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三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俗语大全

中国民间俗语大全

中国民间俗语大全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俗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民间俗语大全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3、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4、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5、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14、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15、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16、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17、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18、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19、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20、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1、行下春风望夏雨。

22、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23、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24、春寒有雨夏寒晴。

25、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26、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27、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

28、枣芽发,种棉花。

29、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30、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31、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32、越是怕蛇咬,长虫越缠脚。

33、草原上的睡蛇不等醒来就要打死,身上的疾病不等发作就要医治。

34、认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35、不能把毒蛇当花带。

36、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

37、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

38、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38、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

39、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

40、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

41、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四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四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四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四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

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

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

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151、没吃上羊肉反惹了一身臊。

哎呀,打得我好。

我羊肉不得吃,倒惹下一身臊。

(《盛明杂剧•男王后》)若是同人合伙,领了人的本钱,他只要一分八厘行息,我还有几厘的利钱。

他若是要二分开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倒不如不干这刀把儿了。

(《儒林外史》五十二回)152、羊群里跑出个骆驼。

贾母道:“我不信;不然就是你闹了鬼了。

如今你还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红楼梦》八十八回)153、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酒熟脯糟学渔夫,饭来开口似神鸦。

”(唐•元稹《放言》五首之二)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儿女英雄传》三十回) 15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看官有所不知,常言说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那萧颖士平昔原爱杜亮小心驯谨,打过之后,深自懊悔道:“此奴随我多年,并无十分过失,如何只管将他这样毒打?今后断然不可!”(《醒世恒言》卷三十五)155、观棋不语真君子。

倘或旁观的口嘴不紧,遇煞着处溜出半句话来,赢者反输,输者反赢,欲待发恶,不为大事;欲得不抱怨,又忍气不过。

所以古人说得好: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156、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

(《金瓶梅》七十三回)157、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不吃回头草,料想延寿寺自然不肯相留,决无再入之理。

(《点石头•乞丐妇重配鸾俦》)158、好心不得好报。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二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二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二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二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

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

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

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51、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自古人善得人欺,马善得人骑,便是如此。

(《金瓶梅》七十六回)52、人勤地不懒。

见河北《沧县志•礼俗》(1933年版)53、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旧说,人总认为自己的子女好,护犊子。

《礼记•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4、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不嫌母丑,犬不嫌主贫。

我员外不知为何把小官赶将出去。

(《杀狗记》十六折)55、儿孙自有儿孙富。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富,莫为儿孙作远忧。

(元关汉卿《蝴蝶梦》杂剧楔子)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富,[云]儿女是金枷玉锁,欢喜冤家。

(元马致远《任风子》杂剧第二折)56、八字还没有一撇。

《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

今“八字还不见一撇”,因于此语。

(《通俗编•数目》)57、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古人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为没事”,才是个兴旺之家。

若没点事故,因些意气,就嚷闹起来,还成什么体统?(《廿载繁华梦》九回)58、大难不死,必有(厚)后福。

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厚禄”,况兼这些鹰鸟保佑着他,长大来,必定做官。

(《说岳全传》二回)59、大海里捞针。

媳妇们只得答应出来,相视而笑,都说是:“大海里哪里捞针去?”(《红楼梦》六十回)60、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俗语说的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原是一肩到一肩。

(李伯元《活地狱》楔子)61、大眼瞪小眼。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

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

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

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1、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拿平儿换了他来好不好?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红楼梦》十六回)2、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你那贼驴,怕你不死!你这斯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水浒传》四十一回)3、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那穿红的想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元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杂剧第三折)4、一个巴掌拍不响。

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可恶些。

”(《红楼梦》五十八回)5、一朝天子一朝臣。

今日结了崇祯旧局,明年恭请圣上临御正殿,我们“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桃花扇》卷四第三十二出)6、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俺老爷当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论三台八位,不论公子王孙,谁敢在老爷府前这等称呼?趁早靠后。

(《金瓶梅》三十回)7、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封神演义》十二回)8、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

宸章道:“海味难得,不如多吃黄豆倒好。

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呢。

”我笑道:“怪不得你们诸位都不知道屁的价值。

”(《冷眼观》二十四回)[轉載]“二十四節氣”古畫欣賞9、一个鼻孔里出气。

原来王慕维这东西,实在的神通广大,金方伯手下的人役都和他是一个鼻孔里出气的。

(《宦海》二回)10、一嘴吃不成个大胖子。

小孩子家,漫漫的教导他。

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

”(《红楼梦》八十四回)11、痴心女子负心汉。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_谚语大全民间谚语俗语大全【一】1、穴就像一座城,内政要紧凑,外廓要豁敞。

2、闹新房不分老少。

3、爬得越高,跌得越重。

4、没土打不成墙,没地打不出粮。

5、对面看人看不透。

6、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7、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8、强盗沿街走,无赃不定罪。

9、岁月不饶人。

10、五音不全,难当演员。

11、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12、为人不发愁,活到九十九。

13、心到神知,供食人吃。

14、筛子打水一场空。

15、盗虽小人,智过君子。

16、不是好吃的白糖果子。

17、秤砣虽小压千斤。

18、家有万贯,也有一时不便。

俗语谚语大全19、能叫千声有,不叫一声无。

20、勤奋使人志高,安逸使人志消。

21、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时鬼。

22、五月连阴麦不收,立秋下雨万物收。

23、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

24、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

25、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6、火烽不到水不开。

27、马行千里,无人不能前往。

28、雪下高山,霜打低洼。

29、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枕的一枕头。

30、人情薄如纸,淡如水。

31、地动山摇,叫花子抛瓢。

32、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33、君子之心,雨过天晴。

34、光棍要敬,眼子要弄。

35、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

36、路有千条,理就一条。

37、人老珠黄不值钱。

38、吃着好吃吐着难。

39、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

民间谚语俗语大全【二】40、见多识广,开卷受益。

41、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无晴日。

42、山中没老虎,猴子为大王。

43、功成由俭,业精于勤。

44、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45、蝇子见血。

46、小孩子嘴里掏实话。

47、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48、人害人,死不了;天害人,不用刀。

49、孤雁离群飞不远,孤人干活气力短。

50、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51、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52、宠妻别母儿不孝,替儿嫌妻母不贤。

5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民间谚语俗语大全【一1、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2、姑不娶,姨不送。

3、天有阴晴,事有成败。

4、卖醋的说醋酸。

5、百样通不如一样精。

6、人中下边长,儿女排成行。

7、出头椽先烂。

8、龙眼识珠,风眼识宝,牛眼识草。

9、听人劝,吃饱饭。

10、芒种急种,过了不种。

11、功不成,名不就。

12、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13、刀若不磨要生锈,人若不学要落后。

14、羊群上路靠头羊。

15、麦在种,秋在管。

16、无事七八九,莫向河中走。

(汛期)小乱避城,大乱避乡。

(兵荒马乱)远行无急步。

17、儿子是娘的心头肉,女儿是娘的小棉袄。

18、事无全利,亦无全害。

1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0、半截入土。

21、富不过三代。

22、一熟三分巧,一巧生百力。

23、水落石出。

24、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臊。

25、光栽不保,越来越少。

26、早浇萝卜,晚浇菜。

27、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28、哭笑不得。

29、千人千品,万人万相。

30、节气不等人,春日赛黄金。

31、登天难,求人更难。

32、非行善积德之家,遇真地定有余殃。

33、对小人不恶,对君子有礼。

34、吃在脸上,穿在身上。

35、姑表亲,舅表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36、人穷志气大。

37、七圆八不圆。

(摆盘)驴肉香,马肉臭,天下美味属狗肉。

38、会推磨就会推碾。

39、笑冬不笑夏,光着膀子不害怕。

民间谚语俗语大全【二】40、家丑不可外扬。

41、熟红薯,破棉袄,庄户人家两件宝。

42、冬雾大,春雨多。

43、喷大江东。

44、真药不治假病,好酒难解真愁。

45、积财不如积才。

46、拔根汗毛比腰粗。

47、白纸黑道,谁画谁知道。

48、哪里黄土不埋人!49、鹅毛满天飞,总有落地时。

50、二年锛,三年斧。

51、跌个跟头,拾个明白。

52、色在于眼,香在于料,形在于刀,味在于勺。

53、聪明反被聪明误。

5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5、不进山门不受戒。

56、光阴似箭。

57、亲娘后妗子,想起来一阵子。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常用的俗语,快想想在你的身边又有怎样的俗语句子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75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1-15句)1.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

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2. 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3. 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4. 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沿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5.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

6.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

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7. 变色龙: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

8.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9. 跌眼镜:比喻事情发展出乎意料,令人吃惊。

10. 带着铃铛去做贼: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

11.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12. 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13.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

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14. 笑面虎:比喻外貌装得善良而心地凶狠的人。

15. 丁是丁,卯是卯(亦作"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

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16-30句)16.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

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17.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18. 打破沙(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9. 应声虫:比喻随声附和的人。

20. 打先锋:比喻带头奋进。

21. 一刀切: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处理问题。

22. 打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23.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民间俗语有哪些

民间俗语有哪些

民间俗语有哪些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一】【1】、【打起来没好拳,骂起来没好言】(谚)厮打起来,就不会有留情的拳头;骂詈起来,就不会有文雅的语言。

指打架骂詈的双方,一般都很难冷静。

也作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

骂人无好口,打人无好手。

【2】、【酒病酒药医】(谚)指人因饮酒而得的病,还要用酒来医治。

也泛指人从哪方面引出的问题,还得从哪方面去着手解决。

也作“酒病还须仗酒医”。

【3】、【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谚)来的人不会怀好意,怀好意的人不会前来寻事。

指对恶意寻衅的来人,要加倍防范。

也作“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4】、【鹅食盆里不用鸭插嘴】(谚)指鹅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鸭插进嘴来吃食。

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别人去抢夺。

【5】、【割头不过碗大个疤】见“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6】、【久旱遇甘雨,他乡遇故知】(谚)甘雨:对农作物有利的雨水。

故知:老友。

指在异乡遇上了老友,如同旱久得甘雨。

【7】、【打小九九】(惯)小九九:乘法口诀。

比喻在心里盘算。

【8】、【弓是弯的,理是直的】(谚)弓不弯,射不出箭;理不直,说不服人。

指道理不怕反复辩论,越辩理越明。

也指真理是不容歪曲的。

【9】、【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谚)青春逝去不会再来。

指人必须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虚度时光。

【10】、【糊涂庙里砌糊涂神儿】(惯)形容心里清楚却装糊涂。

【11】、【八寸三分帽子话】(惯)直径为八寸三分的帽子很大,人人都能戴上。

比喻不着边际的套话。

【12】、【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民间经典俗言俗语【13】、【摆擂台】(惯)擂台:旧时为比武而搭的台子。

原指搭台子欢迎人来比武,现比喻向人挑战。

【14】、【打了骡子马受惊】(谚)比喻惩罚某人,旁边的人会受到惊吓。

也作打了骡子惊了马。

打了骡子马也惊。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二】【15】、【八百亩地的一棵苗——独生】(歇)八百亩的地里只生出了一棵苗。

指独生的子女。

【16】、【东海鳌鱼脱钓钩——再不回头】(歇)鳌鱼:传说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三中国民间方言俗语及典故大观之三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

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

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

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101、火到猪头烂。

自古“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只要破些银子,把这枕箱买了回来,这事便罢了。

(《儒林外史》十三回)102、火烧眉毛,只顾眼下。

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一个“火烧眉毛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

(《镜花缘》三十五回)正是火烧眉毛,只顾眼下。

(《禅真逸史》一回)103、再丑的媳妇也得见公婆。

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官场现形记》十六回)104、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只见他又把个头儿摇两摇。

天师道:“左不是,右不是,还要些什么意思?”(《三宝太监下西洋》十九回)105、左眼跳了来财哩,右眼跳了挨捶哩。

我陈虎,来到这窝弓峪里,怎么那眼皮儿连不连的只是跳,也不知是跳财还是跳灾。

你看后面慌慌张张赶上来的是什么人?(元张国宾《合汗衫》杂剧第四折)106、功到自然成。

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西游记》三十六回)107、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你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

有势休要使尽了,赶人不可赶上!(《金瓶梅》八十六回)108、打开窗子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

(《官场现形记》二十七回)今儿个推开窗户说亮话,就不过看上我长得俊点儿,打算弄到手,做个会说话的玩意儿罢了。

(《孽海花》十六回)109、打肿脸充胖子。

“打肿脸充胖子。

”注:言要虚场面。

(《泾谚汇录》)110、赶上鸭子上架。

见河北《沧县志•礼俗》(1933年版)112、打破沙锅子璺(问)到底。

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沙锅璺到底。

(元吴昌龄《花间四友东坡梦》杂剧第四折)黄庭坚《拙轩颂》有“打破沙盆一问”句。

113、牙打掉往肚子里咽。

宠的那小荷香上头扑脸,叫他象降贼的一般,打掉牙肚里咽。

(《醒世姻缘传》四十四回)114、打着灯笼也没处找。

你要再娶这么一个媳妇儿,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格儿,只怕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去呢!(《红楼梦》十回)11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巳庵深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通俗编》卷二十九引《普灯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得出来会打洞。

(任学愈《俚谣学箕•龙生龙》) 116、好占便宜爱吃亏。

只是为人不要讨了小便宜,讨了小便宜,就要吃大亏。

(《隋唐演义》十回) 117、叫人笑掉了大牙。

笑倒了山翁老傻瓜,为什的大笑哈哈。

功名不入渔樵话。

呀!打鼓弄琵琶,睡着唱杨家。

用尽你机关,笑掉了我的牙。

(明冯惟敏《河西六娘子》)118、只认钱,不认人。

如今人则敬衣衫不敬人,不由我只共钱亲人不亲。

(元《忍字记》杂剧楔子) 119、只有千日作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但是俗语说的话:“只有千日作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天长日久,总有疏懈的时候。

(《中国现在记》七回)120、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只休要撞到我手里,我叫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金瓶梅》二十五回)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

(《儒林外史》三回)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红楼梦》七回)121、生米已成熟饭。

就是婶子,见“生米做成熟饭”也只得罢了。

再求一个老太太,没有不完的事。

(《红楼梦》六十四回)须知生米已成熟饭,仗着这匹夫之勇是不能成事的。

(《痛史》七回)122、礼多人不怪。

我见了他们,疑心他们是卫里的司官老爷才从衙门里下来,他们做京官的是不好得罪的。

横竖“礼多人不怪”,多做两个揖算得什么!(《官场现形记》三十一回)123、半截身子入土。

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124、出头的椽子先烂。

自古没个不散的宴席,出头的椽子先朽烂。

(《金瓶梅》八十六回)125、有后娘就有后爹。

讨了晚娘,就有晚爹。

(《通俗常言疏证•家族》引《俗语杂对》)126、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西游记》十六回)127、有钱能使鬼推磨。

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不少的是银子,拼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销。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128、死了也闭不上眼睛。

陶谦泣下曰:“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

”129、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诸兄是做豪杰的人,岂不知:在家千日好,出门片时难。

六月里山东赶到长安,兵部衙门挂号收批回,就耽误了两个月,到八月十五才领了批。

(《隋唐演义》十回)130、吉人自有天相。

吉人自有天相,惊不至于丧身。

万一有甚不测,后事俱在我身上。

(《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131、耳朵是棉花做的。

放他出门却不是完全之策,刘公耳朵原是棉花做的,就依着老婆忙去叮嘱张六嫂不要泄露。

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醒世恒言》卷八)13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明吕坤纂《续小儿语》)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故席上众人,到不曾看出来,却被他向窗隙灯影下,观得仔细。

(《金瓶梅》二十四回)133、当着矬人,不说短话。

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扯三拉四的。

俗话说得好“当着矬人,别说短话。

”(《红楼梦》四十六回)134、吃不了兜着走。

你安下人拦住他汉子在院里过夜,却这里要他老婆,我叫你吃不了兜着走!(《金瓶梅》十三回)135、吃软不吃硬。

这是东翁不会,大凡夫人家吃软不吃硬,你只要和颜悦色,慢慢地说得他回心转意,自然就可以讨得。

(《黑籍冤魂》二十一回)136、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张贵妃权宠,沈后经半年不得御。

陈主当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以诗云:留人不得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平陈录》)137、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见河北《南皮县志•风土志•歌谣》(1932年版)138、忙家不会,会家不忙。

这大圣正是会家不忙,忙家不会,理开铁棒,使一个“乌龙惊地势”,拨开钢叉,又照头便打。

(《西游记》二十一回)139、吓得三魂掉了两魂。

众亲邻正欢娱,语笑频。

我则见两个乔人引定个红裙。

蓦入堂门,唬得俺三魂掉了二魂。

哎,儿也,便做道你不慌呵,我最紧。

(元秦简夫《东堂老》杂剧第四折)140、光棍不吃眼前亏。

要想同他反对几句,又因为他手下人太多,俗语叫光棍不吃眼前亏,我就悄悄的走来了。

(《冷眼观》二十四回)141、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光棍不吃眼前亏。

(《通俗编•俚语集对》)142、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做“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红楼梦》四十五回)143、多则半月,少则十天。

更不然,两边伏兵困住他在里面,多则半月,少则十天命必休矣。

此计如何?(《英烈传》四十一回)144、自家有过,要听人说。

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明吕坤纂《续小儿语》)145、先小人,后君子。

如今先小人后君子。

先把房钱讲定后好算帐。

(《西游记》八十四回)咱们先小人,后君子。

说明了,我可就给一间的房钱。

(《三侠五义》三十二回)146、杀人不过头点地。

我本待一刀了却这厮性命,既是你众代表代他苦苦哀求,杀人不过头点地,如今权且寄下他这颗驴头》(《儿女英雄传》十六回)147、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哦,可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你这般说才是。

(元马致远《任风子》杂剧第二折)——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1 148、后来者居上。

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史记•汲郑列传》)149、全凭三寸不烂之舌。

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

(《三国演义》四十二回)凭着你三寸不烂之舌,休恼我三尺无情铁。

(《缀白裘•三国志•刀会》) 150、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贾的再出两个,把这件事平平安安过去,不就结了吗?(《官场现形记》二十七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