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课标必背14篇名句默写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语文情景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

2017年高考语文情景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

(10年29考)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作品)中的“青,,。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2、,,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4、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1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6、《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2017高考名句名篇默写_2017新课标高考语文名句名篇

2017高考名句名篇默写_2017新课标高考语文名句名篇

2017高考名句名篇默写_2017新课标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既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也是促使中学生熟知中华优秀文化和提升自身修养与审美情趣的方式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7新课标高考语文名句名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课标高考语文名句名篇(一)1.孔子语录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chuán)不习乎?(《学而》)③子曰: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zhì)也。

(《里仁》)⑥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⑧曾子曰: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泰伯》)⑨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灵公》)【答案】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温故而知新④思而不学则殆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⑨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人们应该终身研究的观点,他认为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韩愈在《师说》中的印证,韩愈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2.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君子需要广泛研究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才能提升自己。

他还强调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并非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外,他还强调了研究的实用性,认为实际研究比空想更重要。

4.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描绘大鹏鸟的飞行来表达了人们需要依赖外物的观点。

他举了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作为例子,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

5.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写四种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逍遥需要“无所待”,并列举了至人、神人和圣人三类人作为例子。

6.在《师说》中,韩愈强调了师生之间平等相处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他还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7.韩愈在《师说》中还提出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1.韩愈认为“师”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

他明确指出,所谓的老师并不是指启蒙教师。

他说:“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通过多个方面的对比,批评那些“耻学于师”的人。

先是从古今对比入手,指出从师和不从师的结果。

然后通过反问句推断出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

作者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将子择师和不从师进行了对比。

韩愈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不从师会导致小学而大遗,最终无法明白道理。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

选择老师的标准是道存则师存,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韩愈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2017届高考必背古诗文名句默写(高中部分)参考答案

2017届高考必背古诗文名句默写(高中部分)参考答案

2016届高考必背古诗文名句默写参考答案必修一:第五课:荆轲刺秦王一一“易水送别”1、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必修二第四课:《诗经》一一氓1、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2、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3、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4、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第六课:孔雀东南飞1、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2、 著琸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第七课:诗三首(一) 涉江米芙蓉(古诗十九首)1、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2、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二) 短歌行(曹操)1、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1、 亦余心之所善兮2、 伏清白以死直兮3、 制芰荷以为衣兮4、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5、 固时俗之工巧兮6、 亦余心之所善兮7、 长太息以掩涕兮 8宁溘死以流亡兮9、民生各有所乐兮 第五课: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固前圣之所厚 集芙蓉以为裳岂余心之可惩 偭规矩而改错 虽九死其犹未悔 哀民生之多艰 余不忍为此态也 余独好修以为常10、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1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3、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第八课:兰亭集序(王羲之)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3、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乐也信可5、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6、死生亦大矣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8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第九课:赤壁赋(苏轼)1、舳胪千里旌旗蔽空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9、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第十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4、此所以学着不可以不深思必修三1无边落木萧萧下2艰难苦恨繁霜鬓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万里悲秋常作客 1、 千呼万唤始出来 2、 同是天涯沦落人 3、 间关莺语花底滑 4、 浔阳地僻无音乐 5、 转轴拨弦三两声 6、 曲罢曾教善才服 7、 醉不成欢惨将别 8、 东船西舫悄无言 9、 去来江口守空船 10、 别有幽愁暗恨生1、此情可待成追忆不尽长江滚滚来 潦倒新停浊酒杯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六课:《琵琶行》(白居易) 犹抱琵琶半遮面 相逢何必曾相识 幽咽泉流冰下难 终岁不闻丝竹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妆成每被秋娘妒 别时茫茫江浸月 惟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只是当时已惘然第四课:蜀道难(李白)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2、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3、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4、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5、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6、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7、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1、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孤舟一系故园心 白帝城咼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 生长明妃尚有村 独留青冢向黄昏 分明怨恨曲中论 环佩空归月夜魂《登高》3、 丛菊两开他日泪4、 寒衣处处催刀尺1、 群山万壑赴荆门2、 一去紫台连朔漠3、 千载琵琶作胡语4、 画图省识春风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无以至千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第十课:过秦论一一最后3段(贾谊) 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 南去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3、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第十一课:师说(韩愈)1、 古之学者必有师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4、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5、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必修四 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2017高中语文必修名句默写整理人教版

2017高中语文必修名句默写整理人教版

2017高中语文必修名句默写整理人教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2017高中语文必修名句默写整理人教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名句默写第一册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郑愁予《错误》)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2017届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

2017届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

2017届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初中50篇+高中14篇)☆初中篇☆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高考必背高中14篇常考重点默写

高考必背高中14篇常考重点默写

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
”;“今之众人”才智
低于圣人很多,“
”。
• 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 (4)韩愈在《师说》中以“

在,点明了择师的标准。
”两句强调“道”与“师”同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5)韩愈《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 (4)《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
的句子是“


”。
•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 (5)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
子·劝学》中“
1.《劝学》
• (1)《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Leabharlann ”。•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 (2)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
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状的句子是“

”。
•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 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4)《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建筑物上的钉子比米粒还要多的
句子是:“ ,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范本)与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汇编.doc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范本)与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汇编.doc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范本)与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汇编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înɡ)绳,(rï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ɡǎ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ɡ)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逍遥游(战国)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â)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①(xuâ)起而飞,抢②榆枋而止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zhì)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o)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_ɡ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④。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⑤,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⑥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shuî)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línɡ)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①决:快速的样子,苏教版教材中为“決”。

②抢:触,碰,粤教版教材中为“枪”。

③而止:苏教、鲁人版教材中无“而止”。

④此大年也:苏教版教材中无“此大年也”。

⑤泰山:苏教、鲁人、粤教版教材中为“太山”。

⑥举世:此句中两个“举世”,在苏教、鲁人、粤教版教材中为“举世而”。

【本篇理解性默写】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î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ɡ)弘、师襄、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í)之。

【本篇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阿房宫赋(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ē)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①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②。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yìnɡqián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③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④(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ɡ)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lǐ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zī_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⑤!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⑥!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①其:苏教、粤教版教材中为“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