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整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备考高中语文考试时,掌握和积累必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有效备考。

一、古代文学史1. 文言文鉴赏2. 古代文学流派3. 古代文学名篇4. 古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二、现当代文学史1. 白话文鉴赏2. 现当代文学流派3. 现当代文学名篇4. 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三、修辞手法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2.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应用3. 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的关系四、作文技巧1. 议论文写作技巧2. 记叙文写作技巧3. 说明文写作技巧4. 应用文写作技巧五、古诗文鉴赏1. 古诗文基础知识2. 古诗人及其代表作品3. 古文阅读和鉴赏技巧六、现代文鉴赏1. 现代文基础知识2. 现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3. 现代文阅读和鉴赏技巧七、文学常识1. 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2. 文言文基础知识3. 现代文学常识4. 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八、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 比喻的作用2. 拟人的作用3. 夸张的作用4. 对比的作用九、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1. 比喻的运用技巧2. 拟人的运用技巧3. 夸张的运用技巧4. 对比的运用技巧十、常见的作文技巧及应用1. 提炼主题思想2. 情景交融的描写3. 运用修辞手法4. 增加修饰语的使用以上是高中语文重点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复习和备考。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有很大帮助。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展现出自己的语文才华!。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总结有许多的同学是特别想知道,(高三语文)必备学问点有哪些。

下面给大家共享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_高三语文必备学问点(总结).欢迎阅读!【语文基本学问】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谈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方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谈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挨次:按时间挨次、按空间挨次、按规律挨次10.两种基本谈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谈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方、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动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挨次、依据规律挨次。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1. 文言文经典句型:
- 《红楼梦》:林黛玉的“黛玉葬花”和贾宝玉的“葬花诗”等著
名句子;
- 《西游记》:孙悟空的“十万火急”和“水帘洞”等著名句子;
- 《水浒传》:宋江的“英雄泪”和“忠肝义胆”等著名句子。

2. 古代文学作品:
- 《红楼梦》:描写了宁府和荣府两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引发
人们对世态炎凉的思考;
- 《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等四位主要角色西行取经的故事,代表了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 《水浒传》:描写了108位好汉脱胎于山僧的悲壮故事,塑
造了江湖英雄形象。

3. 古诗词: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抒发了对舍弟早逝的思念之情;
-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一个人在月下静思的情景;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故国离别之痛苦。

4. 现代文学作品:
- 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自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 郭敬明的《小时代》:讲述了四个女孩的友情与成长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与青春迷茫的矛盾;
- 余华的《活着》:描绘了三十年的中国历史变迁中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道出了人性的善恶与残酷。

以上是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一部分,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全)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全)

一、名句名篇默写(一)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ɡ)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ɡǎ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ɡ)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__【注】(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跂: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音为qǐ。

【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精华版)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精华版)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结(高中14篇精华版)一、《劝学》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_________,_________”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三语文是高中最后一年的语文学习阶段,知识点变得更加深入和复杂。

下面总结了高三语文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诗歌鉴赏:掌握古代诗歌的格律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古代文学流派:了解古代文学的流派分类,如诗、赋、曲、文等,掌握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名篇:熟读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掌握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二、现代文学常识1.现代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文学的流派分类,如小说、散文、剧本等,掌握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现代文学名家及作品:熟读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郭沫若的《林则徐》等,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掌握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三、文言文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如用字、用词、句法结构等。

2.文言文的古汉语词语: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古汉语词语,如谓词、名词、动词等,掌握其用法和意义。

四、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如词类、词语、语法等。

2.现代汉语的词义辨析:掌握现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辨析,熟悉词义的变化和扩展。

五、写作技巧1.写作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记叙文的叙事技巧、议论文的论证技巧等。

2.修辞手法:掌握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熟悉其运用场景和效果。

六、阅读理解1.阅读的基本技巧: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速读、略读、精读等,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2.阅读答题技巧:了解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如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等,提高答题准确性和速度。

七、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比较,达到强调某种特点或形象的修辞手法。

2.夸张:通过夸大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程度和规模,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3.对比:将两个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其差异和特点。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必须关注且需要下大功夫备考的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必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常常被考查。

下面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四大名著、元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

2. 古代文学作品代表作及作者:《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 新文化运动:背景、宗旨及代表人物。

2. 现代文学作品:《狂人日记》(鲁迅)、《家》(巴金)等。

三、现代诗歌常识1. 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2. 现代诗歌传统: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四、文言文知识点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2. 文言文阅读方法:主旨要义、词句理解等。

五、鲁迅文化常识1. 鲁迅思想:"文学为人民服务"等核心观点。

2. 鲁迅代表作及特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六、现代散文知识点1. 散文的定义及特点:近似散文的特点。

2. 现代散文代表作品及作者:《呐喊》(鲁迅)、《故事新编》(老舍)等。

七、文学常识1. 文学史: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

八、修辞手法1. 比喻:定义、作用及例子。

2. 拟人:定义、作用及例子。

九、文学名句1.名句鉴赏:《红楼梦》中的名句、《西游记》中的名句等。

十、文学批评术语1. 形象:定义及作用。

2. 寓意:定义及作用。

以上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多做相关的题目和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相信通过努力和准备,大家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生活总会经历一些特殊的节点,高三就是学生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语文课程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备考语文,以下是一些必背的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发展阶段:先秦文学、汉赋、魏晋南北朝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

2. 古代文学代表作品:《诗经》、《楚辞》、《论语》、《史记》、《红楼梦》等。

3. 古代文学流派:儿歌、乐府、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代表作家有鲁迅、胡适等。

2. 20世纪文学:代表作家有郭沫若、巴金、茅盾、朱自清等。

3. 文学流派:现代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

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本身与所要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联系的表达方式。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描写成有生命的,给予其人的性格特征。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描述,加强表达的效果。

4. 对偶:通过相同的形式、结构或意义的平行句来表达。

5. 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列举事物的多个方面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四、诗歌鉴赏1. 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指每一句诗句的字数是五个,七言诗则是七个。

分别代表唐代的主要体裁。

2. 诗的韵律:平起平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等。

3. 诗的格律:律诗通常由句、韵、字和平仄四个要素构成。

五、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1. 对仗:句与句、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呼应与对应,使得整篇文章显得和谐。

2. 假借:通过引用、拿来等手法借用一些成语、典故等,来达到修辞效果。

3. 比兴: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事物。

4. 省略: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会将一些词语、句子进行省略。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包括古代文学常识、现代文学常识、修辞手法、诗歌鉴赏和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这些知识点是高考语文的基础,掌握它们有助于高三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整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
全-
背诵课文是高考必考内容,虽然分值不高,但希望大家不会失分。

以下是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请大家参考。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2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24.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阿房宫赋》)
2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只有好好掌握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才能使大家获得理想的成绩更进一步。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第一轮复习是高考生跨入高三后基础能力过关时期,时间大概为今年9月至次年3月。

带来了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供参考复习!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2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24.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阿房宫赋》)
2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总结就整理到这里了,更多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请继续关注高考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