态,接受可输入语言的速度快、理解程度高。
因此,我认为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正确的语言输入,使学生在一种近似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学生就会在接触所输入的大量正确的语言信息中,主动、自然地抽象出语法规则,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模仿所输入的正确语言,并在潜意识中主动地改正错误,而不是通过教师对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出于“对”与“错”的理性思考来学习语言。
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感悟(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英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英语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 开展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一些英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注重基础,培养英语素养1. 重视语音教学,让学生说一口标准的英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基础。
我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语音习惯。
2. 加强词汇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词汇,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英语故事、绘本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英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1.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英语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2. 采用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采用分层教学,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建立自信心。
四、注重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定期与家长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小学英语教与学》启迪我教育智慧

《小学英语教与学》启迪我教育智慧东罗园小学闻艳红刚接触到霍红斌所著的《小学英语教与学》这本书,以为它跟其他的教学书籍差不多,都是理论多,可供实践操作的少,没想到,随着自己阅读的深入,感觉这本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者侧重阐述了大量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活动做法,让我对作者肃然起敬。
本书第三章“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提到:小学英语侧重的是听、说,以听、说带动读、写。
由于我们的学生没有听说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听的习惯和进行说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看到这里,在一线工作多年的我很是赞同。
我看到许多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学生,上英语课从不举手发言;也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
我也看到一些老师,只注重学生写的训练,不重视与学生口语的交流,大大影响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看到那么多的“哑巴”学生,听到学生所说的英语“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不明白”,我深深感到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与学》第九章“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中写到:英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边科研、边教学、边实践,不断的探索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才能更好地搞好英语教学。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发现问题并具有独特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呢?如何挖掘课堂上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提升听说能力,让我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呢?我想借此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略地谈谈自己的体验。
一、创设听的契机,加强听力训练美国心理语言学家Wilga M.Rivers认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听的契机,加强听力训练,(一)、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尽量使用英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英语的机会,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黄建滨《中小学英语教与学》读后感

黄建滨《中小学英语教与学》读后感Book Review: Huang Jianbin'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Huang Jianbin's book,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As an experienced educator and researcher, Huang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One of the key strengths of the book is its emphasis on creating a communicative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classroom. Huang argues that traditional rote memorization methods are no longer effective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where English is essential for communication and success. Instead, he advocates for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hat incorporates speaking,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in authentic contexts.Furthermore, Huang addresses the issue of standardized testing and the impact it has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He acknowledges the pressure that students face to perform well onexams,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rough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In addition, Huang offers a range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ctivities that can be easily implemented in the classroom. From role-playing exercises to group discussions, these activities aim to engage students activel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enhanc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Overall,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educators who are looking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Huang's insights in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make this book a must-read for anyone working in the field. I highly recommend it to teache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policymakers alike.。
读《小学英语教与学》 做有智慧的教师

读《小学英语教与学》做有智慧的教师南苑一小吴铮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小学英语教与学》,通过阅读该书我收获很多。
这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各种宝贵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许多具体的、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学生的策略,为我今后的教学开阔了思路,有经可取。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若想真正的教育管理好学生,并不能够一味的使用蛮力,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运用教学的艺术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学经验并不丰富,通过在这段时间中教学方面的摸索和总结,许多陈旧、古板的教学方法似乎并不怎么适合在21世纪成长的学生。
我们观念中的课堂应该是秩序井然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新知识,学生在座位上如饥似渴的学习。
但有时候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对于新入学的低学段学生来说,让他们能够踏踏实实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保持40分钟的安静并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识是很困难的。
毕竟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不分好坏的扼杀孩子的天真活泼有时甚至会失去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我们不如将孩子的天性作为课堂教学的额外条件加以利用,像书中告诉我们的那样,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世界里充分思考,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适时的给予引导。
本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小学阶段教师教学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可以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更加爱学的策略。
通读《小学英语教与学》以及结合平日的课堂教学,我深感这些方法的有效。
一、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只有课堂动起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思维才能活起来。
低年级的孩子无论课堂内外,总是那么生气勃勃、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这是他们的优点。
但同时低年级的孩子又存在自控力低、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
要想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力求使学生处于手、眼、口、耳、脑共同关注的激活状态。
而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可极大调动眼、耳、口、手的动作。
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将各种感官结合起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全部投入到学习当中。
161-读《小学英语教育学》有感

读《小学英语教育学》有感青龙湖中心校张海兰为了提高英语理论知识,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张兼中教授所著的《小学英语教育学》一书,其实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张兼中教授长期从事外语教育和中小学外语教材编写和教学实验工作,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外语教学法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小学英语教材评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
他的著作有很多,《小学英语教育学》就是其中一部。
这本书旨在研究小学英语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性,它从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情景论、评价理论和科研理论六大方面进行了深层的阐述。
虽然看的过程对我来说有些吃力,因为它不象小说一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阅读这本书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
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
外语教学法有众多流派,但各个流派都有其优点及缺陷,如何优化各流派的主要共同规律,本著作也有具体的说明。
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著作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
“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
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
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教与学》读后感3篇回顾几年来的教学之路,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和无奈,一方面想尽己之所能,教好学生,不留遗憾;一方面却不能摆脱来自分数至上的压力。
如何平衡这现实的矛盾,着实令人费周章,看了《小学英语教与学》之后,似乎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一、教师必须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小学英语应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通过听、说、认、读、唱歌、游戏、表演、画画等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较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并使其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初级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二、在教学时,要重兴趣、成就感、自信心的培养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爱学、乐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能否树立自信心。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课堂教学,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
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
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向课外体验延伸,教师可设立交际任务。
把课内的虚拟情景放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安排学生按英文购物单到超市完成采购任务,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交际所带来的成功感。
总之,书中阐述了很多教与学的方法,我觉得对于我的英语教学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多多阅读与参考此类书籍。
这两个月来,我认真阅读了《小学英语教与学》,收获很多。
这本书以“教”与“学”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各种宝贵的教学经验,特别是介绍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学生的策略,为我今后的教学开阔了思路,有经可取。
没想到,随着自己阅读的深入,感觉这本书其实很不错的,比我想象的有意思多啦。
我首先阅读了跟我的教学息息相关的文章,并把他们及时的运用到我的教学中,收效还挺明显的呢。
本书中谈到的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深,即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精彩的语言创设情境。
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在众多渴求知识的目光里,老师是他们眼中的一盏灯,任何语言及表情都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的、幽默、宽容的气氛,教师的身体语言必不可少。
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精彩、恰当的表情和动作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起来。
英语是语言教学,英语教学更需要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配合。
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教师的教学语言及表情要幽默、有感染力、充满鼓励性,要能与学生融合,能够被学生所接纳,让他们喜欢我们,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教师启发性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老师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探寻与启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一个鼓励的暗示能让学生变得勇敢自信。
由此可知,老师的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书中谈到的另一个观点,我也有同感。
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运用新颖时尚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和老套,设计的教学活动不够新颖或者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或者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视野和开阔的眼界,也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谈到:活动是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关键,只有课堂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力求使学生处于动眼、动手、动口的主体激活状态。
因为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可极大调动眼、耳、口、手的动作。
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作用下,使学生很快达到情绪的兴奋,主动探求知识,主动解决悬念、困惑的方法或途径,主动研究问题;在有了一些基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想象创造动作、情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学生在愉快的创造、想象过程中,身心比较放松,主体意识大大增强,潜移默化地使自己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维空间。
我发现手指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妙用,如在教授《Shapes》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摆出各种图形、画出各种图形,边说边摆,学生就会兴高采烈的摆来摆去、画来画去。
在画图形时我又把图形与单词的发音结合起来,如triangle有三个音节,我们正好是三笔把它画完,学生边画边有节奏的把这几个单词说出来,很快就可以记住了。
当他们对单词初步掌握后,就可以让他们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即用手指在对方的背后画图形让对方来猜。
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单词。
由于是自己参与活动,再学起来、说出来时就会更加起劲,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总之,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任务,书上的知识就会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小学英语教与学》一书以小学英语的“教”与“学”为主线,帮助小学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各种教学经验,使教师的教学有法可学,有经可取。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师,我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无论课堂内外,总是那么生气勃勃、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这是他们的优点。
但同时低年级的小学生又存在自控力低、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
因此,我重点学习了与我的教学息息相关的章节,并把他们运用到教学当中,运用以活动为载体、激活课堂教学情境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活动激发兴趣,情境适当调控。
《小学英语教与学》指出:活动是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关键,只有课堂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力求使学生处于动眼、动手、动口的主体激活状态。
因为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可极大调动眼、耳、口、手的动作。
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作用下,使学生很快达到情绪的兴奋,主动探求知识,主动解决悬念、困惑的方法或途径,主动研究问题;在有了一些基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想象创造动作、情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学生在愉快的创造、想象过程中,身心比较放松,主体意识大大增强,潜移默化地使自己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维空间。
我发现手指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妙用,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Unit8Shapes》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摆出各种图形、画出各种图形,边说边摆,学生就会兴高采烈的摆来摆去、画来画去。
在画图形时我又把图形与单词的发音结合起来,如triangle有三个音节,我们正好是三笔把它画完,学生边画边有节奏的把这几个单词说出来,很快就可以记住了。
当他们对单词初步掌握后,就可以让他们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即用手指在对方的背后画图形让对方来猜。
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单词。
在教授本单元Let’ssay的几种动物时,我让学生设计几个动作来表示这几种动物,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达成协议:伸两个手指ostrich,伸四个手指是pig,伸八个手指是octopus,两个手交叉放在一起时是peacock,由于是自己设计的动作,再做起来、说出来时就会更加起劲,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但是《小学英语教与学》也指出要从学生的第一节英语课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的同时一定要做到活而不乱、动静结合。
如果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就会适得其反。
当发现有的学生过于兴奋不能自控时要及时调整,可用善意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进行提示,也可通过树立好的榜样影响其他人,如当我们表扬某某学生一直说得很好、某某学生一直坐得很好时,我们会发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班学生都会立刻做到最好。
二、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精彩的语言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教与学》指出: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在众多渴求知识的目光里,老师是他们眼中的一盏灯,任何语言及表情都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的、幽默、宽容的气氛,教师的身体语言必不可少。
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精彩、恰当的表情和动作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起来。
英语是语言教学,英语教学更需要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配合。
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教师的教学语言及表情要幽默、有感染力、充满鼓励性,要能与学生融合,能够被学生所接纳,让他们喜欢我们,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教师启发性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老师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探寻与启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一个鼓励的暗示能让学生变得勇敢自信。
三、通过故事、歌谣,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教与学》第一章将如何以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上要不断变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多姿多彩,就能激起孩子对英语本身的兴趣。
在课堂英语教学(尤其在起始阶段)中,我常常采用书中所指导的各种方法,如故事与歌谣教学(或唱英语歌)、游戏教学、课前或课后猜谜语等教学方法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单词教学是与歌谣教学相结合的,可爱的英语歌谣自身富有音乐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到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
我发现一些单词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记住,那么怎样让单词教学吸引学生呢?我就把一个个单词编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轻松有趣,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再把这些小故事用电脑课件做出来,辅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这每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生动的故事会,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