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独立之路
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

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1858年,英国殖民者建正式殖民印度,其范围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1886年,英国在经过三次战争后,成功拿下缅甸,并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市。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大不如前,1947年8月15日,在蒙巴顿颁布的“印巴分治”下,印度彻底摆脱英国多年来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告独立。
可独立后的印度版图上却没有了缅甸这个省,并且在印度独立后的第二年,缅甸也成功脱离英国的统治,获得独立,成立了缅甸联邦。
印度比缅甸先独立,后面为何没有吃掉缅甸,还任其独立呢?英属印度这件事情或许可以追溯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期。
18世纪,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那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世界上90%的国家都被英国入侵过,其中就有现在的人口大国印度。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分散着很多城邦和部落,每个城邦都相当于独立的王国,有着各自的统治者。
所以印度最早的时候更像是一个区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类似于我国春秋战国的大分裂时期。
虽然印度后来也经历过几个王朝的“统一”,但即便在最鼎盛的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印度的南部地区都没有被收服。
直到英国的出现,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在莫卧儿帝国后期,因为宗教信仰、民族、种姓不同,帝国内部出现了一些农民武装斗争,莫卧儿帝国变得四分五裂,逐渐走向衰落时期。
而英国、法国、葡萄牙等等殖民国家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它们都想要莫卧儿帝国这块肥肉。
最后英国在其中取胜,成功吞并莫卧儿帝国,使莫卧儿帝国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帝国皇帝也成了英国人的傀儡。
当然,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英国侵占莫卧儿帝国后,莫卧儿帝国有号召全民族共同驱赶英国殖民者,也出现了一些反英民族起义运动,比如印度有名的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但在和英国的斗争中,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莫卧儿帝国彻底走向灭亡。
1858年,英国顺利继承了莫卧儿帝国,在这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区——英属印度,他们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了印度女皇的称号。
《缅甸的独立》讲稿

地图:位于中南半岛西部。
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国旗:缅甸国旗是缅甸联邦共和国所使用的旗帜。
缅甸政府在2010年根据2008年通过的《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有关国家标志的规定,修改国旗图案。
并于2010年10月21日正式启用新国旗,国旗样式为黄绿红三色加一颗白色五角星。
外观为黄绿红三条线,中间有一颗白色巨大五角星。
黄色象征团结,绿色象征和平、安宁以及代表青葱翠绿的国家,红色象征勇敢和决心。
白色五角星代表联邦永久长存。
国旗的变更国徽:现行缅甸国徽于2010年10月21日开始使用,由1974年版缅甸国徽的修改而来。
新国徽中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徽间为缅甸版图置于橄榄枝中间,两头圣狮为守护兽。
两者之间为花卉状图案,顶端为一象征独立的五角星。
下方是绶带,写着“缅甸联邦共和国”。
因国家政制改变,与旧国徽相比,新国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删去了共产主义国家在国徽上经常使用的齿轮、稻穗等图案,改用橄榄枝环绕缅甸版图。
大事件:1278年:中国元朝设置“缅中行省”,管理缅甸东北部地区。
后撤,并入“云南行省”。
1287年-1531年:掸族国王由阿瓦由缅甸中部开始统治。
1531年-1752年:缅族国王开始统治东吁。
1752年-1885年:缅族国王开始统治贡榜。
1875年:西部克伦尼邦被确认为主权国。
1885年(清朝光绪十一年):第三次英缅战争,英国发兵灭缅甸,并入大英帝国所下属的印度,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
云南总督岑毓英据情上奏[6]中国清朝政府命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抗议无效。
1886年(清朝光绪十二年六月):中国被迫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中国承认英国对缅甸有支配权,但缅甸对中国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贡。
至于中缅边境未定界,应由两国会商勘定。
”1890年-1947年:掸邦、佤邦成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
克钦邦、钦邦则为分开的行政区。
1894年:薛福成在伦敦与英国签订《中英滇缅商务条款》。
东南亚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

东南亚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历史经历了多次殖民统治和战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东南亚的国家们开始了他们的独立运动,为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国家而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挫折、失败,也经历了成功,最终走向了发展和繁荣。
缅甸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国家。
早在18世纪末期,缅甸王朝就开始了反抗英国人的斗争。
在19世纪,英国人成功地征服了缅甸,使其成为英国殖民地。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占领了缅甸,缅甸才得以获得独立。
独立后的缅甸经历了多次内战和军政府的统治,国内形势一度动荡不安。
近年来,缅甸逐渐走向了一个较稳定的政局。
国家政府也开始实施改革,吸引外来投资,加强经济建设。
特别是在2015年的大选中,全国民主联盟获得了胜利,由奈温·敏总统领导的新政府上台,国家政局进一步稳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尼也是独立路上最为艰辛的一个国家。
20世纪初,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尼开始争取独立。
在1930年代,印尼开始了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运动,但没有获得成功。
直到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
战争结束后,印尼独立运动再度开始。
1945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独立宣言发表,但印尼独立一直受到荷兰的干涉和压制。
直到1949年荷兰放弃殖民统治,印尼才真正实现独立。
但是196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经历了50年的军事独裁统治和内战,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一度陷入困境。
20世纪末,印度尼西亚逐步走向了多党制和市场经济,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社会存在着一些难以排解的矛盾和问题,例如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分配不公等等,国家的政治稳定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历史上曾经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统治,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了反抗的斗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占领了马来西亚。
战争结束后,马来亚联邦成立,马来西亚也在1963年成立。
然而,1969年阿都拉发生的种族骚乱给国家带来了重创,印度人与华人之间的矛盾和争端愈演愈烈。
这地方本来是中国的,被放弃后独立建国,建国后屡次打败中国

这地方本来是中国的,被放弃后独立建国,建国后屡次打败中国在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归顺中国的藩属国数不胜数,醉心于中原文化的少数民族同样如此,缅甸却是其中的另类,国土面积不大却整天想着挑衅中国,多次与中国在战场上厮杀,从唐朝开始,缅甸就开始搞小动作,明朝自认强大,根本没把这个小地方放在眼里,到了清朝,曾多次出兵缅甸,没有击溃缅甸,反而伤了自身元气。
缅甸与云南接壤,战略位置极其重要,除了陆上交通之外,缅甸还是印度洋的出海口,对中国来说,控制这里就能切断南部海上交通,制约其他国家的动作,反之被别国占领的话,势必会对中国边境造成危险,直接来说,缅甸对中国十分重要,是对抗西方国家的重要战略地区。
缅甸非常小,不过自身的野心却极度膨胀,他们的狂妄使得自身长期发展落后,最开始缅甸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势力,依附于南诏国,受尽了屈辱,缅甸人被称为“缅马”,就是从这开始逐渐改名为缅甸。
唐朝时期,南诏国崇尚武力,横亘在大唐和吐蕃之间,稍有不慎就会灭亡,南诏怎会甘心让自己长期处于危险境地,开始联合吐蕃对抗大唐,眼看打不过又转头加入大唐,就这样飘忽不定下逐渐发展壮大,后来吐蕃看不下去主动攻打南诏,还是唐朝出兵解除了危机。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南诏国又开始联合吐蕃攻击四川,双方在四川烧杀抢掠,利用大象开路,非常野蛮。
公元823年,南诏军队杀入骠国城池,掳走上千人带回国内,常年的征战让南诏国损失惨重,国力逐渐下滑,内乱频发,直到段正平结束混乱成立大理国。
南诏在征讨骠国时在当地留下了很多士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缅甸人,在南诏士兵的统率之下,这些奴隶为他们种地创收,顺便守卫边境。
留下的这些人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生活,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由于起初被称作“缅马”,缅甸的国名就是来源于此。
缅甸人曾建立过许多城邦,这些城邦之间彼此独立,蒲甘国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城邦,成立两百年之后,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大人物——阿奴律陀。
缅甸独立的取得

缅甸独立的取得1946 ~ 1948缅甸民族解放运动内部的分裂,是战后缅甸的重大政治事件。
它对缅甸独立后的政治发展,也有着长远的影响。
1946年2月,缅甸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
德钦梭等在会上谴责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决议,是一个“白劳德主义”的决议,指责党内机会主义分子与帝国主义妥协,宣布退出缅甸共产党,另建自己领导的组织“红旗共产党”。
红旗共产党宣称要通过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取得缅甸的独立。
缅甸共产党的分裂,削弱了党在同盟中的地位。
1946年7月,总督史密斯宣布红旗共产党及其所属的一切组织为非法组织。
缅甸共产党虽然与红旗共产党有意见分歧,但是,仍然号召同盟抗议总督的这一决定。
同月,缅甸共产党举行的代表大会,批准由德钦丹东担任党的总书记。
德钦丹东在政治报告中提出了既要反对右倾,也要反对“左”倾。
指出党要给予蓬勃发展的自发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以正确的领导,并强调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作为反帝统一战线的作用。
但是,同盟中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人力图削弱缅甸共产党人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使缅甸共产党从属于同盟。
1946年5月,昂山在同盟最高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不准以同盟的名义进行“党的活动”。
政党的成员只能以个人或群众组织参加者的名义加入同盟。
6月,同盟作出相应的决定。
7月,昂山再次强调这一规定。
德钦丹东不得不辞去同盟总书记的职务。
8月,同盟又禁止同盟的农村支部中共产党的活动。
9月,社会党人觉迎当选为同盟总书记。
同盟内部已出现了明显的裂痕,领导权已经完全转移到昂山和社会党领导人手中。
随着英国对缅甸策略的改变和昂山参加殖民地“行政委员会”,同盟内部的裂痕继续扩大,共产党被开除出同盟。
1946年7月,英国工党政府为了控制缅甸日益动荡的局势,保持英国在缅甸的有利地位,召回了在缅甸人民中声名狼藉的多尔曼.史密斯,委派主张与以昂山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合作的英国少将兰斯为缅甸总督。
兰斯在1946年8月到仰光后,就与同盟领导人和各右派政党领袖频频接触谈判,于9月27日任命了新的行政委员会。
亚洲国家历史介绍-缅甸

亚洲国家历史介绍-缅甸缅甸,全称缅甸联邦共和国。
位于亚洲东南部。
首都是内比都,原首都是仰光(2005年以前)。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掸族、克伦族、若开族、孟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等。
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孟等族有文字。
官方语言是缅甸语。
缅甸是个信仰自由的国家,主要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等。
根据宪法,缅甸是总统共和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现任是温敏(2021年2月1日被军方扣押),国务资政是昂山素季(2021年2月1日被军方扣押),目前缅甸由国家管理委员会,处于紧急状态时期。
历史:公元1世纪,这里出现了掸国。
公元4世纪,这里出现了骠国。
849年,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国。
1287年,蒲甘城破,那罗梯诃波帝向元朝投降,缅甸北部成为元朝的缅中行省(1286年-1290年),后缅中行省撤消,忽必烈立其酋长为帅,在缅国设立宣慰司、军民府以及驿站。
1368年于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国。
而孟族在缅甸南部建都马达班,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国。
这2个王国建立后南北交战,缅甸境内四分五裂,各王邦部落或臣服于元明两朝,或俯首于暹罗,延绵250余年,直到16世纪30年代中国明朝万历年间。
之后葡萄牙、荷兰、英国开始入侵缅甸,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把葡萄牙侵略者驱逐出缅甸,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162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
1688年和1709年,法国在缅甸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侵入缅甸。
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东吁王朝统治。
1752年再次实现了全缅甸的统一,建立了壅籍牙王朝(也称贡榜王朝)。
1824年3月,英国以缅甸加强阿拉干防务,企图进攻吉大港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侵缅战争。
战事持续一年,缅甸战败,缅王孟既被迫于1826年2月签订《杨达波条约》。
1852年4月1日,英国人以缅甸地方当局“虐待英商”为借口,派军舰封锁仰光,战争持续一年左右。
缅甸的前世今生:缅甸是个怎样的国家?当地人以出家为荣,一生中至少出家一次

缅甸的前世今生:缅甸是个怎样的国家?当地人以出家为荣,一生中至少出家一次提到缅甸,你会想起什么?这里有着数不尽的佛像与佛塔,以及虔诚的信徒民众。
按照习俗,每个男性一生中至少要出家一次,很多人的童年和青年都是在寺庙里念经诵佛中度过。
青年僧侣仰光佛塔这里保留了古风古貌的生活方式,当自己行走于街头巷尾、阡陌乡间,正彷如置身世外桃源。
农贸市场仰光城市夜景这里的玉器享誉世界、让各国的淘金客蜂拥而至,但是真正吸引我的,却是当地的美食和孩童脸上淳朴的笑容。
淳朴的女孩在这个欧美文明依然占据强势地位的年代,很多人忽视了,美好的风景其实距离我们并不远。
千年历史缅甸位于中南半岛,与云南接壤。
在我国的古籍上,最早于唐代被称作“骠国”,宋代称为”蒲甘“,直到明清时期才正式被确立“缅甸”的名字。
虽然上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是其主体民族“缅族”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
目前主流的观点,其祖先为中国西北甘肃地区的羌族人,通过川蜀之地的民族走廊、世代南迁,最终在唐朝时期随着南诏国入侵骠国,取代了原住民成为缅甸的新主人。
当代的语言学家曾经做过研究,缅语与白狼羌语的相同率大约在97%,其风俗习惯中也能依稀看出曾经羌人文化的身影。
民族迁徙走廊—云南延伸至缅甸战国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古羌人建立了政权,曾多次归化内属。
史称白狼羌。
7世纪中叶,白狼羌为吐蕃所灭,白狼羌人开始流离失所的生活。
他们或臣服于吐蕃融入了当今藏族,或沿金沙江进入中原文化圈融入当今汉族,或沿怒江等南向的河流进入云南,部分与当地人融合成为彝族等民族。
部分继续南迁进入现在缅甸。
9世纪初,沿独龙江(伊洛瓦底江)南迁的白狼羌在今缅甸中部叫栖的地方建立了根据地。
832年,云南高原地区的南诏国南下灭了当地的骠国,导致骠人流离失所。
白狼羌趁机收编周边骠人。
他们发挥祖先游牧民族善战的本性、控制周边的原生民族骠人和孟人,在不断扩张中与骠人和孟人发生融合,逐渐从游牧民族转向农耕民族。
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

印度独立前,缅甸就是印度一个省,为何独立后缅甸却划出去了?印度独立前,缅甸是印度的一个省,古时缅甸也是印度王权下的一个省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经历了许多变化,并最终从印度分裂出去形成了独立的国家。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缅甸从印度独立到今天的历史:一、地理及历史发展的影响缅甸位于亚洲东部,早期属于大英帝国的印度标准时区。
早在17世纪,印度政府就领导着缅甸和现在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缅甸以外的地方。
但是缅甸跟随印度裔英国人期间,也见证了缅甸当地文化不断崛起和向印度传统文化融汇的进程,而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缅甸都是宗教与法律领域上和印度有深刻联系的地方。
二、斯里兰卡的独立和殖民主义的影响1948年,斯里兰卡从印度独立出来,缅甸几乎同时也从印度独立出来。
在斯里兰卡独立后,缅甸也紧随其后把与印度的联系断绝,同时,受英国的殖民政策的影响,缅甸的政治、经济、法律体系相应从印度模式走向斯里兰卡模式,从而在历史上渐渐形成了与印度有所不同的制度、文化和习俗。
三、其他影响因素此外,缅甸受历史上许多权力的干涉,从印度独立也受到了广泛的外界影响。
例如,日本曾多次俘虏缅甸,并给缅甸带来许多经济、文化和其他形式上的衰落,曾迫使缅甸政府向日本妥协,从而与印度的联系也更加淡化。
再加上1962年的军事政变,促成了缅甸从印度的宗教和法律体系中完全脱离,形成了缅甸今天与印度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
总之,缅甸从印度独立前后,承受了许多政治、历史和地理上的影响,影响缅甸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社会中体现出来,跟印度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今天,缅甸已经从印度的政治宣告中完全脱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緬甸聯邦的成立
制憲議會選舉如期舉行, 結果由自由同盟 執政, 翁山組織臨時政府, 接著制憲會議 通過獨立議案, 要求緬甸完全獨立. 之後, 制憲會議議長德欽努率團前往英國談判 獨立事宜, 在談判期間, 緬甸卻發生了政 治慘案. 7月19日, 翁山及6位部長在政府 秘書廳被親英敵對派暗殺. 之後, 德欽努 繼續領導政府, 通過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 脫離英聯邦而獨立. 1948.1.4緬甸聯邦正 式成立.
內戰爆發
獨立後不久, 緬甸共產黨針對英-緬協定中有關獨立後 的緬甸政府不得國有化英資企業, 英國軍事顧問團留 駐緬甸等條款有意見, 認為那不是真正的獨立, 於是 號召人民武裝起來反殖反帝以及反政府. 另一方面, Karen族等少數民族的領導人也在有關少數民族的議 題上跟緬甸政府相左, 他們也加入了武裝反政府的行 列, 如此緬甸就陷入了內戰中. 剛開始的時候, 這些反 政府的武裝力量不只佔領城鎮跟鄉村, 還向仰光逼近, 使得自由同盟政府岌岌可危. 但由於反政府力量內也 是派系紛雜, 大家的意見利益不同, 所以很快的就被 政府鎮壓, 結束了獨立初期的內戰.
多黨制議會民主時期
緬甸聯邦共和國獨立後, 自由同盟的吳努 (U Nu, 也就是德欽努)出任總理, 仿效英 國兩院制, 建立起多黨議會民主政治體制. 對內實行國有化政策(nationalization), 同 時以佛教容忍和道德來穩定國家發展, 積 極提倡佛教為國教; 對外推行中立的外交 政策. 但由於自由同盟是一個多黨聯盟, 因此執政後不久就鬧分裂, 影響政府的運 作.
民主改革失敗
SLORC維持貌貌政府的政策, 允應在局勢穩定後實行 多黨選舉. 到了1989年底, 有多達174各政黨的註冊, 其 中最大的政黨就是緬甸全國民主聯盟, 是由尼溫60年 代政變後的副手翁基(Aung Gyi), 尼溫70年代副手丁歐 (Tin Oo)將軍以及翁山蘇姬, 其中以翁山蘇姬最能擄獲 人心. 1990.5, 緬甸舉行大選, 全國民主同盟取得勝利, 得意忘形的民主同盟領袖甚至威脅將以法律制裁軍政 府官員, 軍政府馬上宣布選舉無效, 直到新的憲法誕生. 剛好1989年中國共產黨斷絕對緬共的援助, 使得緬共 內的少數民族部隊陣前倒戈, 反叛緬共內的緬族領導 者, 而跟軍方取得停火協議, 軍政府允許少數民族在個 自的地區自治. 到了1990年代中期, 更多的叛軍宣佈與 軍政府達成停火協議. 邊界局勢的穩定, 使得地方經濟 發展加速, 毒品問題嚴重, 加上軍政府被國際勞工組織 指責強迫人民勞役, 因而鼓吹西方抵制緬甸的物產, 使 得緬甸的經濟無法復甦.
緬甸式社會主義經濟政策
推行更為徹底的國有化政策: 政府無須經過法律程序, 有權把 屬於國家的生產資料全數收歸國有, 因此舉凡土地, 工商業和 金融等, 全為政府接管. 為了使國家經濟獨立發展, 培養人民自 力更生精神, 緬甸政府試圖依靠自身的資源來建設所謂的緬甸 式的社會主義. 從1962-1972年, 實行自守政策, 不接受附有條 件的外國援助, 禁止外國投資, 拒絕聘僱外國專家以及派遣留 學生出國等, 使得緬甸成為一個跟世界幾乎斷絕關係的隔絕國 度. 由於快速執行國有化政策, 使得原有的生產和流通管道被打亂, 緬甸工業陷入困境. 稻米出口量下降, 國內市場商品短缺, 物價 上揚, 黑市猖獗, 失業人口驟增, 國家財政赤字累增. 1973年, 政府對經濟政策做了一些調整, 對內放寬私人工商業 限制, 約束國營事業活動範圍, 同時開展為其20年的經濟發展 計畫, 對外恢復向世界銀行貸款, 吸收外資開發沿海是石油.
經濟不景氣與動盪的政局
80年代中, 經濟不景氣席捲全世界, 緬甸也不例外, 農 業經濟萎縮, 對外貿易惡化, 外匯存底用盡, 國家經濟 陷入困境, 人民生活頓成問題, 社會不滿再次提高. 1987年, 為擺脫經濟困境, 緬甸政府醞釀改革, 然而一 些改革措施並不見效, 反而引發社會更大的不安. 1988.3-6 1988.3-6期間, 學生, 工人和市民在仰光舉行反政府示 , , 威遊行, 遭政府強力鎮壓, 發生流血事件, 尼溫宣布仰 光等城市實行軍事管制和戒嚴. 9月, 政府突然宣布緬 幣面值25,35,75元的大鈔作廢, 引起人民更大的不滿. 不久, 政府又宣佈可以自由買賣稻米, 豆類等農作物, 引其價格攀升, 造成市場一片混亂, 到了年底, 緬甸政 府乾脆向聯合國申請列入”最不發達國家“, 以享受關 稅的優惠, 更讓人民在受到心裡的創傷, 人民走上街頭 示威抗議, 以舒發郁悶的心情.
自由同盟的分裂
同盟內部的派系鬥爭從1956年起就越來越激烈. 1958.4在國會選舉前夕, 自由同盟分裂為兩派, 同盟 轄下的工會和農會組織也一分為二, 局勢日益不安. 9 月, 吳努將政權交給尼溫將軍(Ne Wen). 尼溫上台後, 採取系列措施穩定物價, 促進國內和平 及實現公平的大選, 加緊鎮壓與逮捕反政府武裝份子, 派高級軍官接掌政府各部門, 以及對少數民族的頭人 世襲制度加以廢止. 1960年大選, 吳努再次當選為總理. 但是經濟形勢繼 續惡化, 少數民族邦甚至要求脫離緬甸聯邦獨立的分 離主義運動風起雲湧.
議會民主的終結與一黨專政
1962.3, 尼溫將軍領導的國防軍以國內局勢惡化為由, 發動政變, 扣押朝野政黨領袖多人, 宣布廢除憲法, 議 會和高等法院制度, 建立以他為受的17名高級軍官組 成的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 作為國家最高行政與立法 機構, 議會民主正式走入歷史 1962.7, 革命委員會宣布創立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成 員大多為軍官與時並, 開始所謂的緬甸式的社會主義. 到了1973年, 新憲法規定綱領黨是領導國家的唯一政 黨, 完成一黨專政的法理基礎. 新憲法也將緬甸改名 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透過在全國各地建立一 系列的群眾組織如農民協會, 工人協會, 文化工作者 協會, 退伍軍人協會等, 擴大了綱領黨的草根基礎, 鞏 固其專制領導, 其勢力幾乎涵蓋了全緬1/3的人口.
緬甸—艱難的民主道路
1988年後, 緬甸開始走出鎖國, 加入東協, 東協國家等 對緬甸的投資, 造就了製造業, 旅遊業的逢勃發展. 農 業生產量也恢復了戰前的水準, 同時也開始出口經濟 作物入咖啡, 豆類等. 直到21世紀, 軍政府還是無意解 決政權轉移的問題, 雖然1991年翁山蘇姬獲得諾貝爾 和平獎, 但她還是遭到軍政府的軟禁. 同時, 軍政府與 少數民族叛軍雖然達成了停火協議, 但並無法解決少 數民族經濟貧困問題. 1996年, 在全國民主同盟杯葛抗 議下, 軍政府終於完成了新憲法草案. 1997年, SLORC 改名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SPDC), 由丹瑞將軍 (Than Shwe)擔任主席, 其領導風格跟尼溫將軍時代無 異, 緬甸的民主道路還非常的艱難坎坷.
新的獨裁者—丹瑞將軍
2005年11月,丹瑞下令將首都從緬甸仰光遷至偏僻的 伐木小鎮彬馬那(Pyinmana),將其命名為內比都 (Naypyidaw),取皇家首都之意。有媒體揣測這可能是 丹瑞意圖恢復君主體制, 為自己黃袍加身的行為。 2006年丹瑞為女兒安排了一場盛大奢華的婚禮,其後 網路上流傳一段有關婚禮場面的10分鐘短片。在影片 中,丹瑞的女兒丹達瑞(Thandar Shwe)一身珠光寶氣、 奢華無比,突顯了軍方特權階級與大多數貧困人口巨 大的差距。 2007年8月緬甸政府宣佈提高汽油價格達500倍, 引起已 經水深火熱的人民的抗議. 由僧侶發起,激發廣大民眾 對僧侶們行動的支持與響應。成千上萬的僧侶游行示 威表達對軍政府的強烈不滿。媒體形容這是一場“僧 侶革命” “袈裟革命”“顏色革命”。之後軍政府實 施鎮壓.
獨立初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WWII, 緬甸3/4城鎮遭夷平, 糧食等必需品極度 短缺, 經濟癱瘓, 傳染病猖獗, 人民生活苦不堪 言. 聯邦政府採取了包括國有化一些英國公司 以及土地國有化政策來因應. 但是由於國有化 法案執行不徹底, 且到了1959年就停止實施, 且 國有化外資需要付出大筆的贖金, 也增加了政 府的財政負擔. 加上稻米價格下跌, 造成緬甸稻 米出口減少, 外匯銳減, 資金來源困難, 再加上 官員貪污腐敗, 所以1952年所制定的一些國家 繁榮計畫, 不到四年時間就一一停辦. 人民對自 由同盟政府信心動搖, 政治危機重重.
THE END
尼溫政權的結束
1988.7, 尼溫在綱領黨特別代表大會上提出辭呈. 當時 的群眾運動已經席捲全國, 局勢非常的混亂, 綱領黨只 好倉促撤換黨主席, 開始時由盛倫(Sein Lwin)將軍出 任, 但無法平息人民的抗議, 而改由文官貌貌(Maung Maung)出任, 並同意就實行多黨制舉行公投. 人民則 要求政府解散, 示威遊行的活動此起彼落. 9月18日, 以 國防部長蘇貌(Saw Maung)為首的高級軍官發動政變, 成立國家法律與秩序恢復委員會(SLORC), 宣佈接管 國家政權, 實行戒嚴與禁止群眾集會活動, 並把國名改 為緬馬聯邦(Union of Myanmar). 軍人政府堅持使用武 力鎮壓反政府運動, 到1988年底, 激烈動盪的局勢才逐 漸緩和下來. 為了恢復經濟發展, 軍政府採取了系列對 外開放與對內改革的政策, 允許外資投資領域擴大, 條 件也更優惠. 緬甸市場也開始活絡起來.
英緬談判
由於反英情緒高漲, 英國最後做出讓步, 撤換總督, 新任總督同意自由同盟 交部長. 臨時政府組成後, 發表聲明要求 英國在一年內讓緬甸獨立, 否則自由同盟 代表將退出臨時政府. 1947.1, 翁山率團抵英談判, 簽訂協定, 讓 緬甸自行決定是否保持英聯邦自治領地 或完全獨立, 但協定沒有規定獨立的日期, 因此再次引起緬甸人的反英示威遊行.
獨裁封閉的政策
尼溫集黨, 政, 軍大權於一身, 他是國家最高權 力機構革命委員會主席, 也是唯一合法政黨綱 領黨主席, 更兼任總理, 財政, 國防, 司法和國民 計畫部部長. 他對外來的西方文化, 一概禁止. 為了封鎖國內消息, 嚴格限制外國記者與訪問 者入境, 控制輿論, 取消大學主修的英語課程, 進行嚴密的思想文化控制, 使得整個社會頓時 沉悶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