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讲堂-第一讲-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第三篇-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PPT课件 人教版

(2)分裂的出现:
A、原因:经济根源是自然经济的自给性、分散性和封闭 性;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民 族 大 融 合 的 出 现
途径
改革 友好交往 蜀汉诸葛亮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 其他 东吴征服、招降、笼络越族
特点 范围广、时间久、民族众多,又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实质
影响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促进各族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为隋唐统一创造 条件
少数民族的内迁:
1.内迁少数民族?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 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16、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 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42、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 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44、有志者事竟成。 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 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不好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萧伯纳 4、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5、如果愉悦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愉悦的。——赫拉克利特 6、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7、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儒效》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2、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3、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蒙田 14、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1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6、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家具广告) 17、平凡的脚步也能够走完伟大的行程。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处事》 20、咱们爱咱们的民族,这是咱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1、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 22、在真实的性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4、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2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26、行动不必须带来愉悦,而无行动则决无愉悦。 27、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28、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29、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领悟的过程,咱们应当在这过程中,领悟稳定冷静,领悟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心情说说) 3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告子下》 3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32、如果咱们都去做自我潜质做得到的事,咱们真会叫自我大吃一惊。 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励志名言——lz,)——罗大经《鹤林玉露》 34、你的选取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3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发奋,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36、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8、咱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9、把自我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4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1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三国两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字孟德,是 东汉太尉曹嵩的儿子,20岁 以“孝廉”入仕,曾任洛阳 北部尉、典军校尉等职,是 东汉末年势力发展最快的军 阀之一。时人许劭评价说曹 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 之奸雄”(《三国志· 魏 志· 武帝纪》)。他在军阀混 战中脱颖而出,进而统一了 北方。
曹
赤壁
大战
刘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
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 著名战役。
222年
典型例题
1、 下列人物不属三国时代的(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逆项选择题,做题
时要注意三国是从东汉结束才开始的, 东汉结束于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 ,自称皇帝,国号魏,三国开始。曹丕 是曹操的儿子。答案:C。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三国
(220—265) 魏 蜀 (221—263) 吴 (222—280)
统一(280—316)
两晋
(前秦)
(265—316) 西晋
十六国 (304—439) 东晋 (317—420)
北魏
《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 地理学家 理学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 和史学价值
二、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人物
王羲之
朝代
东晋
称谓
书圣
主要成就或代表作
《兰亭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顾恺之
东晋
绘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以形写神”
石窟艺 术
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随佛教的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传播而发 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 展 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义+笔记)

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义)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考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西汉与东汉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王莽改制——王田制;盐、铁、酒专营;改革币制刘秀兴复汉室(定都洛阳)真题回顾【小学】(2019下)在中国历史上,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
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将盐、铁、酒、铸钱收归官府专营,多次改变币制的改革运动是()。
A.邹忌变法B.王莽改制C.庆历新政D.戊戌变法三国鼎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以弱胜强;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曹操VS孙权刘备)——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为“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夷陵之战(刘备VS孙权)——蜀军元气大伤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称帝,国号为“晋”西晋灭吴,三国结束两晋与南北朝(作背景了解)晋惠帝“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南北朝并立南北朝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双方——前秦(苻坚)VS东晋(谢安)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知识梳理西汉——新——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知识回顾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笔记)【说在课前】大家好,欢迎来到粉笔课堂,我是包展羽。
今天是文化素养历史常识的第三节课,本节课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幼儿在讲义的301页,小学289页,中学302页,大家翻到对应的页码。
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考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容比较少,只讲四场战争。
这四场战争是重要考点,其它内容考频低,今天就不讲了。
第三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

思考:
• 是什么力量使中国能够摆脱近四百年 分裂的困境,重新走向统一?
• 为什么中国文化在分裂、混乱的年代 中,在历经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后能够 继续延续下来,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发 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的研究概况
• 吕思勉 • 陈寅恪 • 王仲荦 • 唐长孺 • 汤用彤 • 田余庆
吕思勉(1884~ 1957),字诚之,江 苏武进(今常州市) 人。吕思勉先生是我 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 知识渊博,学术造诣 高。他的史学研究遍 及各时代、各领域, 在中国通史、断代史 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 出了独到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佛教的急剧发展期
• 般若学盛行 • 士大夫阶层积极参与佛学探讨
• 儒释道论争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上发展的原因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口的大流动和民 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文化的大交 流。 • 儒学独尊地位的丧失,给其它思想文 化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 汉文化同域外文化的碰撞、冲突、交 流和融合,给这一时期的思想界吹进 强劲的新风。
注重中外历史比较研究的特点:
• 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吕思勉 先生时有将该时期历史与罗马史的对 比研究。如在该书“总论”中,吕先 生就指出:“东洋之有秦、汉,西洋 之有罗马,其事盖颇相类;中国见扰 乱于五胡,罗马受破毁于蛮族,其事 亦未尝不相类也。然蛮族侵陵以后, 欧洲遂非复罗马人之欧洲,而五胡扰 乱之余,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如故 也。”
《曹全碑》 全称《汉合 阳令曹全碑》,汉中平二 年(185年)刻,1956年藏 入西安碑林博物馆。该碑 书法清秀娟雅,字体结构 扁平匀齐,为汉隶奇葩。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王羲之的《丧乱、二谢、得示贴》
什么叫玄学?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 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的字面意 思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 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 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以 “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 “有无”问题的辩证思考,解决名教 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中国历史 第三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017/10/25
西晋的短暂而亡
但是,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西晋社会的统治阶层 昏庸腐朽,本性骄淫,奢靡浮夸。司马炎本人“怠于政 术,耽于游宴”,多数贵族大臣也贪恋奢华、胡作非为,
我们来看一段材料,“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
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 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 之如兄,字曰‘孔方’”。 这则材料说明当时怎么样的社会 风气呢?唯钱是图。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范缜《神灭论》 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地理学 郦道元 《水经 注》 农学 贾思勰(xie) 《齐民要术》
2017/10/25
10
2017/10/25
11
哲学和宗教
魏晋玄学 竹林七贤 嵇康和阮籍 《世说新语》
2017/10/25
12
佛教传播 南朝梁武帝把佛教立 为“国教” 范缜《神灭论》 道教的发展
2017/10/25
15
西晋的建立 曹丕死后,曹氏大权旁落,司马懿祖孙三 代相继当权。那么,你知道“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这个俗语的由来吗?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他死后,先后由 其子司马师、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权。
2017/10/25
3
蜀汉政权在刘备驾崩后,
太子刘禅继位,由托孤大臣诸
葛亮辅助朝政,诸葛亮抱定“兴 复汉室不偏安”的志向,先后五 次北伐中原,最终出师未捷, 病逝前线,刘禅昏庸,此后蜀 汉开始衰落。263年,司马昭派 兵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 封安乐公。蜀汉成为三国中最 先被灭的政权。
《礼佛图》
2017/10/25
13
文学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1)涵义:
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 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
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2)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 →家世成为唯一标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3)弊端:世家大族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 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不利于选拔人
(1)过程:
春秋时,江南初步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 于平衡; 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重心继续南移;
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时谚称“苏湖熟,天下
足”。
(2)启示: 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4.江南农业的开发:
(二)知识梳理
一、政治
1、中央官职:三省制萌芽: 1.宰相制度变迁(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汉武帝创立中朝掌握国家决策大权,此后中朝官员地 位和权力不断提升,到东汉时已形成尚书台,牵制三公。 到魏晋时,三公已完全被架空,成为荣誉头衔,而尚 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形成三 省制。 与秦汉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是三个机构,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与隋唐相比,三省权力划分尚未制度化。 2、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材料二
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 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引自《宋书》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
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2、材料二中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
历史大讲堂 第一讲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第二篇 秦汉时期

宣帝 刘询 前60年,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元帝 刘奭[shì ] 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度来朝,昭君出塞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刎。刘邦称帝,楚汉之争结束。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史记》
班超(32-102年)
灵帝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大起义。 献帝 190年,关东州郡推袁绍为盟主讨董卓(十八路诸侯), 董挟献帝迁都长安。 (吕布貂蝉)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207年,曹操大破乌桓,统一北方;刘玄德三顾茅庐,
诸葛孔明隆中对策
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 220年,曹操死,子曹丕废汉称帝(魏文帝,追尊曹操 为魏武帝),国号魏,都洛阳,东汉亡。
武帝 刘彻 前140年,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27年,颁“推恩令”,削诸侯王势力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飞将军李广逝 世;张骞再使西域 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汉币制至此始定 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 前91年,司马迁完成《史记》 宣帝 刘询 前60年,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元帝 刘奭[shì ] 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度来朝,昭君出塞 公元8年 王莽废汉帝自立,国号“新”,都长安,西汉亡。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PPT课件

与北方相比,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
最重要条件是 A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统治者的政策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25
【名题热身】: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⑴江南迅速开发 ⑵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⑶士族庄园经济和 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⑸各民族 经济交流加强
4、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 ①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②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③导致南方 人观念更新 ④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5、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 A、谷物加工 B、灌溉提水 C、清除粮食杂物 D、 提高谷物产量
27
6、培育出一年内八次出茧的蚕新品种是 A、蜀汉 B、东吴 C、曹魏 D、东晋 7、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南北朝
会
经 商业的 济 发展
原因、表现
社会生活 的变化
原因、表现
7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1、发展的主要原因:
(1)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最主要的原因
(2)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 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4)自然条件优越
171819 Nhomakorabea20
(2007江苏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 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 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宋武帝),国号宋,史称刘宋, 东晋亡,南朝开始。
南朝:420—589年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宋,史称刘宋,东晋亡,南朝开始。 479年,南齐建立。 502年,梁朝建立。 557年,陈朝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南北朝分裂局面结束。
北朝:439—581年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结束,北朝开始。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550年,北齐建立。 577年,北周灭北齐。 581年,杨坚篡北周建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386年,鲜卑代国代王拓跋珪[guī] 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399年,名僧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往天竺求经(凡14年,游30
余国,412年航海回国,根据西行见闻著有《佛国记》)。
401年,龟兹名僧鸠摩罗什(原籍天竺)来中原宣扬佛教,翻译 佛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宋武帝),国号宋,史称刘宋, 东晋亡,南朝始此。
宋武帝刘裕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十六国结束,北朝开始。 479年,萧道成迫宋顺帝禅位(齐高帝),国号齐,宋亡。
48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494年迁都洛阳)
502年,萧衍称帝(梁武帝),国号梁,齐亡。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都邺)和西魏(都长安)。 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文宣帝), 国号齐,都邺, 史称北齐。 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 577年,北周灭北齐。 581年,杨坚篡北周建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南北朝分裂年,氐族首领苻健带兵西入关中,进据长安,并以之为都, 建立前秦。 357年,苻健之侄苻坚政变登位,称大秦天王,重用汉人王猛,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国力渐强。 376年,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383年,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今安徽境内,苻坚VS谢安、谢 玄),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历史大讲堂
第一讲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三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 魏 蜀 吴 220—280年
220年,曹丕废汉称帝(魏文帝),国号魏(史称曹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昭烈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 。
第四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
西晋 265—316年 司马炎(晋武帝) 洛阳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亡。
第四篇
东晋 317—4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司马睿(晋元帝) 建康(今南京)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 睿在建康即位,国号晋, 史称东晋。 五胡十六国 (304—439年)
五胡:
匈奴、鲜卑、羯胡、氐、羌
火烧连营、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出师表》、马谡失街亭
229年,孙权称帝(吴大帝),迁都建业,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 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263年, 魏灭蜀(后主刘禅投降)。 265年, 司马炎废魏帝自立(晋武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都洛阳,魏亡。 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南北,三国时期结束。