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之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中学生[诚意整理]的情绪和情感别具特色,而且往往是他们行动的动力,所以我们应当摸清他们情绪和情感的规律,并有意识地培养、调节和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他们更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形成完美的人格。
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康而高尚的情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帮助中学生学会合情合理地提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教师和[诚意整理]父母要帮助中学生提高需要的社会性,使他们懂得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是要符合社会的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文明和道德的准则,才是有权利、有希望得到满足的,反之,就是不合理、不能允许或可耻的要求。
(二)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风华正茂的时代,要引导他们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积累丰富的精神财富,鼓励他们从事科技活动和有益的文体活动等,为健康情趣的产生创造丰富的内容,避免不健康或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乘虚而人。
(三)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要培养中学生的爱,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人手,既要使他们在认识上明确建立高尚的爱的必要性,又要培养他们对卑鄙可耻行为的厌恶感和羞耻感,因为这种道德情感是不道德行为的抗毒剂,同时又是义务感和责任感的支柱,它会使中学生积极要求美好的、高尚的东西。
(四)培养中学生增强挫折的耐力
学会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本领情绪和情感是受思想意识调节的,当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诚意整理]应引导中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挫折耐力。
另外,要帮助中学生学会分析激情时轻举妄动的不良后果,善于处理突然袭来的各种刺激,学会在愤怒、苦闷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调节。
第18讲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

7. 退行 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亲哭诉。 8. 抵消 说了不吉利的话就吐口水来抵消晦气。 9. 幽默 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10. 认同 儿童做作业遇到困难,常说“我要学习 解放军叔叔”, 从而坚持把作业写完。 11. 升华 在学校被人欺负,所以努力考进警校, 以维护社会正义。
【真题演练】
(2015年下半年真题)中学生晓华喜
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
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采用的是
哪种防御机制( )。
A. 退行
B. 投射
C. 升华
D. 文饰
【答案】B
【真题演练】
(2014年下半年真题)中学生小博得知
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
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
情 较晚,与社会 深刻性 感 性需要联系 稳定性
内隐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 情绪的分类 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 愤怒、恐惧和悲哀。 2. 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3.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 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 体验。 (2)美感。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 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 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 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
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
调节的方法称为( )。
A. 升华
B. 补偿
C. 幽默
D. 宣泄
【答案】C
END
Thanks 对啊
二、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1. 否认 拒绝亲人的亡故,仍坚持其未死。 2. 压抑 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 3. 合理化 对儿童的躯体虐待说成是“玉不琢不成 器,树不伐不成材”。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惜绪和悄感的含义惜绪是山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反应或经验,惜绪中既包含认知成分,也包含生理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首先,情感是山认识而产生的。
例如,中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而感到愉快,这快乐的情绪就是山知觉而产生的;回想起亲人去世的场面而感到悲伤,这种惜绪就是山记忆而产生的;想到生日时可以得到爸爸的礼物而感到兴奋,这种情绪就是山想象而产生的;解答不出数学难题而感到懊恼,这种情绪就是伴随着思维产生的。
其次,认识的发展也会导致情绪产生变化和发展。
例如,学龄前儿童对祖国的意识较为淡薄,爱国情感不强;入学后随着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的丰富,对祖国的认识也随之加深,爱国情绪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二)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
情感发生时,会引起有机体内部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外部表现。
例如,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液中含糖量升高,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和呼吸加快等外部表现。
情感的外部表现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言语声调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高兴时人的面部肌肉舒张、动作灵活、声调轻快;悲伤时头部低垂、言语缓慢、说话断断续续。
(三)情感对人的影响人的情感不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惜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
2. 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3. 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
(四)悄感的特性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具有两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1•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情感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上,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发展心理

了解
1、情绪的分类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3、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理解
1、情绪理论
2、人格的特征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掌握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3、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4、人格的结构
5、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应用
1、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3、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第二章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一、情绪情感的概述★★(一)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区别:(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形式,而情感则更多的跟社会需要相联系(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3)情绪更多具有情境性、表浅性积暂时性;情感不仅具有情境性,更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4)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2、联系:(1)情绪情感是由生理唤起、主观体验和外显行为三部分组成的(2)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3、两极化情绪和情感的两极化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情绪和情感(1)在动力性方面,两极为“愉快—不愉快”(2)在紧张度方面,两极为“紧张—轻松”(3)在激动水平方面,两极为“激动—平静”(4)在强度方面,两极为“强—弱”两极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每一方面的两极也不是绝对不可相互转化的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1、从生物进化角度,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1)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并且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2)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2、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3、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三、情感情绪的功能(一)信号功能: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二)调节功能: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在中学阶段,学生们经历了许多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1.情绪稳定性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情绪逐渐变得更加稳定。
他们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轻易地表现出喜怒哀乐。
对于挫折和失败,他们能够更加冷静地面对,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情绪表现性增强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情绪表现更加丰富。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适当地表达出来。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情绪调节能力发展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挫折和负面情绪时,他们能够采取积极的策略,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寻求帮助等。
这种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提高适应能力。
4.情绪与社会认知的结合中学生在社会认知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情绪的发展。
他们逐渐了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并且能够更好地解读他人的情感表达。
这有助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同时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5.自我意识情绪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中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等,并以此为基础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种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个人成长。
6.情感理解加深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理解情感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处理情感问题。
这种深入的情感理解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情感挑战时采取更为恰当的应对策略。
7.情感表达多样化中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他们能够运用更加丰富和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在与人交往时,他们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情感表现,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对象。
这种情感表达的多样化有助于促进他们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8.对人际关系更敏感中学生对于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敏感。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尝试通过沟通和合作来解决人际冲突。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填空)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选择)(一情绪分类)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一种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吧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后一种分类被较多采用,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值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被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主导。
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他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3.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一种激素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理论(选择)(一)早期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把他们的理论成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
2.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3.坎农--巴德学说(二)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2.沙特赫的两因素情绪理论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四、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选择)(一)抑郁所谓抑郁就是人们常说的忧郁,它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焦虑所谓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中学教师资格培训第三章

一、什么是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 间的关系的反映, 间的关系的反映,他们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 生理变化、 生理变化、明显的外部行为和认识活动及自 我体验。 我体验。 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具有情景性、 情绪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 时性;情感是一种体验和感受; 时性;情感是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是人类 特有的。 特有的。
二、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感丰富多彩、 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 情感两极性明显 情感不断深刻 情感逐渐稳定 情绪的外露和表达趋于理性化
中学生的两极性表现为:情绪来得快去的也 中学生的两极性表现为: 快,而且转化迅速
中学生情感稳定的表现为: 中学生情感稳定的表现为:对情感的自我调 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逐步带有文饰性、 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逐步带有文饰性、 内隐性、曲折的性质; 内隐性、曲折的性质;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 型化
第一节: 第一节:中学生的早恋问题
一、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性发育提前 性信息的广泛传播( 性信息的广泛传播(社会上过来的情爱和性方面 的信息刺激及传播是导致早恋的主要原因) 的信息刺激及传播是导致早恋的主要原因) 性教育的忽视 学生的个人原因
二、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普遍、低龄化的特点;大胆的特点; 普遍、低龄化的特点;大胆的特点;成人化 的特点;舆论宽容的特点;行为隐蔽, 的特点;舆论宽容的特点;行为隐蔽,内心 矛盾;发展迅速、变化快;相互感染; 矛盾;发展迅速、变化快;相互感染;自我 显示
三、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
如何进行教育? 如何进行教育?
早恋弊多于利
引导男女间正常交往
加强性教育
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 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一、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情绪是由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反应或经验,情绪中既包含认知成分,也包含生理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首先,情感是由认识而产生的。
例如,中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而感到愉快,这快乐的情绪就是由知觉而产生的;回想起亲人去世的场面而感到悲伤,这种情绪就是由记忆而产生的;想到生日时可以得到爸爸的礼物而感到兴奋,这种情绪就是由想象而产生的;解答不出数学难题而感到懊恼,这种情绪就是伴随着思维产生的。
其次,认识的发展也会导致情绪产生变化和发展。
例如,学龄前儿童对祖国的意识较为淡薄,爱国情感不强;入学后随着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的丰富,对祖国的认识也随之加深,爱国情绪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二)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
情感发生时,会引起有机体内部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外部表现。
例如,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液中含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糖量升高,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和呼吸加快等外部表现。
情感的外部表现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言语声调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高兴时人的面部肌肉舒张、动作灵活、声调轻快;悲伤时头部低垂、言语缓慢、说话断断续续。
(三)情感对人的影响人的情感不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
2.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3.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
(四)情感的特性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具有两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1.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情感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上,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
2.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消极的或减力的,如愉快的情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悲伤的情感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3.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紧张和轻松、激动和平静等相对立的情绪上。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4.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强度上,从弱到强的两极状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暴怒等;也表现在深刻度上,如同样的情感有着不同的由来。
(五)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状态划分为以下四类。
(1)激情:这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
(2)心境:这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作应激。
人在遇到危险而又紧张的情景时,身体和精神上负担太重,必须迅速采取重大决策,这样便导致应激状态。
(4)热情: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虽然不如激情强烈,但较激情深厚而持久;虽不如心境那样广泛地影响情绪体验,但较心境强烈、深刻而稳定。
2.情感的种类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人的社会性情感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它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定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
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3)美感: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等情感。
二、影响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身心因素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同其整个身心发展特征密切联系的。
中学生的整个身心发展都处在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地位和发展状态决定了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常常具有双重性,也就是说既具有儿童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成人的某些特征。
影响和制约青少年情绪和情感发展的最重要的身心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迅猛中学生处在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从外形上看,他们身高猛长,体重猛增,到青年期已经达到成人体型。
从内部机能看,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机能虽然不及成人,但远远比儿童强;内分泌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特别是性腺的发育和性成熟,对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二)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随着经验的不断增长,以及同认知发展有关的各种心理成分的发展与成熟,中学生对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认识远远超过小学生。
(三)自我意识得到发展随着认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很大发展,成年意识成为左右其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
(四)活动领域拓宽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活动领域更为宽广。
他们摆脱了家庭和学校的束缚,进入社会,并力求摆脱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影响,独立地评价社会现实,从而上升到再认识社会现实的阶段。
(五)社会交往增多小学生同成人的交往带有相当的依附性,中学生同成人的交往则带有更多的独立性。
随着性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进入异性交往、异性相爱的时期。
三、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征(一)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中学生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日渐成熟和强壮的身体,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经常为自己青春的力量所鼓舞。
同时,他们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憬和幻想。
因此,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
他们需要表达和宣泄,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情就可以唤起他们的热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备受打击。
既有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热情和壮举,也会由于狂热冲动而干蠢事。
实践调查显示,他们常常通过唱歌、吟诗、跳舞、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问有明显的跌宕。
而中学生由于出现表面上看来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心境也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
(三)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一方面起伏多变、变化莫测,而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毕竟是在向成年人过渡,因此,也有其相对稳定和表面相对平和的一面,这就表现为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所谓心境化,就是情绪和情感的反应相对持久稳定,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但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延续做出反应和延长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的心境化趋势。
情绪的文饰现象也是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大特点,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明明是心里难过,在众人的场合下,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社会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
(四)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在中学时期,情绪和情感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地深刻化。
随着他们智力和意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渐渐形成许多新观念和新观点,这与不断增长的高级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形成了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
情感的稳定性发展,是说中学生的情绪尽管具有两极性,易冲动和爆发,但还是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
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自我调整还相对较差,波动较为明显,而到了高年级,这种自控能力则有了较好的发展,显得比较稳定。
在情绪反应的方式上也比较迂回、隐晦。
四、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别具特色,而且往往是他们行动的动力,所以我们应当摸清他们情绪和情感的规律,并有意识地培养、调节和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他们更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形成完美的人格。
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康而高尚的情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帮助中学生学会合情合理地提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教师和父母要帮助中学生提高需要的社会性,使他们懂得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是要符合社会的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文明和道德的准则,才是有权利、有希望得到满足的,反之,就是不合理、不能允许或可耻的要求。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二)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风华正茂的时代,要引导他们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积累丰富的精神财富,鼓励他们从事科技活动和有益的文体活动等,为健康情趣的产生创造丰富的内容,避免不健康或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乘虚而人。
(三)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要培养中学生的爱,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人手,既要使他们在认识上明确建立高尚的爱的必要性,又要培养他们对卑鄙可耻行为的厌恶感和羞耻感,因为这种道德情感是不道德行为的抗毒剂,同时又是义务感和责任感的支柱,它会使中学生积极要求美好的、高尚的东西。
(四)培养中学生增强挫折的耐力,学会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本领情绪和情感是受思想意识调节的,当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应引导中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挫折耐力。
另外,要帮助中学生学会分析激情时轻举妄动的不良后果,善于处理突然袭来的各种刺激,学会在愤怒、苦闷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调节。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免费资料请访问“新东方在线教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