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操作与医学(ppt)
合集下载
基因治疗PPT课件

(一) 直接策略:
• 针对致病基因
(二) 间接策略:
• 导入与致病基因无直接联系的治疗基因
(一)直接策略
1. 基因矫正(gene correction) 2. 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3. 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又称为补偿性基因治疗 4. 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
1990年9月14日,世界首例基因治疗:SCID
感染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 引入治疗基因来抑制病原繁殖
• 方法: 1. Anti-sense 2. Ribozyme RNA
肿瘤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
黑色素瘤 83 前列腺癌 44
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
传统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3. 放射治疗 4. 理疗
• 新的生物治疗: •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
一、概念 二、策略 三、基本流程 四、应用与展望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 Gene therapy is a med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modification of genetic materials in living cells.
(3) 药物增敏基因治疗
• 将外源基因插入肿瘤细胞后,改变肿瘤细胞对 药物的敏感性。
• 如将钙调素基因转入癌细胞,利用其对癌细胞 MDR的逆转作用,使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 性明显提高。
3. 其它策略
(1) 特异性细胞杀伤 (2) 多基因转染
特异性细胞杀伤
• 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生物来源的细胞毒素基 因与一些特异受体的配体基因融合,构建融合 基因,导入高度表达该受体的肿瘤细胞,以特 异性杀伤该肿瘤细胞。
• 针对致病基因
(二) 间接策略:
• 导入与致病基因无直接联系的治疗基因
(一)直接策略
1. 基因矫正(gene correction) 2. 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3. 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又称为补偿性基因治疗 4. 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
1990年9月14日,世界首例基因治疗:SCID
感染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 引入治疗基因来抑制病原繁殖
• 方法: 1. Anti-sense 2. Ribozyme RNA
肿瘤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
黑色素瘤 83 前列腺癌 44
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
传统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3. 放射治疗 4. 理疗
• 新的生物治疗: •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
一、概念 二、策略 三、基本流程 四、应用与展望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 Gene therapy is a med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modification of genetic materials in living cells.
(3) 药物增敏基因治疗
• 将外源基因插入肿瘤细胞后,改变肿瘤细胞对 药物的敏感性。
• 如将钙调素基因转入癌细胞,利用其对癌细胞 MDR的逆转作用,使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 性明显提高。
3. 其它策略
(1) 特异性细胞杀伤 (2) 多基因转染
特异性细胞杀伤
• 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生物来源的细胞毒素基 因与一些特异受体的配体基因融合,构建融合 基因,导入高度表达该受体的肿瘤细胞,以特 异性杀伤该肿瘤细胞。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ppt课件

2)用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使 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3)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的 切口处,再加入适量DNA连接酶,形成了 一个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过程,实 际上是不同来源的基因重组的过程。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 步骤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常用的受体细胞: 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
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原理
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 步骤四: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氨苄青霉 素抗性基因
四环素 抗性基因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 受体细胞摄入DNA分子后就说明目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DNA连接酶将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 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 C、目的基因须由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内切酶
参考资源:
展示你的搜索成
思维拓展
有人认为,转基因新产品也是一把双刃 剑,犹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甚至带来 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举 例说明。
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 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马铃薯
转鱼抗寒基 因的番茄
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龙胆花色奇异
转基因蓝猪耳改变花色
转基因牵牛花改变了花色
A:紫外光照射下的转 绿色荧光蛋白的 Eustoma (Lisianthus) 花。
B:转没有绿色荧光 蛋白的空质粒的花,
会发光的转基因鱼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 菌的质粒,其中常含有抗药 基因,如四环素的标记基因。
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 胞生存没有决定性作用,但 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成。
3)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的 切口处,再加入适量DNA连接酶,形成了 一个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过程,实 际上是不同来源的基因重组的过程。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 步骤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常用的受体细胞: 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
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原理
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 步骤四: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氨苄青霉 素抗性基因
四环素 抗性基因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 受体细胞摄入DNA分子后就说明目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DNA连接酶将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 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 C、目的基因须由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内切酶
参考资源:
展示你的搜索成
思维拓展
有人认为,转基因新产品也是一把双刃 剑,犹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甚至带来 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举 例说明。
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 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马铃薯
转鱼抗寒基 因的番茄
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龙胆花色奇异
转基因蓝猪耳改变花色
转基因牵牛花改变了花色
A:紫外光照射下的转 绿色荧光蛋白的 Eustoma (Lisianthus) 花。
B:转没有绿色荧光 蛋白的空质粒的花,
会发光的转基因鱼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 菌的质粒,其中常含有抗药 基因,如四环素的标记基因。
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 胞生存没有决定性作用,但 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成。
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培训课件

全。
拓展应用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在更多医学领 域得到应用,如罕见病治疗、器
官移植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将 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基因编辑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
战略建议提
01
加强技术安全性研究
加大对基因编辑技术安全性研究 的投入,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
03
推动法规政策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法规政策的制定和 修订,为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
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审批流程,确 保基因疗法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科 学验证和官方认可。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应用前景
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
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患者基因组进 行深度测序和分析,实现精准医学和个
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测序技术分析药物在基因组水平 上的作用机制和个体差异,为药物研
01
罕见病基因突变分析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罕见病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精准治疗提供依
据。
02
基因编辑技术在复杂疾病中的应用
针对复杂疾病的多个致病基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多靶点治疗,提
高治疗效果。
03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04
生物制药产业中基因编辑技术创 新发展动态
细胞治疗产品开发流程简介
细胞来源与选择
根据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如干细胞 、免疫细胞等。
细胞修饰与改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细胞进行基因修饰或改造 ,以增强其治疗效果或降低副作用。
ABCD
细胞培养与扩增
在体外环境下,对细胞进行培养、扩增,以获得 足够数量的治疗用细胞。
拓展应用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在更多医学领 域得到应用,如罕见病治疗、器
官移植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将 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基因编辑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
战略建议提
01
加强技术安全性研究
加大对基因编辑技术安全性研究 的投入,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
03
推动法规政策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法规政策的制定和 修订,为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
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审批流程,确 保基因疗法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科 学验证和官方认可。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应用前景
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
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患者基因组进 行深度测序和分析,实现精准医学和个
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测序技术分析药物在基因组水平 上的作用机制和个体差异,为药物研
01
罕见病基因突变分析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罕见病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精准治疗提供依
据。
02
基因编辑技术在复杂疾病中的应用
针对复杂疾病的多个致病基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多靶点治疗,提
高治疗效果。
03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04
生物制药产业中基因编辑技术创 新发展动态
细胞治疗产品开发流程简介
细胞来源与选择
根据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如干细胞 、免疫细胞等。
细胞修饰与改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细胞进行基因修饰或改造 ,以增强其治疗效果或降低副作用。
ABCD
细胞培养与扩增
在体外环境下,对细胞进行培养、扩增,以获得 足够数量的治疗用细胞。
《基因治疗》PPT课件

DNA复合物 3. 多聚物/DNA复合物 4. 其它方法
1. 裸DNA
• 方法:直接注射或基因枪轰击 • 溶液类型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重组DNA可贮存于5%-30%的蔗糖溶液中 也可用生理盐水或PBS
2. 脂质体/DNA复合物
形成高效包装DNA的人造膜,与细胞膜极为相似。 形成脂质双层包围水溶液的脂质微球,与细胞融合后被
重症综合性免疫缺乏症(SCID)
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 致死性疾病,患者由于ADA缺乏导致脱苷腺氨酸增多, 改变了甲基化能力,致使淋巴细胞受损,从而导致 免疫缺陷
1990年,首次将ADA转基因T淋巴细胞注射到 人体骨髓组织(患有--腺苷脱氨酶(ADA) 缺乏症的4岁儿童) ,治疗SCID
细胞内吞。
人工脂质体膜具有如下特点
1. 无毒性和免疫原性 2. 可生物降解,不会在体内堆积 3. 可制成球状(0.03-50 m),包容大小不同的生物分子 4. 可带有不同的电荷 5. 具有不同的膜脂流动性、稳定性、及温度敏感性,能适
应不同的生理要求
3. 多聚物/DNA复合物
• 阳离子多聚体 • DNA带负电 • 细胞表面带负电
(一)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
• 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 I. 携带外源基因并能组装成病毒颗粒 II. 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III. 对机体没有致病能力
病毒载体的产生
➢ 充分了解载体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编码区/非编 码区、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必须基因/非必须基因 、包装容量等)
➢ 外源基因插入病毒基因组的非必须区 • 致病基因(裂解细胞、癌基因使细胞转化)删除 • 插入外源基因长度受限删除非必须基因/必须基因(
2.种系细胞的基因治疗:在生殖细胞(精子、卵子 或未分化的受精卵)中引入正常基因或修复缺陷基因 以校正遗传缺陷。引入的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 能遗传给后代。
1. 裸DNA
• 方法:直接注射或基因枪轰击 • 溶液类型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重组DNA可贮存于5%-30%的蔗糖溶液中 也可用生理盐水或PBS
2. 脂质体/DNA复合物
形成高效包装DNA的人造膜,与细胞膜极为相似。 形成脂质双层包围水溶液的脂质微球,与细胞融合后被
重症综合性免疫缺乏症(SCID)
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 致死性疾病,患者由于ADA缺乏导致脱苷腺氨酸增多, 改变了甲基化能力,致使淋巴细胞受损,从而导致 免疫缺陷
1990年,首次将ADA转基因T淋巴细胞注射到 人体骨髓组织(患有--腺苷脱氨酶(ADA) 缺乏症的4岁儿童) ,治疗SCID
细胞内吞。
人工脂质体膜具有如下特点
1. 无毒性和免疫原性 2. 可生物降解,不会在体内堆积 3. 可制成球状(0.03-50 m),包容大小不同的生物分子 4. 可带有不同的电荷 5. 具有不同的膜脂流动性、稳定性、及温度敏感性,能适
应不同的生理要求
3. 多聚物/DNA复合物
• 阳离子多聚体 • DNA带负电 • 细胞表面带负电
(一)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
• 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 I. 携带外源基因并能组装成病毒颗粒 II. 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III. 对机体没有致病能力
病毒载体的产生
➢ 充分了解载体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编码区/非编 码区、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必须基因/非必须基因 、包装容量等)
➢ 外源基因插入病毒基因组的非必须区 • 致病基因(裂解细胞、癌基因使细胞转化)删除 • 插入外源基因长度受限删除非必须基因/必须基因(
2.种系细胞的基因治疗:在生殖细胞(精子、卵子 或未分化的受精卵)中引入正常基因或修复缺陷基因 以校正遗传缺陷。引入的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 能遗传给后代。
基因治疗PPT课件

3
❖ 黑色箭头所示:从患者体内分离细胞,在实验室中修饰后回输给患者(回体基因治疗) ❖ 灰色箭头所示:细胞在患者体内进行修饰(体内基因治疗)
4
基因治疗特点
❖ 普通的医疗方法对绝大多数遗传病都束手无策,即使治疗也是 治标不治本;基因治疗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操作,能从源头上解 决疾病的发生。目前在没有治疗方法或疗效不佳的领域基因治 疗将大有作为
基因治疗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
目录
第一部分 基因治疗概述 第二部分 基因治疗载体选择 第三部分 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 临床基因治疗
2 2
一、基因治疗概述
❖ 1993年FDA定义: 基于修饰活细胞遗传物质而进行的医学干预
❖ 包括以下两方面: ➢ 患者体内分离细胞,进行体外修饰,随后再注入患者体内 ➢ 基因治疗产品直接注入患者体内,使细胞发生遗传学改变
10
❖ 反转录病毒含三个转录单位,还有一个顺式作用元件,在载体中,三个转录单位 被治疗基因替代,最大克隆的容量是8kb。重组体在特定细胞中包装,该细胞可提 供必需的三个转录单位,但不含完整的反转录病毒基因组。
11
腺病毒(AV)
❖ 双链DNA病毒,线性双链DNA基因组在细胞核内作为附加体 存在而不整合
26
首例基因治疗死亡病例
❖ 18岁的 Gelsinger成为第一例基因治疗死亡病例(1999年9月 17日)。患者患有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1999年在宾 西法尼亚大学接受以编码OTC基因的腺病毒基因治疗。为获得 足够的有功能的基因,通过肝动脉注射了大剂量的病毒载体。
❖ 半个世纪以来,分子生物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极大的推动了 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治疗的发展。
23
❖ 黑色箭头所示:从患者体内分离细胞,在实验室中修饰后回输给患者(回体基因治疗) ❖ 灰色箭头所示:细胞在患者体内进行修饰(体内基因治疗)
4
基因治疗特点
❖ 普通的医疗方法对绝大多数遗传病都束手无策,即使治疗也是 治标不治本;基因治疗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操作,能从源头上解 决疾病的发生。目前在没有治疗方法或疗效不佳的领域基因治 疗将大有作为
基因治疗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
目录
第一部分 基因治疗概述 第二部分 基因治疗载体选择 第三部分 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 临床基因治疗
2 2
一、基因治疗概述
❖ 1993年FDA定义: 基于修饰活细胞遗传物质而进行的医学干预
❖ 包括以下两方面: ➢ 患者体内分离细胞,进行体外修饰,随后再注入患者体内 ➢ 基因治疗产品直接注入患者体内,使细胞发生遗传学改变
10
❖ 反转录病毒含三个转录单位,还有一个顺式作用元件,在载体中,三个转录单位 被治疗基因替代,最大克隆的容量是8kb。重组体在特定细胞中包装,该细胞可提 供必需的三个转录单位,但不含完整的反转录病毒基因组。
11
腺病毒(AV)
❖ 双链DNA病毒,线性双链DNA基因组在细胞核内作为附加体 存在而不整合
26
首例基因治疗死亡病例
❖ 18岁的 Gelsinger成为第一例基因治疗死亡病例(1999年9月 17日)。患者患有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1999年在宾 西法尼亚大学接受以编码OTC基因的腺病毒基因治疗。为获得 足够的有功能的基因,通过肝动脉注射了大剂量的病毒载体。
❖ 半个世纪以来,分子生物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极大的推动了 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治疗的发展。
23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1.2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课件(共28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引发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基因疗法目前着重于纠正基因缺陷和 治疗危害生命的疾病,有规章制度用于管 理这类研究。但未来的几十年,当基因治 疗技术变得简单和容易实现时,社会将需 要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
基因治疗可能从遗传物质上改变人 的精子或卵子,从而永远改变了人的遗 传基因。另外一个可能是基因干涉会提 高人的能力,例如提高记忆力和智力。
5、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
• (1)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 A通过基因诊断,可检测胎儿性别。 • B可进行高发性的遗传病诊断,为优生优育作出 了贡献,如地中海贫血、镰刀状贫血、凝血因子 缺乏等基因诊断已在临床应用多年。 • (2)致病病原体的检测。 • 如病毒(乙肝)、细菌(结核)、原虫(梅毒螺 旋体)等病原体的检测。 • (3)癌基因的检测和诊断。 • 如白血病、肺癌、神经胶质瘤等疾病
3、基因治疗对肿瘤的治疗方案
杀死肿瘤 细胞
{ 抑制癌基因转录 的DNA
片断导入癌细胞
抑制癌细胞增生基因导 入癌细胞
提高免疫力--- 提高机体免疫力基因导 入免疫系统
•与传统药物治疗方 法相比,基因治疗 具有哪些优点?
•基因治疗是一种根本性的治疗,它可以 通过取代突变的致病基因,也可以通过改 变病变细胞的基因结构,或者通过导入能 增强人体内免疫能力的基因等方式,来达 到治疗的目的。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 以上这些措施,都是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 控制。
1、抗生素的概念
2、青霉素、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措施
基因
蛋白质
性状 临床 诊断
基因 诊断
生化 诊断
第 二 节
基 因 诊 断 与 基 因 治 疗
• 1.说出基因诊断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原 理。 • 2、描述基因诊断在恶性肿瘤早期诊 断中的突出作用。 • 3.简述基因芯片的基本含义及在生物 医学方面的应用。 • 4.说出基因治疗的基本含义、基本步 骤、优点及其前景。
4、引发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基因疗法目前着重于纠正基因缺陷和 治疗危害生命的疾病,有规章制度用于管 理这类研究。但未来的几十年,当基因治 疗技术变得简单和容易实现时,社会将需 要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
基因治疗可能从遗传物质上改变人 的精子或卵子,从而永远改变了人的遗 传基因。另外一个可能是基因干涉会提 高人的能力,例如提高记忆力和智力。
5、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
• (1)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 A通过基因诊断,可检测胎儿性别。 • B可进行高发性的遗传病诊断,为优生优育作出 了贡献,如地中海贫血、镰刀状贫血、凝血因子 缺乏等基因诊断已在临床应用多年。 • (2)致病病原体的检测。 • 如病毒(乙肝)、细菌(结核)、原虫(梅毒螺 旋体)等病原体的检测。 • (3)癌基因的检测和诊断。 • 如白血病、肺癌、神经胶质瘤等疾病
3、基因治疗对肿瘤的治疗方案
杀死肿瘤 细胞
{ 抑制癌基因转录 的DNA
片断导入癌细胞
抑制癌细胞增生基因导 入癌细胞
提高免疫力--- 提高机体免疫力基因导 入免疫系统
•与传统药物治疗方 法相比,基因治疗 具有哪些优点?
•基因治疗是一种根本性的治疗,它可以 通过取代突变的致病基因,也可以通过改 变病变细胞的基因结构,或者通过导入能 增强人体内免疫能力的基因等方式,来达 到治疗的目的。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 以上这些措施,都是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 控制。
1、抗生素的概念
2、青霉素、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措施
基因
蛋白质
性状 临床 诊断
基因 诊断
生化 诊断
第 二 节
基 因 诊 断 与 基 因 治 疗
• 1.说出基因诊断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原 理。 • 2、描述基因诊断在恶性肿瘤早期诊 断中的突出作用。 • 3.简述基因芯片的基本含义及在生物 医学方面的应用。 • 4.说出基因治疗的基本含义、基本步 骤、优点及其前景。
第7章基因治疗精品PPT课件

1、内源基因的变异 2、外来生物的入侵
基因致病
基因结构的异常 基因表达的异常
2
基因诊断常用技术
• 核酸分子杂交: • PCR: • 生物芯片: DNA芯片或基因芯片 • 基因测序:
3
血友病A基因诊断
• 病因:factor VIII 基因缺陷 (碱基取代、缺失或插入等), 使凝血因子VIII 无活性或不 稳定,导致凝血障碍。
10
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ex vivo
靶细胞
载体 目的基因
in vivo
11
基因治疗的总体策略
1、基因矫正(修正)(gene correction):未实现 2、基因置换 (gene replacement): 3、基因修饰(增补)(gene augmentation): 4 、基因激活(gene activation): 5 、基因失活(干预)(gene interference ):反
细胞生长分裂
10天 Gene表达
IL-2刺激C分裂
回输患儿体内
1~2月治疗一次, 10个月 患儿体内ADA水平达正常人的25%
22
基因治疗基本过程 例2
• 逆转录病毒载体 +FⅨcDNA
重组体
5` LTR FⅨ neo SV PSO LTR 3`
①导入仓鼠细胞(CHO )→FⅨ表达;
②导入乙型血友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FⅨ表达;
18
7.2 基因治疗的载体
7.2.1 逆转录病毒载体 7.2.2 腺病毒载体 7.2.4 单纯疱疹病毒
19
7.2.1 逆转录病毒载体
• 正链RNA病毒
• 5’ gag- pol-
env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细胞内过量表达该基因,观察各种功能影响。 (3)在细胞内抑制该基因表达,分析细胞功能变化;
建立基因剔除小鼠,分析基因产物功能。 (4)分析与该基因产物相互作用分子,或者是相互
作用的蛋白分子或核酸。
二、制造生物活性蛋白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表 现在治疗用生物活性蛋白或疫苗的生产和使用。
新的技术
非定位候选基因克隆策略 (position-independent candidate gene approaches):
直接根据分子病理学变化和基因组作图中各种 基因产物功能的了解预测出候选致病基因。
定位候选基因克隆策略 ( positional candidate gene approaches):
基因操作与医学 (ppt)
优选基因操作与医学
基因操作技术在医学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
(1) 疾病相关基因和疾病分子机制的分析家; (2) 建立新的疾病诊断方法--基因诊断; (3)发展出新的法医学鉴定方法--法医学鉴定; (4)纠正人类基因缺陷的方法--基因治疗;
(5)高效率、低成本地生产用于疾病防治的生物 活性蛋白质、细胞、器官。
一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得以确认,可以利 用因特网上的基因网站所提供的基因序列数据鉴定 出候选致病基因。
(三)基因结构和产物功能的分析
——利用对于某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分析其与 疾病的关系、是否有突变、突变产物的致病机制。
获得未知基因后可进一步进行下列工作:
1.克隆和分析全长cDNA序列:根据cDNA序列推出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2.克隆基因全序列:分析存在的内含子,启动子 以及其调节位点,探讨基因表达调控方式;
包(DMD) 致病基因的克隆:
首先,遗传学的家族连锁分析确 定了致病基因位于Xp21(性染色体X 短臂第2区第1条带)。
将病人的Xp21 DNA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人的杂 交,从而减掉了相同的基因序列,最后 剩余的序列即为病人缺失的基因。
适应症
注射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 糖尿病 垂体功能低下 急性心肌梗塞 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瘤 乙型肝炎,艾滋病人并发kaposis肉瘤 多发性硬化(试用) 抗贫血* 肾性贫血 化疗后白细胞和内体骨髓移植再生* 严重烧伤 血友病A,B 血友病A,B 肿瘤免疫治疗 化疗后促进髓母细胞形成 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佐剂 骨髓移植前扩增骨髓干细胞 器官移植 类风湿性关节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严重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3.确定基因在的位置和拷贝数:染色体中定位多 用原位杂交法,拷贝数可用Southern杂交法确定。
4.基因表达谱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的表 达状态。Northern blotting和点阵杂交检测mRNA的 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的表达。
5.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分析: (1)找已知功能的同源蛋白或同源结构域。
不同组织甚或至于同一组织的蛋白质与mRNA 的“正常”差异很难与特异性差异区别。
(二)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
——从一种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出发,逐步缩小 范围,最后克隆该基因 。系统的定位克隆包含:
遗传学分析: 包括交换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以确定致病基
因的染色体定位; 分子生物学分析:
一、疾病相关基因分析
要确认某一疾病的相关基因,就是利用不同的 方法将各种基因确定到染色体的实际位置上,并分 析基因的结构和疾病状态下基因的突变。
1911年Wilson将红绿色盲基因首次定位到X染 色体上,开创了人类基因定位的先河。
1968年Donahue利用系谱分析将Duffy血型基因 定位于1号染色体上,这是人类首次将基因定位于常 染色体上。
通过基因的克隆,可获得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 的蛋白质。这尤其适用于那些来源特别有限的蛋白 质,或自然界本不存在的蛋白质。
克隆基因的表达可在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 母、昆虫细胞、哺乳类细胞或整体动物体内。
基因工程产品比生物提取产品有明显的优势:
生物安全性: 未发现诸有如此类猪胰岛素、牛脑垂体提取的
生长激素、人血VIII因子的副作用。
活性的可控性: 基因工程产品的可重复性要好于生物提取物。
资源和生产成本: 无资源依赖性,生产成本也明显低于生物提取。
表7-1 临床正在使用或试用的部分基因工程产品
产品名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人胰岛素 生长激素 组织肝淳蛋白激活物(TPA) α-干扰素 β-干扰素 γ-干扰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粒细胞刺激因子(GSF) 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SF)* 表皮生长因子(EGF) 第VIII因子 第IX因子 白细胞介素2(IL-2) 白细胞介素3(IL-3) 白细胞介素4(IL-4) 干细胞生长因子(SCF) 抗CD3抗体 CAMPATH-1H(淋巴细胞抗体) 抗内毒素抗体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可进行结构分析的疾病相 关基因仅限于个别功能异常非常明确,基因表达产 物纯化较易的遗传性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如 镰刀状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发展,尤其是重组DNA技术水平的提高和PCR技 术的广泛应用,使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克隆工作 得以迅速发展。
✓只要能获得部分氨基酸序列就可以进行基因克隆。
根据mRNA表达差异来克隆疾病相关基因:
(1)削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将正常与异常的同一组织的mRNA或cDNA文
库进行杂交,筛选出表达有差异的克隆;
(2)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PCR 能很灵敏地扩增两个mRNA样品中有差异的片
(一)功能性克隆(functional cloning)
——从对一种致病基因的功能理解出发,克隆该致病 基因。实际上是利用纯化蛋白克隆致病基因。
获得纯化蛋白后的基因克隆方式有两种:
➢获取部分氨基酸序列,推导出mRNA序列,合成 寡核苷酸探针,筛选 cDNA ;从基因组 获取其基因组序列。
➢制备特异性抗体,筛选表达型cDNA。段,克隆后进行分析; (3)基于PCR的削减杂交法
将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克服了削减杂交灵敏 度低,差异显示PCR假阳性高的缺点。
优点:
功能性克隆技术成熟、方法直接、费用较低, 迄今仍是克隆基因的首选策略。
缺点:
大多数症状的生理、生化变化很复杂,对与之 有关的蛋白质了解甚少,对其基因表达主要组织也 知之不多。
建立基因剔除小鼠,分析基因产物功能。 (4)分析与该基因产物相互作用分子,或者是相互
作用的蛋白分子或核酸。
二、制造生物活性蛋白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表 现在治疗用生物活性蛋白或疫苗的生产和使用。
新的技术
非定位候选基因克隆策略 (position-independent candidate gene approaches):
直接根据分子病理学变化和基因组作图中各种 基因产物功能的了解预测出候选致病基因。
定位候选基因克隆策略 ( positional candidate gene approaches):
基因操作与医学 (ppt)
优选基因操作与医学
基因操作技术在医学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
(1) 疾病相关基因和疾病分子机制的分析家; (2) 建立新的疾病诊断方法--基因诊断; (3)发展出新的法医学鉴定方法--法医学鉴定; (4)纠正人类基因缺陷的方法--基因治疗;
(5)高效率、低成本地生产用于疾病防治的生物 活性蛋白质、细胞、器官。
一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得以确认,可以利 用因特网上的基因网站所提供的基因序列数据鉴定 出候选致病基因。
(三)基因结构和产物功能的分析
——利用对于某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分析其与 疾病的关系、是否有突变、突变产物的致病机制。
获得未知基因后可进一步进行下列工作:
1.克隆和分析全长cDNA序列:根据cDNA序列推出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2.克隆基因全序列:分析存在的内含子,启动子 以及其调节位点,探讨基因表达调控方式;
包(DMD) 致病基因的克隆:
首先,遗传学的家族连锁分析确 定了致病基因位于Xp21(性染色体X 短臂第2区第1条带)。
将病人的Xp21 DNA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人的杂 交,从而减掉了相同的基因序列,最后 剩余的序列即为病人缺失的基因。
适应症
注射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 糖尿病 垂体功能低下 急性心肌梗塞 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瘤 乙型肝炎,艾滋病人并发kaposis肉瘤 多发性硬化(试用) 抗贫血* 肾性贫血 化疗后白细胞和内体骨髓移植再生* 严重烧伤 血友病A,B 血友病A,B 肿瘤免疫治疗 化疗后促进髓母细胞形成 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佐剂 骨髓移植前扩增骨髓干细胞 器官移植 类风湿性关节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严重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3.确定基因在的位置和拷贝数:染色体中定位多 用原位杂交法,拷贝数可用Southern杂交法确定。
4.基因表达谱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的表 达状态。Northern blotting和点阵杂交检测mRNA的 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的表达。
5.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分析: (1)找已知功能的同源蛋白或同源结构域。
不同组织甚或至于同一组织的蛋白质与mRNA 的“正常”差异很难与特异性差异区别。
(二)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
——从一种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出发,逐步缩小 范围,最后克隆该基因 。系统的定位克隆包含:
遗传学分析: 包括交换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以确定致病基
因的染色体定位; 分子生物学分析:
一、疾病相关基因分析
要确认某一疾病的相关基因,就是利用不同的 方法将各种基因确定到染色体的实际位置上,并分 析基因的结构和疾病状态下基因的突变。
1911年Wilson将红绿色盲基因首次定位到X染 色体上,开创了人类基因定位的先河。
1968年Donahue利用系谱分析将Duffy血型基因 定位于1号染色体上,这是人类首次将基因定位于常 染色体上。
通过基因的克隆,可获得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 的蛋白质。这尤其适用于那些来源特别有限的蛋白 质,或自然界本不存在的蛋白质。
克隆基因的表达可在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 母、昆虫细胞、哺乳类细胞或整体动物体内。
基因工程产品比生物提取产品有明显的优势:
生物安全性: 未发现诸有如此类猪胰岛素、牛脑垂体提取的
生长激素、人血VIII因子的副作用。
活性的可控性: 基因工程产品的可重复性要好于生物提取物。
资源和生产成本: 无资源依赖性,生产成本也明显低于生物提取。
表7-1 临床正在使用或试用的部分基因工程产品
产品名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人胰岛素 生长激素 组织肝淳蛋白激活物(TPA) α-干扰素 β-干扰素 γ-干扰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粒细胞刺激因子(GSF) 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SF)* 表皮生长因子(EGF) 第VIII因子 第IX因子 白细胞介素2(IL-2) 白细胞介素3(IL-3) 白细胞介素4(IL-4) 干细胞生长因子(SCF) 抗CD3抗体 CAMPATH-1H(淋巴细胞抗体) 抗内毒素抗体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可进行结构分析的疾病相 关基因仅限于个别功能异常非常明确,基因表达产 物纯化较易的遗传性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如 镰刀状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发展,尤其是重组DNA技术水平的提高和PCR技 术的广泛应用,使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克隆工作 得以迅速发展。
✓只要能获得部分氨基酸序列就可以进行基因克隆。
根据mRNA表达差异来克隆疾病相关基因:
(1)削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将正常与异常的同一组织的mRNA或cDNA文
库进行杂交,筛选出表达有差异的克隆;
(2)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PCR 能很灵敏地扩增两个mRNA样品中有差异的片
(一)功能性克隆(functional cloning)
——从对一种致病基因的功能理解出发,克隆该致病 基因。实际上是利用纯化蛋白克隆致病基因。
获得纯化蛋白后的基因克隆方式有两种:
➢获取部分氨基酸序列,推导出mRNA序列,合成 寡核苷酸探针,筛选 cDNA ;从基因组 获取其基因组序列。
➢制备特异性抗体,筛选表达型cDNA。段,克隆后进行分析; (3)基于PCR的削减杂交法
将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克服了削减杂交灵敏 度低,差异显示PCR假阳性高的缺点。
优点:
功能性克隆技术成熟、方法直接、费用较低, 迄今仍是克隆基因的首选策略。
缺点:
大多数症状的生理、生化变化很复杂,对与之 有关的蛋白质了解甚少,对其基因表达主要组织也 知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