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及广告分析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讲述了1976年发生在中国北方城市唐山的一次大地震。
影片以一个普通唐山家庭为主线,通过表现家庭成员的亲情、坚强和拼搏精神,展现了灾难中人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强面对困境的勇气,让我深受触动。
首先,电影以细腻的视听表现了唐山大地震的惊险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地震的恐怖与毁灭力。
特效逼真,场景恢弘壮观,通过震撼的图像和音效,让人感受到一场地震的威力有多么巨大。
影片中的地震场景令人心惊胆战,建筑物纷纷倒塌,人们在疯狂逃命的过程中,不禁让人感叹自然灾害的无情和脆弱的生命。
其次,影片通过深入刻画家庭成员的情感转折,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团结一心的精神。
电影中,父亲张大柱、母亲杨玉华和女儿张小妹分别走上了不同的生路,经历了各自的苦难和磨难。
然而,在地震发生后,他们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境。
在丧失家庭的情况下,他们不放弃互救的希望,始终将家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这种家庭的坚守和无私奉献令人动容。
再次,电影揭示了唐山大地震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
电影中,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暗示了在灾难面前,一些人的无能和利益纷争也在不断加剧着灾民们的苦难。
政府机构的作风、领导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都在地震之后受到了严峻考验。
导演通过描绘这些社会问题,呼吁人们重视社会问题的治理以及对灾难的及时救援和重建工作。
最后,电影通过展现人们在危难时刻的坚强和拼搏精神,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无论是张大柱的乐观坚毅,还是杨玉华的顽强生活作风,影片中每个人物都表现出了他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和拼搏精神。
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不放弃希望,勇敢迎接挑战,从而在生活中寻找到一丝一线的温暖和希望。
总之,《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展现人性美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感真挚的表演,让观众对灾难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5篇_观后感_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5篇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今天,我和爸爸观看了冯小刚导演拍摄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幸福的四口家庭的故事,地震发生那天,两个孩子在家中睡觉,爸爸妈妈出门了,没过多久,鱼缸里的鱼都跳了出来,天霎时变成了紫色,人们才发觉地震来临了。
天崩地裂,房屋倒塌,睡醒的孩子们在窗口不停地喊“爸爸妈妈来救我! ” 妈妈听见孩子们的喊声,马上冲到楼里救孩子,可是被爸爸拉住了,因为楼就要倒塌,爸爸奋不顾身地冲了进去,但不幸被一块石头压死了。
在短短23秒里,24万唐山人民被夺去了生命,我不禁流下了滚滚热泪。
在灾后,全国人民携起手来,为唐山人民捐衣赠粮,共同度过了难关。
看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毫不畏惧,患难与共,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精神,同时我也体会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
地震是可怕的,但勇敢的中国人民是摧不毁的。
今天的唐山是美丽的,将来的唐山将更加繁荣。
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篇二: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上周五看了唐山大地震,首先摆出几个想不明白的问题:西红柿明明一个可以分成两半,一半给弟弟,一半给姐姐,为什么不这么做?说明妈妈偏心吗?在一个板子同时压着姐姐和弟弟的时候,后来妈妈说救弟弟,姐姐一直难以释怀这件事情,一直到最后的结局,在512地震中参加救援时候姐姐想明白了,可我还是想不明白,从头到尾都是妈妈在偏心的,等人已经没了,再做那么多看似缅怀的事情,有意义吗?一个失去右臂骑三轮车的小孩,突然一下变成了开宝马的大款,过度太突然了。
事隔32年,应该剧中的姐姐和弟弟都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个人以为李晨和张静初在影片中的年龄和四十岁左右不相称,化妆过于年轻。
前奏的一点灾难性画面很短暂(和电影名字有点不符合),之后就是很平淡冗长的剧情,已经做好了看该片子要哭的心理准备,发现看完之后竟然没有哭一次,广告太煽情。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这个清明假期在家重温了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第二次观看这部影片,却依然能震撼着我的心灵,沉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电影首先把我们带进了1976年的唐山,地震前的数个小时,一切还如平常一样,除了漫天飞舞的蜻蜓,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地震的到来。
电影中方登、方达是一对龙凤胎姐弟,这一天的晚上,他们像平常那样睡觉,可在睡梦中地震却到来了,父亲推到了母亲,自己独自冲进家中就俩孩子,可一进到楼里,大楼却倒塌了孩子和父亲都压在了里面。
整个唐山都成了废墟。
震后的唐山一片狼藉,电影给我们展现了地震悲惨的场面,让每一个观影的人的心头无不一颤,到处都是哭声、叫喊声。
母亲元妮找到了孩子的父亲,他却再也醒不来了,紧接着人们发现了她的两个孩子,这时问题来了,一块水泥板压在了两个孩子身上,救姐姐就救不了弟弟,救弟弟就救不了姐姐,艰难的选择摆在了元妮面前,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失去任何一个母亲都悲痛欲绝,可再拖延下去那两个都救不了,最后,母亲选择了弟弟。
就这样,残酷的地震让这样一个本来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支离破碎,姐姐没有死去,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姐弟俩从此分开过着不同的生活。
生死分离的悲痛、对女儿的愧疚,让母亲30年来一直活在悲痛中,正如电影中弟弟方达说:“房子倒了,可以建起来,妈妈心里的房子倒了,却再也建不起来了。
”在选择面前,母亲也许受到了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可母亲“救弟弟”这句话,却深深的印在女儿的耳边。
32年来,女儿并没有想不起她的亲人,而是忘不了,忘不了母亲的那句“救弟弟”,也许再女儿心中一直藏着对母亲的怨恨,所以,32年来女儿都没有回唐山寻找亲人。
他们因为地震而分离,却又因为地震重逢。
32年后的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灾难再一次降临在人间,但得知这一消息后,移居国外的女儿和事业有成的儿子都来到了四川,偶然的情况下,姐弟俩重逢了。
姐姐和弟弟一起回到了唐山,一家人终于相聚在一起了。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心得模版(三篇)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心得模版卡车司机方大强与其妻李云妮,以及他们的龙凤胎子女方登与方达,曾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四口之家,然而这一切在瞬间被无情摧毁。
大强在救援孩子的过程中不幸遇难,而方登与方达则被一块水泥预制板分别压在两端,情况危急,救援设备简陋,只能择一而救。
在关键时刻,方登清晰地听见了母亲做出的艰难抉择——“救弟弟”,这一决定让她深感失望与悲痛,泪水不禁滑落。
尽管方达失去了左臂,但方登在众人以为她已经离世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并被军人王德清夫妇收养。
此后,母女与姐弟四人天各一方,方登因对母亲当年的抉择感到愤怒与不解,选择了遗忘、离开,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放弃了大学学业,成为外教,打工为生,最终与一位年长自己若干岁的外国男子结为连理,远赴加拿大,试图以此逃避那段痛苦的记忆。
____年,汶川地震再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此时,身处加拿大的方登与已成为国企老总的方达,都不约而同地前往灾区参与救援工作,并在那里意外重逢。
随后,一家人得以团聚,方登心中的伤痕也在亲情的温暖下逐渐愈合。
那些关于灾难与牺牲的回忆,让她深刻体会到母亲对她深藏不露的爱意。
天灾虽无情,但人间有爱。
经历过灾难的残酷,我们更应该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同样遭受不幸的人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重新振作起来,迎接新的生活。
正如古人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的真谛。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有人在困境中为自己折船,渡至心灵的彼岸;有人则自暴自弃,任由命运的洪流吞噬灵魂。
”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失败,唯有自我救赎,方能重获新生。
我愿成为那撑船之人,帮助他人摆脱过往的阴霾,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心得模版(二)今日,本人有幸在影院观赏了《唐山大地震》这部久负盛名的影片,长久以来的期待终于得以实现,心愿达成。
此前,听闻冯导对该片票房的宏伟预期,便预感这将是一部不容错过的鸿篇巨制,故而公映后即刻前往影院,一探究竟,今日终得偿所愿。
2024年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_4

2024年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2024年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约674字)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
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
《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令我最感动是片尾处,方登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登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登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
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
”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
”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唐山人,观看《唐山大地震》后,感触深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更美的唐山,同时我还明白: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2024年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2(约526字)昨天晚间也去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天崩地裂中人们的惨叫和哭喊……,转瞬之间的阴阳两界……,还有震后几十年仍留在灾区人们心里挥之不去的哀伤、压抑和恐惧……,如今早已在新唐山过着幸福生活的唐山人,有谁能说得清他们内心深处埋藏多少不敢翻开的记忆呢?听说每年的7月28日,唐山的街头到处会看到正在焚纸祭奠震灾中失去亲人的市民,可以想象透过那光耀窜动着的火焰,他们心里追忆的是怎样浓厚的亲情、是何等滚烫的血缘之情!看似只是一场灾难电影,可实则正是人世间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有谁能保证这世上再不发生灾害呢……这世上每个人,无论他从小是怎样的成长,长大是怎样的生存,都是爹妈生养人间教诲的一天天长大,无论怎样的终结,哪一个敢说未曾感受过血肉相连的亲情、即或友情爱情之美好呢?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了那么多思念眷爱、才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无奈惆怅和遗憾。
2024年《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23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国庆假期,我和妈妈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
让我看到了唐山大地震时悲惨的情景。
电影讲叙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
一场7。
8级大地震使唐山在23秒内变成一片废墟。
那时,天崩地裂,惨不忍睹。
电影着重写了一个四口的幸福家庭,在地震前幸福美满。
地震时,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子女,不顾一切冲向即将倒塌的房屋,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母亲在两个孩子被压在了一块板下,只能救到一个孩子的艰难抉择下,迫不得已选择了牺牲姐姐救弟弟。
这个决定让她背负了32年的情感包袱。
直到母女相见。
这场地震震碎了千千万万个家庭。
让24万多人民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灾难无情人有情。
广大任命群众和解放军一起不顾自身安危、争分夺秒的抢救幸存生命。
充分体现出军民一家亲,全国人民大团结。
在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
汶川地震,姐姐、弟弟和各地志愿者一样不约而同的来到一线抢救幸存者。
最终相认。
血浓于水的亲情再一次体现。
我最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亲人永远是亲人!”亲人永远是亲人。
我们要爱惜地球!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1976年7月28日,河北的唐山发生了一场7.8级的大地震,共死了二十四万人。
我和老爸去电影院看了这部感人的电影。
主要讲的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大地震。
一个幸福的四口家庭,只有母亲没有被埋在废墟下,丈夫方大强已经死了。
当她去救儿女的时候,由于俩人压在同一块钢筋板下,只能就一个,可她终究选择了儿子,她还以为女儿已死,先带方达去看病。
一场大雨时,方登却奇迹般地醒了过来,造成了三十二年的母女恩怨,最后终于相认。
但在这三十二年中,一位军人夫妻把她收养,当作亲身女儿看待。
我认为最后一段最感人:她的妈妈——元妮,每年,当方达买了新课本后,她也会给方登在墓地里买一套课本。
当她死了,元妮还是那么照顾方登。
这三十二年来,方登却误解了元妮,还不肯去认她。
2024年唐山大地震的观影心得

2024年唐山大地震的观影心得《2024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生动地呈现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人们的生死劫难和人性的光辉。
影片以其深入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画面效果,在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影心得。
首先,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很巧妙地结合了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
故事的主线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生活琐事的描述,使观众更容易地代入故事当中。
这种细腻而真实的描绘让观众更能够感受到灾难发生时人们的恐惧和悲痛。
其次,影片对于唐山大地震的再现非常真实而震撼人心。
导演通过精心的布景和特效技术,再现了地震瞬间崩塌的房屋、滚滚而来的烟尘和废墟中的哀嚎声,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尤其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一些真实幸存者的录像和照片的穿插,更加凸显了地震造成的惨状和灾民们的苦难。
第三,影片呈现了在灾难面前人们的悲壮和团结。
面对灾难,原本平凡的主人公们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拼搏意志。
特别是影片中一些勇敢的救援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拯救被困的人们。
这些感人至深的情节让人重新认识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对生命的珍视。
此外,影片还揭示了唐山大地震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弱点。
在影片中,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无视他人的生命安全,甚至有的人落井下石,让人深感人性的阴暗面。
然而,这些黑暗并没有掩盖住灾难中涌现的人性光辉。
观众可以通过影片看到,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人们还是能够互相扶持、守望相助。
这种人性的光辉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最后,电影通过对幸存者的生活再现,也向观众展示了他们在重建家园中的艰辛。
他们用坚强和努力重新建立起自己的新生活,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让观众从影片中获得了一种积极的能量。
总而言之,《2024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感人而真实的电影。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讨,影片向观众传递了悲痛、困难和希望的深刻讯息。
2024年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

2024年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让人震撼的电影,它以宏大的视角、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真实的故事情节展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灾难性后果。
观看这部电影,我不禁被情节中所揭示的人性的悲壮、坚强以及团结所打动,同时也深深反思了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伤害和教训。
电影以唐山大地震发生前的小镇生活为背景展开,通过一系列温馨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了唐山人民的勤劳、善良以及幸福的生活。
然而,当灾难降临时,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
电影在大地震的描绘上十分真实,震撼人心的镜头交替出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毁灭力。
与此同时,电影通过一家人被困在废墟里以及救援队员们的艰苦救援,展现出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和勇敢。
这些情节让我深深地思考,如果遇到同样的灾难,我是否能够保持勇敢和坚强的态度,没有放弃的信念。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建国作为一个普通的矿工,本来只是想着能够保护自己的家人的安全,然而在灾难面前,他选择了留在废墟中救助更多被困者。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又敬佩。
而丁丁这个小女孩则代表了希望和坚强。
她不停地给大家鼓劲,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这些人物形象的呈现给了观众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互相帮助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部电影中,救援队伍的出现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抛家舍业来到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被困群众。
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爱心让人感动不已。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灾难时刻,只有众志成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难关。
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令我深深反思,只有在团结中,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战胜一切。
电影中的唐山大地震所带来的伤害让人痛心疾首。
灾难中的生命凋零,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无数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
观看这些情节令人忧心忡忡,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灾难时刻,我们不能不防患于未然,要提高警惕,加强防灾减灾的意识。
总的来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它以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展现了唐山大地震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和团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及广告分析——广告学论文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的消失。
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
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
整个地震的描述,以缩小到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
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
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如其来的真情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也已发生了八级地震。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
是啊,没有人想亲自去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她了,而只能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
好好珍惜现在的才是最珍贵的。
首先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饰演的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在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充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
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
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
当然,这是一部商业片,所以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可想而知。
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还有一些穿帮镜头,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饰演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才实行军衔制的。
就算这样,那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88年时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92年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
在徐帆惦记儿子并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时,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固定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徐帆叫杨立新帮忙检查电话,只见杨立新拿起电话机,对着镜头翻过来,然后打开电池匣子拿出那对红色的白象电池并从兜里取出两截蓝色包装的新白象电池装进去。
这个画面让不少70后、80后十分感动,连连感慨小时候都是用这个电池的。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 T恤,96年李晨带着媳妇回唐山,巨大的品牌LOGO直接印在了李晨的米色羽绒服背面。
在杭州读大学的张静初跑去永福寺烧香,穿着一件蓝色的KAPPA运动衣。
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
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真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啊。
剑南春在《唐山大地震》中的出镜率有两次,还跨越了时代——上世纪80年代,徐帆和个体同行杨立新在家喝酒,杨立新特地拿出普通包装的剑南春给徐帆斟上;而到了90年代末,徐帆和儿子、儿媳一起吃火锅时喝的依然是剑南春,与时俱进,瓶子当然也换了新包装。
方达96年爆发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
开着宝马带媳妇从杭州回唐山探亲,再开着宝马带妈妈徐帆去买房子。
有观众笑言,戏里的儿子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般的有钱,居然直接开着宝马从杭州去唐山了。
说到开车,96年那时残一肢还能不能申领驾照呢?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
被警察逮着过么?
2008年李晨扮演的方达在杭州经营旅行社,职员问他要为旅行团上哪家公司的保险,方达答道:“用中国人寿,踏实。
”中国人寿在片中只出现了一次,而且这仅有的一次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这也正是中国人寿植入方式与众不同之处:它是片中惟一通过台词(声音)进行植入的品牌。
看来一句台词至少能够抵得上半分钟的曝光画面。
陈瑾在临终前给养女张静初留下了一个存折,让她回唐山找失散的亲人。
此时,冯小刚特地给了存折上工商银行的LOGO一个大特写。
这个镜头让观众十分好奇:“90年代的存折封面上有印这么大的字么?我要回家查查资料。
”
还有一些不怎么显眼的广告,片头的必奇开车的就是演小达的李晨,后来又在载着物质赶赴现场的车上,必奇LOGO真的亮了。
其他的比如中联重科、百货大楼、杭顺达旅行社、苹果手机、杭州千岛湖也说不准到底是不是植入广告。
片中最成功的植入应该算是宝马汽车,宝马汽车也像剑南春一样,在片中多次出现,而且它像剑南春一样,也是作为“道具”出现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广告植入,也同样需要一辆汽车。
与剑南春的不同在于,出现宝马汽车时,没有像剑南春那样用特写镜头去刻意展现,这种克制反倒为宝马增添了不少认可度,因为它完全没有打断或者说破坏故事情节。
从剑南春和中国人寿与工商银行的对比,以及剑南春与宝马汽车的对比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领略到,植入广告确实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考验观众,更考验制片方特别是导演的功底,但同时它也是对广告植入者的考验,看其是否能够巧妙处理和平衡自身植入的方式。
综合起来分析,宝马汽车成为《唐山大地震》中最大的赢家,它在影片中以比较低调的植入方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看来克制也是一种策略,刻意地想要表现自己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剑南春与中国人寿虽然争议颇大,但从广告的角度来讲,它们也是相当成功的;Kappa在影片中虽然也比较低调,但服装品牌不像汽车那么显眼,所以它受到的关注和认可也相对比较中规中矩,无甚出彩之处,也没有引起太大争议;而工商银行的植入显然成为影片的败笔之一。
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
希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卖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一定要养护好。
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
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们一命。
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
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最后真诚的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