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概论》教学大纲
近代汉语概论

壹绪论一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1.汉语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近代汉语的上下限是:(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2.对于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诸家有三点相同的认识:(1)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
(2)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阶段(3)诸家对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有迟早不一的参差情形。
若将不整齐的部分暂时切除,则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是大家基本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3.在认识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问题上,有两条原则:(1)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2)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原则。
主干部分是简单汉语诸方面的特点表现得较成熟、较典型、较充分的时期,古代汉语大抵以先秦汉魏为主干部分,现代汉语则以五四运动之后为主干部分,非主干部分应该是前后两个阶段的共管地带。
我们不采用单纯划界切分的方法,而是暂把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期认为是汉语的主干部分,其上沿应该向前推几个世纪,其下沿应向后延伸一段时间。
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着眼,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并无主次之分。
二近代汉语的历史地位近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
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语音等多个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这个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
同时,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
(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多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语结构)近代汉语语法也很有特点,如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常见的前缀有“阿”(阿谁、阿你),兀,老,打,所,有,等等;常见的词尾有“子”,儿,头,地,当,自,来,生,家,行,等等。
在语法方面,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难道……不成?)(连……也……)(动词+教+补语)(……著,表祈使)(被动者置于动词之后)(被动式、处置式混合句型)(处置式与结果补语混合)等新词新义的大量出现,双音、多音词语的比例大大提高,多种新的句型频繁使用,使汉语反映概念更加精确,表达思想有了更多的形式。
近代汉语概论一_OK

❖ 吕叔湘:“秦以前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估 计不至于太大,但汉魏以后逐渐形成一种相 当固定的书面语,即后来所说的文言。”
15
3、我们见到的古人的口语是前人口语与书面语 的融合体,是经过加工的口语。 ❖ 元稹《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
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乐天每与予游 从,无不书名屋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 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 ❖ 沈既济 “昼寝夜话,各征其异说”。
16
❖ 《墨子·小曲》:“假者,今不然也。” ❖ 《墨子·经说下》:“假,假必非也而后假。” ❖ 《战国策·齐策》:“魏文侯借道于宋攻中山” ❖ 《尚书·尧典》:“庶绩咸熙”、“钦若昊天” 《史记》:“众功皆兴”、“敬顺昊天”。
17
4、东汉至魏晋时期形成文言与白话的区别 ❖ 东汉王充:“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
❖ 《隋书·李密传》宇文化及:“共你论相杀事,何 须作书语耶?”
13
周秦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基本一致,但书面语 又是对口语的加工。
❖ 阮元《文言说》:“古人无笔砚纸墨之便,往往铸 金刻石,始传之远。其著之简策传事者,亦有漆书 刀削之劳,非如今人下笔千言,言事甚易也。”
❖ “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舌传事者多,以目治 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 必有愆误,是必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 易于记诵,无能增改,且无方言俗语杂于其间,始 能达意,始能行远。”
❖ 4、构词与句法方面。
❖ 5、古白话中一词多义现象迅速发展,许多词形成了多义系 统。
❖ 6、古白话反映口语。
❖ 7、文言具有超越时空的广泛性和规范性善于铺陈描述。
21
古白话词汇研究的意义
22
1、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的需要
近代汉语复习提纲

《近代汉语》复习提纲教材:袁宾《近代汉语概论》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近代汉语?p1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P22、袁宾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P33、什么是主干时期?什么是非主干时期?P4-54、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早期著作的代表?P55、哪儿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晚期著作的代表?P56、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P67、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有多长?加上非主干时期总共有多长时间?P68、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9、近代汉语在语法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10、近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前缀和后缀?P711、近代汉语里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的句型?给你句子后能否自己归纳出句型来?P712、近代汉语的语音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P8“可是菩提耶?”中的“可”相当于古汉语的哪个词?p913、纯粹的复数标记“们”在唐代写成哪两个字?P1014、近代汉语时期的文言文属于什么性质的语言材料?P1215、哪些词语是伴随科举制度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P1316、哪些词语是伴随说书、戏曲、讲唱艺术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P1317、印刷术是在什么时代出现的?哪些词语是伴随印刷术而产生的?P1318、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P1419、“把茅盖头”的实际意思指什么?这个词义的形成与什么文化现象有关?P1520、从什么时候开始,汉语中表示复数的人称代词产生了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分?哪个是排除式?哪个是包括式?最初是从什么作品中体现出来的?P1621、系词“是”放在句末的判断句和有两个判断词的判断句的出现是受到什么社会文化原因影响而产生的?P1722、造成唐元两代官话音系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1823、哪些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文献?P1824、哪些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文献?所谓宋儒主要以哪几个人为代表?P1825、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有哪些种类?P1926、哪些著作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P1927、韵书、韵图产生的学术之源可上溯到哪些方面?P1928、解释:敦煌变文、王梵志诗、《祖堂集》、二程语录第二章文献1、近代汉语文献是按什么标准分为哪三类的?P202、充分反映口语的文献有哪些?P203、对口语有所反映,但不甚充分,多半是文白相间的著作以什么书为代表?P204、对口语略有反映,即基本上以文言写作,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以什么为代表?P205、文言文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的原因是什么?P226、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P227、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P238、敦煌变文、金代诸宫调、元代杂剧、宋元明南戏、“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著作分别反映哪些地方的口语?P239、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P2410、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P25―3111、近代汉语文献中的错字产生的原因是哪两条?P2512、什么叫夺文和衍文?P27第三章研究方法1、什么叫穷尽调查?它使用于什么样的研究?它有哪两点优势?P322、语言学界流传着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就是。
近代汉语概述二讲义

3、因声求义 一切天人皆到会,果然见一病维摩。多将汤
药问因依,大照国师寻斩候。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长饥不食真修饭,麻麦将来便短终。 (《敦煌变文集·八相押作文》)
浮囗乘厩之龙骑,飡百官之珍饍。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王梵志诗》:“亲家会宾客,在席有尊卑。 诸人未下筋,不得在前椅。”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古白话词汇研究史
二十世纪以前的情况
一、口语词诠释的专书 东汉服虔《通俗文》 《文选注》:骨中脂曰髓、耳珠曰珰、板阁曰栈、
日阴曰映。 《初学记》:南楚以美色为娃、牀三尺五曰榻板、 《太平御览》:门扇饰谓之铺首、客堂曰庌、腋下
謂之脇、方絮曰紙、張帛避雨謂之繖葢、火斗曰熨、 醬杯曰盞或謂之盌。 《艺文类聚》:匕首,劒屬,其頭類匕,故曰匕首。 《后汉书》李贤注:营居曰坞。
一与清景遇,每忆平生欢。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
(转)寒。
(韦应物《秋夜》)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即)行。
(元稹《估客乐》)
何当(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秦州杂诗》)
莫倚忘怀,西风也解(会),点检尊前客。
(辛弃疾《念奴娇·重九席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三、文革时期的萧条阶段 四、七十年代的复苏阶段 1977年中华书局重印《诗词曲语辞汇释》 蒋礼鸿、王锳、徐震堮、张永言
五、八十年代至今的繁荣阶段 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唐宋笔记语辞汇释》 郭在贻《训诂丛稿》《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 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 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 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汇释》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辞例释》 吴金华《三国志校诂》《世说新语考释》 袁宾《禅宗著作词语汇释》《禅宗词典》 李维琦《佛经释词》 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 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王学奇《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
袁本近代汉语讲授提纲

近代汉语自考总复习教材:袁宾《近代汉语》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近代汉语?p1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P22、袁宾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P33、什么是主干时期?什么是非主干时期?P4-54、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早期著作的代表?P55、哪儿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晚期著作的代表?P56、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P67、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有多长?加上非主干时期总共有多氏时间?P68、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9、近代汉语在语法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10、近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前缀和后缀?P711、近代汉语里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的句型?给你句子后能否自己归纳出句型来?P712、近代汉语的语音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P8“可是菩提耶?”中的“可”相当于古汉语的哪个词?p913、纯粹的复数标记“们”在唐代写成哪两个字?P1014、近代汉语时期的文言文属于什么性质的语言材料?P1215、哪些词语是伴随科举制度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P1316、哪些词语是伴随说书、戏曲、讲唱艺术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P1317、印刷术是在什么时代出现的?哪些词语是伴随印刷术而产生的?P1318、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P1419、“把茅盖头”的实际意思指什么?这个词义的形成与什么文化现象有关?P1520、从什么时候开始,汉语中表示复数的人称代词产生了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分?哪个是排除式?哪个是包括式?最初是从什么作品中体现出来的? P1621、系词“是”放在句末的判断句和有两个判断词的判断句的出现是受到什么社会文化原因影响而产生的?P1722、造成唐元两代官话音系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1823、哪些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文献?P1824、哪些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文献?所谓宋儒主要以哪几个人为代表?P1825、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有哪些种类?P1926、哪些著作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P1927、韵书、韵图产生的学术之源可上溯到哪些方面?P19第二章文献1、近代汉语文献是按什么标准分为哪三类的?P202、充分反映口语的文献有哪些?P203、对口语有所反映,但不甚充分,多半是文白相间的著作以什么书为代表?P204、对口语略有反映,即基本上以文言写作,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以什么为代表?P205、文言文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的原因是什么?P226、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P227、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P238、敦煌变文、金代诸宫调、元代杂剧、宋元明南戏、“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著作分别反映哪些地方的口语?P239、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P2410、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P25―3111、近代汉语文献中的错字产生的原因是哪两条?P2512、什么叫夺文和衍文?P27第三章研究方法1、什么叫穷尽调查?它使用于什么样的研究?它有哪两点优势?P322、语言学界流传着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就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2.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二、学时学分总学时:58学时学分:4学分三、开课学期第1、2学期四、课程考核方式考试五、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掌握其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现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理解他们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受到积极的思想熏陶。
六、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节绪论中国现代文学概述(2学时)(1)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
(2)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3)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发展时期:五四文学(1917——1927)、30年代文学文学(1927——1937)、40年代文学(1937——1949)。
(4)五四文学发展概况。
(5)3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6)4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本节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三大发展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鲁迅与《狂人日记》(2学时)(1)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2)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解读《狂人日记》:创作背景、对“狂人”的几种不同的认识、“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狂人日记》艺术特色本节教学重点: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
第三节《阿Q正传》解读(2学时)(1)改造民族灵魂的代表作(2)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典型;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落后农民的典型;生存困境与“精神胜利法”等。
(3)艺术特点以喜剧风格表现悲剧内容;出色的讽刺艺术;创新的传记体小说。
本节教学重点: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
《近代汉语概论》教学大纲

《近代汉语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课程名称:近代汉语概论Course:Introduction to Late Ancient Chinese课程编号:0050100050 适用学生: 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Course Number:Designed for: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whomajor in Chinese学分:2 学时:36Credit: 2 Class hour: 36预修课程:古代汉语Preparatory Courses: Ancient Chinese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significance of this course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后续课。
近代汉语是指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汉语。
它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本课程以这一时期的汉语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揭示其特殊的语言现象,并探究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从研究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领域,对于认识汉语规律以及古今汉语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实用的角度看,了解近代汉语研究成果,有利于解读这一时期的白话文献,就汉语学习说是沟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门课程的重要桥梁。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and it is thecontinuant course of modern Chinese and ancient Chinese. Late ancient Chinese, which refers toChinese from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evolves from ancient Chinese and serves as thedirect sour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his course makes Chinese in this period as its researchobject, reveals its specific linguistic phenomena, and explores into its inner regular pattern. From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this cour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languagepattern and its evolvement through history.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knowledge ofresearch findings of late ancient Chinese is condu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vernacular documentsin this period.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learning, this course serves as a bridgebetween ancient Chines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teaching aims, tasks and requirements本课程讲授近代汉语语法中不同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些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1056课程名称:现代汉语总学时数:64学时实验学时:0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传授现代汉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为学习本专业语言学方面的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共六个部分。
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准确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其他相关课程整合。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要为汉语语音与汉语语法。
教学难点主要为汉语语法。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学生自修、课后练习。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1)《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2)《现代汉语》杨文全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现代汉语》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4)《现代汉语》黄伯荣、李炜主编,2012年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现代语音基础知识》曹剑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6)《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7)《汉语词汇论稿》韩陈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8)《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等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
(9)《现代汉语修辞学》宋振华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大学修辞》倪宝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7、其他本课程为考试科目,总学时64,周学时4,总学分4,无实验学时。
教学时间为一学期;实行“N+2”过程考核。
二、正文部分第—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语言的特点和性质掌握现代汉语的完整定义,现代汉语的属性及特点。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的性质知识要点:语言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汉语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
课程名称:近代汉语概论
Course:Introduction to Late Ancient Chinese
课程编号:适用学生: 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
Course Number:Designed for: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who
major in Chinese
学分:2 学时:36
Credit: 2 Class hour: 36
预修课程:古代汉语
Preparatory Courses: Ancient Chinese
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significance of this course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后续课。
近代汉语是指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汉语。
它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本课程以这一时期的汉语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揭示其特殊的语言现象,并探究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从研究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领域,对于认识汉语规律以及古今汉语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实用的角度看,了解近代汉语研究成果,有利于解读这一时期的白话文献,就汉语学习说是沟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门课程的重要桥梁。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and it is the
continuant course of modern Chinese and ancient Chinese. Late ancient Chinese, which refers to
Chinese from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evolves from ancient Chinese and serves as the
direct sour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his course makes Chinese in this period as its research
object, reveals its specific linguistic phenomena, and explores into its inner regular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this cour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pattern and its evolvement through history.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knowledge of
research findings of late ancient Chinese is condu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vernacular documents
in this period.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learning, this course serves as a bridge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teaching aims, tasks and requirements
本课程讲授近代汉语语法中不同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些语言现象。
从大量的具体实例入手,对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语言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从而说明其特殊规律,以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全面认识,增加对近代汉语的理解能力。
This course deals with the specific language phenomena of late ancient Chinese grammar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both ancient Chines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Through illustrating by a large amount of examples, it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phenomena from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explains some special language patterns,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late ancient Chinese.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Cours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ference Books)
1.推荐教材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
Jiang Shaoyu 2005. November. Introduction to Late Ancient Chinese.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参考书目
刘坚《近代汉语读本》(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Reference Books:
Liu Jian 2005. September. The textbook of Late Ancient Chinese. 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五、考核与评价方式(Course Evaluation)
1.课后作业(Homework after Class,20%)
2.课堂考勤(Class Attendance,10%)
3.课堂参与(Class Participation,20%)
4.期末考试(Final Examination,50%)
撰写人:审定人:composer:exa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